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1

[军事] 《校场》2020-04-07:为何中苏坦克的装填手位置与西方坦克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8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场:为何中苏坦克的装填手位置与西方坦克不同?
新浪军事  2020年04月07日


1.png
微信网友 摄影师-石剑 :如果双方四代机对上,那时候近距空战还能避免吗?始终觉得我们的四代机没有航炮,是有些冒险。



2.png
近距离空战的频率会减少,但肯定还是没法避免的。现在以F-35、歼-20为代表的新生代四代机的设计特点之一,就是突出网络化、信息化。如果说F-22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传感器发现目标的话,F-35、歼-20的理念就更加偏重于联合作战。这时候携带武器的战斗机可以在预警机、水面舰艇、地面雷达站的导引下发射武器,而不一定非得自己能用雷达看到。此外,这两款战机本身的传感器水平相比于之前的F-22也有所提升,比如100公里外,可能我的雷达确实看不见你,但是我的DAS、EOTS可以看见你。这实际上也会拉伸战机的交战距离。



3.png
另外就是在狗斗中机炮的作用。其实机炮的存在意义主要是弥补导弹的射击近界。但问题也就来了,到底什么情况下两架飞机会在对方导弹的射击近界里呢?除了一瞬间交错的超小射击窗口,基本是双方都处于低能量、低机动性的状态下。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第三代格斗导弹本身的射界有限,高能量机动时一方很难锁定另一方,以至于大家要机动很久。但是能够越肩发射、发射后锁定的第四代格斗导弹问世之后,发射导弹对于飞机站位的要求低了很多,因此也更难出现需要用机炮解决战斗的低能量状态。



4.png
微信网友 翻滚吧 茶叶蛋:我看见反舰导弹打靶的目标都是废旧的军舰或者大型的舰船,这些靶船明显是没有动力的 。那么实战中的舰船不可能停在哪里或者低速度让你打,那这样的反舰导弹在实战中命中率会有多高呢?



5.png
这个其实没有太大的所谓。对目标的运动状态比较敏感的主要是枪、炮这些发射之后就管不了的武器。而导弹的锁定、追踪逻辑和枪炮有很大区别。导弹在发射前并不需要精确瞄准,自然也不需要人为的去修正因为目标移动而产生的偏差。在进行打靶时,更主要的是在测试导弹的导引头能不能找到目标,找到目标后计算机能否控制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而这些与目标是否在移动其实关系不大。



6.png
微信网友 弗拉基米尔.劳斯基:二代机和三代机四代机操纵习惯差别很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另外,我有一事不明,还请解惑,舰船是使用电力推进的难点在哪里,按说电力系统都问世一百多年了,在民用汽车上也用的风生水起,我国的电力设备,系统在世界上都比较领先,为啥好几个海军的电推军舰都趴窝。



7-compressed.jpg
第一个问题,不光是二代机和三代机、四代机之间的操作习惯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代飞机的不同机型,甚至是同型飞机的不同子型,在操作习惯上往往都有较大差别。比如,F/A-18和F-14都是三代机。但F/A-18翼展仅为16.8米,在航母上降落时理论上允许的左右误差高达5米左右。而F-14降落时的翼展高达19.5米,理论上降落的左右误差不能超过2米。



8-compressed.jpg
比如F-14A,由于发动机推力不足,因此必须要加力起飞。而换了F-110发动机的F-14B,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情况下就不允许加力起飞。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所以无论是飞行学员刚刚毕业后,要进入战斗部队之前,还是飞一型飞机的飞行员要改飞另一型飞机,才需要先在机种转换部队完成改装培训。



9.png
第二个问题,其实单说电力推进本身,这项技术其实并不难,甚至比机械推进还要简单。上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因为机械推进的工艺有问题,还专门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航母上使用电推进来弥补这一问题。而且上世纪下半页开始,英国人也开创了柴电燃联合/交替的推进方式。使用这种推进方式的英国海军23型、26型,德国海军F125型,法意FREMM等舰艇动力系统也都没遇到什么问题。采用了燃电燃联合的日本朝日级驱逐舰从2018年服役至今也没有听说发生动力系统问题。



10.png
实际上动力系统有问题的主要就是三型舰艇,45型、伊丽莎白女王级和朱姆沃尔特级。其中女王级的问题是轴系漏水,但是这个问题跟“全电推进”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推测还是英国太长时间没造大型舰艇了,以至于工艺水平下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png
而45型的问题和朱姆沃尔特级的问题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可以归因为一个东西——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换热器。除了换热器本身的问题之外,美国朱姆沃尔特级的换热设计也非常诡异(可以参见《美国舰艇用情怀领先中国15年》)。其全舰动力系统共有30个换热器,但是这30个换热器互不备份,一旦其中一个坏了,那么他负责冷却的系统也就不能用了。同时朱姆沃尔特级的两根主轴共用一个滑油油箱,其中一根主轴的散热系统出了问题,另一根也要跟着遭殃。这就导致朱姆沃尔特级的动力系统极不靠谱。但归根结底,这45型和朱姆沃尔特级问题其实不是“全电动力”导致的,而是舰艇的总体设计以及子系统供应出了问题。



12-compressed.jpg
微信网友 孙亮:为什么苏系坦克包括我国的轮式突击炮都坚持把装填手安排在车体右边?



13.png
这主要是因为炮手要在左边,而装填手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就必须要放在炮手的另一边。而炮手在左、装填手在右的车内布局其实是最传统的。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所以我们无论是打枪还是开炮,都习惯用右眼瞄准,用右手击发,因为这个习惯,所以战防炮也好、反坦克炮也好,在登上坦克之前,炮手都是在火炮的左侧进行瞄准的。



14-compressed.jpg
而把这些火炮搬上坦克,无论是从习惯上来说还是从现实需求来说,炮手都更适合放在火炮的左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克伦威尔、十字军;美国的M3斯图亚特、霞飞、M-18;苏联的T-34、IS-2;德国的三号、四号、虎、豹都是炮手在左,装填手在右的布置方式。



15-compressed.jpg
最早提出要让炮手和装填手换边坐的可能是美国人,他们在M4谢尔曼坦克上就使用了新的布置方式。虽然笔者并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但至少可以肯定这么一点:美国人是有意为之的。原因在于,第一,谢尔曼坦克的75炮,无论是法国的原型还是美国的山寨版,本身都是在左侧瞄准的。第二,美国M103坦克最初原型车的车内布局也是炮手在左,但是在后续的原型车和最终的量产车上,陆军就明确要求要把炮手弄到右边去。而陆军要求这么做的原因,笔者推测可能是美国人认为装填手用右手推弹的效率比左手要高。



16-compressed.jpg
第二个开始用炮手在右,装填手在左的国家是英国,最早用这个布局的是百夫长坦克。而百夫长坦克用这个布局的原因其实是:百夫长取消了驾驶员旁边的通信/机枪兵,而空出来的这个位置就可以用来放弹药架。又因为英国车靠左行驶,所以英国坦克也沿用了右舵布局。因此,多出来的这个弹药架就在车体左侧,而如果装填手继续布置在右侧的话,他就很难摸到这些弹药。



17.png
而随着百夫长坦克的改进,英国人先后把20磅炮和L7 105毫米坦克炮搬上了百夫长坦克。而在L7坦克炮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位于火炮左侧的装填手装弹,英国人把L7的炮闩逆时针“拧”了90度。而众所周知:天下火炮,源出L7。此时,不管使用国本身想把装填手放在哪,他们都要照顾L7的炮尾设计,把装填手放在火炮右侧。至此,美英两种布局思路开始合流。而我们又知道,美英两国是西方战后坦克最大的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那么他们的设计思路无疑会被其他国家继承。因此,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德国虽然是左舵国家,但是他们豹1坦克的驾驶员还是给放在了右边。这一设计习惯最终甚至还影响了豹2坦克。



18-compressed.jpg
而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选择右侧装弹的原因其实跟英国人正好是反过来的:苏联是靠右行驶,习惯开左舵车,驾驶员在左,弹药架在右,因此装填手就也最好放在右边。



19.png
我国早期坦克设计受苏联人影响极大,甚至69、79、80、88几大系列坦克离远了看都是59。加之我国本身还是靠右行驶,习惯开左舵车。所以我国坦克的车内布局难免也跟苏联坦克一样。同时正是因为这个渊源,所以我国在引进、仿造L7火炮时,又特意把火炮的炮尾“拧”了180度,方便装填手在右侧装弹。而这种设计又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11式轮突把装填手放在了右边。可谓鸡生蛋,蛋生鸡。



20.png
微信网友 长方形:战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有什么不同?



21.png
其实机动性有两层含义,一个广义的,一个狭义的。其中广义的机动性也叫机敏性,就是综合了战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狭义的机动性主要是说战机改变自身飞行状态的能力,比如最大速度、爬升率、俯冲率以及最重要的过载能力等等。而敏捷性则是说战机改变自身机动状态的能力,比如滚转率、加速性能、减速性能、机头指向性等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4:36 PM , Processed in 0.039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