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6|回复: 3

[人世间] 叉烧往事|到战场去:我的镜头我的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战场去:我的镜头我的枪

 叉少 叉烧往事 2020-03-29
32D67445-D913-47D3-AC48-FD7EB6F3C151.jpeg

1990年8月3日,可可西里无人区科考队的帐篷里,一台松下RF10短波收音机沙沙作响,里面传来美国电台的声音:“中东时间8月2日凌晨1点,伊拉克共和国卫队3个师越过边境,仅有2万人的科威特军队稍作抵抗即全军崩溃,仅有5000名散兵撤至沙特,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

 

29岁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大气不敢出地听完了这条新闻,然后激动地钻出帐篷,在雪地上打了三个滚,他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马上打开手电,缩进鸭绒睡袋里给领导写下去伊拉克的申请。

 

“本人唐师曾,83年毕业于北大国际政治系,86年进入新华社,在摄影部从事突发事件报道三年半,有丰富的‘闪击’经验,无妻儿恋人拖累,最适合飞往中东采访战争。新华社正在步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中东是最好的突破口。”

 

在海拔6860米的布喀达坂峰脚下,这篇申请通过军用电台“小八一”明码发向北京。


 

1

战地

 

三个月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678号决议,给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1月15号前把军队撤出科威特。与此同时,美国组织的34国联盟已经蓄势待发,唐师曾的申请终于被社长批准了。

 

摄影部的同事都为他忙了起来,有教他阿拉伯语的,有在他摄影背心上缝五星红旗的,还有从医院给他弄来急救包的,唐师曾“狡猾”地向采访过柬埔寨战火的领导提问:“一旦采访与纪律冲突,何为第一?”领导瞪大眼睛看着他,咬着牙说了一句:“你自己知道何为第一。”

 

在首都机场出发那天,母亲抱着他流泪,同事拉着他的手说:“哥们儿,一定回来,三个月后我在这儿等你。”亲朋感伤,本主却兴奋异常,他感觉自己被罗伯特·卡帕和海明威附体,脑子里不停重复着一句话:“没有比此时飞往巴格达更迷人的了。”

 

1FF83EED-2C9C-4EAD-9C0F-E6BA988073A2.png

< 唐师曾 >

 

因为国际封锁,当时进巴格达只有约旦一条通路,而想进约旦就要坐中国民航先到伊斯坦布尔,后面的路只有天知道了。早上8点10分航班起飞,国航的蔡机长抓着他的肩膀问:“小伙子,有什么要求直说,趁还在祖国的飞机上。”没等唐师曾说话,这位机长就给伊斯坦布尔的同事写信:“老同学,设法帮助这位记者,他要去巴格达。”

 

边防武警知道他要去战地,不仅免收了出境费,还给了他一张入境费交迄的凭单。“希望你还从我这儿入境,入境费我先替你交了。”

 

在约旦首都安曼待了一天之后,唐师曾终于登上了去巴格达的飞机。安检的时候,他48公斤重的行李超重了,看着旁边日本NHK的记者挥舞着美元交超重托运费,兜里没钱的唐师曾一边解释一边往工作人员手里塞了一把清凉油,这才把重量改成了20公斤。

 

D1BC3319-D985-4A25-B556-72B8BBA67906.jpeg


一下飞机,记者们就被告知必须住进指定酒店,每天费用180美元,唐师曾全身上下只有300美元现金,只好跟人家说:“我是中国人,没有那么多美元,同事在机场外等我。”在使馆的帮助下,他得以暂住到新华社巴格达分社。

 

到巴格达之前,唐师曾踌躇满志,他在北京报道过“长城情死”“被劫民航返回北京”等独家新闻,最擅长拍到不可能的照片,可巴格达分社的同事对他说:“你在北京碰到的危险顶多一百八,在这儿三百六,因为巴格达是不许拍照的城市。”

 

在同行嘴里,唐师曾还听到了更多“惊悚”的故事,如果你敢在巴格达街头举起相机,器材被没收都是轻的,美联和路透的记者因为不守规矩被取消了签证,一个英国老哥因为拍摄军事设施被绞死了,还有一个塔斯社的兄弟莫名其妙地在车祸里丢了性命。

 

听到这儿,唐师曾已经是眼发直、脸发青了,他决定把贵重物品留下,只挂着快门轻得不能再轻的莱卡M4执行报道任务。圣诞节的第二天,他奉命去美国驻伊使馆前拍“万名妇女儿童抗议美帝”。

 

C2E10170-3E5A-4AD2-9B40-8E77BDBC412C.png

< 妇女儿童抗议美帝 >

 

现场人民情绪激愤,高喊“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拍到任务外的照片,唐师曾也挥着拳头跟着人群一起喊,旁边一个美联社的同行也喊得很投入,俩人相视点头,肩并肩大喊“打倒布什”,连维持秩序的伊拉克警察都肃然起敬,趁他们不注意,唐师曾“漫不经心”地捏了好几张街边橱窗的照片。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巴格达的地标卡迪希亚广场,当时由共和国卫队重兵把守,因为一旦临战,这个广场会改成军用机场。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唐师曾刚下出租车,一个伊拉克上尉就命令他停止前进。

 

唐师曾用阿拉伯语跟上尉打了个招呼,然后走到跟前,贴着对方的大胡子来了个吻腮礼,说自己是“中国记者,好兄弟”,然后把相机往地上一扔,从上尉手中的AK47到叙利亚女孩真漂亮,一通山南海北地乱侃。

 

当士兵们都晕乎乎地傻笑时,唐师曾知道,他有了卡迪希亚广场的独家照片。

 

D1955CBC-7FAE-4FBA-81C1-43761B81CF7B.png

< 卡迪希亚广场上的士兵 >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英雄

 

战局动荡,在和后方失联一个多星期之后,唐师曾接到了领导打来的电话,摄影部副主任严厉指责他没拍到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巴格达的照片,知道解释没用,唐师曾赶紧到处打听秘书长的行踪。

 

日本共同社的河野彻是他的北大校友,也为找不到秘书长急得不行,两个难兄难弟约定:互通消息,患难与共。过了几天,河野彻打来电话:“你在哪儿呢,德奎利亚尔八点到机场。”唐师曾赶紧叫同事开车往机场赶。

 

BD1CFD52-3D35-40E8-99F8-E0FB311DF8D9.png

< 日本共同社记者河野彻(左)>

 

在萨达姆国际机场,二百多记者把大厅围得水泄不通,几十个摄影记者挤在门口抢位置,德奎利亚尔走进来了,军警全神贯注地看着记者,谁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唐师曾俯首帖耳地排着队,一个西方记者想往前挪,军警马上过来往后推。就在这时,身高1米83的唐师曾出其不意地把左腿迈过了围栏,几步小跑追到了秘书长的身边。

 

军警们怒骂着追赶,但只能目送唐师曾贴着贵宾往前走,一旁的同行也看得牙痒痒,这个中国大个子抢到了最好的位置,举起相机一顿咔嚓之后,美国记者问他拍得怎么样,唐师曾回了两个字:绝了。

 

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报纸,校友河野彻跟唐师曾说,日本共同社这回“折了”,报纸上用的都是“新华”的照片,香港的《明报》称他是新华社摄影大师,《商报》说他是“新华社摄影部20年来的最大发现”。

 

9DB4984F-2F0F-4DA9-A809-909623BFFDC1.jpeg


1990年1月,伊拉克的国际通讯全部中断,新华社唯一能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就剩下大使馆的无线电台了,但是这个电台只能发密电码。大使把唐师曾叫过去问:“你能用汉语拼音写文章吗,我用使馆电台帮你发,但只管发打完孔、编好码的纸带。”

 

就这样,唐师曾的一篇篇战地飞鸿通过无线电波发往北京,这是任何国外记者都想不到的一招。

 

距离联合国安理会的最后通牒越来越近,伊拉克还是没有撤出科威特的迹象,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准备动手,唐师曾也接到了撤离伊拉克的命令,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甚至为了抗命连出境手续都没办,最后被使馆的曹武官夫妇劝住了。

 

多年后,他在CCTV演播大厅与曹武官相遇,对方突然眼含热泪:“当初我也许不该劝你。”

 

1990年1月14日凌晨,唐师曾和大使馆的人一起从伊拉克撤到了约旦。三天后,美军主导的沙漠风暴行动用空袭拉开了帷幕。半个月后,他接到了领导的电话:“到以色列去,给我拍飞毛腿、爱国者导弹,力争做第一个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电头发稿的中国记者!”

 

为了拍到以色列爱国者拦截伊拉克飞毛腿的照片,每当特拉维夫响起防空警报,唐师曾不是钻进掩体,而是摸黑爬到酒店的阳台或楼顶,戴着钢盔和相机严阵以待,守候多日终于拍到了爱国者导弹划破夜空迎击飞毛腿的画面。

 

这张照片通过了以色列的审查,当天就传回了北京,成为首张出自中国记者之手的爱国者导弹照片,也把旁边的日本记者气得大哭,他的照片因为暴露导弹阵地被以色列的新闻官“枪毙”了。

 

D8674C03-2A0A-4025-8DD6-D26B89E429EE.jpeg

< 以色列特拉维夫,希尔顿酒店顶层 >

 

美国CBS的老记者约翰·海古德说:“让战地记者临危不惧的不是胆量,而是经验。好记者每战胜一次危险,就对自己的能力增强一份信心,这又会刺激他投入到下一场危险之中。”在导弹爆炸的火光中度过30岁生日的唐师曾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份危险。

 

每天看着CNN跟着美军向前推进,在以色列的唐师曾又坐不住了,他吃不下饭,想不通领导为什么在最需要快刀的时候不让他上前线,于是又写了封申请书,申请跟美军一起行动,坐在艾布拉姆斯战车里,拍真正的战地照片。

 

这一回,申请书石沉大海,他想跟二战中负伤200处的战地记者尤金·史密斯一样质问上级:“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去死!”

 

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湾战争结束了,在战地待了五个月的唐师曾英雄般回到祖国,跟他一起回去的,还有靠兴奋剂和镇静剂度过的日夜、难民营中撕心裂肺的哭嚎和一有警报就卧倒在地的条件反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8: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

病人

 

1991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唐师曾的文章,里面写道:“海湾战争爆发前,并非军事记者的他主动申请去海湾地区采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拍摄了数百张反映海湾局势的照片。”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看完后说:“活着的新华社记者上《人民日报》,空前绝后。”

 

从海湾战场回来后,除了通报表扬和分房,唐师曾还被升为主任记者,不过这一职称此后再也没能更进一步,后来采访隆美尔独子的时候,老头说他爸因为打仗优秀年少授勋,结果14年都没得到晋升,唐师曾说这感觉我懂。

 

632FCCA5-2AA2-4D30-8953-3472DF82DFF0.jpeg


成名之后,唐师曾一如往常般追逐着危险,92年穿越撒哈拉沙漠,钻进卡扎菲的大帐篷,95年跟科考队探险神农架找野人,96年自驾车周游美国。东奔西跑之中,他也一直在等待着再赴前线的命令。

 

命令始终没到,命运却先找上门来。

 

1997年11月,新婚三个月的唐师曾感冒不断,多日低烧,医生建议查查血液,诊断结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就是白血病。医生问他接触过什么辐射物质没有,唐师曾想了一下说:“我在中东做战地记者,那里有贫铀弹。”

 

不久之后,唐师曾开始掉头发和流鼻血,医生悄悄跟他妻子说:“他想吃点啥就吃点啥,还有四个月时间。”妻子泪水涟涟,仍不放弃地跑了多家医院,每天逼着丈夫吃药。在四个月时间里,做好最坏准备的唐师曾心情放松地写了两本书,居然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1999年元旦,靠药续命的唐师曾跟朋友举杯,他说自己要实现做了八年的梦,把吉普车从金字塔开到长城,用一年时间走遍四大古国和七大孕育文明之河,最后在长城顶上迎接千禧年的到来!

 

春节过后,唐师曾写了8万字的《从金字塔到万里长城》的提纲交给了某卫视。几个月后,对方老板特地到北京拜访,还要走了他的详细计划、通讯录和地图软盘回去研究。正当唐师曾为多年梦圆意气风发的时候,某卫视突然发来律师传真:“我方将不再邀请唐师曾先生参加千禧之旅。”

 

八年的梦破灭了,唐师曾坐了一下午把传真念了好几遍,接连几天胡子不刮、脸也不洗,走路摇摇晃晃。没过几天,他又不知从哪儿把魂儿找了回来,兴奋地翻地图,妻子在旁边心砰砰地跳,她知道丈夫一翻地图,准要出事儿。

 

果然,去不成金字塔的唐师曾想要重返巴格达,在海湾战争十周年之际,采访劫后余生的伊拉克。单位不让他去,如果自费去就有被开除公职的危险。唐师曾还是去了,在电视台工作的妻子拿出积蓄买了台摄像机,跟他一起重返“战场”,还拍了部纪录片《重返巴格达》。

 

临行前,一个画家朋友送来一幅萨达姆像,让他设法请老萨签个名,唐师曾找到伊拉克外交部的朋友把画递了上去,老萨还真给签名了,这也成了他不听指挥、破坏外事纪律的又一项“罪名”。

 

7BBFE636-3598-4A02-A66B-1529F867DE2A.png

< 萨达姆签名的画作 >

 

回来没几天,唐师曾又先后去了金三角和南极,然后传出被单位开除的消息,妻子哭着骂他混蛋,非要逞英雄。如果不是知名同行和朋友的力挺,让领导废止了这项决定,还恢复了他看病费用的全额报销,世上恐怕已经没有唐师曾这号人了。

 

2003年8月,从印度“取经”归来的唐师曾发现家中空无一人,妻子带着幼子搬进了新家。对于让自己又爱又恨的这个人,妻子曾在文章里如此评价:

 

“像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样, 师曾是个只可远观的人。外表看铜墙铁壁,近看则性情怪异,从肉体到精神已是遍体鳞伤。他恋旧, 对亲身经历和熟悉的事疯狂眷恋, 不停地陷入对往事的英雄幻想之中,从没有真正走出10年前的海湾战场”。

 

见不到老婆儿子的唐师曾倒下了,这个战地硬汉从肉体到精神全部崩溃了。他带着哥们儿闯过妻子的新家,还“收买”儿子的保姆以打探消息,在给一本杂志的连载里写下了“要把大吉普装满炸药与迫害我的人渣同归于尽”的疯话,主编看到后怕出事,连夜把他送到了北大医院的精神研究所。

 

出院后不久,当时拍《电影传奇》的崔永元想让唐师曾给节目录一段词,聊了没几句就发现他状态不对,作为多年的抑郁症患者,小崔马上找朋友把他“押”到了昆明云大医院的重度抑郁症病房。

 

38851292-EB48-4837-B883-ECA2B9944614.png


在德式治疗的日子里,唐师曾每天都要吞下大量镇静剂,他终日抱着本二战回忆录,看什么东西都是慢镜头,就像《追捕》里的横路敬二,荣辱不知,只感到处处阳光灿烂。陪他住院的小崔说:“凡是生活紧张,工作玩命,又良知犹存的好人都容易得这种病。”

 

唐师曾点点头。“得抑郁症的都是天才,你看看丘吉尔海明威川端康成,我是重度抑郁,也就是重量级天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

记者

 

1979年,唐师曾考上北大,他原本想报考的是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幻想当个巴顿、古德里安式的坦克师长。但最终在京师大学堂毕业的爷爷的监督下“弃武从文”,进了北大的国际政治系。

 

7ACF776A-1E3C-44F2-907E-D6D1018F8DAC.jpeg


他上课时从不专心致志,各种火炮的口径、射速和发射方式比政治词汇背得溜多了。在图书馆绕着老师开的必读书目走,把14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当成宠物抱着不撒手,他发现书里最让人惊心动魄的照片的右下角,都标有一行细小的黑字:Robert Capa(罗伯特·卡帕)。

 

这个名字让唐师曾着迷,他在书堆里捋清了卡帕的身世,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记者在匈牙利出生德国上学,采访西班牙内战时因照片《士兵之死》出名,诺曼底登陆那天跟美军一起抢滩奥马哈,是唯一拍到现场照片的记者,40岁那年在越南踩地雷身亡,临死前还本能地按了一下相机快门。

 

9B9578AB-D89F-4814-9C4A-4A8F463EA4A8.jpeg

< 罗伯特·卡帕 >

 

卡帕说,人应该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时年18岁的小唐深以为然。

 

大学毕业那年,唐师曾和另外8名同学被分到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教书之余,爱鼓捣相机的他成立了“摄影协会”,把拍的照片投到校刊,编辑他照片的也是同年从北大分来的校友查海生(海子)。

 

小查特别喜欢唐师曾的照片,经常向校刊主编推荐。每发表一张照片有两块钱稿费,哥几个拿着钱就到学校南面的小饭馆喝一顿啤酒,就白菜馅饺子。有个同学见他这么痴迷拍照,就建议他去投考新华社摄影部,唐师曾去了,一拍就是30年。

 

在可可西里探险时,唐师曾说他自己壮得像牲口,西宁高原生物所的医生说他的血足以跟出生在沱沱河的藏人相媲美;在战地采访时,他睡半个小时就能起来开车穿越沙漠;战场归来后,他是一个得了海湾战争综合症的病人,即使捂得再严实也会感冒,有时候没放下筷子就已鼾声如雷。

 

去年纪念海子去世三十周年的时候,唐师曾参加同学聚会,地点是一家高档咖啡馆,一杯咖啡换一本《海子文集》,他拿着咖啡感慨:“海生,你要是知道自己会变得这么值钱,当初还死什么啊。”

 

那天,有位校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1980年代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中,有两位在当代文化思想史上产生影响的人物,一位是新华社的唐师曾,一位是海子。他们的相同之处都在于用生命践行理想,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从战场上回来了,一个没有回来,成为我们永远的怀念。”

 

现在,唐师曾的脖子上没有了战火中闪光的佳能、尼康和莱卡,每天骑车出门拿着一个有些“怪异”的装备记录生活,朋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他说是几百块钱的行车记录仪,你们用它拍车,我拿来拍人。

 

微博上有年轻人不信,问他行车记录仪哪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唐师曾笑了,笑得有些狡黠,好像又回到了战火隆隆的巴格达,他说:“我是新华社摄影记者,你就是给我一根烧火棍子,我也能拍出相片来。”

 

7212E996-03A4-4290-8680-7BD1736D0321.png

< 2013年,河野彻与唐师曾 >

 

对因为崇拜他而想报考新华社的后辈,唐师曾劝他们千万别提自己的名字,现在早已不是靠激情通过面试的时代。海子卧轨那年,他曾对热血昂扬的学弟们喊话:虽时时可死,但要步步求生。

 

战地和人生都是如此。

 

 

部分参考资料:
 
[1] 唐师曾,《我从战场归来》,世界知识出版社
[2] 唐师曾,《我钻进了金字塔》,世界知识出版社
[3] 唐师曾,《重返巴格达》,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唐师曾,《我的诺曼底》,长江文艺出版社


-EN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4:09 AM , Processed in 0.1445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