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凿山攻坚
2008年,一位安徽的淘宝用户尝试网购,结果反复尝试了7次网银都失败了,气得他破口大骂,鼠标也给摔了。但当时要买的东西全网只有这一个卖家,无奈之下他坐了两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吭哧吭哧从马鞍山跑到南京建设银行办了一张专门的卡才完成整个购物流程,整个过程苦不堪言。
“我怎么一直提款不成功、我再也不用支付宝了”,那段时间,支付宝客服每天都能接到无数这样的投诉。
2005年5月,支付宝开放担保交易与支付接口,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承诺疯狂抢夺用户。同一年,eBay进入中国,腾讯财付通上线,快钱、拉卡拉等三方支付公司相继问世。这一年也被称为电子支付的元年。
从2005年到2010年,支付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疯狂扩张。2007年注册用户首度超过信用卡,2009年用户数突破2.7亿。疯狂的增长速度背后是累的气喘吁吁的团队、层出不穷的故障和糟糕的用户体验。当时每年有200多个新产品上线,每天人肉对账13个亿,技术出了一个bug,全公司就丢了70多万。
海啸般的投诉最终传到了马云耳朵里,2010年底他在支付宝年会上彻底爆发。“烂,烂,烂到极点!如果再不重视,这就是支付宝未来的追悼会”。当时邵晓锋已接任陆兆禧成为支付宝第二任总裁,这个全国刑警出身的硬汉当着所有人面红了脸了,那一年支付宝所有的业务KPI都超额完成了,但他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支付宝员工心里也很委屈,一方面要盯着疯狂增长的业务,一方面全民化身客服拼命接电话,即便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用户体验差、支付成功率低下。
阿里巴巴所有的业务,都会遵循一个解决问题的逻辑。早期为了解决企业与企业的贸易问题,B2B业务创立。紧接着为了解决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问题,又创立了淘宝。淘宝创立后,为了解决交易信任的问题,有了支付宝。而现在支付宝遇到的问题是:支付成功率。
支付成功率低下的背后,实际上是用户对支付宝支付体验的不满。
这是支付宝第一次遭遇低谷。此时的支付宝,已经脱离了淘宝体系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并学习阿里巴巴早期铁军模式在全国各地强力地推,技术也已经更换了两代架构,一年内无数次改文案,改流程,改页面结构,多管齐下,到头来从60%到62%,只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很明显,问题没找对,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年会过后,彭蕾受命接任支付宝CEO。支付宝早期经历了三任CEO的轮换。第一任CEO陆兆禧酒店大堂经理出身,不懂金融但懂服务。第二任CEO郭靖刑警出身,也不懂金融但对安全最了解。到了彭蕾这里,HR的背景让她对人性的洞察比普通人更刁钻。
2010年3月,她领着所有支付宝P8级别以上管理层在杭州莫干山路2349号的良渚大酒店开了整整四天会议,史称“骆驼大会”。彭蕾就问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用户,最在乎支付宝里的什么功能?
2010年3月24日支付宝骆驼大会
连续的闭门大会和脑爆最终搞清楚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1、用户首先关心账户里有没有钱,有钱才能付款,这是支付的前提。2、账户有钱后,能否很方便地付出去,这个用户体验影响了用户的支付意愿。会后,支付成功率这个共识以公司最高KPI的形式确立下来。
PC时代,支付成功率本质上是个技术问题。此前,支付宝虽然已经创新性地首创了担保交易、虚拟账户,但当时的网络付款还是遵循“网关模式”,用户需要付款时从支付宝页面跳转到网银页面,每多跳转一个页面,客户流失率就会增加5%,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被钓鱼网站“钓鱼”。
网关模式就像一块大石,牢牢地堵在支付宝员工的心口上。
一个小细节足以窥见当时支付宝的心酸,2009年双十一诞生时,支付宝卖命吆喝鼓励用户提早进行支付宝账户充值,因为账户一旦没钱采用网关模式,付款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支付宝险致银行瘫痪”的新闻层出不穷,跟存贷款息差相比,支付根本就是麻雀身上找肉吃的鸡肋业务,银行也不待见支付宝。
确定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后,彭蕾带着团队不断开始尝试解决方案。主动帮银行改善支付体验,和银行合作推出支付宝联名卡,前者受制于银行,后者办卡过程繁琐,折腾了那么多,成功率还是刷刷往下掉。
2010年末,苗人凤一字一句告诉彭蕾,“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此时,支付宝拿出了最后一套方案,模仿国外信用卡远程收款系统,改良开发了一种崭新支付模式,用户不需要跳转网银也不需要额外办卡,只需要把银行卡跟支付宝账户绑定,就可完成付款。但这个支付方式必须让银行帮忙完成用户验证。
为了抓住这颗最后的救命稻草,2010年马云开始频繁拜访各大银行行长数十次[2],全力公关。银行的条件也很苛刻,首先支付宝预付手续费,银行提前锁定收益。此外支付宝承担全部风险,一旦资损率超过十万分之一,银行有权立刻停掉该业务。
2010年底,支付宝相继和工行、建行、中行达成合作,快捷支付正式推出。
幸运的是,支付宝这次赌对了,快捷支付一经推出带来了爆炸式的市场增长。业务量最多时一夜之间绑了上百万张银行卡,支付成功率攀升至98%,这比当时网银B2C的平均支付成功率高出30个百分点[1]。2012年当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增速高达60%[5],支付宝一下子成为国内最大的三方支付机构。
快捷支付不仅成就了支付宝,这种支付方式的发明,是整个移动支付大规模展开的技术前提,日后出现的微信支付、Apple Pay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广泛适用,它对整个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贡献要在很多年后才会显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也艰难地解决了“上户口”的问题,顺利拿下央行颁布的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掌握了核心技术又名正言顺,支付宝驶入超车道,开始了兴奋的飙车期。2012年PC时代的尾声时,支付宝已经是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了,“拔剑四顾心茫然”。
然鹅幸福总是短暂的,限时飙车爽了没多久,2013年一件事突然让彭蕾发觉后背发凉,支付宝遇到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