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一个真事。
周末,同事第一次带着小孩来家里做客。同事小孩才六岁,聪明伶俐的小姑娘,非常活泼。
吃过午饭,本来想带她去附近玩下。小姑娘一直看着她爸妈,天真无邪的小脸上蒙上了一层焦虑。
然后我才知道,下午她还得去上补习课,以备下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
想起我们当年,高中升大学是一场战斗,后来小升初也充满火药味。
没想到,现在战斗已经从幼升小开始打响。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姑娘偷偷告诉我,除了下午补课,她晚上还有两个培训班要上。
临走前,小姑娘感叹地说了一句让我很受触动的话:生活真不容易啊。
另一个同事孩子也正好 6 岁。
同事之前在国外留过学,一直很信奉国外那种所谓「自由」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小孩放养了几年。
不管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去上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班,或者舞蹈班、音乐班,她都不为所动。
直到最近,开始濒临崩溃。
她带着孩子去参加小学面试(没看错,面试!),老师直接问她孩子会不会英语。
因为她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所以小朋友的口语还是不错的。
正沾沾自喜,老师又连问几个问题,将她一巴掌扇到谷底:拼音、跳绳和游泳,会吗?学过吗?
她这才知道,北京的很多小学都把这些在她看来没必要的东西当成了入学门槛。
我想起,之前看新闻说有些地方把游泳设为考试必考项目,教育部还出来辟谣。
教育部的辟谣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的地方将游泳作为考核项目,但不代表所有地区都必须这样。
现在才知道,这里的「有的地方」,就包括北京。
当年我还没到北京前,很多人告诉我北京的孩子读书很轻松。
后来见到了很多同事的孩子才知道,在北京,多数孩子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到了幼升小又是一层考验。
许多北京的小学,一年级都不会太花时间去讲拼音或者算术。而是默认,这些都应该是提前半年到幼小衔接班里去学。
很多好一点的学校,甚至一上来的体育课就有游泳、跆拳道之类的。
这意味着,如果让孩子在幼儿园完全「放羊」,就算能顺利升入小学,也会被班上其他同学起步就甩在身后,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一路「抢跑」的培训,对孩子和大人都是非常大的煎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
但如果不接受,也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成长模式。
问题是,又有多少家长能下这个决心呢?
这还是义务教育,课堂之外的各类兴趣培训、特长培训就更多了。
我同事给我看她某个晚上在某课外培训班外拍的照片,已经晚上八点过了,灯火通明下,外面或坐或站的全是焦虑不安等待的家长。
这是在号称「读书最轻松」的北京,我不知道其他城市会怎样。
我只想起去年有一句挺流行的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现在才知道,事实上,生活的不容易早就已经从孩子们开始了。
当穷人家的孩子在课堂里学完那些不费脑筋的简单东西,剩下大把时间无所事事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正在拼命的学习,拼命的积累知识,拼命的培养各种特长。
当这些孩子今后一同踏入社会,从知识储备、眼界到教育经历,将会天然形成鸿沟。
所以,你说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了?
因为,不想让看到这种生存的压力和阶层的鸿沟,继续在下一代的身上延续。
我已经活得很累了,为什么还要看着孩子活得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