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2-05:身世浮沉雨打萍:东盟两强的军工能否撑起其大国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7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世浮沉雨打萍:东盟两强的军工能否撑起其大国雄心
新浪军事  2020年02月05日


1.png
我们常用“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当今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既有太平洋两岸大国的对峙,也有中东局势的复杂多变;而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原本籍籍无名的中等国家,或是自认为是地区性强国的动态就更值得我们关注。比如我们的近邻,东盟强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两国都在涉及东南亚问题上有这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然而这两个国家的军工能力,究竟如何?能否配得上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雄心与野望呢?



2.png
先从我们的邻国越南说起。越南的军工能力其实老实说,聊胜于无。首先越南由于长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忽视了内部工业发展,加上多年战火,使得越南原本的工业基础就极其薄弱。同时,军队经商带来的弊病,使越南军队对赚钱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军备整备(在越南国防部官网的首页分类里就有经济和招商引资)。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军队赚了钱就能去外国买现成的先进装备,因此其做法倒也合乎逻辑。



3.png
然而问题是,虽然越南自苏联解体后陆续引进了雷达系统、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苏-27/30战机甚至基洛级潜艇。但这些订单往往都是零敲碎打拼凑出来的,是考虑到其服役数量、入列间隔以及人员的训练程度,这些苏俄制先进武器很难说能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4.png
说到越南自己的国防工业和科技,我们就需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外部采购的越多,留给自主研发的钱和人力就越少。而本来就薄弱的越南科研和工业,显然无法在军队大肆采购国外装备时获得较多的话语权和投资。因此越南国防的自主发展只会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更弱,不但不可能使越南成为类似瑞士那样小而精的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台湾当局这样的买办集团。



5.png
当然,越南自己的国防工业也不是毫无亮点,越南通过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技术支持,成功升级了自己的战斗机维修能力,目前越南的A32工厂可以为越南的苏-27/30机队提供大修服务。这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某种角度上来说,越南在这上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印度的水准(但发动机还需由乌克兰或其他国家工厂维修)。



6.png
除此之外,越南还于去年展示了其第9军区自研的重大成果——自行火炮,虽然只是简单的将火炮放在了美国M548履带底盘上;虽然这些37毫米、76毫米、85毫米和105毫米的“自行火炮”,不但车不是越南产的外,炮大概率也不是;虽然测试中基本是展示一千米内直射,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炮是否还是人肉火控。但毕竟,越南人还是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7.png
  此外,越南还自研出了85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并宣称可以以此技术基础开发将来为T-90准备的125毫米穿甲弹。不过如果仔细研究越南公布的照片,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新炮弹的构型基本照搬了二战后美国90毫米坦克炮HVAP炮弹(也就是英国人所说的APCR)的构型,而并非后来广为使用的APDS、APFSDS构型,且其宣称解决了“有和无”问题的钨合金弹芯也大概率是车出来的而非世界主流技术的粉末锻造。因此,这款85新弹的技术能怎么应用在125毫米“钢针”上,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



8.png
  越南的海上军工发展也处于类似的状况中,一方面越南为委内瑞拉制造了6艘巡逻艇,为澳大利亚建造了潜艇救援舰,还为越南海军提供了“闪电”级导弹艇;但另一方面,这些能生产军舰的造船厂都是外国资本的合资企业,在越南设厂仅仅是相中了越南低廉的人力成本。实际上越南船舶工业总公司(SBIC)辉煌时曾赢得的订单也都是些技术含量极低,人工成本占大头的产品。表面上越南SBIC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有着世界第四的订单,但金融危机一来,低技术含量的航运订单大减,缺乏技术的SBIC就立刻因为低技术含量“暴毙”,甚至沦为了金融公司:全年亏损却已经超过了1.3亿美元。而在共计约三千万美元的可怜收入当中,仅有不到2%来自于其本行造船业,其它都是所谓的"金融收入"。

  

9.jpg
  与越南相比,印尼也并没有好太多:作为一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对我们很多人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即使了解也往往会想起曾经的惨案。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印度尼西亚的轻重工业不但没有实现“小而精”,就连轻工业的规模都难以满足本国需求。根据相关外贸报告,印尼塑料机械还需要全部进口,模具80%也是进口。至于重工业……我们很难说印尼有比较好的水准。但是印尼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恰好堵在了世界航海贸易的主要节点上,这也使得印尼只要领导人不犯浑,就能在外交关系上左右逢源,腾挪空间极大。而军事关系无疑是外交的润滑剂,因此印尼的工业基础虽然并不怎么合格,纸面上却似乎有着不错的“军事工业”。但细究之下,这些军事工业大多极其依赖外国公司。同时其军工科研能力,也更趋向于“在国外指导下生产”。

  

10.png
  比如2019年4月11日,印度尼西亚国家造船企业RT PAL建造的“阿鲁果戎(Alugoro)”号柴电潜艇(舷号405)在三宝垄的PT PAL码头下水。该级艇是印尼“纳伽巴萨(Nagapasa)”级潜艇的第三艘。这些名字看上去从没听过,不免让人心生疑虑:印尼这潜艇难道是自研的?但事实上,这些潜艇技术来自于韩国,是韩国在“张宝皋”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DSME1400外贸型,更有意思的是,韩国“张宝皋”级本身又源与德国的209型潜艇。这差不多相当于白沙瓦的枪匠山寨了一把NORINCO山寨的HK416。

  

11.png
  在陆军上,印尼军队的装甲力量严重缺乏重装甲力量,但考虑到印尼自身环境这也并非不能接受。出于自身国情的需要,印尼和比利时合作,推出了一款搭载90毫米反坦克炮的6X6“小野牛”装甲车,与我国的02式轮式突击炮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印尼还与比利时合作,引入了FN FNC的生产许可证,推出了本国的SS系列突击步枪。

  

12.png
  在空中力量上,印尼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与西班牙联合研制了CN-235支线客机(以西班牙C-212小型运输机基础),并获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总售出超过250架。在该机的促进下印尼原本计划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并随后推出了N-250客机计划,但是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摧毁了印尼缺乏根基的航空工业。不过,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哪怕印尼航空工业继续发展下去,对印尼军队帮助也是有限的——目前的巴西有着较为不错的支线客机项目,但是他们连超音速战斗机都造不了。而且印尼在支线客机上还需西班牙援助,其整体技术含量可想而知。

  

13.png
  后来,印尼在2011年订购了16架韩国T-50,还与韩方签订协议,合作研制KF-X/IF-X战斗机。预计两国共将生产150至200架KF-X/IF-X战斗机,其中印尼将生产约50架。虽然中间还经历了一度传言撤资的问题,但去年晚些时候韩国国防部透露印尼已经注资了大约1.7万亿韩元(约合99.06亿人民币),但以韩国、印尼两国的实力而言,这点钱难说能有多大的贡献。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决定KF-X项目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的关键,可能是印尼什么时候能凑够计划需要的钱,然后韩国人好拿着这些钱去找洛克希德马丁买技术。

  

14.png
  当然印尼也并非没有技术亮点,如果说弹道导弹的生产制造是区域性强国的入门券,那么鱼雷的生产能力则比这入门券还要稀少。印尼拥有德国授权的SUT鱼雷生产线,这是一种体重接近一吨半的533毫米重型鱼雷,还是电推动,拥有着极低的噪音。上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从荷兰引进两艘潜艇后,为其准备的所谓“德制”SUT电动线导鱼雷其实就是印尼生产的。在台当局同意进口印尼原油,并给予印尼10万吨大米的粮食援助之后,这两方很快就搭上了线。也正是凭着鱼雷这一“核心技术”,印尼狮子大开口,把鱼雷的单价炒到了115万美元。再加上两年后中国与印尼建交,印尼与台当局的军贸随即断绝。因此,台军一直不舍得用这些金贵的鱼雷打靶。不过再怎么说,这笔军售也使台军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和中国第一款线导鱼雷(我军的鱼5线导鱼雷要两年后才正式服役)。当然,到今天这些鱼雷还剩下多少,在没有售后这么多年情况下还有多少能正常工作,也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事情。

  

15.png
  由此可见,对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这种缺乏工业基础的地区性小国,由于本身的工业基础尚且不算合格,因此与其说要弥补科研能力,不如说是先想办法怎么弥补工业能力,毕竟科研的基础是工业,而国防科研的根本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工业。所以相比无为而治的越南,印尼病急乱投医到处寻求转让技术的做法,倒也有其合理性。只不过,这种方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关键还是看他们投资的对象是否靠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2:06 AM , Processed in 0.0669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