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军事] 《出鞘》2020-01-14:黑云压城城欲摧:为何航母要拥有全甲板攻击的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4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云压城城欲摧:为何航母要拥有全甲板攻击的能力
新浪军事  2020年01月14日


1-compressed.jpg
在上周的《出鞘:为何说英国航母设计依旧领先全球》发布后,有一位ID为Megamind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诚然英国佬的设计确实比美国佬强,但到处掐架积累了不少经验,实际使用中是否“全甲板攻击”一个波次后二次“全甲板攻击”的可能和必要很少呢。现代战争与二战不同完成一个战术目标需要出动的架次很少,即使一个“一个全波次”攻击往往各自目标不同返航时间也有长短,如果想保证持续攻击后续必然会进入“滚动攻击”模式。那么英国佬的设计确实比美国佬强的前提下实际使用中优势是不是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所以美国佬缺钱就沿用了老设计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位网友的留言来谈一谈现代航母作战的兵力结构问题。



2.png
一般来说,航母舰载机的作业环节大致有6类,即机库驻留、升降调运、整备作业、起飞、空中作战和着舰。除去空中作战不谈,其他5个作业环节就像组成木桶的木板一样,共同决定了舰载机的架次效率。在航母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舰载机加油、挂弹的工作流程安全标准较低,且活塞式飞机的耗氧量、发热量也都比较小,因此舰载机整备作业的效率是非常高的。相对而言,航母放飞和回收飞机的能力就成为了限制舰载机最大攻击波的主要因素。由于航母放飞和回收飞机的能力是受甲板大小影响的,因此,这一时期一个理论上的“最大攻击波”也被称为一个Deck Load。而这个Deck Load也就是今天“全甲板攻击”和“滚动攻击”的共同祖先。



3.png
在舰载机进入喷气时代后,舰载机的复杂程度、电气化程度、耗气量、发热量均大幅度的升高了,因此,舰载机的整备成为了一个难题。出于安全考虑,舰载机的各项整备工作开始转移到专门的站位上进行。由于站位的数量有限,因此,航母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整备的舰载机数量也开始下降。为了追求舰载机出动效率的最大化,美军不得不开始优化舰载机攻击波的构成,将攻击波的飞机数量压缩到航母同时整备飞机的上限值。这样一来,第一个攻击波起飞后,第二个攻击波马上就可以进入整备站位进行起飞前的准备,下一个波次弹射后,上一个波次又刚刚好能够回航进行下一轮的出击准备。由于这种作战模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因此美军将其称为Cycling Operation,即我们之前所说的“滚动攻击”。



4.png
诚然,滚动攻击能够避免舰载机“排队整备”而产生的拥堵问题,在架次效率上是最高的。但其每个攻击波的实际攻击效能却非常有限。根据曾经担任过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舰长的美国海军上将詹姆斯·L·霍洛威三世的描述,企业号在越南战争期间,采用“滚动攻击”作战模式时,向一个目标发射的攻击波约有15-20架飞机。此时,较小的攻击波很可能无法对坚固目标形成足够有效的打击,或者无法穿透敌军的防空网络。



5.png
因此,在空战任务压力较大的越南战场,“全甲板攻击”应运而生。所谓“全甲板攻击”是一个汉语独创词汇,类似的攻击方案在美国海军中被称作Alpha Strike,这也是一个象征性词汇,因为Alpha一词在英语中常常被用来形容最有权力、最厉害的人。两相对比,其实英语中的Alpha Strike更形象的形容了这种类型的作战的实质内涵。即把所有能够使用的飞机全部集中于同一个战术目标,形成“最强悍”的攻击波。



6.png
但这样做的问题也显而易见:美国超级航母上加油点和挂弹点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Alpha Strike的全部飞机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完成起飞前的整备工作。因此, Alpha Strike从开始进行起飞前整备到攻击波上天的整备时间要远远长于滚动攻击。举例而言,经典的滚动攻击模式要求航母能够在90分钟内完成一个攻击波的整备工作,而全甲板攻击则需要这个时间的近两倍。



7.png
由于先整备好的飞机不能马上升空作战,因此,在两个攻击波之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舰队是没有足够的舰载机能够在战区附近执行任务的。根据美军在越战中的经验,如果航母在滚动出击状态下准备一次Alpha Strike,空中行动至少要暂停2个小时,在执行完一个Alpha Strike后,航母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恢复航空运作。而如果要连续执行两个Alpha Strike,空中行动需要暂停的时间还要高于这个数字。相比之下,滚动出击状态的航母战斗群则可以一直保持有一个攻击波在目标上空作战。



8.png
在综合考虑了两种作战模式的优缺点后,美军大致形成了这样一种作战思路:在执行低烈度作战、四处搬砖(对多组目标进行攻击)、持续支援地面作战等任务时,采用滚动攻击的作战模式来确保舰载机联队的出动效率。而在攻击高价值、高防护目标时,则采用Alpha Strike来确保攻击的有效性和攻击波的突防能力。此外,由于单艘航母的Alpha Strike同样能力有限,因此,美军在越南战争中还开发了由多艘航母同时执行一个Alpha Strike的战法。在越战后期,美军在“现代”通信指挥设备的加持和指战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实现了5艘航母的Alpha Strike波次(约200架次飞机)在1个小时内抵达作战区域的壮举。



9.png
至此,我们也可以解决开头网友的第一个问题:在美军的作战想定中,应该并没有第一个波次为“全甲板攻击”此后随着任务强度的下降,只需要进行“滚动攻击”的固定模式。因为两种攻击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作战目标。同时,一次“全甲板攻击”也基本不会对应多个攻击区域。虽然攻击波内的每组飞机会有自身的任务分工,如SEAD(电战)小队、CAP(巡逻)小队、DCA(制空)小队、Strike(轰炸)小队等等,但由于整个任务是经过严密的组织的,因此,不同小队的任务时间和回航时刻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10.png
以一次典型的对地攻击任务为例,航母会首先弹射DCA小队的制空战斗机在敌军防空阵地外围建立巡逻航线,确保敌军空中力量无法对我军后续攻击波造成威胁。确保空中安全后,SEAD小队将刺入敌军防空圈,对敌军地面防空系统进行打击,并视战场情况让SEAD小队继续在战场上空警戒“漏网之鱼”或RTB(回航)。此后,Strike小队将趁着敌军防空系统被瘫痪的空档切入战场进行攻击,而DCA小队将继续推进至更靠前的阵位予以掩护。在轰炸任务结束后,Strike小队RTB之后SEAD小队RTB,在确认两者安全后DCA小队也将跟着两者RTB。



11.png
事实上,Alpha Strike不同任务小队集中回航时产生的调度问题也正是美式航母甲板规划的最大问题所在。斜角甲板的存在天然将整备甲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使得甲板整备区的面积利用率非常低。既然整备区放不下这么多飞机,那就只能将飞机向前推入起飞区。这无疑又会影响舰载机的后续出动。



12-compressed.jpg
另外很有趣的一点是:从美军曝光的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起飞区的面积较整备区更小,但其能够停放的飞机却要远远高于后者。同时,同样是整备区,甲板左舷的整备区的利用效率还要远远低于右舷。相比之下,采用3°斜角甲板的女王级CTOBAR方案仅在整备区停放飞机的数量就不比美式超级航母的整备区+起飞区停放数量少太多,如果将其体型拉伸至与美式超级航母相仿,则可能与后者相仿。同时,由于不需要占用起飞和降落区,因此,航母即使是在刚刚回收完一个Alpha Strike后,依旧有充足的起降能力来应对突发情况、转入滚动攻击或更加快速的进入下一个Alpha Strike。



13.png
事实上,美军之所以在近三十年来对Alpha Strike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主要还是因为“到处掐架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军几乎不需要面对什么像样的对手,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中,美军的对手普遍没有什么值得大规模空袭的目标,即使是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拥有一套还算不错的防空体系,但在空军的战略轰炸和“野鼬鼠”攻击后,基本也成为了盟军“来去自由”的地方,此时与其牺牲架次效率“搓火球”,还不如钝刀子割肉,保证架次效率,保证时时刻刻都有能够马上投入战斗的飞机。



14-compressed.jpg
这个道理对于我军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我军发展航母的目的单纯是为了炸炸恐怖分子,欺负欺负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国,那美式甲板设计自然也基本够用了。但如果我们发展航母是要抵御来自其他海洋大国的入侵,反制其各种威胁,则要考虑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攻击波才能穿透其防空网络,对其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地攻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2:59 AM , Processed in 0.0380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