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0

[哲史艺丛] 十一贝子丨中国晚期古典园林的七宗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贝子丨中国晚期古典园林的七宗罪

 十一贝子 大家-腾讯新闻 2020-01-11

本文原标题:

《秘传花镜》与《七伤拳谱》



一、七种劲力

“七伤拳”是《倚天屠龙记》中写到的一种独特的拳法,在金庸先生的全部作品中,也许算不上最顶级的武功,但从名称到实质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在周星驰主演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前世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山贼头目,名叫至尊宝,曾经因为身中“七伤拳”而变成斗鸡眼。这个桥段借用“七伤拳”之名,不知道买了版权没有。

4D39EEF5-4CB6-4E48-81C4-250DEFFF873B.jpeg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

按照《倚天屠龙记》的记载,“七伤拳”是崆峒派的镇山绝技,山上珍藏着一部祖师所传的《七伤拳谱》古抄本。明教金毛狮王谢逊为了对付陷害自己的师傅成昆,闯入崆峒山,打伤崆峒五老中的三老,一举夺走这部秘笈,练成“七伤拳”,横扫江湖,到处杀害无辜,甚至少林神僧空见大师因为没有及时运气抵御,也命丧他手。

18321EA4-93E0-4DC9-8EBF-19CDA92DF5C8.jpeg
《倚天屠龙记》第七回插图

后来谢逊与张翠山、殷素素夫妇一起在海上遭遇风暴,漂流到北极附近的冰火岛,在岛上将拳法口诀传给义子张无忌。小说末尾,谢逊被金花婆婆接回中土,在少室山下与成昆决战,大获全胜,以“七伤拳”把成昆打得筋脉俱断,武功全废。

这门功夫自然包含相应的拳法招式,但重点是修炼内功,其主旨全在一个“伤”字,体现了深刻的多重含义。

谢逊亲口描述:“我这一拳之中共有七股不同劲力,或刚猛,或阴柔,或刚中有柔,或柔中有刚,或横出,或直送,或内缩。敌人抵挡了第一股劲,抵不住第二股,抵了第二股,第三股劲力他又如何对付?嘿嘿,‘七伤拳’之名便由此来。”说明此拳含有七种不同的杀伤力,吞吐闪烁,变幻百端,无坚不摧,敌人难以抵御,必然受伤,故名“七伤”。


二、一练七伤

谢逊又说:“每人体内,均有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一练七伤,七者皆伤。这七伤拳的拳功每练一次,自身内脏便受一次损害,所谓‘七伤’,实则是先伤己,再伤敌。”这段话是七伤拳的总纲,后来张无忌在昆仑山上与崆峒派交手,也当众复述了一遍。可见修炼此拳,会伤害自己的二气五脏,成为另一重意义上的“七伤”。

谢逊本人经常狂性大发,难以自制,固然源于全家遇害所造成的深切悲愤,也是因为练七伤拳伤了心脉。崆峒五老的七伤拳水平大不如谢逊,内脏受伤程度反而更深,宗维侠的肩头云门穴、上臂青灵穴、腿上五里穴或痛或痒或酸,正是肺、心、肝三脉受伤的征兆,“再练得八九年,不免全身瘫痪”。

书中后来又写道:“拳谱中谆谆告诫,若非内功练到气走诸穴,收发自如的境界,万万不可练此拳术。”由此可见,如果练功者内力足够深厚,不但练之无害,而且反而强壮肝腑,延年益寿。崆峒派祖师木灵子以七伤拳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寿至九十一岁。张无忌以九阳神功为底子练成“七伤拳”,同样毫发无伤。

79859F28-4989-445C-A1CC-E42C5518672B.jpeg
《倚天屠龙记》第八回插图

谢逊在冰火岛上演示七伤拳,“走到一株大树之旁,一声吆喝,宛似凭空打了个霹雳,猛响声中,一拳打在树干之上。以他功力,这一拳若不将大树打得断为两截,也当拳头深陷树干,哪知他收回拳头时,那大树竟丝毫无损,连树皮也不破裂半点。”

张翠山夫妇以为他在岛上住得久了,功夫退步,谢逊解释说:“三天之后,树叶便会萎黄跌落,半个月后,大树全身枯槁。我这一拳已将大树的脉络从中震断了。”他用屠龙刀将树砍为两截,再看斜断处,发现“树心中一条条通水的筋脉已大半震断,有的扭曲,有的粉碎,有的断为数截,有的若断若续,显然他这一拳之中,又包含着数般不同的劲力。”

张无忌在昆仑山光明顶以同样的手法击断一株高达三丈有余的大松树,“但见树干断处脉络尽皆震碎,正是七伤拳练到最深时的功夫”。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教郭靖练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一招,也是拿松树当练习的靶子,一掌拍过去,树身毫不晃动,树干应手折断,但没说打得树心脉络断绝,而七伤拳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威力相当惊人,恐怕与刚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有的一拼。

《七伤拳谱》具体有多少卷、多少字,书中都没有交待,仅仅提及谱上所载的四句总诀:“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摧肝肠,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魂魄飞扬。”这显然是四句押韵的诗,也很像歌词,乃是崆峒派的不传之密。

2FF0FA29-48D5-4CE0-AD1E-3BD5D47B93C1.jpeg
《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九回插图

从更深的层面来说,“七伤拳”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性的隐喻:人皆有七情六欲,处事之时心怀怨恨,伤害他人,其实也是在不断自伤。如果能放下执念,以仁厚之心待人,则事情往往自会解决,矛盾也容易调和。谢逊与张无忌同样习练此拳,一邪一正,效果截然相反。后来谢逊放下屠刀,皈依佛门,驱除心魔,从伤人、自伤转为宽宥他人、解脱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


三、秘传花镜

中国古代有一部名为《秘传花镜》的造园著作,可以与《七伤拳谱》相互比拟。

《秘传花镜》又名《花镜》、《群芳花镜全书》、《百花栽培秘诀》、《绘图园林花镜》,作者陈淏,一名淏子,字爻一,号扶摇,又号西湖隐翁,大约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去世,享寿88岁。

0E9C76C3-89AC-4A5E-B574-62B6141FD594.jpeg
《秘传花镜》清代刻本书影

陈淏祖籍不详,世居杭州,曾经考中府学秀才,学识渊博,为人端正质朴,不苟言笑,平时喜欢与朋友谈论儒学经义。曾经游历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大艺术家李渔交往密切,经常结伴出游,一起观赏名胜,品评风景。晚年回到故里,在西泠一带筑园隐居,将自己一生对于园林艺术的见解,特别是各种花木的栽培经验,写成《秘传花镜》一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刊行,此后不断再版,并流传日本。

DE8D9BF1-829B-4DFE-B156-E0EAEF88F8AA.jpeg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版《花镜》封面

此书现存版本共有几十种之多,包括清代刻本、日本刊本、民国重印本、现代中华书局排印本,以及农业出版社所出伊钦恒先生校注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陈剑先生点校本,还有酆裕洹先生的《花镜研究》,都可资阅读。

全书共分六卷,十一万多字,大半内容讲述园林观赏植物的栽培,小部分内容介绍禽兽鱼虫等园林常见动物的养育,同时也涉及园林生活与园林建筑、陈设器皿等其他造园环节。

卷一“花历新载”列举一年十二月的基本气候特点,分别适合哪些品种的植物下种、分栽、浇灌、收种等等事宜。
卷二“课花十八法”,包括“辨花性情法”、“种植位置法”、“接换神奇法”等十八种主要花木栽培方法,并辅以“花间日课”、“花园款设”、“花园自供”三节。
卷三“花木类考”

670E622F-DBB0-4048-AE30-578BA0219320.jpeg
《秘传花镜》花草插图

卷四“藤蔓类考”
卷五“花草类考”很像植物辞典,主要介绍各种乔木、灌木、草本、藤蔓植物的种类特征。
卷六是附录,讲述如何在园林中蓄养禽鸟(鹤、孔雀、竹鸡之类)、兽畜(鹿、兔、猴、犬等)、鳞介(鱼、龟、蟾蜍等)、昆虫(蜜蜂、蝴蝶、鸣蝉等)四大类动物。书后附有丰富的各种花木、禽鱼、兽虫插图,可与前面的文字对照。

7673E319-1498-459C-90EF-75B2A90355E5.jpeg
《秘传花镜》禽类插图

中国古代关于植物的书籍数以百计,绝大多数都归入植物学范畴,所涵盖的几乎都是关于品种、栽播、养护之类的内容,极少涉及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塑造植物,并在园林中进行合理而系统的配置。《秘传花镜》却对这个领域有深入探讨,达到理论高度,因此被视为造园名著,非寻常植物书所能企及。

书中“种植位置法”一节提出:如果园林中用地广阔,可以多种松树、果木和竹子;如果地方小,适合种草本的花草药苗。如果左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那么右边最好留一片旷野。前面有方塘,后边就需要构筑亭榭来充实空间。外面有曲折的小径,里面应该设置叠石假山来增加深邃的效果。喜阳的花卉应该保证早晚都能见到阳光,喜阴的花卉宜种在园林的北部以求避光,同时保证南面受风。这段话很有见地,完全可以与《园冶》、《长物志》相关论述相媲美。

陈淏本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秘传花镜》虽然不是诗化押韵的语言,但读起来朗朗上口,与《七伤拳谱》那四句诗一样,感觉很优美。

书中论述时节气候,特别讲究阴阳五行,参以八卦和天干地支,与《七伤拳谱》首重阴阳二气、以五行比五脏的核心思想非常相符。

如“四月占验”云:“九焦在未,天火在酉,地火在辛,荒芜在甲。立夏日,天晴,主旱。日晕,主水,有雨,吉。有风,主热,风从乾来,主霜;坎来,多雨,地动,鱼虾广;艮来,山崩地动;离来,夏旱;坤来,人不安,草木伤;兑来,有蝗。南方有云,年丰。虹出正南,贯离位,主旱,有火灾;有霜露,主桑贵。”又如“课花大略”云:“北方属水,性冷,产北者自耐严寒;南方属火,性燠,产南者不惧炎威,理势然也。”

姑且不管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反正看上去很像武林秘笈的口吻。


四、园林之伤

此书最大的美学特质,同样在于一个“伤”字,与“七伤拳”的主旨尤为契合。

七伤拳为了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未及伤人,先伤自己的二气五脏。以《秘传花镜》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培植花木之法,为了达到妙造自然、尽善尽美的效果,不惜伤害花木本身的天性,使之筋脉变异,形态扭曲。

753E0657-3B77-46E0-9208-5AB8ED43B204.jpeg


书中描述对植物枝干、花叶进行加工塑形的各种方法,屡屡提到砍斫其根、截断其枝、火铁熨烫、细索捆扎等等手段,一方面体现了很高的园艺技巧,但另一方面也是对植物的损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人欣赏缠足的情结相类似,反映了一种病态的审美观。

清末文学家龚自珍《病梅馆记》记述江南养梅人按照当时文人画家的要求,将好端端的梅花砍去正枝,保留旁支,将还将柔嫩的支条弄得弯弯曲曲,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以求卖个好价钱。《秘传花镜》中记载的很多植物的栽培方法与之如出一辙,堪称病花、病树。

CAC18549-855C-4EE5-B020-4E2101A2FAD5.jpeg
清代金农绘《梅花图册》

按照园林史大家周维权先生的观点,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正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中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之后即进入乾隆至宣统年间一百七十多年的成熟晚期,传统造园艺术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逐渐走向衰落。在造园思想上,过分追求精巧的技艺和浪漫的情调,虽以模拟自然为最高宗旨,却以极端不自然的手法来完成景致的塑造,人工痕迹日益深重,明代以前园林所具有的相对简洁、质朴的特色逐渐消失,建筑、山水、植物都有僵化、繁琐化和程式化的倾向。

712F9DFD-2C12-42F9-A01D-81FFAAFE5767.jpeg
《秘传花镜》树木插图

《秘传花镜》可以看作这种趋势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伤于纤巧,伤于堆砌,伤于稠密,伤于流俗,伤于矫饰,伤于浮华,伤于自恋,堪称晚期古典园林之“七伤”。


五、花间日课

《秘传花镜》中最有趣的一节是讲述园林生活的“花间日课”。陈淏在此详细描绘了一年四季在园林中雅居游乐的种种做派:

春天,早晨起来点一份梅花汤,让佣人打扫曲房花径,看看花历,维护一下台阶上的青苔。上午取蔷薇露洗手,熏一种特制的玉蕤香,读红绿文字的符箓。中午采掘笋和蕨菜,供胡麻,汲泉水泡新茶。午后骑马扬鞭,带一斗酒、两只柑,去听黄鹂唱歌。下午坐在有风的柳树前,撕开五色笺纸,随便写点诗。傍晚时分,绕径而走,指挥园丁修理花卉,喂鹤养鱼。

夏天,早起披上荷叶当衣服,依傍花枝吸露水润肺,教鹦鹉念诗词。上午读几页《老子》、《庄子》,或者临摹法帖。中午在石洞中脱掉头巾,倚坐床上,与朋友聊志怪小说《齐谐志》和《山海经》,累了就取来枕头睡一觉。午后挖一个椰子杯,用凉水浸泡瓜李,捣碎莲花,喝碧芳酒。下午在泡过兰花的热水中洗澡,乘一艘小船去古藤曲溪边钓鱼。傍晚,戴个竹笋皮帽子,拿柄蒲扇,站在高高的假山上看园丁抱着坛子浇花。

C2584206-F262-4C3C-B675-268EEC7DFD18.jpeg


秋天,早起出帐,排检牙骨所制的牌签,搜集花露,磨朱色点校书籍。上午,弹琴玩鹤,欣赏金石与青铜器。中午用莲蓬清洗砚台,整理茶具,擦拭梧桐和竹子。午后戴上隐士帽,穿上隐士衫,看通红的霜叶,有了诗句就题在上面。下午吃螃蟹、鲈鱼,以海螺下新酒,乘醉听四周虫鸣以及外面樵夫、牧童的歌声。傍晚,在月下焚香,在坛中种菊,仰观大雁,再弹几下琴。

冬天,喝醇酒,在太阳下洗洗梳子。上午,找一块毛毯,烧乌炭,召集名士开一个黑金社。中午,整理旧稿,看着树影移上台阶,热水洗脚。午后拿个笼子,挂在古松山崖之间,敲开冰煮茶。下午穿羊毛衣,戴貂皮帽,给驴穿上风镫,去探问寒梅。傍晚,围着炉子聊天,火上煨芋头,说一些佛教故事,剪灯看《剑侠传》、《列女传》,叹息剑术久已失传——从这个细节来看,陈淏也是一位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只可惜生活的年代太早,没有机会看到金庸先生的作品。

7330199D-B2AC-4B86-B9ED-D0CCB49DE028.jpeg
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之浇书

古代画家绘制过许多以园居生活为主题的画卷,如明代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包括晨饮浇书、浣洗砚台、品诵梵经、酿桃为酒等等,可与“花间日课”互相参证。

相比而言,《秘传花镜》描绘的生活情态比乾隆年间苏州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更加精致入微,但未免过于造作,仿佛行为艺术一般。又好像练了七伤拳,五脏六腑全伤了,不是健康的状态。这种文人趣味虽然清幽淡泊,但处处刻意经营,并非真正的洒脱,也缺乏更深层次的生命思索——正所谓雅到极致,反显俗气。

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病后杂谈》讽刺传统文人有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境界与《秘传花镜》中的“花间日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小波先生对这样的志向表示极大的愤怒,在《有关“伟大一族”》中略有偏差地引述了鲁迅先生的话并加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鲁迅先生的杂文里提到有这样的人:他梦想的最高境界是在雪天,呕上半口血,由丫环扶着,懒懒地到院子里去看梅花。我看了以后着实生气:人怎么能想这样的事!同时我还想:假如这位先生不那么考究,不要下雪、梅花、丫环搀着等等,光要呕血的话,这件事我倒能帮上忙。那时我是个小伙子,胳臂很有劲儿,拳头也够硬。”

《大话西游》里说治疗七伤拳创伤的最好方法是伤上加伤——看来要治疗传统文人的“七伤病”,也是拳头比较有效一些。

《倚天屠龙记》说得很明白,练“七伤拳”导致自伤的原因是自己的内力不够浑厚——只要自身足够强大,完全有益无害。因此,如果把眼光放得广一点,会发现《秘传花镜》中的缺点其实只是时代的局限,不必求全责备——只要不拘泥于其中的“七伤”套路,取其精华,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是很有参考借鉴价值的,对于当代都市中缺乏艺术情调的乏味生活,也可提供一点有趣的参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1:39 PM , Processed in 0.0389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