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9|回复: 0

[哲史艺丛] 卢小波丨为了机票门票而读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31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小波丨为了机票门票而读书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家·见书 ,作者卢小波

大家·见书
大家·见书

阅读定义人生。


本文原标题:不好意思,我是为了机票门票的价值而读书




我是在赴上海的高铁上,读完《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的。

7CEA5916-5795-4773-9854-4BC67DFF74CA.jpeg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

[英] 罗斯·金 著

黄中宪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

 

上车前读了一小半,打算在车上读完余下部分。败兴的是,我所在的座位1车5A,居然无窗,光线不好。
 
跟邻座年轻人商量:“我想赶在下车前读完这本书,可以换个位置吗?”过道灯光明亮,光线充足。我接下去的行程,是飞往罗马。参观西斯廷礼拜堂拱顶壁画,还指望这本书呢。
 
才换好位置翻开书,隔着过道的中年男人一叠声叫道:“对不起对不起,耳机掉到地板上了,让我找找。”于是大家都让开,甚至翻转了座椅方向,把椅垫翻开,但仍未找到。


在“兵慌马乱”的气氛里读书,似乎是我的常态。即使是家里,也静不下来。我有一张床,是专用来放正在读的书。经常有30本看了一半的书,其中有10本是在同时看的。就是说,在一天当中,我可能一时翻翻这本,一时又放下那本。像是满床都是玩具的孩子,觉得每本都好。所以,我肯定不是专注专情的读书人。

71C31396-1BC5-40C0-9486-120AECFA6B14.jpeg

一床书

 
5个半小时车程,读了5个小时,对本书主角印象如下:
 
一、米开朗琪罗是个暴躁、阴郁、小器的人。他一生怨气冲天,终日哭爹喊娘。总是抱怨:我太累啦,我把活儿搞砸啦,我身体不好啦,罗马空气不好啊……

409835CF-9525-4035-8408-EBCA5A437947.jpeg

“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

 
他怨工作报酬低,无时无刻宣称自己经济困窘。第一次在罗马揽到教皇的大活儿,就是因为索取报酬时受教皇冷遇,一气之下逃离罗马。
 
家族对他在经济上寄予厚望,应该是他锱铢必较的原因。婶婶在叔叔去世后打官司索要财产,两个弟弟怀有不切实际的创业幻想,都给了他经济压力。
 
在创作西斯廷礼拜堂壁画的每个阶段,他都要在财务上索偿。教皇在前线打仗,米老师能长途追到刚攻下的城池里去要账。放在今天,他可以当讨债公司的总舵主。
 
二、他一辈子最经常接手的,似乎都是自己不擅长的活儿。他以大卫雕像而成名,一生最愿意拿锤子、凿子与大理石打交道。但在教皇的逼迫下,两度接下从未上手干过的手艺活儿。

7BFA1C10-E23C-490D-9005-6AE9479D8744.jpeg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
 
他被迫首次铸造大型青铜塑像;被逼首次上手创作湿壁画。这些活儿,一直让他心有不甘,所以一遇困难,他就想缩手不干的。他确实有毅力(壁画折腾了4年零4个星期),但这个毅力是在众多因素下逼出来的。
 
三、他是一个极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他与教皇与同侪都关系不睦。同时在隔壁干活的拉斐尔虽然年轻,但为人优雅,深孚众望,出门总是前呼后拥。有一次拉斐尔与米老师相遇,老米挖苦:“你跟着一群同伙,像个流氓。”拉斐尔回嘴:“你只有一人,像个杀手。”
 
米开朗琪罗唠唠叨叨,终日长吁短叹,也许因为疏解压力,才得以寿至89岁。仁者寿的定律,在老米和拉斐尔两人中,不起作用。号称为人宽厚的美男子拉斐尔,37岁就去世了。

411F27D8-C566-4B6E-8634-D0DB46897D0A.jpeg

拉斐尔

 
本书学术性强,每章篇幅不长,但在章节后都有长长的注释,标明了不同的说法,供读者参照。飞罗马之前,此书给了我不少的感性认识,罗马因此变得生动、亲切,而且具象。



 
为了此番14日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之行,我读了12本有关文艺复兴与意大利的书。完整读完的,大致有这么几本:
 
81841F49-A7A5-4767-9C12-40AFAC304AA3.jpeg

1.《米开朗琪罗和教皇的天花板》([英] 罗斯·金 著)

2.《文艺复兴是什么》([日] 盐野七生 著)

3.《我的朋友马基亚维利》([日]  盐野七生 著)

4.《君主论》([意] 马基雅维利 著)

5.《怪游意大利》([加]  芭芭拉·赫吉森 著)

6.《意大利风情》 ([美] 亨利·詹姆斯 著)


不怕丢人,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我自从高中上过历史课后,就全部丢在脑后了。如果不是这些书,我无法在脑中建立文艺复兴的历史轮廓。当然也无法得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曾经生活在同一年代及同一城市。更不要说了解,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对他们有那么大的影响。而这些大师之间,居然还有千丝万缕的恩怨。
 
比如,米开朗琪罗应佛罗伦萨政府之聘,替市政厅的大厅墙面绘制湿壁画。而负责绘饰对面墙的,居然是当时就名满天下的达·芬奇。要命的是,两个人还互不喜欢对方。达•芬奇一贯看不起雕塑家。他曾经挖苦说,雕塑家干的是机械呆板的活儿,满身大理石灰,活像个烘焙师傅。这些话,肯定冒犯年轻的米开朗琪罗。
 
两位大师在此都选择了战役题材,可谓是棋逢对手,满城都等着看热闹。52岁的达芬奇选择的是《安吉亚里战役》,29岁的米开朗琪罗选择的是《卡西那之役》。达芬奇名气更大,收费是米开朗琪罗的两倍。而后者才刚刚完成声名鹊起的《大卫》雕像,一时风头无俩。

75EACF40-FF47-402D-86B5-7D1F573E44BD.jpeg
达·芬奇的《安吉亚里战役》现已遗失,此为鲁本斯的仿作。



FA24EF65-F9EC-4F66-B730-8095C27FA78C.jpeg
米开朗琪罗的《卡西那之役》原作也已损毁,此为后世摹本。
 
因为湿壁画的工艺难度,两人都只在完成草图后,便半途而废。要知道,湿壁画对草图的要求是,墙面有多大,草图就要有多大。所以两张巨大的草图,迎来了画家们的争相观摩。老米对人体肌肉的扭曲夸张,领时代风骚。拉菲尔看到草图后,受到了极大震动。后来,教皇之所以非要老米绘制礼拜堂壁画,也是因为草图的名声传到了罗马。
 
老米在西斯廷教堂干活时,小他8岁的拉斐尔,就在隔壁的教皇署名室绘制壁画。米开朗琪罗总认为拉斐尔心怀不轨,一有机会就想模仿他。据老米的朋友记述,在米开朗琪罗完成一半壁画,并引起轰动时,拉斐尔曾经想抢下剩下的活儿,完成后半部分。这个有野心的年轻人,已然猜到,这幅壁画会青史留名。
 
在拱顶壁画完成507年后,我走进西斯廷礼拜堂时,满脑子都是这些故事。更幸运的是,在满堂密密匝匝的人丛里,我居然挤到了靠墙的中间座位上,得以从容地仰面欣赏细节。

CC19ED87-5CAF-4048-93D1-EC1663D812ED.jpeg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

老米在两个篮球场面积大的天花板上,画了400多个人物。自信和怨气,都倾泻于其中。他画的虽然是上帝和圣徒、天使,但很多人都是垂头丧气,做着单调的日常家居琐事。美术史家解释说,这或许正与他在创作期间,经历着烦恼的家族牵累有关系。
 
如果不是读了这些书,我不会知道,西斯廷礼拜堂壁画,实际是由老米领导的团队创作的。有些人物,是他助手画的。这位狡猾的大师,把最不起眼的位置留在开头时画,那时他还手艺生涩。一进门最显眼的位置,那幅最有名的《创造亚当》,则是他最后完成的。那时他已信心满满,只用了一个工作日,就挥手画下日后被视为西斯廷壁画的Logo画面。

78BD1DD1-BCF1-48F2-A84E-F34382F288D9.jpeg

《创造亚当》

 
如果不是读了这些书,我不会知道,米开朗琪罗并非像传说中那样是半躺着绘壁画的,而是站着在脚手架上拿画笔的。他曾写诗说,“胡子朝天,我感觉后脑贴到了脖子上。”
 
为发泄怨气,可能也为解闷,老米甚至在上帝身边,画了一个男童 “将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这个手势,大致相当于今人不雅地竖起中指。这个见不得光的猥亵动作,在望远镜与照相机诞生之前,以肉眼在地面上是看不到的。诗人但丁曾写过这一粗鄙的动作,但敢把它在教堂里画下来,除了老米再无第二人。
 
如今,参观西斯廷礼拜堂壁画的,每天至少是1.4万人。我应该是了解幕后故事的少数人之一。这一点,我想想就暗暗得意。这也是读书人的虚荣吧。


 
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的书,系统地对照着读,经常会有意外的八卦收获。
 
比如,这些大师们都喜欢哭穷,对经济收入都索取无度。他们并不像现代雅士们那样,假装视金钱如粪土。
 
后来写下《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被佛罗伦萨共和国派到外地常驻,十多次申诉经费不够,不断哭着喊着要回家。

00D49FE2-E0F5-4C2E-B238-4FF30F9C76A3.jpeg

马基雅维利,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记述,1506年马基雅维利到罗马出差。受佛罗伦萨政府委托,给他送去经费的人,竟然是米开朗琪罗!此事有马基雅维利同事的信件为证。
 
有一封信说:“一笔钱已由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带去。”
 
5天之后,这位同事又写信说:“正当我以为米开朗琪罗一定已把钱带去,他的一个仆人把钱送了回来,原因是他不去罗马直接返回了。现在我正在想别的办法寄钱。”
 
而米开朗琪罗返回的原因是,这位31岁的艺术家,为讨要欠账的事,同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闹翻了。
 
在《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里,老米跟朋友写信谈到向教皇要账的经历:“我星期一再去,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再去……最后星期五早上,我被赶了出来,说明白点,就是要我卷铺盖走路。”爆脾气的老米,就此逃离罗马,发誓再不回来。
 
当然最后,教皇还是忍气吞声千方百计,把喜怒无常的老米弄了回来。这个教皇的脾气,其实比米开朗琪罗还要暴躁十倍,所以他们之间冲突不断。这是后话,情节非常曲折,大家去看书吧。否则,罗马就不能称之为“米开朗琪罗的罗马”了。

B29BCFE5-18D9-45B8-97FF-95D3E410F91D.jpeg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在博物馆里看去,都崭新如昨。特别是雪白的大理石雕像,更是五百年如一日。有了这些研究书籍的指引,这些作品变得有温度了,大师们的家常气息,几乎就围绕在身边。
 
为什么要读书,对读书人来说基本是个灵魂拷问。多数人回答这个问题,都很矫情。其实没有答案。法国著名品书人夏尔·丹齐格,写了一本书,就叫《为什么读书》。书里罗列了他的76个奇葩答案,诸如,为了憎恨而读书,为了书名而读书,为了手淫而读书,为了形式而读书,为了已经读过而读书,为了恶习而读书,为了发现作家未说的话而读书……
 
我是个庸俗浅薄的读者。多数情况下,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而读书。但这一次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机票门票的价值而读书。毕竟我花了那么多钱去意大利,总要物有所值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1:54 AM , Processed in 0.0512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