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8|回复: 2

成佛是终极目的 ——从南传本生经看成佛的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5 06: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9-12-15 07:26 PM 编辑

成佛是终极目的 ——从南传本生经看成佛的法门
原创: 海印行者  实证的佛教 今天


      汉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法为核心,明确提出学佛的目的是以成佛为终极目标,通过大乘法门,以三大阿僧祗的时间广行六度万行,积集无量智慧福德资粮,最终圆满种智而成就佛果。而南传佛教以解脱法为核心,以证得阿罗汉果解脱三界束缚,入于清净寂灭的涅槃为目的,这本来没有任何异议。

      然而,有些南传学者认为《阿含》就是成佛之道,而不存在另外的成佛之道,常常以南传的解脱法非难汉传的大乘法,认为“大乘非佛说”,暗示汉传佛教是外道法门,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实在令人无语。

      但是在诸《阿含经》中所讲的修证方法,皆以证到四向四果的解脱果为目的,不见任何成佛之法门。而汉传佛教主要宣讲各种成佛的法门,但保留了《四阿含经》做为对比,虽然常常喝斥声闻法为不了义教,但实无贬低之意。

     可见南传佛教为了突出其解脱法的修证,删除了有关大乘法的相关记录,仅有少量名词保留其中,而这些简略的介绍名词,却可以和大乘经典相对接,由此可证明阿含经中有大乘法,因为有大乘法的存在,才能成为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否认大乘法,请问为什么《阿含经》中大量的修学方法,只能证到阿罗汉果位,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阿罗汉们,不能称之为佛?

      实际上无论是汉传的《四阿含经》,还是南传的《五部阿含》,都有隐说大乘才是成佛之道,故在南传中专门有一支叫做南传菩萨道的派别。今以《南传大藏经部类·经藏·小部·本生经》中所述略举几例,以证阿罗汉非菩萨,不能以解脱法成佛。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首先应知此因缘古话之段落。由大士伏于提盘迦罗〔燃灯〕佛之足下,〔以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心及为度一切之身而死,至出生于兜率天都,此间之话题为远因缘古话。由兜率天降生世间至在菩提道场得一切智,此间之话题名为不远因缘古话。至近因缘古话,则为佛住于各处之话题。[1]

      在因缘谭中明确说明了远因缘、不远因缘、近因缘的时间跨度,始于四阿僧祇前的善慧大士,即我们汉传佛教熟知的于燃灯佛前授记的本生事迹。授记是必定能成佛的预示,从燃灯佛为他授记必定能成佛开始,这位菩萨又在很多佛前得到了授记。如果阿罗汉也是佛,为什么佛在《阿含经》中不给证得“所作己作,不受后有”的阿罗汉们同时授记成佛呢?所作己作,不受后有”的阿罗汉们舍身入于寂灭涅槃,又怎么能在无数劫中值遇诸佛而得到成佛的授记呢?如果阿罗汉等同于佛,这些远近因缘的记载又有何意义?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这位善慧大士受到佛的授记后,《本生经(第1卷-第2卷)》:「伏于燃灯佛足下,起大愿望,「此处彼处努力寻求成佛之基本法」。彼谓:「当予探寻时,见第一布施波罗蜜。」菩萨见出布施波罗蜜为成佛之要件,能生出耶山多罗(一切度)。」[2]

      善慧大士发了成佛之大愿,而不是自唱言“所作己作,不受后有”而舍身入了无余涅槃。他马上开始寻求成佛之基本法,并立即探寻到第一布施波罗蜜上,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到什么彼岸?肯定不是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彼岸,而是究竟佛地这个彼岸。当他意识到他必将从布施波罗蜜迈向成佛之道时,后面立即解说他后世多劫转生修学布施波罗蜜的事迹,证明言行如一。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彼为遂行波罗蜜,生为阿奇底婆罗门、桑伽婆罗门、拘楼王、大善见王、摩诃哥温达王、尼弥大王、旃陀王子、卫赛哈长者、尸义王、尾送达罗,完行布施波罗蜜之生活,实为无数。然实际彼于沙沙般提陀本生中谓:「见乞食来近,己则弃此身施无等予者,此予布施度。」如是当彼自己弃身之时,布施波罗蜜乃成就最上波罗蜜。[3]

      当他完成布施波罗蜜时,正是指向实践究竟成佛的无上之道,但仅仅一个布施波罗蜜并不能圆满佛道,故他继续寻求其它波罗蜜的圆满。

      《本生經(第1卷-第2卷)》:

      持戒波羅蜜之成滿彼生為具戒龍王、瞻波耶龍王、槃達龍王、旃壇達(他)龍王、伏敵王之子、不著敵王子,完行持戒波羅蜜之生活、實為無數。然實際彼於護螺龍王本生中謂:「雖然被串刺,則雖刃物切,予對彼無怒,此予持戒度。」如是當彼棄身之時,持戒波羅蜜乃成就最上波羅蜜。[4]

      以此类推,他依次成就了出离、智慧、精进、真实、堪忍、决定、慈、舍共十度波罗蜜的圆满。这与《阿含经》中处处讲说的三十七道品修法并不重合,而与大乘法中的六度波罗蜜、十波罗蜜密切相关,这就是大乘法,而不是声闻法了。可见,并不是在成为阿罗汉后累劫修学就可以自动成为佛陀,必须有相应的修学才能够达成。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如是彼行有使大地震动之大功德,寿命尽时,由其处死,生兜率天。由彼伏于燃灯佛足下至出生兜率天都间之话,应须知为远因缘本生。」[5]接下来的经文中,圆满了十波罗蜜的菩萨上升到兜率天中等待候补佛位,而不是像那些“所作己作、不受后有”的阿罗汉一样,入涅槃去了。成佛不仅仅是自己修成,还得等待各种因缘成就。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菩萨住兜率天之都,为有佛出现之预告。世有三种预告,即:改劫预告,佛出世预告及转轮王出世之预告。」[6]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菩萨考虑对天人等之承诺,遂行时机、国土、地方、家系、母亲及其寿命之五大观察。其中第一观察时机……因此由十万岁以下,百岁以上寿命之长度,为好时机。是时人寿百岁,大士知今应出世之时。[7]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然后为洲之观察,对四洲及其属岛一并观察:「诸佛不出于三洲,唯只生阎浮提。」此为观察洲。然,「此阎浮提为大洲,广有一万由旬,诸佛生于何方?」此为观察地方……彼决心谓:「此处为迦毗罗卫都城,予须于彼处出生。」

      其次为家系观察:「诸佛不生毗舍与首陀之家,唯生于受人尊敬之剎帝力与婆罗门此二种族。今剎帝力为世界之人所敬,予将生此一族中。净饭王为予之父。」

      其次为母之观察:「佛母无爱欲,不溺酒,十万劫间遂行波罗蜜,此生未破五戒。大摩耶妃,为如是之女性,此将为吾母。然其寿命如何?」而观察,知彼为十个月与七日间。
[8]

      如是,为了示现成佛,必具足时间、地点、父母等,才能宣示下生成佛。这与现在的妄人,有所修证就可自称成佛是大相径庭的。不但要有不远因缘,还要有近因缘,即下生人间后,佛还要示现学众技艺、生出离心、弃家修道、坐菩提树、降魔成正觉、转法轮,最后才入大般涅槃。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菩萨于菩提树干前,面向东方,以如金刚坚固之心:「假令我之皮肤筋骨、全身血肉干枯,我如不成正觉,誓不解此踟趺之坐!」彼坐于雷击而不坏不动之金刚座上。」[9]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菩萨曰:「昔日果行波罗蜜之诸菩萨成就上菩提之日所得此座,今乃为我之物。」彼向魔王问云:「魔王!何人证明汝有所施?」魔王云:「我有如是多数证人!」彼向魔眷伸手。尔时魔之眷属齐声叫唤:「予为证人!予为证人!」其音声如震裂大地之状……大士由法衣中伸右手指向大地云:「予生为『一切度』行七百徧之大施时之证人,为汝耶抑非汝耶?」大地曰:「予为尔时汝之证人!」于是出百之音声、千之音声吶喊压倒魔军。[10]

       在汉传佛教中有“八相成道”之说,《大乘起信论》:「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11]这与此经中的不远因缘和近因缘所述诸事,极为符合。此不多论。

       佛在生为菩萨时,于多生多世中转生为不同的人,或者动物,不断的修学才成就了今时的佛果,在这多生多世不断转换的五蕴身,全部都无常变化了,怎知前世的我是今生的我?这就推导出必有一个常住不坏的主体,可以依此而生出无量无边的五蕴身我,才能够成就从凡夫修成佛这事,五蕴身可以是任何形态,但都不能改变有决心的菩萨履行佛果这一授记事实。

      在《本生经》的后半段,佛为诸比丘讲说了他往世,或为人,或为动物,或善或恶的事迹,来教育他的弟子们认真修行。注意,我在此处说的是事迹一词,而不是故事一词,因为事迹是真实的事件,而故事可以是杜撰的,而佛是不妄语者,他讲得一定是自己真实的往事经历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佛述此故事后,佛言:「汝等居士!如是前生执着思辨者陷大灭亡,固持无戏论者,由非人(鬼)之手得脱,安全到达目的地,再还乡里。」佛结此二事,就无戏论而为法话,成正觉后,唱次之偈:「无戏论处某人说,思辨者说第二物,智者依此得开悟,无戏论者彼应取。」

      如是佛向彼等优婆塞言:「授六欲天之三善成就法及梵天界成就法,遂得授阿罗汉道者乃无戏论道;而应生于四恶趣及五贱族者,为有戏论道。」佛说此无戏论法话,更依十六行相说明四谛。说四谛竟,五百优婆塞,悉证得预流果。

      佛说示此法话,话此二事,结取连络本生之今昔,佛言:「尔时愚队商主之子是提婆达多,其从者是提婆之从者;贤队商主子之从者是佛之从者,贤队商主之子即是我。」佛说法语竟。
[12]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佛更曰:「汝等比丘!舍利弗为眷族围绕,度光辉之生活非自今始,前生亦复如是。又提婆为众见弃,亦非自今始,前生亦被见弃。」佛为此法话,连结此二事情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黑闇是提婆达多,其侍众即是提婆达多今之侍众,瑞相是舍利弗,尔时之侍众是佛今之侍众,而其母是罗睺罗之母,其父即是我。」[13]

      在后面的二十二篇本生无戏论的讲述中,佛一直自称“某某即是我”,非常有意味,如果不是有一常住不变的轮回主体,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不同五蕴身,怎可以必定是我,而不是其它人呢?必有一主体存在才能自称为我,才能因果不相错乱。《本生经》里用大量的篇幅述说,佛自己在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中修行佛道的事迹,这与《阿含经》中,诸阿罗汉得成阿罗汉果后,疾入涅槃的事迹明显不符,说阿罗汉即是未成的佛,怎么解释佛要在无数次生中,不断的修集功德这件事?诸《阿含经》讲的种种法,多是讲的修学解脱道的法,极果是阿罗汉,而《本生经》中佛非常隐晦的告示比丘们,还有成佛之法隐在其中,如十波罗蜜法:

      《本生经(第1卷-第2卷)》:

      于是佛言:「汝居士!我于无量长时,成十波罗蜜,断世间疑,得一切知。汝应如以狮子膏满黄金管,一语不泄,倾耳细听!」佛促长者注意,如破丛云揭开满月,说明前生隐藏之因缘。」[14]

      这个我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阿含经》所说的涅槃,阿罗汉入于涅槃,就没有五蕴身在轮回中现起,而菩萨为了成就究竟佛果,不离于涅槃本际,却可以现起无量无边的五蕴身,不断的圆满自身的修证。《本生经》所说诸事,不正是证明了吗?  

正传于2019年12月10日星期二



[1]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3a5-8)
[2]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75a10-12)
[3]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77a5-11)
[4]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77a12-78a3)
[5]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81a5-6)
[6]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81a9-10)
[7]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82a11-83a4)
[8]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83a05-84a9):大品五之一,三之一二。
[9]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114a1-3)
[10]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117a11-118a5)
[11] (CBETA 2019.Q3, T32, no. 1666, p. 581a6-8)
[12]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158a3-13)
[13]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198a13-199a2)
[14]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 153a4-6)

微信图片_20191215185912.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24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阿弥陀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5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8:07 AM , Processed in 0.0711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