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
疯狂的生孩子崇拜之下,男性也是受害者
在关注一些社会议题的时候,经常有一种无力的感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很难理解某些地方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反过来,长期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以外,也很难理解什么是法律、什么叫规矩、什么叫人的尊严;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出路。
前不久,我在腾讯大家的《年轻一代,越来越重男轻女》了,谈了由于女性在减少,男性在“婚姻挤压”之下,农村女性的处境并没有变好、反而更艰难了。今天,我想来谈谈,那些意识到困守在原地很难结婚的男性,他们在用什么办法寻找婚姻、生育的可能?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一
澎湃新闻最近发表的长篇特稿《去巴基斯坦娶亲的男人们》(点击可查看原文),就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的男性想去谋求异国婚姻后,碰到的严峻的问题。
“已有成百上千的男性奔赴巴基斯坦,希冀领回一个新娘。他们有的是家境优渥的大学生,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离婚博士,有的是年入30万的深圳烧烤店老板……大多情路不顺,‘漂亮、纯洁、会说英语’的巴基斯坦女孩,吸引了他们。但更多人来自农村,经济状况不佳,付不起本地水涨船高的彩礼,娶亲成了难题。‘不来国外找老婆,我能去哪里?’一位娶亲者说。”
但如铁一样事实告诉他们,如果你们在中国都无法合法地找到妻子,那么,在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更不会有你们的老婆。没有人,天生就必须一对一配有老婆的。他们带着这种执念出了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在新闻的开头,就描述了一位叫刘辉的男性,他死在去巴基斯坦娶妻的路上。
刘辉,29岁,1米6,患有精神分裂,内向腼腆(也就是木讷呆滞),在老家说不上媳妇,于是,他们家通过县城一个婚介代理,准备花17万给中介,去巴基斯坦买个媳妇。
刘辉被发现时,尸体出现在一个桥洞之下,但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地警方调查之后表示:这不是刑事案件。
王振杰,26岁,1米62,娃娃脸,满脸雀斑。相亲多次失败。放弃他的对象里,有身高1米4的女孩,有离过婚带着三岁孩子的年轻妈妈。
王振杰的故事很典型:
1、在巴基斯坦相亲时,相亲的女生与王振杰零交流。只有女孩的父亲说了句:“You are my son.(你是我儿子)”后面的所谓“婚姻”当中,他也与女生基本没有交流。
2、给女生一家花钱。相亲完之后,王振杰被要求就带着女生一家去商场买衣服。“女孩一家在前面挑,他在后面付钱。他给女孩买了3身衣服、化妆品、高跟鞋、包,女孩的母亲、姐姐、弟弟、婶婶也买了衣服、鞋、牛仔裤、手环……带的3000块人民币都花完了,女孩还意犹未尽,王振杰有种被宰的感觉。”
3、女生经常失踪。过一段时间又回来,说可以结婚了;结婚第二天,女生又跑了,还卷走了他的很多东西。
4、中介再给王振杰介绍了一个新女孩。这个女孩也跟王振杰几乎不怎么说话,只跟同屋女孩说话。七天以后,女孩的家人来了,把女孩接走,还要走他一笔钱,把他的衣服鞋袜双肩包甚至洗衣粉、剃须刀、没喝完的可乐都卷走了。
5、这个新女孩也经常是走了又回来,只找王振杰要钱,不愿和他发生关系,不给他好脸色。
看起来,王振杰就像是一个一直被中介和巴国女孩欺骗的可怜人。
像王振杰这样一次又一次被骗的不奇怪。类似遭遇,在这些去巴国买媳妇的男性身上几乎很普遍,他们所遭受的打击还不止于此。
比如说,好些中国男性结婚第一天,发现新娘已经剖腹产生过孩子,刀疤还在。有一个更搞笑,发现外国妻子不是处女,还郁闷了好久。
中国男性往往成了新娘一家的提款机,必须给他们不停地买东西。有的连去岳父岳母家里吃饭,也得自己花钱。
中国男性和外国新娘言语不通,不仅如此,她们还明确表达出对“丈夫”的讨厌。
有的新娘是第四次结婚了,都是通过这种中介相亲。
有的终于成功结婚、带着外国女孩到了中国、甚至生了孩子。但签证马上到期,大使馆表示,签证到期女性直接遣返回国,不再续签了。
有的中介合同上藏着隐藏条款,只要男方要离婚,就要给新娘200万卢布。于是有的女孩就想办法惹怒他们,逼他们主动要求离婚。
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坐牢。有的新娘在机场不愿意走了,大喊丈夫是“人贩子”,该男性被抓到监狱关了两天,遣返回国,女孩则留在巴基斯坦。而另一次,中介带着“新娘”到机场,女孩大喊,“我父亲把我卖给他了,他是人贩子!他那里还有7个被拐卖的女孩!”中介也被指控贩卖人口入狱,后来通过运作才放了来。
……各种事例都证明,有时现实的戏剧性不逊色于电影。
视频:跨国婚姻骗局:带不回的巴基斯坦新娘(来源《新京报》)
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和一些邻国联合起来,打击那些非法婚介、非法人口买卖交易了。这是法制的完善与进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并没有采访到另一方,所以新闻呈现出来的,是那些男性的声音。听了这些故事,读者会对这些男生充满了同情。
他们只不过想娶一个媳妇而已,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链条上真正赚钱的,真正坑这些男性的,是中介,是中国人,是自己人,甚至是老乡。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看上去就可疑的跨国婚介,竟然能够屡屡得手?
我们不知道,那些与中国男生相亲的巴国女孩,是否清楚这种相亲意味着什么,她们是否愿意来到遥远的中国,接受一个生活习俗完全不同的世界,还是只想利用“交往”的借口发一笔过路财。但是,就我们所知的经验,以女孩的婚姻为筹码,为全家人创造额外的收入或者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不是某个地区的个例,而是一种在底层很普遍的现象。每一个招弟、引弟、爱弟们,都是她们弟弟娶媳妇的彩礼,或上大学的依靠。
我们在谴责无良中介利用信息差做局骗钱的同时,也应该对那些故事里的人们的处境,抱有最低程度的理解。
二
很多人都被这个逻辑链条骗了:
在中国娶妻难,中国女人要彩礼,我去其他更穷的国家娶一个女人不就行了?而且,外国的女人不像中国女人那么拜金,她们更纯洁(处女、无性经验),更听话(她们在中国孤独无依无靠),花钱更少(她们没见过钱),更年轻漂亮(因为可以随便我们挑)……
跨国婚姻中介的广告语,用的就是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话术
不只是普通人会被这种逻辑整晕,就连媒体相关新闻也免不了这种话术的恶臭,类似“彩礼太高,农村人娶不上媳妇怎么办?”的标题充斥各种媒体话题。而且很多人把这种“娶不上媳妇”的原因归纳为女性“太拜金”。
其实,在江浙或者发达城市里,不要彩礼、或者有高额嫁妆的年轻女性很多,但是她们要求的男性的素质也很高,她们有选择权。
即使在中国农村,这种选择也渐渐成为普遍现象,连专门负责给农村青年作媒的媒婆——这群说不上多么讲究男女平等的农村中老年妇女——也知道,不是越肯给高彩礼的男青年家庭越好找对象,而是个人条件相对好的男青年才好找对象。很多农村女性在找对象的时候,主要看的还是对方的性格和家庭条件;而那些打光棍的男青年,往往有着某种明显的缺点,比如有不良嗜好、好吃懒做、毫无经济能力、毫无责任心、家庭条件太差。
于是,当这些人嫌弃中国女性“拜金”,把目光投向其他国家的时候,就会发现,那里的女性(加上中介)要的钱更多,而且你更没有希望把她带到你的身边,长久生活,无法沟通的生活质量更差。在异国,他们也不可能找到他们理想中的光产牛奶不吃草的妻子。
巴基斯坦女孩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想象。甚至,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的女孩真的符合这种想像吧?
无论在任何国家,女性都希望在一定范围内挑选尽可能条件好、品行好、尊重女性、能共同承担生活的男性。而这些在自己家乡娶不上媳妇的男性,不管是个人经济条件、教育程度、人际交往能力,还是眼界经验,都无法让他们成为有竞争力的存在。换句话说,以他们的素质,遇到骗钱的黑中介,或者女方家庭的出尔反尔时,完全没有能力让自己全身而退。
文中还提到一起出国的人当中,有一位北大的博士,妻子离婚后,也去了巴基斯坦相亲。后来被骗了十几万,追不回来了。他同样适用于我上述的那个判断。
所以,男性的“剩下”,既是因为长时间的重男轻女导致的男多女少(绝对数量上的“剩下”),同时,也是相对的“剩下”(女性衡量利弊,与其跟不满意的人结婚生育,不如放弃宝贵的生育机会)。
所以,就算中国的男性与女性人口绝对数量一模一样,仍然有些人是结不了婚的。比如,很多独立女性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屈就婚姻,更不用说生育。
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委托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预判研究工作。按这个课题组的预测数据,2020年,35岁至59岁的未婚男性在1500万左右,2050年接近3000万。
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5岁到59岁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因为女性终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而在其中,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是终身未婚的主流。1990年,35岁到59岁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总数的12.7%。2010年,这个比例接近15%。(考虑到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比重并不高)
对于这些数据,很多人忧心忡忡。特别是当“结不了婚”成为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常态现象的时候——
2013年,北京一名男子因未婚妻提出“要结婚先买房”,无法谈拢,将其掐死。而这个首付房款,她只要男方家里出8万元。2017年,河南有一位中年女性跳河自杀,其后,她的丈夫也跳河轻生,被救回。据当事人陈述,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女方要求买车作为彩礼,母亲买不起车,遂想不开寻短见。2018年,江苏高邮一位37岁的男子,因为父母没有凑齐他要的彩礼,愤而杀掉了60岁的母亲。2018年,江西鹰潭许某,借贷40多万元、家里背上巨额债务,试图骗婚,骗婚失败后,砍死了未婚妻。2019年,一位20岁的男青年(未到结婚年龄)要结婚,女方母亲要求给10万彩礼。该男青年向父母要钱,父母说家里欠了一大堆债,没钱。该男青年喝农药自杀,被及时救回。2019年,浙江绍兴一位22岁的男子,因为母亲不肯给他16万彩礼结婚,跟前女友分手了,因此怨恨家里人,先是割了腕,然后又要跳桥轻生,被警方救回。
……结婚,本来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结不结婚,本应是一种个人生活状态的选择。但为什么在现实中,总是有那么多人被不能结婚这件事压垮人生?
其实,若是你常看民生新闻,便会发现,与结婚纠纷同样频繁的,还有另一种现象:人们经常歌颂那些80岁还要街边买莲蓬的老太太,因为她有三个儿子要养;歌颂那些六十多岁还要乐观地卖炊饼的老夫妇,因为他们要给在家没工作的健康的儿子攒婚房;歌颂那些离了婚的中年女性,还能给两个工作多年的儿子全款买下房子,多么勤劳能干……你就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人生的母亲是伟大的,因为她们既完成了一代人的生育,又促成了下一代的生育;而年纪老大却娶不上媳妇的男人是被鄙视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生育任务无法完成;最后,这些人会把压力再转嫁给父母一辈——因为没有能力支付彩礼而导致孩子结不了婚的父母,是可耻的……
在出国娶妻的新闻里,既不缺少因为娶不起媳妇而感到抬不起头的男性,也不缺少为了凑钱让儿子出国而倾家荡产的父母。他们想娶一个听话的外国姑娘,既不是因为对别国的文化真心感兴趣,也不是因为需要一个人生伴侣(因为他们完全不在乎语言不通导致的交流障碍)。娶一个妻子回来,完成生育任务,才是最高KPI。
总体来说,中国的对婚姻生育的高度崇拜,既残害了女性,也残害了男性。必须完成的生殖任务,对年轻一代人来说是负担,对上一代人来说也是负累。
有人说,这都是“欲望”“本能”对人的支配,把这个归结到生理上;我认为,这不是主因;真正的驱动力还在文化层面。他们无论如何都要生孩子,把结婚生孩子当作其惟一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观念,而非生物本能的需要。虽然传宗接代、传香火观念的说法已经渐渐减少,但它们可以被替换成“把优秀的基因传承下去”呀。
四
要缓解中国男性结婚难的“婚姻压迫”的最本质做法,就是不再重男轻女,调整人口性别结构。但这仍然远远是不够的。因为除了“绝对剩下”,还有“相对剩下”,无论如何,都会有女性根本不想结婚,也会有男性想结婚而结不了婚。
非要结婚、生子,要求每一个人都结婚、生子,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这也就是为什么想要实现这种目的,不得不总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吧。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男多女少的现实很难改变,能改变的,只能观念。
除了整个社会学会尊重女性、逐渐调节人口性别比以外,短期可以见效的方式包括:平等地给女孩继承权(等到农村女性自己都能有房子,都不需要供养哥哥弟弟的时候,她们结婚也就不需要男人有房子了);普及更文明的观念;给男孩和女孩公平的教育机会(这种公平机会也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公平,不同地域的公平,读书未必能改变阶层,但放弃教育绝对是放弃机会,想想那些离开农村自立的女孩子,很多人都是靠不断的自我发展来改变命运)。
现代社会,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可避免地也会体现在婚姻选择上。若是你有独立生活能力、有责任心、能挣钱、不啃老、不呆滞、有基本智商和情商,这样的人,无论男性女性,无论是选择进入婚恋市场,或是自主选择生活方式,怎么可能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