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7|回复: 0

[哲史艺丛] 叶兆言|公共阅读空间:治疗不读书的偏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6 03: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兆言|公共阅读空间:治疗不读书的偏方

 叶兆言 大家-腾讯新闻 2019-11-25

本文原标题:

参加晓书馆的开馆仪式


高晓松是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网红。这年头网红一词很火爆,容易多义,当然也可能引起歧义,造成误解。用在高晓松身上的介绍有一大堆,清华大学的本科学生,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出过很多畅销书的作家。我看过他的《奇葩说》,口若悬河,能说会道,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


很多人都能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最后像高晓松那样,说了,有了想法,还真把事给办好,真正给办成的,并不多。因此,这样的成功人士,注定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和热爱,或者换句话说,必定会受到大家的吹捧。南京这家晓书馆是国内的第二家,第一家在杭州,非常轰动。高晓松宣布最后国内只会开办六家这样的图书馆,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在竞争,在排队,希望以后的这几家,能够落户到他们所居住的城市。


1CCE8D36-8406-49ED-B3A6-A00B5ACD2405.jpeg


在晓书馆开馆仪式上,高晓松说自己这辈子干了很多事,做音乐,写作,拍电影,但是做公益图书馆,是他做得最愉快的一件事情。他为此特地解释了一番,说做图书馆是公益,不等同于做慈善,慈善更多的只是经济上的帮助,有钱人捐点银子出来,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真正地做公益不是这样,要身体力行,要深度参与到这项具体的事业之中去。


很有幸被邀请参加南京晓书馆的开幕仪式,在这里看到太多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太多自己熟悉的并不年轻的中老年。很显然,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热闹。晓书馆位于城南的门西,离秦淮河不远,距明城墙很近,它的前身是一家纺织厂印染车间,很大,很空旷,现在变废为宝改旧换新,成为一片颇具规模的文化街区中一个景点。书馆设计者是蒋友柏先生,他与南京的关系有些特别,很多南京市民兴冲冲地赶过来,除了要看高晓松本尊,肯定还有一份要见见小蒋先生的好奇之心。


最初还以为晓书馆是家书店,心里便琢磨,在一个有着历史文化传统的老街区,开书店肯定要亏本,这肯定不是个好买卖。到地方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其实只是一家图书馆。高晓松介绍它时快人快语,说咱不做那个买卖,不卖书,做图书馆,让大家来读书,纯粹公益。


我觉得这事做得很有意思,不由地想起每年都有的读书节,它的本义不是因为大家平时书读得太多,读得太累,应该挑个日子,让读书人放松一下,休息一天,就像庆祝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那样,让劳动人民和妇女孩子快乐一天,而是专门设置一个读书节,提醒和号召大家要意识到读书,它的底牌是大家现在都不读书,都不怎么接触书本了,毫无纪念意义,完全用不着庆祝。


因此晓书馆就跟读书节一样,有一种招呼大家应该抽出时间,去抚摸一下图书的用意。阅读是非常美好的享受,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它确实很容易被忽视,很容易被遗忘,甚至可以说它已经被忽视,已经被遗忘。有些事还是应该去做,毕竟事在人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杭州的晓书馆已经有了很好的证明,它很成功,有太多年轻人前去打卡,必须要提前预约,是限量的,据说要提前一周登记才行。


DB1BAC02-FF63-4D3C-9FBB-0DD7D61EB9D7.jpeg

杭州晓书馆


南京的晓书馆注定也会成为一个时髦去处,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地标。为什么呢,因为它触动了我们的美感神经,刺激大家的文化欲望,它会让我们意识到,在晓书馆泡几个小时,待上一整天,可能会是一种美好体验,是一次最诗意的栖居。


在晓书馆十分热闹的开馆仪式上,记者的提问照例免不了。能说会道的高晓松,不擅言辞的蒋友柏,还有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的我,都必须对着听众,面试一样地回答提问。本人被问及到了下面这个话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晓书馆是一座公益图书馆,从您身为南京人和身为作家的角度来看,它在南京开馆有什么样的意义?对刚列入“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的回答可能让大家有些失望,因为真没觉得有什么太大意义。不是很喜欢意义这个词,现实世界中,许多事没必要用有没有意义来讨论,来衡量来计算。意义这词早已泛滥了,有时候会变得很庸俗,潜台词仿佛是做买卖,在问你赚不赚钱,值不值得。意义其实并不重要,读书就是读书,图书馆就是图书馆,说白了,晓书馆和南京刚获得的世界文学之都名号,没什么大不了的关系。南京即使不是文学之都,晓书馆仍然也会诞生,也会存在下去。它只是应运而生,并不是因为有了世界文学之都头衔,才临时抱佛脚,突然冒出来,它显然早就在准备,早就做好了准备。真要是赶着日子做,蒋友柏先生就算是再好的设计师,有再牛的背景,也来不及做,他没这个能耐。


B6893275-88A8-4F36-BA4C-6FB40AF4FB86.jpeg

活动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晓书馆的开馆,正好可以拿来举例,拿来说事,证明南京这个城市,配得上文学之都这名号。时代已经改变,如果我们还残存一些并不太遥远的记忆,我们就会记得,当年的新华书店,都是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在市中心,在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必定会有新华书店,比如在南京新街口,譬如在上海的南京路,譬如在北京的王府井。这些书店如今依然还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正在,或者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有新华书店的都是好地方,都是市中心,大都市如此,小县城也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在物质匮乏年代,商业中心除了需要一个新华书店来装点门面,更重要的是,书籍本身也是很好的商品,是老百姓抵御物质匮乏的替代之物。在物质匮乏时代,商业中心才是我们的精神漫游之地。现如今,到处都可以商业,有太多的繁华地段,结果却事与愿违,商品的过多和丰富,反而让当年能够抵御物质匮乏的书店,在商业繁华之地失去了皈依。关于书店,我们现在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坚守”。


现实世界并不缺乏图书,缺少的只是阅读,缺少的只是静下心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好好地读一会书。不是图书馆才有书,而是图书馆更容易让我们读书,更容易唤醒大家的读书记忆。时髦也好,打卡也罢,我们不妨试着走进图书馆,找一本书,很有仪式感地坐下来。有时候,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还真需要这样的一种仪式感。我们会发现,也许与居家相比,在图书馆里看书,会更认真,会更合适,甚至更方便。


4749E0E3-90AB-47F3-AB9A-BC20D63FB48B.jpeg


南京晓书馆是个文化符号,为我们未来如何读书,怎么去读书,开了一个有趣的好头。它是个药引子,是治疗大家不读书的偏方。因此,在让人休闲旅游的老门西,晓书馆不止是特立独行,不止是拥有了一份热闹,它还会对以后可能兴起的各类小型图书馆,起到十分良好的示范作用。今后也许,家庭藏书很可能不再流行,书橱很可能会被淘汰,不再是家庭的必须摆设和装饰,私家图书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公共空间,我们买回来的书籍,最后都会送到附近图书馆去共享。在不同街区,在各个社区,琳琅满目的小图书馆,将成为大家的公共阅读空间,随时随地去泡图书馆,在图书馆里读一会书,听上去有些不现实,有些不可思议,有些想当然,然而认真想想,又为什么不可能,为什么不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9:22 AM , Processed in 0.235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