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三个月后,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3年半后,京沪高铁提前完工,201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设有24个站,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设计时速350公里,从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约5个小时。
京沪高铁前董事长蔡庆华之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高铁客流有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初期不可能满负荷运营。
当初他预计的是:5年建设周期,之后再运营5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之后用14年还本付息。
客流增速却远超预期。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京沪高铁运送旅客的数量达到2445万人次;2012年运送旅客达到6506万人次,日均17.8万人次;2013年达到8389万人次,日均23万人次,亏损幅度从2012年的37.16亿元大幅收窄至12.94亿元,盈利在望。
2014年12月7日,京沪高铁当年的旅客运输量突破1亿人次,跨过盈亏平衡点。
2017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数量达到1.8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达到50万,是2011年开通时的4倍之多。
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报告,京沪高铁在京沪旅客通道(包括普通铁路)中的市场占有率从20%提升至 73%,客座率也从67.7%提升至2017年的80.1%。
招股书显示,今年前9个月,京沪高铁发车13.9万列次,全线运送旅客1.6亿人次,上座率为77.52%。
根据中铁总统计,京沪高铁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以来,已经安全运送旅客9.4亿人次。
早在1990年,为了解决京沪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铁道部(中铁总前身)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之后围绕要不要建高速铁路、什么时间动工、采取什么技术路线(磁悬浮或者轮轨),各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一方面认为,建设京沪高铁的时机不成熟,投资巨大,会加剧财政负担,也有人认为京沪高铁建成之后的客流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曾经参与过京沪高铁验收工作,验收京沪高铁时,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组认为京沪高铁需要每年运送旅客8000万人次才能实现项目盈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成为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主力军,城镇化水平从2008年的45.68%增长至2018年的59.58%,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15781元增长至39251元。
高铁正式开通之前,所经过的22座城市中(天津市和滁州市分别设有两站)中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只有11座。
根据腾讯《棱镜》统计,到2018年,除山东曲阜、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以及江苏丹阳市之外,其余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已超过100万,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座大城市的常住人口较十年前增加约1000万。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京沪高铁途经的东部省份中,江苏和山东两省的GDP总值在2018年位列全国第二、三位,仅次于广东省,河北和安徽分别排名第9和第13位,处于中上游水平。
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能够拉动周边地方经济,吸引企业入驻以及外来劳动力;反过来,人口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为高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京沪高铁现在它已经运送旅客超过9亿人次,是中国未来交通的样板,同时也是吸引社会资本的良好示范,对于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孙章告诉腾讯《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