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史地人物] 一座网红城市的修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座网红城市的修养

2019-10-09  刘远举  大家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之声《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导读

一座城市,只有成为当地居民的城市,才能更好地成为游客的城市。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网红,要说城市中的网红,重庆当属其一。今年国庆期间,重庆各个著名旅游景点人气爆棚。仅国庆放假首日,解放碑区域人流量达到40万人次,朝天门区域人流量达到40万人次,洪崖洞,其实就是一栋楼,游客接待量也达到了14万人次。

1.jpg
洪崖洞

今年国庆期间,重庆相关部门为了向外地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一系列措施之外,还多次呼吁本地居民错峰出行,把空间留给外地游客。有网友说,“要看洪崖洞,给你‘封’了一座桥;要看轻轨穿楼,给你修建一个观景台;怕火锅辣,给你清汤、微辣和鸳鸯锅……现在过国庆节,给你腾出一座城,这样人性化的城市只有重庆了!”

这反映出,重庆打造旅游城市,网红城市的战略是成功的。

重庆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等自然资源不在少数;人文角度,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之外,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依托著名小说《红岩》的系列景点等红色旅游资源也较为独特。近年的电影《火锅英雄》、《疯狂的石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也都展示了重庆的城市景观。

2.jpg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照

当然,重庆最红的还是4D城市,融美景、美食、美女于一城。重庆主城区依山而建,轻轨穿楼,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再加上现在高楼林立,多重立交盘旋,更被誉为4D城市,城市景观极富特色。洪崖洞更被比为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中的场景。

3.jpg

依托这些资源,重庆成了一座红得发紫的网红城市。2018年,重庆是全球十大发展最快旅游城市第一名,接待人数超过5亿,高居全国第二。

不过,我觉得,重庆城市旅游,除了地形、地貌之外,重庆的市井气,也令这座城市更添魅力。小区外的火锅店,街边下棋的人,路边的大拍档,这些生活化、市民化的东西,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亲切,更吸引人,更适合旅行。

4.jpg

现在的重庆街道上,还有着三轮车,也能见到挑着箩筐售卖水果的流动摊贩。我并不觉得这是落后的标志,反而觉得是尊重市民权利,尊重规律的表现。城市不应该是高冷的,富有烟火气息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

我就很喜欢广州的夜市、夜宵摊点,富于生活气息,也更加方便。朋友圈就经常见到有人怀念广州的夜宵排挡。记得多年前去贵阳出差,白天的繁华商圈,晚上九点左右,就全变为了餐饮夜市。这一幕给我印象极深。这些都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座城市,只有成为当地居民的城市,才能更好地成为游客的城市。重庆之所以受欢迎,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的吧。

5.jpg

当然,这带来的某种混乱,会造成非整齐划一的审美困扰。但混沌并非无序,其中也蕴含着更高层次的规律。当下舆论都在谈论“夜经济”,实际上,谈论夜经济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审美上接受某种程度的“混乱”,认识到混乱中蕴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很难去模仿的。比如,兴起的夜市,不可拍脑袋随意换地方,往往是一换就死,这就是混乱之中蕴含的,很难去复制的规律。

不过,接受混乱并不等于完全放任,放之余,也要做好管理,才能提高服务。

重庆在城市卫生上,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我这里说的卫生与创建卫生城市,并不完全一样的概念,仅仅指城市的干净,而不包括整齐划一、没有摊贩、铺面门头一致等内容。

在重庆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挑着摊的小贩在卖一种色泽非常艳丽的水果,粉红透亮,惹人喜爱。小贩介绍说,叫金西梅。最初,我以为是一种新品种的进口水果,买来之后,偿了一下,才发现,不是水果,而是一种干果,是经过制作的果脯,也没再吃了。因为,一般来说,水果是可以放心的,因为它是自然之物,但是,制作的果脯,颜色艳丽,就很令人担心色素这类问题了。上网查了一下,成都也有,据说还有了另一个名字“红蜜桃”。这种经过制作的果脯,的确需要有证才能卖。考虑到新奇特别容易吸引游客,作为一个网红城市,这种三无食品,还是应该管起来。

6.jpg
金西梅

厕所的卫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重庆的新建大商场,现在的厕所都配置了母婴室,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不过,由于要打理婴儿的卫生,母婴室所需的干净程度,比一般卫生间其实要求更高,这就对软件方面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方面,似乎还不够到位。硬件有了,在管理上,可能还需提升。

另一个问题可能就有些尴尬了,那就是吐痰。以前对随地吐痰的感受还不深,现在有了小孩,才变得明显起来。买了一个遥控车,不敢在公共广场上玩,因为痰太多,怕弄脏玩具;在洪崖洞附近的“国泰艺术中心”前面的广场上,买了一个可以放飞的塑料鸽子玩具,但发现地面很脏,只有小心翼翼地选择边缘处一块稍微干净的地方。前几天,在公交车站,孩子耍赖往地上蹭,我拉她起来,就感到手上冰凉,一看果然如此,孩子的衣服和我手上都蹭上痰了,于是又各种纸巾、湿纸巾擦拭。似乎,每个重庆小孩都有蹭上痰的经历吧。公共空间不应该因为脏乱令人却步,起码在一些游客集中的旅游区,这一点应该做得更好。

习惯最难克服,但推动总是可以的,吐在纸巾上,再扔到垃圾桶,并非一件费力的事。

当然,通过市政设施的改变来适应,改变民众的习惯,也可能是一个好办法。前不久去云南沙溪古镇。从街道景观设计角度,沙溪非常有名。2002年,沙溪古镇复兴,其设计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主导,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负责实施的建筑师黄印武也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我在沙溪的时候,就发现街边有一条人造的小溪,溪水流动,这对于带走液体类的污物是非常好的。那么游客所及之处,街道两边能否有不断流水的沟渠呢?

7-compressed.jpg

其实,市民对提升自身素质,并不见得会很抵触。就像放鞭炮,几千年的习俗,在pm2.5概念深入人心之下,迅速减弱,政府的行政禁止,并没有招来太多抱怨。此次重庆的相关部门提示市民让出空间,市民的接受度也很高,社交媒体上也多是一些善意的玩笑。所以,在符合规律的变化上,符合市民利益的事情上,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市场、社会、市民的自觉性。

普通话的迅速普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重庆城区的语言流行,有一个渐变过程。根据我个人的感觉,最初的变化,应该发生在2013年左右,当时我回重庆,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重庆下属区县的口音多起来了。这意味着大量的人口开始涌入重庆主城区,这符合城市化的趋势。

在最近一两年,普通话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随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外来人口多了,就会带动本地人说普通话,像重庆这样的旅游城市,就更是如此。这不仅在景区,甚至在社区周围的小火锅馆,老板也能用普通话来与顾客交流。

其实,将之看作一个文化现象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我更愿意从经济去看待这个变化。普通话有广泛的基础,只要完成了基本义务教育的,那怕发音不准,但听懂对方,让对方听懂是没有问题的。本地人用普通话去适应外地人,是一个成本更小,更方便的选择。所以,从市场角度,这是一个网红城市服务业应有的基本的自我修养。

提升一个城市的修养,给游客留下好的影响,就是他们下一次复购的起点。当然,这些修养涉及到方方面面,重要的是,虚心向游客请教,了解他们的切身感受。只有如此,网红的重庆才能可持续地红下去。那么,你去过重庆的话,觉得重庆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3:55 AM , Processed in 0.0927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