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2|回复: 2

[知识] 不会说黑话还想混“饭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6 07: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会说黑话还想混“饭圈”?

原创: 头头  一大口美食榜  2019-09-26


“饭圈”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圈内人心照不宣,圈外人不得其门而入。当然,这里说的“饭”不是Fan,就是字面意思:吃饭的圈子。


饭馆里的黑话是自己人之间的接头暗号,有点像江湖上的切口,也像无线电通讯时代的摩斯密码,用对了,宾主尽欢,用错了,四面楚歌,神秘又危险。

“饭圈”语言繁杂,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大体上看,由简至难,可分三类。


1

最简单的莫过于一些面馆和米粉店的点单话术。面和粉的变化无外乎是主食的形态、浇头的内容,以及小料的多寡,尽管各地的措辞不尽相同,不过凭借语感,也能一通百通。

比如在兰州吃拉面,要说“轧牛大碗”,进店之后如果张口就说“牛肉拉面”,无异于宣告自己是圈外人的真相。


北方吃面,注重面条本身,所以面馆的“黑话”大多围绕面条展开。

吃牛大碗,要对大宽、薄宽、韭叶、二柱子、二细、三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这些名词熟稔于心,它们分别指示拉面由粗到细各种形状,除了几个“细”难以明确区分,像韭叶、二柱子、一窝丝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面条粗细和口感的。大部分面馆默认是二细,如果喜欢筋道的就点宽面,不想费劲咀嚼的就吃细面,想尝鲜的可以试试荞麦棱,面条切面是三角形,表面有沟痕,兼具劲道的口感和优秀的吸附汤汁能力。

36240A54-42B5-48FE-923C-7D134C5D23DE.jpeg
△荞麦棱

用于浇头的黑话不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肉蛋双飞”,即一碗拉面加肉加蛋。讲究排面的,可以在肉上再做细分,瘦肉牛腱子三道皮牛板筋,丰俭由人。

至于蒜苗韭菜和辣椒要多要少,直接跟拉面师傅说就行。

△肉蛋双飞

同样是面馆,到了南方,“黑话”丰富不少,从汤到面再到浇头,都有涉及。

南方面里最有仪式感的是苏式面,听苏州人点一碗面,明里语调轻柔,其实暗语连珠,每个环节都可以客制,相当人性化。

面条的暗语简洁明了,仅有硬面软面之分。汤有宽汤紧汤无汤,与之对应的是汤多汤少干拌,也有白汤红汤之分,前者就是用鳝骨、猪骨、鸡肉、火腿等吊出的一锅清汤,色清味醇,是一碗面的基调,后者色如浓茶,是在白汤里加了红烧肉或者红烧大排的酱汁,所以即便配的是素浇头,吃红汤面一样有扑鼻的肉香。

△红汤大排面

再说浇头。去一家苏式面馆,点单处悬挂的各种浇头木牌能把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逼到手足无措,但无论有多少种浇头,它们的亮相方式也逃不脱过桥底浇面浇这三个。过桥在苏式面里最常见,即浇头单独放在小盘子里呈上,底浇是把浇头埋在面碗底,面浇则由后厨师傅代劳,把浇头盖在面条上再端上来。最后一种吃法显得潦草,苏州人一般不这么吃。


至于面里的葱蒜,也有专门的词汇指示,免青表示不放,重青则是多放,很好理解。

搞懂了兰州和苏州这一北一南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面馆“黑话”,等于掌握了一个通用法则,行走各地面馆不至于抓瞎。

比如去重庆吃小面,煮韭菜叶即是要宽面,因为小面里没有葱蒜,所以多青少青指的是青菜的份量,唯一特殊的表达在于面条软硬,想吃硬面,要说“提黄”。

△在重庆话的语系里,提黄=硬面,多青=多放青菜,干溜=干拌
*《嘿!小面》

米粉店里的“黑话”要比面馆复杂一些,尤其到了长沙这样的嗦粉大省,如果把一碗米粉拆解成汤、粉、码子、葱蒜、辣椒,任由长沙人自由连线组合,得到的答案让人眼花缭乱。

虽然米粉的形状只有圆和扁之分,但嗦粉大省的人对于米粉本身的份量、口感等各方面都有更加细致的要求。

想吃熟而不烂的米粉,要点“带迅”,想要油多且干拌,就点“带迅干”,或者说“轻油”;喜欢没有熟透的米粉,就吃“落锅起”,想吃汤汤水水的就要“宽汤”,反之叫“扣汤”。

△带迅干

不同的米粉份量也有对应的说法,“轻挑”大概一两五到一两八,“轻轻挑”还要更少,食量大的就点“重挑”。

米粉码子的种类之多,比起苏式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能当做菜的,都能跟米粉搭配到一起。

米粉码子分成“盖码”和“炒码”,前者是提前做好的菜码,通常是一些需要长时间烹炖的菜色,吃的时候直接盖到米粉上即可;后者是现点现炒,丰富程度比“盖码”高出一大截,等同于炒菜,组合方式上有无限可能性,重点是新鲜好吃,码子带着喧腾的镬气扑到碗里,瞬间提升了米粉的魅力。


配料里的葱蒜辣椒,话术上跟面馆里的大同小异,不放就是“免青”“免辣”。

粉面馆里的“黑话”使用场景简单,通晓这些,也只能算是“饭圈”的初级玩家。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有一些“黑话”是对实际情况的隐喻或者夸张,这种话术一般没有通用的逻辑,只能死记硬背,熟能生巧。

西安泡馍店里经常使用这类黑话。外地食客点羊肉泡馍,除了选择优质和普通,不太会有其他要求。在老陕看来,泡馍的正确打开方式有五种:水围城单走干拔戴帽小炒


乍听像在说兵法,其实是老陕依据汤、馍、菜在碗里的不同分量和呈现形式想出的生动比喻。

像“水围城”,就是馍、肉在碗的中央堆出一个尖尖,汤汁在四周围绕,恰似环城的护城河。

△水围城

单走”指的是馍、汤分离,一碗羊肉汤单配两块馍,类似水盆羊肉的吃法。

干拔”也叫干拌,或者干泡,一碗泡馍端上来不见汤水,肉汁完全被馍粒吸收,吃起来味道浓郁,口感粘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煮制。

戴帽”听起来玄妙,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在泡馍上加个煎蛋。

小炒”是重口味爱好者的最优选,不是用煮的,而是用炒的,多放辣子多放醋,酸爽带劲。

△小炒

在泡馍店扔出这几个词,相当于跟老板确认过眼神,你是会吃泡馍的人。

有些用来表示动物身上特殊部位的“黑话”也很容易迷惑人,比如云南的“鸡美丽”,粤地餐厅里的常见的“金钱肉”和“牛欢喜”,东北烧烤店里“羊的下三路”,如果不知道这些暗语的真正释义,不明就里下了单,等待你的将是一场味蕾大冒险。

△在云南语系里,鸡美丽=鸡屁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饭圈”用语的高级玩家都在香港茶餐厅里。

香港茶餐厅的“黑话”,是集英文直译、中文简写、数字英文混写于一体的庞杂语系,往往菜单上写的,食客说的,和最后点单小票上标示的,是完全不同的三种表达方式。

更要命的是,茶餐厅的流水线效率极高,容不得食客反应,点单必须快、准、狠,初级玩家想在茶餐厅里浑水摸鱼,难上加难。

纷繁复杂的点单“黑话”,跟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进来,香港人的语言和饮食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在茶餐厅的菜单上还沿用着不少英文直译的菜名,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像“奄列”,是煎蛋卷omelette的音译,“多士”是toast的直译,“三文治”即sandwich,表示果酱的“”则对应英文里的jam。

△多士=吐司,士多=商店
*视觉中国

除了洋化的译名,茶餐厅的菜单上还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简写。简写意味着高效率,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一切都在倍速运转,茶餐厅的存在就是为了便捷,点单、上菜、吃饭要一气呵成,这条流水线上容不得犹豫和拖沓。

产品太多是促成茶餐厅暗语涌动的另一个原因。在茶餐厅,菜单上几乎涵盖了早点、正餐、下午茶、饮品、甜品全品类,这个时候就需要简短的符号帮助记忆。比如早餐时间常见的“占多”“蛋治”,说的就是果酱吐司和鸡蛋三明治,正餐里的“餐肉米/通/意”“猪润米/通/意”等,“”指的是米粉,“”就是通心粉,“”即意大利面,午餐肉用一个“”字指代,“猪润”说的是猪肝。这些简写就是茶餐厅里的艺术符号,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记住了,就能随意排列组合。

△除了米/通/意之外,香港人还用“丁”表示“出前一丁泡面”
*dianping@Lisa

还有一类“黑话”,指向并非一目了然,有些是粤语中的常见词汇,但是出现在茶餐厅的场景中,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释义。比如“靓仔”和“靓女”,不是指人,而是白饭和白粥,类似的还有“肥妹”和“败家仔”,对应的是朱古力和阿华田。这些符号和食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琢磨,好像隐约有一些关联,不得不叹服语言的精妙和香港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数字和英文字母的混用一般出现在“”系列饮品上。茶餐厅对“柠”有执念,一颗柠檬跟可乐搭,跟七喜配,可冷可热,还能加块姜直接做成养生水。“柠”系列的暗语要在点单小票上才能看到,“0T”=柠檬茶,“07”=柠七,“06”=柠乐……这些谐音梗看似无厘头,其实完全秉承了茶餐厅的宗旨——快。

△在香港,早上0T(柠茶),晚上OT(加班)

香港茶餐厅就是一个微缩的饭圈,各种高难度黑话穿行其间,如果不想被点单的阿姨翻白眼,我劝你还是做足了功课再去。

“饭圈”本没有黑话,说的人多了就自成体系。不管你听不听得懂,这些谜面一样的话术都让吃饭这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文化内涵。当然最重要的是,会说“饭圈语言”是让自己快速吃到一顿称心如意的好饭的必备技能。

你是合格的饭圈女/男孩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03:53 PM , Processed in 0.0346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