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史地人物] 李舒|青岛19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9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9-3 03:28 PM 编辑

青岛1931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19-08-04

1931年,88年前,也是八月。


29岁的沈从文来到青岛,站在半山腰一栋刚刚粉刷过的房屋面前。楼前花木尚未栽好,建筑垃圾还堆在院子里。这里是刚建成的国立青岛大学的教工宿舍,住12个人,沈从文是十二分之一。

63655914-8792-45A2-A95E-CA4D74F31789.jpeg

▲  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

他的隔壁是闻一多,闻一多一个人住一栋,租金一个月一百,这是沈从文一个月的工资。


1603D060-E31E-4802-9956-5A19581AF38E.jpeg


这也正常,沈从文是讲师,闻一多是文学院院长。


虽然工资少,但对于沈从文来说,青岛生活是平静而健康的。他接来了小九妹来山大读书,也写信邀请好友巴金来和他一起创作。在青岛期间,他的作品产量相当惊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在青岛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精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 (沈从文《致鲁海先生函》)

对于作家来说,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最佳来源。沈从文同学写着写着,开始观察他身边的同事圈子——当时的青岛大学人才济济,为首的便是“酒中八仙”。




青岛是一个好地方,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有整洁宽敞的市容,有东亚最佳的浴场,最宜于家居。唯一的缺憾是缺少文化背景,情调稍嫌枯寂。故每逢周末,辄聚饮于酒楼,得放浪形骸之乐。—— 梁实秋《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

既然是“八仙”,说的便是八个人,为首的是校长杨振声。他和教务长赵太侔、外语系主任梁实秋、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秘书长陈季超、教授黄际遇、总务长刘康甫(本钊)一起约了喝酒,数数八个人,梁实秋说,要去寻个何仙姑。


闻一多说,等我。


他拉来了方令孺。

0FF08C5C-4FE5-4DF0-8151-DFE9FA6621E9.jpeg

▲  方令孺

我很喜欢桐城才女方令孺,她是我的忘年之交方子春老师的姑奶奶,方老师曾经送给我一本她的父亲、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方琯德先生的自传《胭脂巷的子孙们》,里面哀伤的“九姑”,便是方令孺。


方的眉眼之间,有一种令人舒服的妩媚,但并不妖娆,一看便是大家闺秀,梁实秋回忆方令孺时曾说:“方令孺不愿提起她的门楣,更不愿谈她的家世,一有人说起桐城方氏如何如何,她便脸上绯红,令人再也说不下去。”


方令孺19岁就嫁给银行家陈卓甫的儿子陈平甫,完全是媒妁之言。方令孺说,他们两个人“阶级虽同,但又彼此轻视”,方的闺蜜蒋碧薇(对!就是你们熟悉的碧薇姐姐)则评价,陈是科学家头脑,方则名士派头,两个人确实不合适。


这段不合适的婚姻却存在了14年,而且,收场的方式极不体面。在美国,正在读书的方令孺忽然得知,陈平甫提前带女儿归国,并且不再给方令孺生活费。失去了生活接济,方只好回国。


回国第一站到了南京。她的家成了“新月派”的聚会场所,她也成为“新月派”的一员——新月派最终吸收了两位女诗人,除了方令孺,还有林徽因。

46297E03-E69A-4403-8F74-C27AAAEE8135.jpeg

▲  方令孺和秦怡在黄山

在南京,方令孺的人生终于呈现出一抹青春的亮色。她的侄儿方玮德给她带来了一个人,他们每日漫步于鸡鸣寺、玄武湖、台城,她跟别人介绍他为“小朋友”,她的散文集,他来写序,题目叫《你披了文黛的衣裳还能同彼得飞》——是的,因为她叫他彼得,彼得潘的彼得,他呼她文黛,即彼得潘虏来的小女孩Wendy。


她心中所有的忧伤,他似乎都懂。我特别爱看他们的书信往来,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温馨。1930 年 8 月,他给方令孺写信: “那晚上,我们可再见了。那么你再有什么要说,你统统在那黑夜里倒出来。”


彼得潘是20岁的陈梦家,文黛是34岁的方令孺。


5CDF9B60-4501-47DE-ACAF-ED3760063B9E.jpeg


陈梦家给方令孺写信时,她刚刚成为青岛大学“酒中八仙”派的“何仙姑”,这八个月人“猜拳行令觥筹交错,乐此而不疲者凡两年”,但有一个细节却被我注意了——


方令孺并不擅喝酒。


除了方之外,其他七个人是真的能喝,梁实秋曾经回忆,“三十斤一坛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薄暮入席,深夜始散。……有一次胡适之先生路过青岛,看到我们划拳豪饮,吓得把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戴上,请求免战。”(《谈闻一多》)


方令孺同意加入到这个三天两头就聚会的酒局,一定不是为了喝酒,生性爱好清静的她更不喜欢这种社交酒局。

6DEDBC7A-B054-4229-93A4-9CD9DE071297.jpeg

▲  方令孺等人在嘉兴烟雨楼

只有一个理由,她喜欢这群喝酒的朋友——或者喜欢他们当中的一个。




在婚姻问题上,闻一多和方令孺是同病相怜的。


1921年,父母逼他回乡结婚,他提出不祭祖、不行跪拜礼、不闹洞房等条件,父母答应了。结婚当日,家里人硬是生拉硬拽才给他理发洗澡换衣,新娘迎到家里,却找不到新郎——他在书房看书。

9AB6E7F7-49A9-43DF-864F-D44A5F0B0243.jpeg

他写信给弟弟闻家驷,痛说不幸:“大家庭之外,我现在又将有了一个小家庭。我一想起,我便为之切齿发指!我不肯结婚,逼迫我结婚,不肯养子,逼迫我养子……宋诗人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我将以诗为妻,以画为子……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着我的脑筋;我不把他摆脱了,撞碎了,我将永远没有自由,永远没有生命!……我知道环境已迫得我发狂了,我这一生完了。”


btw,大概因为对婚姻不满,闻一多同学在蜜月里奋笔疾书,写了《律诗的研究》,两万多字。讲真,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和学霸的区别。


但也有不少文章说,闻一多后来和太太高孝贞是先结婚后恋爱,两人婚后感情不错,比如他曾经鼓励太太读书,在美国的时候也给太太写了情诗和情书。不过,就在他写《红豆》给太太的第二个月,在给梁实秋的信里,闻一多仍旧是痛苦文艺直男:“实秋啊!我只好痛哭!……实秋!情的生活已经完了,不用提了,以后我只想在智的方面求补足。”

7D7FA95C-C331-4825-B949-A7F1A7FC37FD.jpeg

▲  高孝贞打毛衣,背后傻傻看的是闻一多。

闻一多到青岛大学执教,一开始太太是跟过来的,但1931年暑假,他把太太送回老家的,理由是太太即将分娩。但事情也许并非这样简单,早在1930年年末,千里之外的八卦雷达徐志摩就发现了异样。


当时徐志摩做《诗刊》编辑,日常给各位好朋友写信催稿。闻一多同学一直憋不出稿,摩摩写信一直催一直催,没想到,忽然催出来长诗《奇迹》。


徐志摩觉得这首诗的出现颇为神奇,他写信四处吹嘘,说闻一多忽然出了一首好诗,这肯定是自己反复催稿的结果


闻一多第一好基友梁实秋不以为然,他说:“志摩误会了……实际是一多在这个时候在情感上吹起了一点涟漪。”但梁实秋说,“情形并不太严重,因为在情感刚刚生出一个蓓蕾的时候就把它掐死了,但是在内心里当然是有一番折腾,写出诗来是那样的回肠荡气。”


也就是说,在八仙酒局中,方令孺和闻一多之间的柏拉图情感,实际上是能被大家感受到的,甚至这已经成了一种流言,这种流言,连并没有参与到酒局中的沈从文也知道了。


闻一多有点害怕,就找了当时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亲戚林斯德来商量。林除了个主意,说等高孝贞生完小孩,就把妻子接来,“流言便可不辟自灭”。闻一多照做了,高孝贞被接回后,方令孺就借口甲状腺亢进,辞职而去。

A5218D64-CCF7-42AC-8EF3-2A254DFC0760.jpeg

1931年11月13日,沈从文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给方令孺找个工作,他说:“方令孺星期二离开此地,这时或已见及你。她这次恐怕不好意思再回青岛来,因为其中也有些女人照例的悲剧……她倒是真真需要‘教婆’教训一顿的人。


这封信有点不好理解,实际上,“教婆”指的是冰心,她曾经因为看不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写了一首《我劝你》,“这些都只是剧意,诗情/别忘了他是个浪漫的诗人”。沈从文觉得,这首诗方令孺读更为合适。


徐志摩没有回复这封信,六天之后,因为飞机失事,他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得到志摩噩耗的陈梦家痛苦不堪,在失去恩师的悲痛里,梦家编完徐志摩的遗著《云游》。并且整理了自己 1931 年夏季后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


此时,淞沪会战爆发,陈梦家打算参军。在上前线之前,他把刚刚结集的《铁马集》寄给了当时在北京的方令孺。方令孺的回信是这样的:

梦家:

从前元微之病在佛寺的时候,嘱人把他的诗稿寄给白十二郎;这回你从军去时把诗稿寄给我,梦家,我已领悟了往昔友朋的深谊,世界不能给我比这更多的了。

祝你在青岛好!

方令孺

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十日北京

元白的友情我之前写过,具体可戳:你觉不觉得朋友越来越难交了?


有陈梦家的友情,方令孺大约可从闻一多的绯闻事件中走出来。但方令孺出走之后,闻一多们的青岛生活并没有结束,而捅娄子的人是沈从文。

沈从文写了小说《八骏图》,这篇小说和沈从文的湘西系列截然不同,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写了七名满口仁义道德的教授和一个极随便的女子之间的纠葛。


一眼可以看出,七个教授取材于“八仙”中的七人,但随便的女子却并不是方令孺,而更像是当时来到青岛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的俞珊。

14F7CA8B-E158-40C2-8363-131C3F0E9A07.jpeg

▲  俞珊

俞珊可不是小人物。1929年,田汉让俞珊出演王尔德名剧《莎乐美》,“全场座位不过三百左右,来宾到者竟达四百以上”,《中央日报》记者唐绍华说:“女主角俞珊全裸穿着珠罗纱半透空之长袍,在照明灯直射下,胴体毕现……如此诱惑,有多少观众,能不被吸引!”1930年,俞珊又出演了《卡门》。她登门向徐志摩请教,曾经引起了陆小曼的不满,但不久,俞珊便离开了话剧舞台。


这样的明星到了青岛大学,教授们为她倾倒,似乎也不难理解。徐志摩在《爱眉小札》中写道:“听了不少关于俞珊的话……好一位小姐,差些一个大学都被她闹散了。梁实秋也有不少丑态,想起来还算咱们露脸,至少不曾闹什么话柄。夫人!你的大度是最可佩服的。”沈从文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经讥讽说:“梁实秋已不‘古典’了,全为一个女人的原因。”


虽然我一再强调,小说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上纲上线,但《八骏图》一出,闻一多、赵太侔、梁实秋……每一个都不开心。1943年,虽然一直说《八骏图》是“无中生有”的沈从文承认:“偶然写成的《八骏图》损害了他人的尊严,使我无从和甲乙丙丁专家同在一处共事下去。”

3DE89EE7-95D0-48B0-9AAD-9411B7B028A6.jpeg

▲  闻一多

也难怪,我举个栗子。《八骏图》里,沈从文这样写:“教授甲的房间里,有一部《疑雨集》,一部《五百家香艳诗》。大白麻布蚊帐里挂一幅半裸体的香烟广告美女画,窗台上放了一个红色保肾丸小瓶子,一个鱼肝油瓶子,一帖头疼膏。”


闻一多是诗人,学美术出身,要命的是,“红色保肾丸小瓶子”暗合了当时的传闻(说闻的ooxx不和谐),闻一多不要面子的啊!!!!


不过,青岛大学的图书馆实在藏龙卧虎,除了俞珊,还接纳了沈从文的未婚妻张兆和(做英文编目)。在图书馆,俞珊很喜欢一个比自己小七岁的小姑娘。她把这个姑娘介绍给了自己的弟弟黄敬(原名俞启威)做女朋友。小情侣很快同居,颇为恩爱,可是黄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女孩,某日黄母丢了一枚钻戒,她怀疑是女孩偷的,姑娘颇为委屈。过了几天,钻戒找到了,这件事大大影响了二人关系。


1933年夏天,黄敬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为了救弟弟,俞珊最终嫁给了人脉关系广阔的赵太侔,赵太侔比自己大19岁,“平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寡言笑”。

9A094CAD-3F7F-4AB1-97CA-95E429BBEFE8.jpeg

黄敬请警察局转告女朋友“另寻出路”,她来到上海,在坐了一次牢之后,她最终仍旧不能获得俞家的认同,只能和黄分手。

88AB3AA1-7F69-4AF7-A6DB-8A6E496F7EBF.jpeg

▲  俞珊与赵太侔结婚登报

在开始新生活之前,她给自己改了名字蓝苹,是的,她就是江青。

1C971055-23E6-43E7-8534-48BDBF555BB4.png




俞珊营救弟弟的那个秋天,沈从文辞去了青岛大学的教职,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结为秦晋之好。


他和闻一多的过节,一直到西南联大西迁时的一顿狗肉,才有和缓态势,“我请一多吃狗肉,他高兴得了不得,直呼‘好吃!好吃!’一条毯子围住双腿,大家吃酒暖身”。


1943年,闻一多打算写一个《八教授颂》,用来挖苦沈从文,可惜只写了一节,就被特务暗杀。


抗战爆发之后,方令孺到重庆北碚,在复旦大学任教。在那里,她见到了青岛大学时期的旧友梁实秋,但他们的交往并不算多。在梁实秋眼里,方令孺穿黑色的旗袍,不化妆,“相当孤独,除了极少数谈得来的朋友之外,不喜与人来往。”(《方令孺其人》)方琯德《胭脂巷的子孙们》里,九姑更喜欢“面对嘉陵江水呜咽的日日夜夜,在昏暗的小屋中独自一个人在深思着。”


但她和蒋碧薇在一起时非常开心,经常聊天到深夜。另一个收获是孙寒冰,孙当时是复旦大学教务长,他是方令孺在华盛顿大学读书时的同学,方琯德在书中称孙寒冰是“九姑曾经爱过的人”。

678D67E1-DF77-4ECB-968D-F47F332FA858.jpeg

▲  1923年,徐悲鸿与蒋碧薇

据说,一次渡江,孙寒冰对方令孺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结婚、生孩子,再有就是死了,我们已完成了两件,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第三件。

4401C1B0-DA86-41A3-AA2B-F5F199866D3B.jpeg

▲  孙寒冰

几天后,日寇轰炸,孙寒冰被炸死。方令孺写下《悼念寒冰》一诗。


除了蒋碧薇,方令孺在重庆的朋友还有赵清阁、老舍和沉樱等。赵清阁告诉方令孺,她的邻居是俞珊赵太侔夫妇,他们带着两个女儿来重庆。赵清阁特别激赏俞珊的《贵妃醉酒》,“当时俞珊已经三十开外了,而她在表演杨贵妃醉酒的前、后、左、右的‘卧云’身段时,还能屈伸自如,舞姿婀娜。”




俞珊和赵太侔的婚姻似乎在抗战结束之际就宣告结束了。


1949年11月21日,赵太侔填写登记表称“结婚赵俞珊,分居已久,现在何处不详”,过了半年,1950年3月24日,赵太侔填表时则写了“爱人俞珊,中国戏剧学院职员,不同居”。


俞珊想要做京剧专业演员,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1951年,徐铸成在时任天津市长的黄敬处见过俞珊,称“岁月催人,美人已迟暮了”。1962年,俞珊被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不必上班,薪水照发,让她享受这个待遇的是担任文化部艺术局长的田汉。

1958年,在复旦教书的方令孺接到调令,去浙江省文联。她有些犹豫,但最终接受了组织安排,她成为全国唯一的女性省文联主席。

D3FC379E-DCE4-4A35-AE64-E7B682CEC250.jpeg

也是在这一年,时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黄敬在广州突然病逝,享年46岁。


1966年,俞珊给研究院打电话,说来了一拨红卫兵,正在抄家。石湾等人赶到时,俞珊被剃了“阴阳头”,小将们一边抄家,一边要求她交代自己的海外关系(俞珊的姑妈俞大彩是傅斯年的太太,叔父俞大维是蒋经国的儿女亲家,均在台湾)。俞珊瘫在沙发上掩面而泣,她想要喝水,被拒绝,只好一直抓起罐子里的茶叶咀。


1968年4月25日上午,赵太侔在青岛被戴高帽游街示众,据当事人称,情绪尚好。次日,赵突然投海自尽,终年79岁。

0E85FA73-21E7-4974-917D-7B238A68FFB1.jpeg

同年12月10日,田汉去世。


俞珊也在这一年去世,享年60岁。


据梁实秋第二任夫人韩菁清回忆,梁实秋去世前,梦中常念一个名字,是“俞珊”。

A07B5F15-82B7-4D68-9B1A-F3FC573198C6.jpeg

“文革”中,方令孺被打倒,下放“五七”干校。鲁海回忆,1973年,方令孺的入党介绍人徐常太去看望她,她对徐说:“江青是我在青岛大学教书时的学生……也许江青因为我掌握过她一些丑事,故而对我下这样的毒手。”


1976年9月30日,80岁的方令孺去世。


6天之后,“四人帮”垮台。

FCDF6A95-5618-41E1-B82A-78A4EF1DC4B8.jpeg


*参考文献:

1、鲁海,作家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年

2、读史老张,一代名媛的复旦执教情缘,档案春秋2018-09-10

3、唐山,方令孺:闻一多曾爱过的女诗人,北京晚报2016-12-25

4、张文,《奇迹》是一首现代情感的“无题”诗吗,学术界2016-04-15

5、肖泓,陈梦家1929-1930年情诗背景考略,中州大学学报2013-04-20

6、李凌,闻一多的婚姻和爱情 ,书屋2011-06-06

7、陈学勇,方令孺的前期集外诗和后期集外文,新文学史料2013-05-22 

8、王鸣剑,俞珊与新月才子的情感纠葛,文史天地2009-08-08

9、后宗瑶、叶新,南国明珠——俞珊,文史杂志2016-07-05 

10、翁舜和,追忆少年京剧团的先生们,中国京剧2017-03-01

11、高峰岗,山东往事——王昭健访谈录,文史精华2013-08-06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1:53 PM , Processed in 0.0916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