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之困
如今看来,跨境电商行业已经渐渐进入了寡头时代。在未来的发展中,渠道、供应链、物流等核心因素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在阿里巴巴收购考拉背后,其目的将进一步整合天猫国际的跨境业务,以及对于供应链渠道的需求和探索。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
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网易考拉需要找到新的出口。洋码头、蜜芽宝贝等平台则在积极寻找盈利模式,实现自我造血。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科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认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市场上竞争有三个策略,规模化效应、差异化、细分化都会获胜。“像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可以说是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洋码头选择的是差异化路径。”
但是,在流量红利见顶以及供应链不足的考验下,网易考拉的规模化面临困局。“跨境电商并不是一个门槛低的生意,在政策监管后,资本也不再进来了。2015年从事跨境电商的公司有20玩家,一年多后所见到了一万多家,现在可能只有几百家,最终能活下来的可能只有几个巨头。”网易考拉一名内部人士曾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充满了信心,最后扛下来活下来的,考拉无疑是其中一家。
对于亏损,网易内部的看法是“控制亏损规模,找到盈利的时间节点就没问题。”
但是,市场上,没有人知道亏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第4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为1145.6亿元,环比上涨36.0%。天猫国际以31.7%的份额排名第一,网易考拉以24.5%份额排名第二,从京东全球购更名而来的海囤全球排名第三,份额为11.5%;排名位于第四和第五的分别为唯品国际和亚马逊海外购,其份额分别为9.7%和6.0%。
在亚马逊和网易考拉相继推出后,跨境电商的格局将进一步产生变化。不过,随着市场趋于理性,此前大额补贴抢占市场的模式也早已过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海拍客、海带、宝妈环球购、全球时刻、别样、小红书等十家进口跨境电商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其中有5家在母婴领域。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公司全部选择了低调,并未从“低价”、“优惠”等层面来获取用户,保存实力、囤粮过冬成为行业的共识。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商追求规模几乎是胡扯,烧钱做大规模让投资人买单的时代结束了。“电商企业要关注自己赛道的价值,还有你的效率。它会反映在盈利能力上面,一定要追求盈利,追求盈利不是让自己赚多少钱,是价值变现,你输出了价值,客户愿意不愿意买单?以前是资本买单,现在不要指望资本买单。只要进入电商行业,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唯有回归理性,才能真正让行业进入良性竞争,凸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