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军事] 《出鞘》2019-06-12:十年河东转河西:一战德国如果不投降会发生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河东转河西:一战德国如果不投降会发生什么?
新浪军事  2019年06月12日


1.png
相信不少军迷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一战德国并非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了国内反战派民众以及“卖国的”政客、资本家等精英阶层的手里。诚然,一战的战火并没有直接波及到德国本土。但仅凭这一点就断言德国在战场上没有失败,未免显得过于牵强。在之前的《坦克在第一次集群进攻中的得与失》我们提到,康布雷战役中坦克集群突击的表现十分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这次行动的策划者——富勒,现在他决定进一步扩大坦克的作战效能,来彻底在战场上摧毁德国。



2.png
想要“围绕”而非仅仅“使用”坦克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英国装甲部队的军官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步兵与坦克之间的协同问题。在坦克“一战成名”之后,大多数没有见过坦克的步兵仍然十分好奇,坦克这种笨重的铁坨子究竟能有什么用?但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他们只是道听途说,对坦克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巨大的铁怪物”这一刻板印象上。富勒作为装甲部队参谋,需要根据作战情况为坦克部队选择合适的进攻地点,这次他选中了澳大利亚第4师的进攻方向。该师准备对布勒托讷村发起一次突击,这里地形平坦开阔,非常适合坦克作战。而其他方向的进攻多为水网地形,坦克去了只能玩泥巴。



3-compressed.jpg
富勒为这次进攻分配了60辆当时最新的Mark.V重型坦克,这是1918年最新的改进型。但是澳大利亚的步兵并不买账,他们觉得坦克过于笨重(毕竟人跑起来还是比坦克快多了),是步兵的累赘,不愿意和坦克共同作战。在富勒的百般劝说之下,澳军终于勉强同意,条件是坦克必须摆在步兵队列后1公里,跟在步兵屁股后面进攻。正如老佛爷让司机“跪着开车”一样,坦克作为新生事物也遭到了同样的尴尬待遇。



4.png
所谓实践出真知,在进攻打响以后,起跑线相距一公里的两支部队开始慢慢缩小距离。随后,坦克慢慢地超过了步兵(毕竟步兵不可能一直跑步前进)并在前面用火炮和机枪为步兵开路。面对几十辆坦克的突击,德军很快就放弃了阵地,澳军顺利的完成了进攻任务。在战斗结束后,澳大利亚的步兵清点伤亡,发现自己的损失明显少了很多。这次战斗让澳军步兵明白了坦克的巨大威力,也使这支步兵师和装甲部队成功建立了友谊和信任。



5.png
二十天后,同样是在这座村庄附近,德军也派出了多辆坦克进行反击。在反击中,德军坦克击毁了英军2辆雌性Mark.IV型坦克——毕竟这些英军雌性坦克都只有机枪,无法有效还击。不甘示弱的英国人也派出了雄性Mark.IV予以回应。雄性Mark.IV型坦克加入战斗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坦克对战开始了,这辆雄性Mark.IV型坦克一炮打瘫了德军的A7V坦克,但撤退时自身也被野战炮命中而弃车。后来英军大批援军赶到并展开了对德军的反击。在反击中,7辆惠比特A型坦克杀伤了数百德军,而自身仅损失3辆,战果相当辉煌。



6.png
但这些“小打小闹”的胜利并不能“感化”英军中的顽固派——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早在康布雷战役后,黑格司令就认为应该将一个坦克旅改编成路易斯机枪编队,并在第二天就将第四坦克旅撤编了。当时,英军本来计划列装18个坦克旅,但实际到位的只有13个。按理说本应增派更多的坦克补充编制,不料黑格却弄了这么一出。富勒对此无计可施,但好在“官大一级压死人”,联军司令福煦和法军总司令贝当,在布勒托讷村的坦克战后,意识到坦克是个好东西,需要多造、快造。同时英国军方的舆论也开始批判黑格是“石器时代的战术”思维。在多方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坦克开始运往前线。



7.png
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坦克部队也得到了英军新任总参谋长亨利·威尔逊爵士的认可。威尔逊爵士可谓是英军当时的有识之士,曾在战前预料“施里芬计划”并提出警告,富有远见且德高望重。他一针见血地提出:“大炮轰完步兵冲”的打法不可能带来决定性的胜利,而英军打了这么多年,真正能称得上决定性胜利的只有一次,那就是康布雷战役。



8-compressed.jpg
威尔逊爵士提出,在1919年六月,英军可以通过一次大规模的装甲进攻,赢得“一战的滑铁卢”。为了进行决定性战役,富勒认为需要倾尽所有的力量进行进攻并为此拟定了“1919计划”。计划中,协约国部队进攻的正面宽度接近100公里,动用的中重型坦克数量多达惊人的5000辆。单从数量上看,这个计划的规模超越了战争史上任何一次战役。但这一计划也不是简单的“多就是美,大就是好”,其中的诸多观点,都在后世的装甲作战中成为了原则。



9.png
富勒将进攻的坦克分为3个集群:第一集群为突破集群,用于攻破德军正面防线,共使用2592辆重型坦克,分三批次进行冲击,外加390辆中型坦克扩大缺口;第二集群为袭扰集群,用于摧毁德军2个集团军群的所有师级以上指挥部,干扰指挥,共790辆中型坦克;第三集群为追击集群,由1220辆中型坦克追击溃逃的德军部队。



10.png
这一计划的核心力量是机动和火力都十分平衡的中型坦克,只有推进的纵深够远,够快,才能抓住德军的指挥部。在1917年,坦克的速度较慢,续航里程也较短,无法进行上百公里的突击作战。但1918年最新生产的D型中型坦克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时速达到10km/h以上,续航也有200km以上,这大大增加了装甲部队的推进纵深。因此D型坦克也就被选作了1919计划的主力。



11.png
同时,计划对其他的军种,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皇家空军需要全力协助坦克前进,这些飞机不仅可以为坦克标定目标,空运补给,还能摧毁敌军的火炮,减少坦克遇到的威胁。此外,飞机还可以当做装甲兵指挥官的快速交通工具,用来了解战况。这种思路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纵观装甲作战的历史,从闪击波兰到海湾战争,每一次大规模装甲作战中,空军一直都是装甲部队的重要帮手。



12-compressed.jpg
由于一战时的火炮几乎全部为骡马牵引,缺乏机动性,并且战马在战场上容易出现伤亡。所以富勒认为,要配合坦克的攻势,就必须用机械牵引火炮,才能保证在进攻中不会脱节。此外,富勒要求皇家工兵部队伴随坦克前进,优先为坦克架桥铺路。而他们此前的“主营业务”挖战壕,则可以交给步兵去处理。



13.png
康布雷战役中,步兵靠铁脚板难以跟进坦克进攻的步伐。富勒吸取了这次装甲作战的经验,在计划中指出:在坦克的攻势中,普通的步兵由于行动迟缓,几乎毫无用处。因此,为了让步兵跟进,需要用机械化载具运载步兵。这为之后出现的装甲运输车提供了最早的构思。同时也确立了一个正确理念:装甲战应该“让步兵跟上坦克”而非“让坦克等待步兵”。



14.png
进攻日期定在满月的夜晚,这样装甲部队就能在凌晨借月光发起进攻。富勒预计,协约国部队切断德军电话线之后,德军前卫就会因为指挥混乱而溃退。而如果一切顺利,战役发起的2个小时之后,长驱直入的英军D型中型坦克,就已经开到了德军师部的门口。德军70个师将无法指挥作战,会在各自为战的状况下不断溃败,而英军将获得空前的决定性胜利,并以此结束战争。



15.png
但随着1918年德军在贡比涅森林投降,天马行空的“1919计划”也只能偃旗息鼓。虽然这一计划没有真正进行,同时协约国的军工产能也不见得能满足它的全部需求。但这份计划的意义显然不仅是击溃德军那么简单,装甲作战的先行者富勒已经为人们勾勒出了20世纪装甲战争的基本蓝图。但沉醉于胜利喜悦中的英国和法国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如果英法在“二十年的休战”中稍微重视一点这些思想的价值,至少不会在德国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毕竟1939-1940年横扫欧陆的德军“闪电战”,归根结底也就是1919计划的“高清重制版”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3:34 PM , Processed in 0.0622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