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 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每个成年人,都有因为困难和挫折痛不欲生的时刻,但每个人面对它们的方式却不一样。你知道吗,在你20岁、40岁甚至60岁应对挫折时的方式,往往来自于你8岁第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回应你的态度。 当你有了孩子,你可能不会以“让孩子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为教育目标,但一定希望不管孩子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乐观面对。 而这也是每个家长培养孩子时最大的难处——对孩子的付出,可能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得以验证,包括孩子此生的喜怒哀乐、成就感、幸福感,都和家长早期教育有密切影响。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今天的这篇清单,我们就试着帮家长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能拥有抗挫折的能力,勇敢地过完这一生。
1. 首先明确一点:挫折教育≠人为制造挫折。有的家长把孩子太脆弱,归因在生活太幸福,没有挫折体验。所以他们很少表扬孩子,相反,一旦孩子犯错误,就严厉地批评,甚至还把孩子放在极端恶劣环境中,比如去沙漠徒步,认为这样孩子就能习惯挫折。事实上,当孩子反复经受打击,他不仅不会更坚强,反而会形成“我不行”“我很失败”的认知,对自己丧失信心。
2. 真正的挫折教育,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人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这类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的,所有的困难是“对自己的考验”,如果不能通过考验,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他们认为,能力能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提高。面对挫折时,他们不仅不会排斥,还会积极地面对,从中总结失败的经验。
3. 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首先,破除孩子不必要的完美主义。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敏感的孩子往往受挫感更强,很小的错误都无法容忍。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特质,那你要及时表达关心,告诉他爸爸妈妈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让他明白这些挫折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还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建议,鼓励他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除非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会受到威胁,否则不要事事为孩子做主。如果孩子还小,可以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如果孩子上初中,可以让他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你不要去检查每个细节,不要挑剔每个结果。这样即便孩子遇到了挫折,他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在实践中积累处理问题的能力。
5. 利用提问,帮孩子总结经验。在孩子做决定后,要有意识地与他进行提问对话,帮孩子从经历中成长。如果他在其中遇到了问题,你可以问问他“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帮助他进一步思考。你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做示范,提供解决办法,但切忌直接代劳。
6. 告诉孩子四个字:暂时没有。这能让孩子明白,暂时的挫折很正常,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成功。比如孩子数学考试没考好,他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你就可以告诉他,你只是暂时没学好。通过这种暗示,孩子就会知道学习成绩是可以依靠努力提升的,而不会从此自暴自弃。
7. 不要夸孩子聪明,而要夸他努力。研究表明,如果夸奖孩子“聪明”“有天赋”,会让孩子为了保持“天赋”的头衔,害怕去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敢于直面挑战,不怕挫折,你应该夸奖孩子“努力”的行为和动作,这样他会选择挑战、并坚持下去。比如,你要夸孩子“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经常练习算数”,而不是粗暴地说“你真棒”。
8. 给孩子设定阶梯目标。很多我们眼中“不求上进”的孩子,其实是经过数次挫败后,彻底丧失了信心。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进步,就不能太急躁,而且要指导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设定80分的目标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起到反效果。你可以先鼓励孩子下次考试争取及格,再向上调整目标。
9.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很多家长常常会对孩子说“你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虽然这只是吓唬孩子的一句话,但孩子就会认为“妈妈是因为我好好吃饭才爱我”。长此以往,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感到恐惧。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父母都依旧会爱自己,从而有信心去面对外界的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