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人世间] 执行完死刑,他回家建了个图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3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4-23 09:25 PM 编辑

执行完死刑,他回家建了个图书馆

 周舟 真实故事计划 2019-04-24

E75BF342-3C32-42A0-ACB9-FB6FEB5CC8A4.png

昨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年来,实体书店走向没落,成为社会议题。一些爱书之人做了场社会实验,邀请年轻人住进书店,与海明威做邻居,试图守住这抹城市微光。

改造书店,也改变人

32岁的颜钰棚决定做一场社会实验。

位于厦门佛昙镇西北部的港头村,住有近一半的外来人口。这里的道路脏乱无比,街头充斥脏话和赌博文化,村民的文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很多村民的出租房里连桌椅都没有,他们的子女只能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写作业。

对于自己的处境,村民们无法觉知,更不要提教育孩子。

颜钰棚忧心忡忡。这样简陋而粗鄙生活环境,和他工作中接触到的许多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环境十分类似。他是厦门中级人民法院的法警,常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有时甚至要参与执行死刑。

颜钰鹏是个文艺的人。2015年,他曾去云南旅游,每天泡在洱海边一家酒店的书房,被那里的静怡氛围打动。他决心众筹为港头村的孩子建一间同样文艺的图书馆,手绘了图书馆的设计初稿,设计师好友知晓这个消息,主动请缨,免费为图书馆进行设计,颜钰鹏自家院子里的车库成为图书馆最初的搭建基地。

历时数月,从设计到搭建、再到采购书目,颜钰棚的“实验基地”逐渐落成——一个24平方米的玻璃木屋和50平方米的户外大自然阅读空间。


从此,颜钰鹏有了第二个身份:厦门港头公益图书馆创始人。

0956F2AB-7DA3-4FE6-9B1D-538B53710C57.jpeg

图|厦门港头公益图书馆

随后,颜钰棚将图书馆同院的几间老房子整理成了民宿、茶室,供来图书馆阅读、参观的游客住宿体验——让大家获得完整的沉浸式体验。图书馆免费向村里的孩子们开放,民宿的收入则成了图书馆运营成本的来源。

图书馆的氛围对孩子们的影响,远不局限于书本的框架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成为一个阅读者,也有机会尝试做一个古琴师、茶师、陶艺师——如果孩子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体验做一天民宿的房东。

2016年小猪短租“城市之光”书店住宿项目上线以后,颜钰棚的港头图书馆是首批加入的“书房”。

最近,颜钰棚成立了工作室,专门帮助年轻人孵化他们的梦想。他希望三至五年后,一个闭塞的村庄,可以有机会被一间图书馆改变。

在文娱设施简陋的港头村里,这间图书馆像是世外桃源。馆外的红墙上,写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让世界走入港头,让港头走向世界。

这是颜钰鹏最初的心愿。他期盼以图书馆为圆心,将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逐渐向外辐射,一环、二环,慢慢影响到村里的每一个人。

藏有3600本旧书的故事收集站

双喜从小就喜欢书。除了读书,双喜很难能坚持做一件事情超过三年。

但今年是她运营民宿的第四年。很明显,魔咒被打破了。

2016年初,双喜从呆了三年的西藏电视台离职,开始全职经营民宿,取名为“早期节奏”。


“早期节奏”在扎基寺附近小区内,门前有个院子。结合小院的特色和自己的喜好,双喜打造了一面书墙,摆放了3600本旧书。书大部分从二手书网上淘来,带着不同人的气息和生活轨迹。

6C868400-1AD2-444C-BF3C-E50039D73688.jpeg

图|民宿“早期节奏”

双喜想做一个“阅读+住宿”的新尝试。尽管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愈加趋于碎片化,仍有一部分人对书有着深深的依恋,有70%以上的房客都冲着书墙而来,他们最爱在书墙前拍照留影。

“城市之光”项目的发起人潘采夫,本人也是个作家。在他看来,能够让人走进书店、住进包括书店、剧场、花店在内的许多新奇场景,正是后工业时代,民宿不同于酒店最大的魅力。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似乎有不可逃避的使命。双喜想认识不同的陌生人,因此大学时选择学新闻,但毕业后没做过一天的记者,误打误撞做起民宿后,竟也殊途同归。她常给住客拍采访视频、开直播室聊天,民宿变成故事收集站般的存在。

经营民宿3年,双喜终于不再像从前一样焦虑和不安,她不断地观察、思考、探寻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偶尔,她会在靠窗的书桌弹古琴,上方一片空白的墙,每晚都会播放藏区纪录片。日子过得越来越像双喜对“早期节奏”的定义:人类早期的节奏,我的理想生活。

3年过去,“早期节奏”共接待超过2300位房客,有人带来了书,有人带走了书。在这间有故事的民宿,他们都是故事中的人。

读书,让流浪的旅人放下背包

宁勇流浪了17年。

2002年,他在西安,2003年,他在苏州,2004年,他来到云南,在楚雄摔了车。因为暂时无法再骑车,宁勇只好停下来静养。他打探到附近有个束河古镇,逛了几天后,他决定在束河长住。

这一住,就是6年。直到束河镇越来越繁华,街上挤满了天南海北的生意人,宁勇才搬到丽江北边安静的新善村。

这是一段自我流浪、寻求内心解脱的历程。2002年,宁勇遭遇了炒股失利以及家庭与事业多重变故,再也没办法在成都这个到处都是伤心地的城市呆下去,开始了流浪生涯。

17年的“流浪”,并没有给宁勇带来任何安全感或超脱,反而读书使他获得了更大的满足——足不出户与先贤大哲、达人趣人对话、进行精神交流,这使他感到踏实。

宁勇想要建一间私人书屋。于是,在玉龙雪山脚下,有了一间明夷书坊。宁勇选书只凭自己的喜好,不管热不热销;这里的书,客人可读、可借、可换、可送;如果客人愿意坐下来读书,可以从早坐到晚,甚至可以睡在这里。


书让宁勇彻底走出“流浪”状态,并迅速安定下来,成了生活的重要依托。

BCB824CF-2CBF-4CD1-A742-AE1B3D16CE02.jpeg

图|宁勇的书坊

书坊所在的小院里,有两间卧室,宁勇通过小猪短租平台出租给来雪山的游客。书坊离白沙古镇一公里,在村子的南头,三面都是田地。起初,10天才会有人出于好奇来访,把书坊当作景点,拿出手机拍几张照片就离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书店小住的人逐渐多起来,和很多事情都一样,民宿和书店的发展都要依靠时间来培育。赚钱不是宁勇唯一的目的,他更希望通过沉浸式的住宿遇见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多人能够在住宿的同时,发现原来阅读也有这么大的乐趣。

宁勇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付清20年的房租,除了吃饭、买书,几乎没有额外花销。他静静地守在书坊,生活简单而规律,冬天劈柴,没有养马,很少旅行。

直到未来某一天,这里也变得繁华。

- END -

撰文 | 周舟

编辑 | 刘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12:47 PM , Processed in 0.0643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