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2

[军事] 宏亮瞻局|N-1火箭首射50周年:苏联如何输掉登月竞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2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亮瞻局|N-1火箭首射50周年:苏联如何输掉登月竞赛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4-13 18:04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编者按】
3月26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将载人登月的时间从2028年前推至2024年,俄罗斯也计划在2031年进行载人登月,印度的“月船”号则准备在今年5月登陆月球,而中国的“嫦娥四号”已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月球开始越来越热闹。
其实,50年前月球也很热闹,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都卯足全力争夺太空,登月竞赛则是两国航天竞赛的一个缩影。今年是N-1火箭首射50周年,
这枚承载着苏联登月梦想,最后又导致梦碎的巨型火箭,有太多的故事。
80.jpg
N-1火箭研制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是发动机。
谨以此文纪念曾经为登月梦想而奋斗的苏联航天大师们,梦想之伟大无关成败!
对于经历过30年前的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1989年的冬天充满了困惑与未知:“敌人”突然消失了,在各种官方及非官方口径中,美国和西方竟破天荒的以“合作伙伴”形象出现。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街头、地铁站,以及政府各部委,前来洽谈合作、交流、淘金,甚或兜售西方幸福梦想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然而,老百姓的日子似乎却并没有变得更幸福,买面包时该排队还得排队。
这年11月,莫斯科已雪花纷飞,著名的莫斯科航空学院也迎来了6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们被热情的主人带到了一间陈列室。6位美国科学家来之前已经知道他们将看到什么——苏联人的登月飞船——这在1989年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主人透露,他们原打算在1968年登月,赶在“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之前。 
当然,美国客人对苏联曾计划登月的消息并不会感到吃惊。早在1968年,也就是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前一年。太空中的间谍卫星就已经泄露了苏联的登月企图。1968年9月,一颗“锁眼”照相侦察卫星拍摄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照片,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发射场上有两个专门发射巨型火箭的发射台,及两个发射台之间的火箭总装测试大楼,发射台与测试大楼之间有轨道相连。经验老到的中央情报局人员随即判断:苏联正在为一种用于载人登月的巨型火箭做试射准备。1969年8月,卫星又拍摄到拜科努尔发射场全景,新的照片让美国军方大吃一惊:原先两个完好的巨型发射台已满目疮痍。显然,苏联登月火箭试验失败,火箭尚未离开发射台就爆炸了。
后来美国人知道,这枚承载着苏联登月梦想,最后又导致梦碎的巨型火箭的型号为N-1。
81.jpg
在厂房内进行组装的N-1火箭。
回击“阿波罗”
在1969年的那次毁灭性爆炸发生前,苏联航天部门已经为这枚承载“共产主义登月梦想”的巨型火箭忙碌了整整10年。所有人都知道,莫斯科能否在与美国同行的第二阶段太空竞赛中再次取胜,火箭就是胜负手。
1959年,N-1火箭的研发在谢尔盖·科罗廖夫带领下展开。原方案是在火箭上面级使用一台核发动机,使之能够发射50吨载荷,用于军用空间站和火星飞船的发射。当时的计划还比较模糊,仅仅停留在纸面阶段。同年12月,在一场汇集了所有航天科研机构首席设计师的会议上,大家均提出了最新的火箭设计方案。科罗廖夫的方案当然是以N-1为代表的N系列;弗拉基米尔·切洛梅伊——科罗廖夫的“死对头”,则提出了他的“通用火箭”设计,使用一个通用的下面级搭配不同模块来满足多种载荷需要。然而在这次会议的最后,高层的结论却是没有研制科罗廖夫所要求的超大型运载工具的必要。
不过情况在1961年有了转机,3月在一次拜科努尔举行的会议期间,诸位设计师一起探讨了N-1方案,会议成果是积极的。3个月后,科罗廖夫已经得到了用于N-1研发的小额经费。5月,一份名为《重新考虑用于防御目的的航天运载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在1965年试射N-1火箭。
也就在当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将在10年内把人类送上月球,作为登月计划核心的“土星”5号重型火箭已经进入关键工程研究阶段。科罗廖夫对此反应迅速。他很快提出了一种太空组合式登月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发射数次来完成登月系统的搭建,一个是“联盟”号飞船,一个是登月舱,还有用于地月间推进的发动机和燃料辅助设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方案创意十足。它明显降低了对运载火箭的性能要求,但这是以快速完成组件发射为代价的。因为必须在各组件燃料耗尽前进行太空对接组装。然而,当时的苏联既未进行过空间交会对接(苏联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是1967年),也从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过如此密集的航天发射。
科罗廖夫本人对这一方案过于超前也心知肚明,因此他很快又拿出了第二套相对保守的方案,新计划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不谋而合,这就意味着苏联必须尽快研制出一款可与“土星”-5号相媲美的超级火箭。而科罗廖夫手中当时就有一个现成方案——N-1。
82.jpg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N-1火箭一直没有解决如此众多发动机并联产生共振偶合等问题。
三个人的登月战争
N-1火箭研制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是发动机。火箭动力大师瓦连京·格鲁什科本来为科罗廖夫提供了新型的RD-270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技术可靠,性能稳定,推力高达672吨。然而其使用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产生的比冲低于煤油液氧组合。科罗廖夫认为高性能火箭必须用高性能燃料,而且他也对RD-270的燃料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分歧最终导致科罗廖夫与格鲁什科这对大清洗时代就结下梁子的老冤家彻底闹僵了(关于这两位航天大师之间积怨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文在此不做更多揣测)。1962年,设计委员会打破僵局并表示支持科罗廖夫的方案,格鲁什科选择退出,后来的一切证明,这很可能是苏联登月灾难的最致命原因。
失去格鲁什科支持的科罗廖夫不得不另寻出路,他找到了长期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尼古莱· 库兹涅佐夫(图-22M和图-160轰炸机均采用其研制的发动机)。后者为科罗廖夫提供的是NK-15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性能也非常不错,但其最大问题是单台推力只有154吨,为了达到总推力要求,有人提出在下面级周围使用数十台NK-15,形成发动机群。这种环状结构中间留空,让空气通过,使空气和废气混合进一步增加推力。这就是N-1第一级环形发动机群的最初雏形。
就在科罗廖夫为N-1火箭的动力发愁时,同样卯足了劲的切洛梅伊也没打算拱手放弃。他提出了一系列绕月飞行计划,并认为在此基础上的载人登月方案完全可以击败美国。同样为火箭推力不够而烦恼的切洛梅伊本来也提出了类似N-1的多台UR-200发动机群方案,然而在格鲁什科把RD-270交给切洛梅伊后,后者果断修改了方案。因为使用这种发动机可以设计出结构更简单的火箭,这个方案就是后来极为成功的UR-500“质子”。
当时的苏军尤其是战略导弹部队,其实并不支持登月这种对军事无益,但又耗费巨大的政治面子工程。不过科罗廖夫与切洛梅伊却极力促成登月计划,苏联政府就是在这种并不和谐的氛围中与美国展开登月竞赛的。更加混乱的是,由于两家设计局在政府高层均有支持自己的说客,为了平衡关系,苏联竟做出了切洛梅伊主攻绕月,科罗廖夫负责载人登月的并行发展计划。表面看来,这样的安排可以节省研制时间,实际上却是一招败笔。
绕月飞行与载人登月本来应作为统一的探月计划来考虑,绕月的最终目的是登月,登月前应先进行充分的无人与载人绕月试验,“阿波罗”计划正是按照这样的程序稳步实现的。切洛梅伊和科罗廖夫的“齐头并进”不仅分散了资源,而且两家设计局互相缺乏技术与理念沟通,最后分别做出来的探月系统也不兼容。
在N-1火箭研制的同时,科罗廖夫很快设计出了L3登月飞船。该飞船包含了经过改进的“联盟”7K-L3飞船和新的LK登月舱;切洛梅伊的成果则是L1“探测器”绕月无人飞船,还抱有幻想的他也为自己的绕月飞船研制了一款载人着陆器。1964年8月,科罗廖夫的方案被选定,切洛梅伊只能继续他的“质子”-L1绕月飞船系统的研发。
然而,就在美苏登月竞赛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1966年,科罗廖夫意外死于一次外科手术并发症。他的工作由20年来一直跟随他的助手瓦西里·米申接管,苏联登月计划正是在米申手里走向最终的灾难。(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宏亮瞻局|N-1火箭首射50周年:苏联如何输掉登月竞赛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4-14 15:25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科罗廖夫的悲剧
1959年9月12日,距今60年整,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在月球表面硬着陆后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人造“使者”。次年10月10日,苏联人又向火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行星探测器。这时的科罗廖夫已经疾病缠身,医生要求他长期休养,但他似乎感觉到了自己剩余生命的宝贵,他决定与死神赛跑,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将人类向宇宙中送的更远一点。
1960年12月3日,科罗廖夫第一次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养病期间,又发现他的肾脏有问题,这是早年的苦役犯生涯带给他的。1965年12月,医生诊断他的大肠长了息肉。次年1月4日,他来到航天员训练中心,和航天员们聊天,所有人都知道科罗廖夫每当与航天员聊天时是最开心的,然而那天的谈话却有些不同寻常,科罗廖夫在6个小时的闲谈中唯独没提航天飞行。第二天,他即住进医院准备手术切除息肉。1月14日,他被推上了手术台,苏联卫生部长亲自主刀。
但科罗廖夫没能活着出手术室。
他因心力衰竭死在手术台上。格鲁什科后来说这只是个痔疮手术而已,是不负责任的医生害死了科罗廖夫。官方随即展开调查,结论是科罗廖夫肠道内不是息肉而是恶性肿瘤,外科医生们不得不修改手术方案,科罗廖夫的心脏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手术,最终没能挺过来。
科罗廖夫传奇的一生伴随着对当时人类来说神话般的成就,以及死后巨大的声誉。然而其将人类送入宇宙的使命感与希腊悲剧般的个人命运始终相纠葛。6年的苦囚生涯不仅让他从事业的第一个高峰瞬间跌落,同时也毁了他的身体。即便后来手握苏联航天发展重权,在群星灿烂的苏联航天科学家中独占鳌头,但由于苏联高度的保密体制,谢尔盖·科罗廖夫的名字其实是在他死后才被全世界所敬仰。
“斯普特尼克”1号引起全球轰动后,赫鲁晓夫对科罗廖夫说:“我们本来不信你能用你的卫星超过美国人,但你真做成了。”在苏联当年关于发射卫星的著作中,他的名字从没被提起。苏联科学院官员列昂尼德·谢多夫长期被西方错当成“斯普特尼克”之父,科罗廖夫长期以来只能公开发表他的非敏感课题研究成果,而且还只能署笔名“K·谢尔盖耶夫教授”。洞悉内情的诺贝尔奖委员会对科罗廖夫的提名也被赫鲁晓夫拒绝,理由是“成绩归功于全体苏联人民。”在切洛梅伊设计局任职的小赫鲁晓夫后来曾回忆说,他的父亲认为如果单独让科罗廖夫获奖,会引起其他火箭设计者的嫉妒和愤怒。
83.jpg
发射中的N-1火箭。
小赫鲁晓夫所说的 “其他火箭设计者”是谁?作为其名义领导的切洛梅伊恐怕难免位列其中。必须承认,切洛梅伊是一位全能型的天才,这不仅体现在其既能够承担探月与海洋监视卫星这样的航天项目,又能领导设计局几乎承包了苏联海军几乎所有型号重型远程反舰导弹的“空天一体”把控能力,也体现在他对政治局势的敏感和与高层政治人物的关系处理上。切洛梅伊与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两代领导人都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友谊,力邀小赫鲁晓夫进入设计局挂名总工程师就是其政治智慧的充分体现。
而科罗廖夫的悲剧则最终成为苏联航天事业巨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的继任者米申才华横溢,却缺乏科罗廖夫丰富的经历及熟练的政治技巧(毕竟是从大清洗中走出来的人)。科罗廖夫经常亲临生产第一线,能够依靠敏锐的直觉发现问题,并将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他的多项目管理才能、系统创新与集成能力,果敢、坚决,甚至赌博般的冒险精神让同僚们无比敬重。这些个人魅力在米申身上少有体现。
超级火箭
瓦西里·米申——科罗廖夫的忠实助手,现在由他接管了苏联探月计划。不幸的是,米申的开局就很糟糕,就在科罗廖夫死后第二年4月,为载人登月做准备的“联盟”1号载人飞船失事,这严重打击了米申的雄心。为了赶在美国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同时避免受制于切洛梅伊负责的绕月工程。米申决定跨过载人飞船绕月飞行阶段,直接进行登月飞行试验,N-1火箭就是在这样的仓促甚至盲目的项目管控中被推上拜科努尔发射台的。 
84.jpg
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N-1火箭。
按照科罗廖夫生前最后被认可的登月方案。N-1火箭将搭载一个类似于美国“阿波罗”的“联盟”改进型飞船,乘坐两名航天员。火箭依靠前3级推力将飞船送入低地轨道。再靠后两级将飞船加速到ll千米/秒,使飞船脱离地球轨道飞向月球。飞船接近月球时,制动发动机启动,使飞船减速并进入月球轨道。然后一名航天员从轨道舱转移到登月舱,登月舱与轨道舱分离并向月球降落、着陆。登月舱的着陆装置是一个有4条支撑腿的缓冲支架。
苏联航天员首次登月后,拟在月表停留4个小时。任务完成后,登月舱靠自身发动机离开月球,4条支撑腿被弃留在月表。登月舱进入月球轨道,与轨道舱对接,航天员重返轨道舱。此后两舱分离。两名航天员一起返回地球。整个登月飞行大约持续6至8天,其过程与技术与“阿波罗”计划大同小异。
对于1969年的苏联航天来说,该计划无论是轨道交会对接、宇宙飞船,还是航天员舱外活动等均已不是问题。唯一的挑战就是那枚能够将近百吨负载送入低地轨道的超级火箭N-1。N-1火箭高度达到105米,当时在高度、质量和有效负载上仅次于世界第一的“土星”5号。搭载L3型登月飞船的N-1火箭采用罕见的五级推进。在加满燃料的情况下,整套火箭-飞船系统重达2788吨。火箭的下面三级呈截锥体,最下部直径约10米,这是受箭体内燃料箱形状的限制:一个较小的球形煤油箱在上部,较大的液氧箱在下部。火箭的第一级(A段)由30台NK-15发动机驱动,发动机排成两个同心环,外环24台,内环6台。A段还装有四个栅格翼,这种平衡装置后来用在了苏联的空空导弹设计上。A段总共将产生4620吨推力,远远超出“土星”5号的3469吨。火箭的第二级(B段)由8台NK-15V发动机驱动,也排列成环形,单台推力增加到179吨;第三级(V)段有4台发动机,单台推力仅有41吨,采用矩形排列;第四级(G段)只有一台发动机,推力大约45吨;第五级(D段)则可以看作是飞船推进系统的一部分。
在N-1的研制过程中,库兹涅佐夫又不断推出了各种发动机改进方案。如将第一级的NK-15改为NK-33,将第二级改为NK-43,后面三级采用NK-31,改进后的N-1被称为N-1F。然而直至登月计划结束,这种改进型都没有试射过。比起“土星”5号,N-1虽然推力更大,但它只能将95吨的负载送入地球轨道,而“土星”5号可以运送130吨负载。这是由于N-1全箭都以煤油做燃料,美国对氢氧燃料的研究起步较早,使得“土星”5号获得了较高的推进效率。
85.jpg
NK-15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超过150吨。
1967年,N-1火箭设计工作全部结束,此时拜科努尔发射场的改建工程也基本完成,发动机研制结束,登月舱、轨道舱、登月航天服一切顺利,似乎万事具备——N-1火箭正式开始制造,一枚令人激动的超级火箭即将升空。也就在这一年,美国的“土星”5号完成首次试射,米申与他的团队必须加快进度。(未完待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宏亮瞻局|N-1火箭首射50周年:苏联如何输掉登月竞赛③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9-04-16 10:42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从失败到失败
1969年2月21日,在第1、2枚N-1的各种测试、演练完成后,第3枚N-1被起竖到发射塔。然而,这枚火箭发射后仅仅飞行了69秒就凌空爆炸。事故原因是由于燃气发生器意外高频振动,液氧管破裂,发动机失火,火势蔓延到发动机控制系统,于是在飞行68.7秒后发动机停车,火箭在12200米高空爆炸。这枚N-1被炸成碎片散落在发射塔周围方圆30千米区域,但登月舱完整和成功的着陆了——不过,着陆点是地面而非月面。
86.jpg
N-1巨型火箭的连续发射失败对苏联登月计划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在对火箭稍作改进后,一枚新的N-1于1969年7月3日再次点火,这次灾难来的更为突然且猛烈。火箭在刚刚开始上升,还未飞离发射塔时就发生爆炸。事后查明是一颗松动的螺柱被吸入燃料泵,导致控制系统停止了30台发动机中29台的工作,发动机停机23秒后火箭爆炸。这是人类火箭应用史上最大规模的爆炸,整个发射区域被夷为平地。而两周后的7月16日,“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远征。
1971年6月24日,已经在登月竞赛中惨败,但仍不甘心的苏联再一次将N-1火箭推向发射台。这次火箭升空后似乎一切正常,正当现场的人们终于以为可以松口气时,火箭突然开始高速自转,巨大的自转过载将火箭空中解体,发射51秒后火箭在1000米高度再次爆炸。
1972年11月23日,N-1迎来了自己最后的机会,然而这不过是又一次超级烟花表演罢了。火箭虽然飞行了100多秒——四次飞行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但还是因一台发动机遭遇纵向耦合振动而最终爆炸。愤怒的苏联政府和军方此时再也无法容忍这个永远飞不起来的“登月火箭”,后续8次试射全部被取消。
其实,N-1连续四次发射失败绝非偶然。该火箭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注定是一个危险的怪物。其过于复杂的发动机群导致输送推进剂的管道设计异常困难,对30台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输出控制在当时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极端脆弱的结构正是导致N-1最后葬送苏联登月梦的罪魁。有趣的是,美国当初在是否要花大价钱研发用于“土星”5号的F-1发动机时也存在争论,有人就提出过类似N-1那样的发动机群设想。尽管在今天埃隆·马斯克万众瞩目的“重型猎鹰”火箭同样在第一级采用了27台“梅林”1D发动机的复杂结构,但21世纪的科技已经与5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太空探索公司可以依靠的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远远超越了N-1的时代,即便这样,只进行过两次飞行的“重型猎鹰”现在恐怕也还不能轻易认定已经取得彻底成功。
此外,用于发射N-1的拜科努尔基地在深处干旱内陆的哈萨克斯坦,不支持水运。为了通过铁路运送火箭,箭体各级都被拆散再重新组装。许多潜在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更可怕的是,为了抢时间,且缺乏足够资金,N-1从未经过严格的出厂测试,结果就是N-1每次试射爆炸都在一二级分离之前。
87.jpg
苏联研制的登月飞船。
剩余价值
毫无疑问,N-1巨型火箭的连续发射失败对苏联登月计划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在美国人抢先登月后,1972年米申又提出了新的登月方案,其特点是研制一种运载火箭-宇宙飞行器综合体。该方案同样因为没有可堪使用的火箭而流产。此时苏联高层完全对登月失去了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已经发射成功的“礼炮”号空间站上。
登月计划取消后,米申继续N-1F的研发,希望这款火箭今后能用于发射一个类似美国“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然而“失败者”米申在1974年被解职,代替他的是格鲁什科。后者自然对N-1很不感冒——即便当时两枚N-1F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米申和格鲁什科后来也都提出了新的登月计划,这些计划其实均具备实现的可能。但此时的苏联政府已决定集中资源和预算用于“和平”号空间站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项目。
采用格鲁什科发动机的“质子”号火箭被证明非常成功,它实现了切洛梅伊的无人绕月计划,甚至在美国登月的次年不用载人就将月壤带回了地球,为苏联在这场竞赛中多少挽回了些颜面。“质子”号几乎成为后来苏联与俄罗斯大型航天器发射的唯一运载工具——当然也有例外,更先进,推力更强的“能源”号巨型火箭被用于航天飞机发射,该火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且很多技术借鉴了N-1。
如今,两枚N-1F火箭残体仍摆放在拜科努尔。且有大约150台发动机被保留下来,虽然火箭整体动力系统很不成熟,但必须承认单台的NK-33和NK-43还是很先进可靠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政府把其中的36台以每台110万美元价格出售。辗转多个买家后,日本的J-1和J-2火箭采用了其中3台;美国基斯特勒航天公司也在自己的火箭中采用了这种发动机。但在老家俄罗斯,直到2004年剩余的70多台发动机才又被解封,而这项原本计划采用N-1火箭发动机的新火箭项目却在2005年因资金短缺流产。
尾声
米申曾十分怀念给科罗廖夫当副手的日子,他曾回忆说:“如果科罗廖夫能活的更长久,我们将在航天探索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这不仅在于科罗廖夫的能力、坚定和权威,更重要的是在他的领导下,我们会走自己的路并找到答案。后来我们开始看美国人的,他们的成功使我们不知所措,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小而迅速的成功上。”米申后来在回忆苏联载人登月计划时不无感伤的说道:“为它奉献毕生年华的人们都掉下了悲伤的眼泪。”米申被解职后到莫斯科航空学院任教,之后培养了大批苏联和俄罗斯新一代航天专家。
这里无意假设科罗廖夫如果再多活几年是否能够让苏联国旗最早插上月球,历史无法假设;同时也无意仅仅因为科罗廖夫的所谓“后继无人”而对苏联航天体制妄加评论,毕竟科罗廖夫就是在这个体制下开启了人类太空时代,而科罗廖夫死后苏联仍然在空间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巧合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另一位来自纳粹的航天奇才同样命运多舛,同样死于肠癌,但他比科罗廖夫更长寿,在总比自己快一步的对手也更早一步离开世界后,冯·布劳恩领导美国航天成功实现了绝地反击。
88.jpg
土星-5号火箭的成功是美国取得登月竞赛的关键。
我们在今天回顾美苏登月竞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看到,虽然苏联官方对其登月计划一直保持缄默,但事实上,整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莫斯科都在全力以赴地为载人登月做准备。除了研制巨型火箭和登月飞船外,他们还用“联盟”号飞船试验航天器的交会对接;研制出“隼”式登月航天服;制造了月球飞船摸拟样机;甚至在地面建设了月球表面综合试验环境。在布满了亚美尼亚火山岩的地方,至少有18位最优秀的苏联航天员接受了月球探测任务训练。其中就包括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巴维尔·波波维奇、瓦列里·别科夫斯基、奥列格·马卡罗夫、瓦列里·库巴索夫等“明星大腕”。1968年3月,甚至有两名航天员在地面模拟登月舱与飞行控制中心进行了无线电通话,而正在太空飞行的无人月球飞船“探测器”4号,则作为中继站让这次地月通信演练显的无比真实。
当时,美国无线电监听站捕获了苏联人的电波,有人甚至以为苏联人已启程飞往月球。
2019年2月18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又披露了其最新的月球探测计划,“明确”将于2031年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甚至还打算建立月球基地。3月26日,美国副总统彭斯也曝光了特朗普的一个“惊人”计划:美国人要在5年内重返月球……坦白讲,人们都已经数不清这些是冷战后莫斯科和华盛顿(也包括太空探索这样的商业航天公司)抛出的第几个登月计划了,但实际行动呢?可以支持载人登月的重型火箭呢?抛开一个接一个炫目但从未执行的计划还剩下什么?事实是连像N-1那样的失败尝试都没有。
难道人类的航天科技在50年后退化了吗?当然不是,冷战结束固然带走了核恐怖,但似乎也让两个航天超级大国都变得过于理性和精于计算,与之伴随的则很可能是冒险与开拓精神的流失。
幸运的是,在今天,在后发的中国航天人身上,我们依稀又能看到这样的精神在月球上重生。(全文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0:13 AM , Processed in 0.0660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