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爱、死亡与机器人》标志着娱乐定制时代的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4 06: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死亡与机器人》标志着娱乐定制时代的到来?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9年04月13日 14:47:54
s177.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照。

飞(“Netflix”)新出品的动画剧集《爱、死亡与机器人》(以下简称“爱死机”)内容包含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剧等类型作品,融合了2D和CG短片动画形式,故事简短却往往出乎意料,整个剧集充满邪典(cult)气质,迅速获得了一大批成人动画影迷追捧。“爱死机”的制作班底有来自好莱坞一线的影视制作人和团队,其中也不乏独立制作人,风格各异的奇思妙想在同一部剧集中碰撞出新奇的火花,这在为大制片厂主导的主流影视中是较难想象的。这部剧的发行方奈飞是一家近些年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媒体公司,它正用自己的方式重构未来数字娱乐版图。

曾经作为影视租赁商的Netflix近些年大举进军影视制作和发行领域,独家制作发行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包括诸如《纸牌屋》和奥斯卡获奖影片《罗马》这样的大作,大有挑战乃至撼动主流影视业根基的势头。在这种扩张势头背后,首先是奈飞的高投入。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在内容支出上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达到惊人的120亿美元。奈飞不仅敢于购买剧集,还为上游影视制作人提供预付款,为影视项目兜底。如今的互联网影视是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无论是拥有大量影视和动画作品的迪士尼还是亚马逊这样的新晋互联网影视巨头都随时威胁着奈飞,因此通过高投入大规模获取影视资源和市场份额成了奈飞的战略。


s178.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照。


其次,奈飞相比传统片场更尊重专业主义和鼓励创作自由,不太直接干预内容生产,从而给予了影人和合作方公司较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奈飞愈发成为了一个直接连接影视制作人和观众的平台型公司,以至于出演《纸牌屋》的凯文·史派西曾感叹奈飞是要“从剧本直接到DVD”。奈飞还倾向和独立影人合作,充分发掘好莱坞的资源,用更为易得的资源做出优质产品。奈飞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其大数据运营模式,通过掌握的流媒体平台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例如何种内容最受欢迎,再以此作为生产和精准销售的决策依据。这种内容生产方式的结果是用户的趣味决定了最终产品。完全有理由相信,奈飞在《爱死机》中会对各种艺术表达方式的观众欢迎度进行测试,或者每集不过15分钟的设定也是奈飞经过大数据得出的最优结果?如果问未来谁最懂得观众的口味,也许正是奈飞这样掌握精细观众画像的数字发行平台莫属。正是奈飞的这些特质使得内容风格多样,内容形式新颖的《爱死机》成为了可能。

s179.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照。


从内容到形式,可以看到《爱死机》试图展现的是一种新型数字娱乐工业面貌,而打造这种新型娱乐工业的产业链正是奈飞的野心。内容上,整部作品的标题“爱、死亡与机器人”已经告诉我们这部剧有关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和赛博朋克,大部分剧集的核心离不开性的色情、死亡的暴力和机器人的颠覆。这种抓影迷眼球的方式与过去的娱乐工业一脉相承,其风格灵感直接来自于制作人大卫·芬奇和蒂姆·米勒所推崇的《重金属》杂志及其同名改编电影,后者同样是一部充满了性和暴力的动画电影合集。类似《重金属》一片,该剧将经典的幻想小说文本和风格各异的视觉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获得观影快感中不觉厌倦。有批评称该剧的内核为感官刺激所掩盖,尤其在当下美国文艺圈整体偏左的情况下剧中对于女性的物化内容也不免招致争议。然而,制作方的聪明之处在于其精准把握观众的娱乐“看点”的同时,将巨大的原著文本信息压缩到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简短篇幅中,把经典文本的神髓呈现了出来,并且让观众享受自我探索文本内容的乐趣。

形式上,能看出奈飞试图打造的是一种可以让观众参与的新型影视体验。

s180.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名符号。


“爱、死亡与机器人”的标志被制作为类似赌博机一样的视觉符号标识,有着很高的符号辨识度。仔细观察每集的片头能看到“爱、死亡与机器人”的剧名符号也会随每集内容而改变。例如,第一集是代表“爱和死亡”的心和叉加上一个代表主角战队的蛇图腾,到了第二集就变成了两个机器人加上一个代表机器人认知的汉堡,第三集中的符号则是一条暗示故事循环的咬自己尾巴的蛇、剧中穿戴胶衣的妓女头和一只暗指证人的眼睛。这些符号不仅是在呼应剧情,还让观众产生一种自由随机选择的错觉,理论上观众确实可以从任何一集进入《爱死机》的世界。

奈飞显然认为观影顺序也会影响到观众体验,因此为观众提供4种不同的播放顺序,并称只是为了A/B检测,并不涉及用户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预测。LGBT组织Out in Tech的创始人卢卡斯·汤姆斯(Lucas Thomes)则担忧这种播放形式基于性别和种族等身份,会对同性倾向的观众首先播放涉及同性恋内容的故事,而对异性倾向的观众首先播放涉及异性恋内容的故事,以期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和订阅数。一旦这种形式与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结合,可以想象的是观众的身份将固化它的观影体验,所谓的自由体验将名存实亡。

s181.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照。

在奈飞出品的另一部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中,观众可以为电影中的主角作选择,从而影响剧情发展,甚至和剧中人物对话互动。正如《爱死机》的随机自由度一样,观众可以从任何一个剧情进入,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局,然而所有的情节都是可以循环发生的,让观众在自己的选择中体验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世界。巧合的是,索尼这样的娱乐业巨头也适时推出了像《底特律:变人》这样的互动电影游戏,玩家可以在自己的主机平台上通过为角色作选择来探索剧情。如果说互动电影本质上是过去平面媒体互动类游戏的升级版,那么奈飞要做的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互动类游戏平台商,借助其拥有的电影版权和大数据技术把互动类娱乐带入了数字化时代。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可以选择剧情的《爱死机》续集。

随着数字互联网的发展,预计影视娱乐业在内容上的大数据定制、观影上的自由选择权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并导致整个娱乐业也发生深刻的变迁和重构,《爱死机》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种趋势,即娱乐定制时代的到来。在日益精准的大数据运营下,观众们将被与主流影视工业直接连接起来,每个人都能获得定制版的影视娱乐,同时数字平台也会将自由影人聚集起来使得集体创作影视作品更为高效便捷。更为重要的是,观众在作品中选择权的提高也解放了影视作品的表现能力,不同的剧情带来的不同解读将会使作品更为开放化,并且产生更多观众反馈,以此进一步完善作品。

s182.jpg

《爱、死亡与机器人》剧照。

这种新兴娱乐模式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除了大数据运营可能带来的隐私乃至身份歧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很可能加重当今社会的部落化倾向。正如脸书这样的社交媒体带来用户个人社交的“部落化”,导致很多用户始终只能看到自身团体中人群的意见,由此强化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定制化的娱乐产品以及大数据营销自然也会使文化工业加剧这种情形,观众自身的身份意识和归属感会不断被强化,乃至完全固化,使得文化战争的威胁深入文艺界。这些问题需要娱乐工业来修正避免,但如脸书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期望互联网巨头来自我监管往往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本文原标题为:《爱、死亡与机器人》和数字娱乐工业的重构)

[责任编辑:王紫 PN1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1:40 PM , Processed in 0.0444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