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时评] 网红咪蒙的倒掉和流浪大师的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2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红咪蒙的倒掉和流浪大师的崛起

2019-04-01  北望  大家
本力,资深媒体人,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主编,北望经济学园创始人。


导读

咪蒙淡出网红界,不如说是回归,沈巍先生不再流浪,也无疑是一种回归。





3月30日,永久关停微博账号及暂停更新公众号两个月后,咪蒙正式宣布解散团队。这是继Ayawawa、天佑等之后,又一个彻底告别网红名利江湖的大V。但咪蒙的此番离去更具象征意义。因为自2015年建号以来,她几乎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掘金”的头号代言人,也是自媒体时代最高调“炫富”的超级网红。2月22日,澎湃新闻的“澎客众声”栏目就以“月薪5万的助理终于搞垮了年赚1亿的咪蒙公号”予以评论抑或预言,而今大厦已倾,这个一直备受争议的励志传奇和造富神话戛然而止。

90.png

少了她,可不只是少了1年1亿元的广告费;少了她,也不仅仅是终结了诸如“你一定儿利用价值都没有,谈什么人脉?”“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你把衣服脱了吧”“年轻人就要多吃苦,呵呵!”“你穿裙子出门,不就是为了出轨吗?”等“10万+”爆款文;少了她,也不光是被誉为“毒鸡汤”上瘾的数千万粉丝们断了精神食粮。关键在于,这种一切归零的彻底诀别,警醒了越过价值观底线野蛮生长的自媒体们的爆富迷梦,使整个内容网红江湖的“伦理套利”生意摇摇欲坠!

是的,我将这种借助新技术、新传播工具规避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伦理规范、社会责任,从而获得所谓超级红利的商业模式定义为“伦理套利”。与已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打着“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招牌“割韭菜”的庞氏骗局不同,在内容上收取“智商税”,其变现途径及财富上的“收割”更为隐秘,甚至还有着些许“都是为你好”的温情脉脉。但是,这不改其冲击和伤害社会基本伦理底线牟利之本质,况且它对个人认知和社会共识的破坏力较那些跑路的P2P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与一般的商品、服务有着本质不同,作为介入和影响人类公共空间的重要内容,自媒体对以价值观构建的基本社会共识负有直接的责任。事实上,导致咪蒙团队最终解散的导火索正是被质疑造假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戏剧性的是,这篇文章正与被咪蒙“拉仇恨”炫富的月薪五万的助理相关,旗下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便由其打理。

其实,面对铺天盖地的造假批评,2月1日咪蒙团队就发表过一篇号称“回应一切”的道歉信。但他们一方面信誓旦旦“绝对真实”,另一方面声称模糊化处理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完全没有回应哪怕一丝一毫的常识性错误。有人称之为“把读者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网友们更是群起而攻之。

真实是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媒体伦理,其标榜的非虚构内容在细节上却破绽百出,经不住大众的质疑和追问,而且匆忙抛出没有诚意、适得其反的强势道歉,人设自然彻底崩塌。当亿元营收顷刻间化为乌有,当众多粉丝恍然大悟,即使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人们也有必要来深入反思“伦理套利”的风险和代价。

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如果对看似鼓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实则贩卖焦虑、挑拨读者负面情绪的众多内容,还能尽可能保持最大的宽容和最具耐心的观望;那么,赤裸裸的造假就践踏了几乎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底线,完全将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声誉置于公共社会的对立面。最终,成为压倒这种“伦理套利”商业模式的最后一颗稻草。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20余年以来,创业和快速致富成为一种新“宗教”。在官方鼓励创新创业的包容性监管大背景下,在资本和市场的推波助澜下,众多创业公司的技术套利、监管套利日新月异。这一方面大大激发和激励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冒险精神,事实上也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令世界瞩目的商业奇迹;但另一方面,单纯追逐流量和财富的成功,也让不少创业者迷失了方向。

91.jpg

在丰厚市场回报和资本追捧的刺激下,以及社会整体对创新创业及舆论空间自由“正义性”的诉求中,一些创业者置本应严格遵循的行业伦理、职业精神和公序良俗于不顾,错误地将其作为以企业家精神“创造性破坏”的对象。而这种公然践踏社会伦理底线的牟利行为一旦突破、越界,则会自我加强——比如从打煽动情绪发展到公然造假,并为众多后来者效仿。行为科学早就证明了伦理是一种人类社会进化出来的合作机制,它被侵蚀和动摇,其实就是瓦解了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共识。

凭心而论,咪蒙团队的文章当然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对于性别、职场、家庭等方面的伦理问题的探讨颇具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在当前迅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中,利益的多元化和代际冲突的经常化难免不让人焦虑和困惑,这使解决伦理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同时,这方面的研究、知识和解决方案却远远跟不上来。

92.jpg

比如,最近热映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也正是以家庭生活中的诸多伦理问题展开故事和矛盾冲突,触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痛点,从而征服了广大观众。但是,关键在于咪蒙以伦理切入,但最终还是落在了套利上,其破坏性远远大于反思性和建设性。这不但不利于解决当下复杂伦理冲突的新伦理的形成,反而放大了人们在这方面本能的负面情绪和混乱状态,恐怕还干扰、破坏了近年来由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自媒体生态。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是上个世纪的“网红”作家王朔的一部小说标题。时过境迁,当年“城头变换二王旗”(另一位是王小波)推动社会启蒙与反思的盛景已成为历史,但这个视角用来观察当下“网红”变迁的社会文化现象却颇为贴切。在咪蒙这个超级大IP“亢龙有悔”般燃烧、熄灭的同时,另一位宛如静水深流的网红大师却浮出海面。旧新网红沉浮,成为全民瞩目的一大文化景观。

此人便是如今红得发紫的沈巍先生——之所以称呼先生,除了发自内心的敬重,也是循读书人的传统。随着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的持续曝光、热捧,他已成为今年以来,咪蒙倒掉之外的另一最引人瞩目的网红。

在咪蒙暴富的梦醒时分,这位以捡垃圾为业的读书人也醒了,他20余年安宁的拾荒梦终于被外界打破,也到了梦醒时分。一位红极一时的网红下课与另一位以更快速度和程度爆红的新晋网红这个时点上交汇,这真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戏剧性时刻。

93.jpg

咪蒙是被塑造的,而沈巍是被发现的。与咪蒙主动定位、生产内容不同,这位“流浪大师”的走红和人设几乎都是被动的、原生态的,尚未发现任何本人炒作的嫌疑。虽然在视频中有不安,有无奈,但总体而言,他保持了不卑不亢的从容和处事不惊的理性,甚至还有当今罕有的、心忧天下的读书人情怀。以《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为题的网文不胫而走,各类自媒体也刻意制造一种反差和新奇,但其内核却是真实而完整的——而且他并不讳言自己的失败和在成长历程中受到的伤害。因为沈巍本人的成长历程和价值观是真实的、完整的,而且在这个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迅速迭代的社会中,在“坚持初心”上,恰恰是个榜样。所以,即使媒体迅速曝出他的体制内身份以及至今还有一份收入,都没有引发舆论的反转甚至非议。即使类似《“流浪大师”爆红后的72小时:一场荒唐而又丑陋的网络盛宴》《沈“大师”正常了,正常人却疯了》这样带有批评色彩的文章,也对沈巍先生本人予以了最低限度的尊重。

如果说咪蒙倒掉是由于造假,那么沈巍的走红首先是因为率真。求真既是孟子、王阳明意义上的良心、良知,也是埋在每个人心中的基本价值观。与之前的网红都不同,短视频和抖音的流行也在技术和传播手段上增强了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沈巍的人设史无前例的真实和直接,使他的震撼之处更加令人震撼。

94.jpeg

社会学大师鲍德里亚将前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的分别作了区分:前现代社会的交换以习俗和符号为核心,而现代社会的交换以市场和货币为核心。按照这种说法,如果说咪蒙是具有现代甚至后现代的特征,那么沈先生却以非常前现代的方式横空出世。他的蓬头垢面与斯文谈吐形成鲜明对比,其完全本色的人设与当下社会重物质、轻精神的不平衡状态格格不入甚至完全相反,出现了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巨大反差,又与“大隐隐于市”的古训暗合,使之成为这个社会转型和短视频网红新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在20多年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中,各类网红屡见不鲜,被大众发现成为现象级网红的小胖、犀利哥等最终成为被消费和集体狂欢的对象。而这次不同,面对人们的追逐,沈先生虽然也曾落荒而逃,可是一旦开口却能侃侃而谈。在各种蹭流量的来历不明的人和刁钻问题面前,也能思维敏捷、对答如流、进退自如,还真有些难得的、古典的君子之风。

根据公开报道,他不但看《左传》《国语》和《东方早报》文化版——虽然自言随着停刊已经捡不到了,还读过显克微支的《十字军东征》甚至亚里士多德,这种阅读量和深度本不应算特别,但读物内在的品味和经典性显然至少在当今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之上。更不用说是他在社会边缘和流浪生涯中困顿了二十多年后,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可以说,咪蒙和沈巍的梦醒时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观察有话语权者在价值观层面判断力的样本。总体而言,我对学术界、思想界在这方面的判断整体上非常失望,而且延续十多年。2005年,《中国新闻周刊》曾经组织过一次论坛,邀请李泽厚、王铭铭、崔卫平、陶东风、周濂、秋风等知名学者、媒体人讨论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这些当时社会热议的文化现象。李泽厚、王铭铭等先生尚能相对公允的认为这些都是现代性的产物,可是听到其他人一大堆理论概念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名之外,居然还有“所有人都在那里恶毒地看人出洋相”“木子美是一个人戏弄整个社会,芙蓉姐姐是社会戏弄她一个人”等让人大跌眼镜的观点,甚至有人发言痛斥“芙蓉姐姐丢了我们陕西人的脸”。总之,认为芙蓉姐姐对价值观重构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

95.jpg

所以,我当时的发言竟然成为奇谈怪论:“我想替芙蓉姐姐说几句话,我们都追求真善美,但我们最缺乏什么?我们缺乏真!芙蓉姐姐再怎么不好看,但她是真的。芙蓉姐姐没有说别的,她说她美怎么了?美是主观的,任何人说自己美都是合理的、正常的。一个五官不全的人,也可以说自己美。个人的美不是社会把持的,如果连这种美都要由社会把持,这个社会就有问题了。”现在看来都还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审视,也为当今这“梦醒时分”在价值观重构的意义上提供了一个可比较的样本。

当时禁不住为芙蓉姐姐声辩,在沈巍先生的新闻刚出来时,也同样为他感怀,在朋友圈里这么写道:“他在困境中坚持自食其力无可指摘,有勇气在歧视和艰难中保持一份精神追求和安宁,反倒令人钦佩。人生都有难言的苦难和焦虑、枯燥,能坚持自己的选择独善其身殊为不易,也感怀这个社会比争辩芙蓉姐姐的时期更加宽容。这个世界会好的!”

张信哲歌词里唱得好,“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我们其实都不必也不应回避人生苦难重重,虽然多数人未必有咪蒙离婚和创业失败的阴影,更罕见沈巍先生被驱出单位和家门的巨大伤害,抑或芙蓉姐姐多次考研失利并遇到车祸的挫折,但无论是现代性带来的压力、束缚和透支,还是前现代性带来的情感纠葛、家庭压迫、个人选择被粗暴干涉,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人们往往苦不堪言难以和解,但欲说还羞,对别人也并不够宽容,甚至还将这种阴影和伤害传递到下一代。好在,我们在网红与价值观的关系及其变迁上,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舆论对沈巍先生的接纳和认同,也是这个社会在价值观层面的真正进步。

96.jpg
央视正面报道“流浪大师”

所以,正如经济学大师中的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所言:“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道德必须在某些情况下充当价格的角色,而非相反”。长期而言,伦理是一种定价机制(笔者以此为题写过一篇书评,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具有神奇而隐秘的力量,既能让咪蒙的光环褪色,市场价值归零,也能让沈巍先生的人设一下具有巨大价值。

咪蒙后悔了,她在道歉中说“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我们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传递更正能量的价值观。”沈巍先生从来没有后悔过,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中已能感觉到他在“穷则独善其身”之外还“兼济天下”。咪蒙的败在成为网红和成功创业者“达”后连“独善其身”都没做好。

咪蒙淡出网红界,不如说是回归,沈巍先生不再流浪,也无疑是一种回归,这个社会与其说是在嬗变、进步,不如说是在回归。不同的价值观仍然在多元化的利益体系中继续在碰撞、重构,但终归将更加富有人性和对文明的尊重,你不知道它将如何发生,但却知道它一定会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9:17 AM , Processed in 0.0605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