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1|回复: 0

[哲史艺丛] 学点知识 | 古代的人真的和现在流传的古人画像长得差不多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5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3-25 04:49 PM 编辑

学点知识 | 古代的人真的和现在流传的古人画像长得差不多吗?

gogo 知乎日报 2019-03-25

 

9FA8DBDF-B0F0-46FC-AF80-E6AF7F32A414.jpeg

题图:Public Domain

  

古代的人真的和现在流传的古人画像长得差不多吗?


知友:gogo(600+ 赞同)

   

看古人画像是否和古代人长得差不多,有几个要点。


一、画师与画中人是否见过面


最为重要的就是画中人和画师是否处于同一时代,即二者有没有见过面。


这一点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后续一切评判标准的先决要素。


倘若二者是处于不同朝代的「神交」,则这幅画的写实程度十有八九不可信。因为没有真实模特,那后世画师在作画是只能依赖于文字记录。而古文简练的记录很难对于人的面部特征有什么具体的形容,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可信度就极低。


此类画像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小学课本中最著名的杜甫和李时珍形象。


1952年,周恩来总理收到莫斯科大学来函,希望中方提供素材,以完成大礼堂的世界各国科学家拼贴像。


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和祖冲之最为合适,但遍寻汇集古人画像的南薰殿和《三才图会》,都没有找到这两位科学家的画像。


周恩来总理发出指示:


画历史人物,找蒋兆和。


于是身为徐悲鸿弟子的蒋兆和接下了这个人物,他先开始创作的是李时珍像,结果遍寻古籍,也只找到《本草纲目》中关于李时珍容貌形容的八个字。


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翻译过来就是面目温润端庄,身材瘦削。这些信息也只能勾勒出个大框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于是蒋兆和想到了一个神奇的方法,既然没有真的模特,他决定用同样职业背景的人作为蓝本,来创造出这个人物。


巧的是他的岳父就是一名老中医,且面目身材和《本草纲目》中形容的也差不多,本着「天下老中医都差不多」的思路,蒋兆和按照老丈人萧龙友的形象创造出了李时珍。


A2636E8B-4350-41E7-80FC-A0830D39F82C.jpeg


此门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


创造祖冲之像的时候,考虑到祖冲之不仅是数学家还是天文学家,蒋兆和选择的人物原型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


559DF928-B9B6-4B70-B3A4-26BA61538756.jpeg


而到了创造小学课本「万恶之源」杜甫时,蒋兆和在画题款处写道:


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


他认为自己年轻时贫困奔波的境遇和悲惨的杜甫如出一辙,于是他果断选择自己作为蓝本,所以我们看到的杜甫像,其实是蒋兆和本人。


D5AACE09-C211-451D-A688-4271F64715FD.jpeg


更为夸张还有《三才图会》,是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这对父子灵魂画师所创作的,这部书中的人物画像跨度之大,从盘古一直到明代的海瑞,当然你听到要画盘古就知道这件事严重不靠谱。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事实上他们完全采用了批量式生产的路子,目的是只要给你画出来就行,至于真人是不是长这样 ,您就当看个乐。


E63A584E-E10D-4148-BD42-D95BE8088BC8.jpeg


所以就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无数古代人物在他们的笔下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倭瓜脸 + 肿泡眼是标配,配上不同的帽子/头巾,搭配不同的发型/胡须,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物,然而他们看起来真的是一个人……


这种情况下的古人画像,如果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固然是别具匠心,但是从人物写实的角度上则完全不可信了。


二、何人所画,技法如何


其次是画家的作画技法如何,如果是传统国画技法,则更为注重写意,很多国画主题并非是人物特写,而是风景为主,人物为辅。


至于真的长相如何,因此此类画作对于人物的描绘,主要体现「气韵」上,是否写实则显得没那么重要。


譬如清代工笔画家吴谷祥善画工笔侍女,然而他笔下不同场景出现的女子基本长得都是一个样,这样的古人画像从写实程度上自然是不可信。


21A46EF5-1E0C-4742-B9E2-157F6F36285F.jpeg


说到对人物的精细刻画上面,西方技法在明朝的引入至关重要,可以看到融合了西方人物画技法创造了「波臣画派」的曾鲸作品,这些作品中人物神态形貌迥异,且面部细节非常饱满。


F7A749D3-0D62-45ED-B7AF-3A9ABA152DD0.jpeg


这类写实作品还有著名的《明人十二像》,此套肖像描绘有汪庆百、何斌、徐渭、徐应登、李日华、刘宪宠、刘伯渊、童学颜、罗应斗、葛寅亮、王以宁、陶崇道十二人,他们都是明朝万历、天启年间江浙地区的官员。


虽然作画者至今已不可考,但是从作画风格上看,显然受到了「波臣画派」的很大影响。其逼真程度让人恍惚间有了一种明朝官员工作证件照的感觉。


AF323B66-98E1-4353-8B61-DA872E8E651B.jpeg


此类画作作画对象为社会名士或者一般官员,画家作画时没有什么压力,且采用偏写实画法,可以说这样的古人画像可信度是很高的。


三、画中人是否有特殊身份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画中人是否有特殊身份,譬如是帝王像,皇室宗亲像,这样的时候如果皇帝长得仪表堂堂,那还好说,倘若长得有碍观瞻,那么修饰美化的事绝对少不了,如果长得过于磕碜的,这样一美颜,那呈现出来的就与本人相差甚远。


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菽园杂记》


譬如朱元璋的画像,流传至今的十几幅画作竟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相貌,一种正常一种奇怪。


6C2E9E13-BA0D-4F48-BF1C-9A3005D2A205.jpeg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种说法。


一是是前朝的皇帝,后面朝代来画,除了说到的第一个原因画师没见过真人之外,还存在对于前朝刻意丑化的情况。


二是朱元璋本人为了掩盖其出身草莽的问题,故意借用传统思想中的「异人必生异相」为由,创造出一个自己「奇骨灌顶,天地相朝」的样貌。


与此类似的还有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之类作品,可以看到他笔下不同皇帝姿势做派严重雷同,还有为了凸显帝王的威严把帝王和侍从的身材比例拉开夸张的差距。


167903DA-F883-4602-8DE9-3428FDA4BF75.jpeg


不论是真实情况是哪种,都给帝王像的可信程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1:34 AM , Processed in 0.0495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