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0

[哲史艺丛] 清逸绝伦的《长物志》,恰如高雅而自恋的逍遥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逸绝伦的《长物志》,恰如高雅而自恋的逍遥派

2019-01-01  十一贝子  大家


导读

明代造园名著《长物志》与《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武功一样,都追求超越凡尘的雅致,但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1.jpg

作者按:本文通过与武侠小说中虚妄的各种武功秘笈的类比,来解说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中西方古今建筑典籍,难免牵强附会,凡对武侠和建筑不感兴趣,或无法忍受这种奇怪类比方式的读者,敬请绕行。

1. 逍遥派

金庸小说中写过许多虚构的门派,最具传奇色彩的大概当属《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

逍遥派武功始创情况不详,至北宋中后期,主要传人是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三人,各自继承了一部分神功绝技。

无崖子是掌门人,精通一门“北冥神功”,后来传给了李秋水;天山童姥执掌天山灵鹫宫,统御天下三十六岛、七十二洞,习练“八方六合唯我独尊功”和“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李秋水是西夏皇妃,又与无崖子有情侣关系,以“小无相功”防身,擅长 “凌波微步”轻功和“白虹掌”。这三人的武功高出同时代武林人士甚多,天山童姥甚至杀人从来不用第二招。

2.jpg
《天龙八部》插图中的无崖子、苏星河与虚竹

无崖子的大弟子是“聪辩先生”苏星河,二弟子是大反派丁春秋,丁春秋另外创立了一个星宿派。天山童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弟子,灵鹫宫属下的所有女子都受教于她;李秋水也没有弟子。后来少林寺小和尚虚竹阴差阳错,成为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和灵鹫宫的新主人,集三大高手的功力于一身,还学得天山童姥的许多功夫。大理国王子段誉同样因为机缘巧合,在山洞中得到李秋水所遗的图谱,练成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

在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道家是哲学流派,始于先秦时期;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东汉末叶才逐渐成形,虽然吸收了很多道家思想,二者仍有很大差异,不可混为一谈。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全真派、武当派都是正宗的道教武功,而逍遥派则是典型的道家武功。

“逍遥”二字典出道家经典《庄子》中的第一篇《逍遥游》,直接体现了本派武学的最高宗旨;《逍遥游》开头即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便是“北冥神功”的来历;无崖子的名号来自《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典故,李秋水的名字源自《庄子·秋水》;“凌波微步”出自三国时期大才子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与《逍遥游》的精神非常契合。

2. 绝世神功

逍遥派武功非常渊深广博,涉及内功、拳掌、轻功、暗器和剑法。

内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北冥神功。此功练成后,可以吸取别人的内力,转为己用,仿佛百川归大海,威力之大,无可比拟。无崖子因为习练此功,九十多岁高龄仍面如冠玉,最后将毕生功力注入虚竹体内,这才撒手人寰。

天山童姥的“八方六合唯我独尊功”之名原本出自佛祖降世时所说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金庸先生在后来的修订版中改为“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这门功夫修炼时主要练手少阳三焦经,天山童姥因此经脉受损,身形无法长大,而且每隔三十年返老还童一次,其间武功全部退化,需要每日饮用新鲜血液,才能逐渐复原。

3.jpg
《天龙八部》插图中的李秋水(中)

李秋水的“小无相功”与佛学中的“无色无相”涵义不同,主旨在于道家的清静无为、无迹可寻。不知道为什么,吐蕃国师鸠摩智也学会了这门内功,并以此为基础练成少林七十二绝技。另外,李秋水可以隔着相当远的距离“传音搜魂”,声音极具穿透力,又可长时间闭息装死,都源自其高强的内功。

逍遥派的拳脚功夫以内功为根底,精妙飘忽。“天山六阳掌”共有九式,每一招的名称都以“阳”字开头,如“阳关三叠”、“阳春白雪”、“阳歌天钧”等,出掌时可运用阴阳内力,虚实难测,举重若轻。虚竹得到天山童姥的传授,感觉这门功夫“巧妙无比,气随意转,不论对手以如何狠辣的手法攻来,均能以这法门化解,而且化解之中,必蕴猛烈反击的招数。

4.jpg
《天龙八部》插图中虚竹背负天山童姥

“天山折梅手”是天山童姥另一门拿手绝技,一共有三路掌法和三路擒拿手,招数虽少,却包含了逍遥派的武学精义。每一路都有十二句七字口诀,念起来“甚是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音韵全然不调,倒如急口令相似。……原来这首歌诀的字句与声韵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念诵这套歌诀,其实是调匀真气的法门。”童姥曾经告诫虚竹:“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中。”虚竹初学之后,就在灵鹫宫轻松夺下“剑神”卓不凡手中长剑,接住“芙蓉仙子”崔绿华的十二柄飞刀,并且能够在激战中拿住大高手鸠摩智的手腕。

“白虹掌”在书中的描写较少,只提到李秋水与天山童姥决战时使出,掌力可以曲直如意,绕过挡在中间的虚竹,攻向童姥。

“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独特的轻功身法,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方位踏出步伐,每一步都轻灵玄妙,变幻不定,正所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出人意料,绝难捉摸。段誉使出这套功夫,无论“四大恶人”之一的南海鳄神还是西夏一品堂的高手都难以碰到他的衣角。童姥曾经教过虚竹飞腾之术,在松树顶上奔跑自如。

逍遥派的暗器主要是天山童姥的“生死符”,其手法是逆运真气,将倒入掌心的少量酒、水之类的液体凝成薄薄的一片寒冰,再发入对手穴道,由于冰上附有不同性质的阴阳内力,令伤者又痒又麻又痛,深入五脏六腑,极为煎熬。天山童姥主要以此阴毒之技压服属下的众岛主和洞主,中符者只能用“天山六阳掌”化解。另外童姥还曾教虚竹投掷松果,一举击毙不平道人等四名高手,主要靠的是内力浑厚,而非手法巧妙。

《天龙八部》中还提到当年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于无量山的剑湖宫,夜间经常在水边练剑,影子通过水面折射,映在一面石壁上,被无量派误以为是仙人使剑,可见其招法十分神奇。

3. 图卷石室

逍遥派没有全套武功秘笈,只有零散文本。李秋水曾经将“北冥神功”功法和“凌波微步”步法记在一轴图卷上。图卷前部绘有美女身形,“或立或卧,或现前胸,或见后背,人像的面容都是一般,但或喜或愁,或含情凝眸,或轻嗔薄怒,神情各异。一共有三十六幅图像,每幅像上均有颜色细线,注明穴道部位及练功法诀。”同时附有小字注释,教人运息通行于周身经脉,并强调:“本门内功,适与各家各派之内功逆其道而行,是以凡曾修习内功之人,务须尽忘己学,专心修习新功,若有丝毫混杂岔乱,则两功互冲,立时颠狂呕血,诸脉俱废,最是凶险不过。”图卷后部详细标注《易经》六十四卦方位,按此踏出步法,跃前纵后,左窜右闪,如洛神凭虚凌波。

天山童姥所居灵鹫宫中有一个石室,里面记录她所精通的全部武功,“石壁上刻满了无数径长尺许的圆圈,每个圈中都刻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有的是人像,有的是兽形,有的是残缺不全的文字,更有些只是记号和线条,圆圈旁注着‘甲一’、‘甲二’、‘子一’、‘子二’等数字,圆圈之数若不逾千,至少也有八九百个。”这些功法后来尽为虚竹所得。梅兰竹菊四姊妹功力不足,进石室观摩,反而受了很重的内伤。

天下绝大多数的武功,无论水平高低,都以克敌制胜的实用性为主要追求,只有逍遥派的武功远远超出了实用的范畴,彻底进化为艺术,富含哲理,而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潇洒绝伦,超逸出尘,不似在人间。

逍遥派掌门无崖子武功绝世,而且“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机械杂工,贸迁种植,斗酒唱曲,行令猜谜,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收学生,不但要求资质聪明,还要求俊朗美貌。

5.jpg
《天龙八部》插图中的珍珑棋局

无崖子的大徒弟苏星河同样多才多艺。苏星河收了八名弟子,合称“函谷八友”,每人除了武功之外,还精通一门其他技艺,如大弟子康广陵善于弹琴(“康”暗指魏晋名士嵇康,“广陵”指著名琴曲《广陵散》),二弟子范百龄是围棋高手(取明代国手范西屏之姓、过百龄之名),三弟子苟读饱览诗书,四弟子吴领军为著名画师(“领军”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官衔),五弟子薛慕华是神医(“慕华”即仰慕华佗之意),六弟子冯阿三是妙手巧匠,七弟子石清露善于养花,八弟子李傀儡是一个戏子名角(“傀儡”指木偶戏)。这八人都将自身的武功与相应的特长结合在一起,相当于逍遥派的八个化身。

4. 文震亨与《长物志》

在中国建筑史上,唯有明代造园名著《长物志》与逍遥派的武功路数可以相提并论。

《长物志》作者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苏州府长洲县人,出生于当地著名的文化世家。曾祖文征明是明代书画大师,与唐寅、沈周、仇英并列为“吴门四大家”,又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合称“江南四大才子”;祖父文彭(号三桥)、叔祖父文嘉同是书画名家,文彭的篆刻艺术成就尤高;父亲文元发也擅长诗词书画,官至河南卫辉府同知;兄长文震孟学识过人,于天启二年(1622年)状元及第,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这样的世家人才辈出,堪比武林中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独尊江南。

6.jpg
文震亨画像

文震亨本人排行老二,“长身玉立,风姿韶秀”,和无崖子一样,是个超级帅哥。他于崇祯年间曾经出任中书舍人,相当于宫廷秘书,平时在紫禁城武英殿工作。其书画继承家传,水准很高,尤其擅长山水画,同时对诗文、园林、家具、茶道等艺术门类都非常熟谙。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次年攻陷苏州,文震亨不愿降服,避居城外阳澄湖畔。不久清廷下达“剃发令”,文震亨认为这是奇耻大辱,绝誓不从,投湖自尽,却被家人救起,之后连续绝食六日,终于吐血而死,享年六十。

文震亨生长在钟灵毓秀的姑苏城,自幼家境优裕,深受文化熏陶,拥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于造园学也有很高明的见解,于崇祯七年(1634年)完成这部《长物志》,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7.jpg
文震亨绘《唐人诗意图册》中的园林景象

书名“长物”(“长”字音“胀”,在这里不能读“常”),就是“多余之物”的意思,出自东晋大臣王恭的语录——王恭本人形貌英俊潇洒,有“神仙中人”的美誉,《世说新语》记载他从会稽回来,有人来看望,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席子,就讨要说:“你从东边来,一定弄了不少的这样的好东西,能不能送我一份?”王恭不吭声,事后让人把席子送过去,自己改坐在草垫上。那人听说后很吃惊,说:“我以为你有许多席子,这才开口索求的。”王恭回答说:“您大概不了解我,我平时为人,身边从来没有长物。”这个典故被后世看作是崇尚清虚澹泊的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

文震亨以“长物”这两个字为书名,表面上看是因为书中所述内容都并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从更深层面来说,却是取其反义,强调这些东西是比生活基本需求层次更高的精神享受,绝非“多余之物”。

全书共分十二卷,前四卷“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和第十一卷“蔬果”直接属于造园范畴,另外七卷分述“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均为园林中常见的陈设或园林生活所需的器物、饮品,与造园间接相关。文字采用典雅流畅的古文,比同时期以骈文为主的造园名著《园冶》要好懂得多。

“室庐”指园林中的各种建筑,如堂、山斋、桥、茶竂、琴室、楼阁等等,也包括门、窗、台阶、栏杆等细部做法。

“花木”篇包含牡丹、芍药、海棠、山茶等各种花卉的栽培和配置方法。“蔬果”指樱桃、杏、枇杷、杨梅、葡萄等果树和茄子、白扁豆、茭白、山药等蔬菜品种,一方面有观赏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供食用。

8-compressed.jpg
明代宋懋晋绘《寄畅园图册》中的奇石介如峰

“水石”分述园林中的理水和赏石两大环节,水景有广池、小池、瀑布之分,山石有灵璧、英石、太湖石、尧峰石、昆山石、土玛瑙、大理石之别,各有处理手法和审美标准。日常用水则有凿井、天泉、地泉、流水、丹泉等不同来源,浊者可浇花、洗砚,清者可烹茶自饮。

“禽鱼”篇介绍园林中经常饲养的鹤、鹦鹉、画眉等鸟类以及各种观赏性鱼类,品评优劣,还特别提到观鱼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太阳未出或者凉天月夜,为了保持鱼盆清洁,需经常用竹管将盆底积垢吸出。

这五卷在书中分量最重,仿佛逍遥派武功中的内功、掌法、轻功、暗器、剑法五大类。

其余七卷相当于逍遥派的诸般杂学,囊括书画、家具、陈设、装修、服装、轿船、香艺、茶道等不同门类。

“书画”篇评论古今书法与绘画作品的特点,对藏画、卷画的画匣和操作手法进行解说,还专门规定了在室内悬挂图画的季节时令。

“几榻”篇介绍各种家具,如榻、几、书桌、橱、床等等,往往列举具体的适宜尺寸,以供参考。

9.jpg
明代杜堇绘《玩古图》中的园林陈设

“器具”指生活中各种陈设和用具,炉子即分香炉、袖炉、手炉三种,与笔有关的文房用品有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音“馋”,用于掭笔)七种之多,还有灯、镜、如意、花瓶、钟磬、扇、琴、笔、墨、纸、剑等等。

“位置”篇专门讨论室内装修,分别提到悬挂画轴、摆放炉具和花瓶的方式以及小室、卧室、敞室等不同空间的布置格局。

“衣饰”篇列举各种儒雅的服装,包括道服、禅衣、冠、巾、笠、履等,从头到脚,一应俱全。

“舟车”篇介绍游园时常用的水陆交通工具,其中的巾车就是轿子,篮舆是一种两人抬的椅子,相当于轿子的简化版,还有水上游逛时所乘的舟船,形状和尺度各有不同。

最后一卷“香茗”介绍香艺与茶道,提到的香料有伽南、龙涎香、沉香、安息香,茶叶上品包括虎丘、天池、六安、松萝、龙井、天目等,茶具则描述了茶壶和茶盏。

5. 晚明风流

明朝末年是中国后期造园艺术的顶峰,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名园星罗棋布,亭台婉约,山水清丽,花木灿然,达到极高的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园林。《长物志》所述造园要旨,正是当时江南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宛如逍遥派的神功,令其他门派望尘莫及。

10-compressed.jpg
明代张宏绘《止园图册》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建筑之外,还包含假山、水景、花木等重要内容。《长物志》进一步扩充到与园林相关的其他领域,融入更多的生活艺术元素,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正如逍遥派将武功与音乐、围棋、绘画、戏剧等技艺结合在一起,多姿多彩,令人沉醉。同时代文人沈春泽为《长物志》作序,说在园林中欣赏山水,品酒饮茶,收藏图书、器具,虽为闲暇之事和多余之物,却可以充分窥见主人的才与情——无论是《长物志》还是逍遥派,我们看到的都绝不仅仅是造园或武功,而是厚重的才情,深刻体现了典雅的文人情趣。

逍遥派所崇尚的武功格调很高,取法《庄子》、《易经》,招式闲雅清隽,飘逸灵秀,挥洒如意,美妙之极,将“逍遥”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玄妙程度令其他门派难以想象。因此逍遥派的高手也自视甚高,对别派功夫极为鄙视,视江湖草莽为猪狗,不屑一顾。《长物志》所载造园手法清新自然,纯美别致,作者以文人雅士自居,优越感十足,刻意与大众趣味保持遥远的距离,标榜卓尔不凡的个性,对酒店、商铺、药店之类的市井建筑极为排斥,将很多流行的造园手法贬为呆板败笔,绝不愿与之为伍。二者的清高程度难分上下。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逍遥派武功和《长物志》,那肯定是“雅”字。

逍遥派的雅在于富含诗意,气韵不凡,不像其他武功那样粗陋直白,故而天山童姥传授虚竹武功时,经常痛斥各种世俗招法平庸无奇。

11.jpg
明代文征明绘《拙政园图咏》

《长物志》所述的雅在于古朴、简洁和别出心裁,与各种俗套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门环必须缀满斑驳的青绿古锈,不可用黄铜、白铜;台阶最好用有纹理的石头来砌筑,“愈高愈古”;窗户油漆只能用金漆或朱漆、黑漆,不可用雕花彩漆;在土山上筑台,四周用粗木做栏杆为雅,台呈六边形则为俗;牡丹、芍药适合种在花圃中,如果种于花盆、水桶中,则为大俗。有人家在园林中架起木格顶棚,缠绕藤本花卉,花开时在其下闲坐,被文震亨讥讽为与酒店、餐馆无异。园林中种葵花,以“叶如龙爪,花作鹅黄”的秋葵最佳,而我们今天常见的向日葵被评为最恶。书中强调看画时如对美人,不能在太阳下、灯下看,看时还需洗手,对于不懂行的人不能出示真迹。家具和器皿必须遵循清简的古制,而当时人所做的雕花纹饰均为“俗眼”。

凡此种种,与天山童姥对武功所作点评非常相似,一方面体现了很高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也不乏自以为是的偏见。

6. 理想与现实

文震亨所处的晚明时期虽然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包括园林在内的各种生活艺术无不精致华美,但其社会早已存在严重的危机,朝堂之上阉党横行,政事糜烂,各地贫富分化严重,民不聊生,中原到处揭竿而起,关外满清虎视眈眈。

在此存亡危难之际,寄情于园林,提倡种种文人趣味,号称退居田园、返璞归真,貌似神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不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长物”为志,难免有导致“玩物丧志”的危险。

12.jpg
文震亨绘《唐人诗意图册》中的园林景象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认为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普遍有魏晋名士清谈玩玄的风气,缺乏实际处事能力,最后遇到大难只能自尽了事,正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番话也是对《长物志》及其作者文震亨的最佳写照。此书著成仅仅十年之后,明朝就宣告灭亡,文震亨彻底失去了一切雅致清逸的园林生活,绝食殉国。现代有人写文章赞扬文震亨是“古代最有气节的小资”,很有道理,但反过来想想,其气节虽然可敬可佩,其小资情调却需要一分为二,并非无可指责。

反观逍遥派,其实也有类似的缺陷。无崖子和苏星河师徒沉迷于各种杂学,虽然逍遥自在,却无法克制反叛的弟子丁春秋,不得不通过珍珑棋局来招募贤才,暴露出其本派武功在最高层面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危机。丁春秋出身逍遥派,武功最为厉害,性格变态,酷好胡吹乱捧,后来自创星宿派,以“化功大法”和各种使毒手段横行一时。这其实也是一个寓言,说明高雅的武功如果陷入自恋,就会走上歧途,而极端自恋更可能沦为邪派魔道。

《长物志》中所载的江南园林艺术如果过分求雅尚奇,也会导致病态的结果,反而显得俗气和做作。清代中叶后的中国古典园林逐渐有繁琐、矫揉之气,正是其文人趣味进一步向负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13.jpg
《长物志》书影

北宋之后,逍遥派似乎完全消亡,不再出现。《长物志》出版之后一直长盛不衰,有多种版本存世,清代《四库全书》也予以全文收录。此外,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康熙年间李渔的《一家言》、乾隆年间沈复的《浮生六记》都是《长物志》的余续,堪称逍遥派的直接传人。当代不少学者对《长物志》进行注解、研究,成果丰硕,其中最权威的是著名园林史学者陈植先生的《长物志校注》,此外李瑞豪先生的评点注释本也有很高的水准。

斗转星移,我们今天已经远离明朝文人那种泛艺术化的生活状态,对其造园手法和园居器物、游赏方式都非常陌生,所幸有《长物志》的记载,为这些宝贵的遗产提供了鲜活的文献佐证。拭去历史的青苔,此书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其价值依旧不可低估,与那些精美的江南园林一样,永远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6 04:59 PM , Processed in 0.1222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