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5|回复: 2

[男女之间] 李舒:你再不来,我就老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9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11-16 09:13 AM 编辑

你再不来,我就老了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18-11-16

1939年冬,日寇攻占越南之后,开始在滇缅边境大量集结兵力,意欲攻占云南。

006DAF8F-16D9-475B-9D9F-CD2E9AAEF1B8.png

▲ 在印缅指挥作战的郑洞国(后排中)、杜聿明(前排右)等。

昆明,中美联合在滇缅准备作战,远征军的将军们纷纷把家眷接到昆明,以示与“云南共存亡”。将军太太们在昆明结成了派对小姐妹,搞慈善募捐,也开美军舞会。很快,派对上形成了两股粉丝团,一股支持郑洞国的太太陈碧莲,一股则支持黄维的太太蔡若曙,不过,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美誉:“怒江之花”。

 

陈碧莲和蔡若曙的美丽,哪怕在今天,仍然当得起“惊艳”二字,我们有照片为证。这位是郑夫人陈碧莲:

872FC785-26F8-41D1-9B66-895ADCF531EB.jpeg

这位是黄夫人蔡若曙:

8FF7AE18-3861-4745-939D-62913A88B58C.jpeg

虽然各拥粉丝,两位太太的关系却非常好。她们出身良好,都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丈夫同样出身黄埔一期,深受顶头上司厚爱,可以说,她们是那个时代最娇美的花朵。

 

今天的故事便是这对姐妹花。

 


 

陈碧莲和蔡若曙都不是原配。

 

1924年,21岁的湖南人郑洞国和20岁的江西人黄维一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筹备黄埔军校的消息,都不约而同放弃了自己的小学教员工作,南下广州并且考上了黄埔一期(考黄埔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他们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同为小学老师的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在之后的人生分叉口,他们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跟着校长走。

 

他们还都在老家农村有一个包办婚姻的原配。

 

摩羯男郑洞国的原配叫覃腊娥,比他大八岁。郑同学是个老实人,虽然太太婚后一直在老家农村照顾老人,但郑洞国并没有盲从当时的风气,以婚姻自由为名抛弃糟糠,相反,他们一直恩爱和睦,实在难能可贵。


B339EF45-ABD9-4D7B-9BB2-102FD17F1082.jpeg

▲  郑将军还是挺帅的

双鱼男黄维的原配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桂仙梅裹小脚,不识字,黄维对这门亲事很不满意。但作为一个孝顺的妈宝男,他最终服从了母亲的决定,19岁将桂夫人迎娶进门,很快,太太怀孕了,黄维立刻赶往广州。之后,对待这位太太的态度,就是娃照生,爱没有。

D8FBBD0C-8372-4201-99A7-B22C367638C3.jpeg

▲  黄维

1930年,正在中原战场上厮杀的第二师第五旅十团郑洞国团长忽然接到电报,覃腊娥因伤寒症于武汉病故。郑洞国因为悲伤过度,直接昏了过去。

 

三年后,刚结束长城抗战、对日军形成重创的第二师四旅旅长郑洞国路过南京,听说时任中执委的同乡肖忠贞生病,便去医院探望。在医院,他邂逅一位来送饭的少女,这便是刚满17岁的南国少女陈碧莲,陈小姐是肖夫人的堂妹,两人立刻一见钟情。

 

几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了。

12C0CC27-6111-42AA-914D-BBD35E17D9B8.jpeg

▲ 郑洞国与陈碧莲新婚后不久合影,时为1936年。

黄维可能拿到了郑洞国的请帖,此时他已从陆军大学学成归来,担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二旅旅长。之前在陆军大学深造时,他曾为赵教官女儿赵泽芸所倾倒,但是赵小姐一听说黄维有家室,立刻表示绝不破坏他人婚姻(三观很正的赵小姐),这段短暂的恋情最终化为一段友谊。

 

此时,杭州姑娘蔡维新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将在一次自家举办的舞会上上被决定——父亲的客人名单里,正有刚从陆军大学特一班毕业的黄维。两个年轻人很快相爱了,也许因为上次的失败教训,黄维对蔡小姐隐瞒了自已已婚已育的事实,蔡小姐也远远不如之前的赵小姐那般意志坚定,她早早退了学,并很快把生米煮成了熟米饭。

 

不久,蔡小姐怀孕了,黄维坦白了自己在老家还有原配的事实。蔡小姐虽然生气,思前想去,决定和黄维一起隐瞒自己的父母,两人奉子成婚,在西子湖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结束,黄维回家离婚,老太太坚决不同意,儿子多次跪在门外求饶,最终老太太同意离婚,条件是桂仙梅离婚不离家,蔡小姐永远不准回老家,不准叫自己妈。

8B22BF89-FCC9-4FC3-858C-6EBF79103482.jpeg
▲  黄维

黄维带着离婚协议书回来了,当然,天真的蔡小姐并不知道,在这次返乡离婚事件中,黄维居然又让原配桂仙梅怀孕了(实在是渣到极点!)。她对丈夫给自己取的新名字“若曙”非常满意,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渴望做一个好军属,一个贤内助,她甚至把丈夫从老家带来的次子黄哲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育。不过,在某些传记小说中曾经提到一个细节,当蔡若曙拿到黄维与原配夫人的离婚证书之后,她特地找了个带锁的箱子把证书锁进去,然后把钥匙远远地丢掉。

 


 

1948年,对于陈碧莲和蔡若曙来说,这都是心如刀绞的一年。


桂庭:


几个月来为了你的安危,使人时刻不能忘怀,寝食不安。桂庭!逐人衰弱与憔悴的不是岁月,而是忧愁,数月来我身体坏透了,较前更消瘦多了!桂庭,你们被困在这孤城,到底要紧不?……你真太大意了,你不顾性命在干,这是为了哪种?我想到这一切伤心极了,苦命的我,尚有何言!上天保佑你平安。应该很平安,因为你向来对人都好,心更好,应该有好报:秋风起更愁人也。

 

莲上九月六号

 

这是1948年9月,远在上海的陈碧莲写给十万国军在长春的最高统帅、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及长春守军司令官郑洞国的一封信。

 

45岁的郑洞国说,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一段日子”。被解放军四面包围,长春城内粮食、燃料匮乏,军队因长期吃豆饼酒糟,许多官兵得了浮肿病,虚弱难以行走。


10月20日,他向蒋介石拍去了最后一封电报:“大局无法挽回,致遗革命之羞”。随后,听到中央银行大楼外剧烈枪声的郑洞国,身着戎装,平躺在床上,准备自戕,一伸手,却发现部下将手枪藏了起来。原来,他的下属已与解放军接洽,宣布投降。东北解放军独立第九师第一团参谋长师镜前往中央银行,陪同郑洞国离开,临行前,郑洞国拿来一只手提皮箱,叮嘱师镜,皮箱是日本投降后移交的,有毒,如果打碎,长春市全城百姓都会受害。事后,师镜才知道这就是细菌武器,在此之前,郑洞国多次接到指示,可使用毒气弹突围,但他都拒绝了。

D8085EC5-170C-4F9F-BB06-1E7D00EC66DE.png

▲  1943年,开罗会议后,蒋介石视察驻印中国远征军。前排右起:郑洞国、蒋纬国、蒋介石、宋美龄、蒙巴顿

10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报道:“长春失守,郑洞国壮烈成仁,21日上午发出最后一弹,所属官兵300人亦全体殉职。”在上海看到报道的陈碧莲悲痛欲绝,这时的她还不知道,一天之前,《人民日报》上已经刊登了另外一条新闻《郑洞国率部投降 长春完全解放》。

B75BE097-4E5B-48A9-A737-BCB44429288C.jpeg

▲  1948年10月,郑洞国(中)率部投诚,抵达哈尔滨。

一个半月之后,这种心如刀割轮到了蔡若曙。11月27日,她收到了黄维在战场上打给她的最后一个电话。当时,他们的孩子刚刚出世,黄维在突围前特地打电话给蔡若曙,说自己很快就能回来给孩子起名字。(后来有专家分析,这通电话被解放军情报人员所截获,导致十二兵团司令部位置暴露。)

 

12月15日,黄维孤军冒进至宿县西南方向的双堆集地区,被中原野战军重重包围,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率部临阵起义,黄维军团全军覆没,黄维被捕,逮捕他的正是自己的黄埔同学陈赓。


9C6A5F96-AC41-4A67-BDB1-7B325B1D5E20.jpeg

 ▲  黄维被俘之后被拍的照片


而蔡若曙和陈碧莲一样,都从中央社得到了丈夫 “杀身成仁”的消息,在台湾,蒋介石甚至给“已故黄司令”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追悼会。

 


 

1952年,陈碧莲和蔡若曙都在上海,命运却截然不同。

 

郑洞国投诚后不久,前往哈尔滨解放区学习,陈碧莲获得批准前往陪同,在看到妻子时,郑洞国泪流满面。不久,老郑夫妇回到上海赋闲在家,6月,接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迁居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3D4E9848-377D-4882-ADDF-122E17DDB4D5.jpeg

▲  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颐和园会见黄埔校友,前排右一为郑洞国将军。

陈碧莲一直积极响应丈夫,这时,她忽然表示,自己不愿意北上,因为北京太冷了,她不习惯。


406F776A-8312-438A-90FE-B05598E2F0B7.jpeg

郑洞国有些想不通,大家闺秀出身的妻子一向性情开朗,与人交往很少计较,1939年,第五军在昆仑关歼灭日军时伤亡惨重,军长杜聿明号召各级官佐捐助阵亡将士家属,还是陈碧莲主动劝说丈夫,用自己的积蓄替丈夫指挥的第一师所有连以上的官佐捐款,一时传为美谈。在任何时刻,妻子都真心为自己着想,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忽然如此坚决,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呢?

 

如果蔡若曙知道这个情况,一定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陈碧莲,没有什么比夫妻团聚更重要。


9F5CCF68-B224-49AD-A06D-A55BAED593A5.jpeg

▲  蔡若曙


此时的蔡若曙刚刚偷偷带着儿女从台湾取道香港回到上海。在台湾,她曾经偷偷回来过一次,听到了丈夫并未阵亡的消息之后,她只有一个念头——

 

等他。

 

国军将军夫人在上海图书馆找了份工作。每天早晨,她和众多刚解放的人民群众一起步行半小时上班,她的愿望就是一个,攒钱,攒够钱,就带着孩子去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探监。

 

去探监,也见不到黄维。蔡若曙时常徘徊在监狱围墙外,期待着能够给丈夫送一件棉衣,一包香烟。日子久了,守卫的战士们同情她,允许她写一点纸条带进去,她都简短写着:“挺住。”


ECCE929A-03BF-4C2A-8F0A-3CA594C46997.jpeg

▲ 做永动机实验的黄维


黄维可能错误理解了妻子的意思,在功德林,他“抵抗改造”的名气很大,一次,管理所组织战犯学习讨论《人民公敌蒋介石》,黄维说:“蒋介石生活很朴素,我和他一道吃过饭,饮食很简单。”同伴们纷纷批判他,黄维气得不行,在笔记本里写:“苍发老贼,皓首匹夫,死到九泉,何颜见先帝于地下?”

 

管理所时常给犯人们开列改造思想的书单,黄维看到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觉得书名很合自己刚烈的性格,“谁知里边尽讲些共产党人如何如何的事情,大感失望。”于是就一页页撕下来做了手纸,结果被举报为“侮辱布尔什维克”,遭到大家的猛烈批判。

 

抗美援朝时期,功德林里的战犯接到为志愿军缝制行军雨衣的任务,杜聿明任组长。有趣的是,管理所的干部们任命黄维任质量监察,黄维做事偏执较真,特别适合担任这个工作,结果让所有战犯叫苦不迭(组织真是慧眼识人!)

 

1956年,黄维的母亲病重,蔡若曙把这个一生不让自己喊妈妈、不让自己进家门的老太太接到家里,直到黄老夫人寿终正寝。

 

直到最后,她还是没能喊她一声妈妈。

 


 

蔡若曙的母亲看不下去了,她不忍心女儿受这样的煎熬,一再劝说她改嫁。

 

举的例子,便是蔡若曙曾经的好姐妹陈碧莲。

50A62734-4427-4078-82A5-7528EA0C13E0.jpeg

▲  陈碧莲和母亲

郑将军北上后一年,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陈碧莲给他寄去了离婚协议书,将军气得半死,最终还是同意离婚。之后,他们各自重新建立家庭,陈碧莲找的是上海一位钟姓资本家;郑洞国则找到了一位人如其名的杭州女士顾贤娟。

7503C397-6A52-492B-B122-FF845C0B707F.jpeg

▲  1950年代中期,郑洞国与顾贤娟新婚合影

蔡若曙则坚决不同意离婚,她的人生仿佛只剩下一个目标:等待丈夫归来。

 

1959年,第一批在押国民党战犯被特赦,蔡若曙收到丈夫来信,让她寄一套礼服,她欣喜若狂。然而,在12月4日正式公布的特赦名单上,却没有黄维的名字——管理所表示,黄维的表现实在太差,不符合特赦条件。


蔡若曙的精神崩塌了,她在图书馆吃了大量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被抢救过来。在这之后,她一次次前往北京“活动”,每一次得到的都是丈夫黄维在监狱里搞“永动机”拒绝改造的消息。根据1966年获特赦的方靖回忆,蔡若曙多次找他了解黄维情况,他支支吾吾,等蔡若曙走后,他才对儿子说:“黄夫人再三问我,无非是想从我的回答中多少得些安慰。假如我实话实说,她一定会很痛苦,也会埋怨黄将军。但黄维那种宁折不弯的脾气,是轻易就能转变过来的吗?”

 

“文革”开始之后,家人中断了和黄维的联系,蔡若曙患上了抑郁症,常常蔡若曙拉着小女儿黄慧南的手:“慧南,你爸爸回来了,快去开门呀……”


陈碧莲的日子也不好过,钟某的企业公私合营之后,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丈夫很快锒铛入狱,出狱后没有工作,贫病交加。文革中,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吵架批斗之后,两人被赶到苏州乡下,丈夫很快去世,陈碧莲孑然一身,回到了上海,靠弟弟一家生活。

 

1972年,郑洞国的第三任太太顾贤娟病逝,陈碧莲闻讯后赶到北京。二十年后,两人再见,五味陈杂。陈碧莲想要和老郑复合,儿女们也没有反对,然而,郑洞国坚决不同意,这个一向以老实而著称的湖南人似乎永远不能原谅二十年前陈碧莲的那个决定,这一次,他宁可选择一个人过下去。

DBF711E8-314B-4510-A756-A362A6851F1F.jpeg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顾贤娟女士

陈碧莲的北京之行,意在破镜重圆,却最终失败,形单影只地回到了上海。

 

四年之后,蔡若曙从上海赶往北京,她终于等到了黄维。

 

前门饭店,这对夫妻重逢的地点。


黄慧南以为,母亲也许会大哭一场,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父亲和母亲像是从来没有分别一样,他们连招呼也没有打,只是四目相对,默默无言。

 

两个人的头发都花白了,只是黄维变成了一个清瘦的老头,而蔡若曙变成了一个微胖的老太太。黄慧南回忆说,母亲在去北京之前“长舒了一口气,像完成了使命一样,对她说:‘这下好了,你有爸爸了,我也就放心了。’”

0014FEB3-632F-4595-9290-EE367DB8A723.jpeg

▲  黄维被特赦之后,和老伴们在一起

他们定居在了北京,小女儿也调到劳动局工作。出狱后的黄维依旧沉迷于他的永动机研究。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妻蔡若曙每天神神叨叨,还是担心会有人把他抓走——他甚至责备过她。他不知道,自己在监狱中的每一天,蔡若曙所受到的痛苦并不比他少,她的抑郁症越发重了,吃药而产生的副作用让她整天昏昏沉沉,清醒的时候,她只有一句话:“都是我不好,拖累你们一家人。”


1976年5月8日,午后。

 

按常态,蔡若曙会睡午觉,黄维到书房继续做他的研究。然而,等他回到卧室,房间里却没有人。跑下楼找,踪迹全无,忽听有人惊呼:“有老太太投了永定河了!”

 

他们的重逢,只维持了一年。

51B57818-0E3C-47C7-831D-1FF59CDA2CE0.jpeg



 

1980年代,郑洞国得知陈碧莲生活困难,曾经向邓颖超写信求助。后来,上海市政府任命陈碧莲为市文史馆馆员,生活总算有了保障。但他仍然固执地拒绝来自陈碧莲的“复婚暗示”,坚持一个人过。

 

1986年,郑洞国的长孙郑建邦到上海看望陈碧莲,她“特意指着室内一只白色的碗柜说:‘瞧瞧,这是我和你们祖父共同生活时留下的唯一纪念物了!’”

1599CFDA-3835-4E4B-83CD-2EAD964FC3F7.jpeg

▲  1958年,郑洞国与长孙郑建邦

离开上海的前晚,陈碧莲乘公共汽车从闸北赶来送行,提着一钵自己亲手烹制的红烧牛肉,让郑建邦带回去给祖父:“你们祖父以前最爱吃我烧的牛肉了!”

 

回到北京,郑建邦饶有兴致地向家人报告情况,郑洞国在一旁静静听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1987年7月底,全国政协到衡阳市参观,在宾馆,有记者看到“陪黄维漫步的是一位六旬妇人,讲一口苏北话,后来才知,她是黄维的第三任夫人史逸清。”大家想要问他淮海战役的事情,但他一句话也不肯说,但说起当年起义的部下廖运周,黄维一下子涨红了脸,大发雷霆。

 

特赦之后,台湾方面曾经许诺,如果黄维愿意离开大陆前往第三地,他们愿意补发他当中将27年的工资。黄维拒绝了:“共产党对我有恩,一是没有杀我,二是把我的家人也照顾得挺好的,儿女们都受了教育。” 

075285FD-2CFA-4834-B250-F2D2451D1EC0.png

▲  晚年黄维

1989年,中央有意让黄维去台湾访问,他特别兴奋地做各种计划,逢人就说要为“两岸和平做贡献”,还计划要去看望自己当年的恩师陈诚的夫人谭祥。手续几乎全部都办完了,3月20日,黄维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5岁。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在遗体送别仪式上,一个戴黑色纱巾的女人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专程从上海赶来的陈碧莲。那一年,北京1月的气温格外低,不知道她是否想起,四十年前,他苦口婆心劝她和自己一起去北京时,她拒绝的理由是:“北京太冷了。”

 

2002年国庆节,郑建邦再次到上海看望陈碧莲,在一间小小的平房里,光线很暗,但收拾得整整齐齐。

 

说了半天闲话,86岁的陈碧莲忽然说:

 

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是与你们祖父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F26A6742-394F-4CDA-9F8E-906E6818C10E.jpeg



*参考文献:

 

  1. 文中部分图片出自天涯网友“嗜包子如命”的《待你功成名就,许谁花前月下:开八国军将领和他们的如花美眷》,特别鸣谢。

  2. 刘家常、刘人源,《最后的选择——国民党名将黄维特赦前后》,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

  3. 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传记文学出版社,2002年

  4. 金源,《一个战犯管理所长的回忆,31黄维与“永动机”》

  5. 黄维,《功德林改造纪实》,收入《从战犯到公民-原国民党将领改造生活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87年。

  6. 黄慧南口述,李菁整理,《我的父亲黄维》,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3187

  7. 金可镂,《黄维家族史》,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275450/

  8. 郑洞国、萧秉钧等著,《粤桂黔滇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年

  9. 郑洞国,《从猖狂进攻到放下武器》,《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1961年8月

  10. 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团结出版社,1992年

  11. 郑建邦,《上海奶奶的故事》,http://www.tuanjiebao.com/2015-11/27/content_39028.htm 



 END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篇推送《你再不来,我就老了》,有一个后续的故事。


发出后不久,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一位姑娘告诉我,蔡若曙正是她的太婆。上面这张照片,便是姑娘赠予,那个小女孩,是她的外婆黄敏南。

2.jpeg

她给我补充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1.蔡若曙投河那一天,她的外孙女(投稿姑娘的妈妈)当时正打算洗头去下楼买小包装的洗发水。买回来一看,蔡若曙不见了,非常着急地问黄维:“外公,外婆去哪里了?”黄维当时有点耳背,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下楼寻找时,听到有人喊跳河,黄维想也没想,马上跳河去救人。两个人是一起被送到医院的,黄维被救回来了,蔡若曙则不幸去世。


2.蔡若曙生第一个小孩黄敏南时,刚刚结婚,据说,她没有做好当妈的准备,觉得有了孩子就长辈分了,于是让孩子叫她嬢嬢。


3.蔡若曙当年有许多追求者,除了黄维,还有关世栋,他有个著名的孙女,叫关之琳。


4.蔡若曙嫁给黄维之后,蔡的老家有各种人前来投奔。蔡若曙知道丈夫刚正,就把乡亲们都安排在家里做佣人。结果,黄家的佣人们,除了司机会开车,家里的厨子不会烧饭,花匠不会种花,老妈子看不好孩子。在杭州时,黄家和蒋经国是邻居,有一次,蒋经国来家里吃饭,一桌饭菜,全部难以下咽。最后决定盛碗汤,一捞,捞出一个酱油瓶盖子。


5.蔡若曙的子女,后来都和自己的妹妹妹夫同住。蔡去世之后,亦如此。妹夫黄崇武是黄梅兴的儿子,黄梅兴是淞沪抗战第一位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黄妹夫和蔡二小姐是上海滩十分有名的交谊舞专家,结婚仪式摆在百乐门,证婚人是蒋纬国。谢晋导演拍摄《最后的贵族》时,曾经专门找到蔡二小姐,让她辅导潘虹跳舞。

 

开设山河小岁月这个公号以来,写了几百篇文章,如今天这样的奇遇,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周作人、沈从文、方君璧、丘缇、庞薰琹、吴大羽、李宗仁、任显群……许多后人通过各种方式给小岁月提供了许多别样的信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纠正了不少从前文献中的错误(当然还有我时常写的错别字),借此机会,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信任,这是我作为一个作者感受到的最大荣光!

 

看来山河小岁月,确实有奇妙大缘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9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荡的岁月,坎坷的人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7:51 AM , Processed in 0.0505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