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0

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的內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1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的內涵
文:关其禎| 2018-11-04

99bd372f53cc214d34760b8b346e64bd_350__2.jpg


      两不请──不请之友,不请之法

      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是阿弥陀佛指定的唯一行业──持名念佛。阿弥陀佛在此愿向十方众生保证:念佛得生。从前文介绍阿弥陀佛前身,即法藏菩萨在因地时向世自在王如来表明心迹,至发起四十八大愿,誓言:若然我不能使六道罪苦凡夫来生我的佛土,速成佛道,我宁愿自己不成佛了!

      《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无缘慈是大慈,是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平等之慈悲。

      又如《无量寿经》云: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所谓「不请之友」,就是诸佛为我等「少善根福德」的贫苦众生,自告奋勇,在我们尚未请求诸佛做好友的情况下,自动向我们搭讪,并且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担起债务,无条件地偿还我们多劫的生死重罪。

      《无量寿经》又云: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所谓「不请之法」,就是在我们尚未向诸佛请法的情况下,诸佛已为我们准备一切善本,使我们获得无量功德,皆度彼岸,到「上善之人俱会一处」的佛土。所谓「视若自己」,充份体现诸佛自他同体的中道慈悲。

      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佛大悲心。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想,就不难体会阿弥陀佛的愿心非比寻常,领略愿文中「十念」之前的「乃至」两个字之内涵。

      「乃至」,就是有弹性、不设限,乃至无条件

      释尊称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之为「超世愿」,何以故?试想,众生数量不可思议,业力又是不可思议,何况六道凡夫的业障深重,法藏菩萨要为度无边的众生,必须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才能为众生消业除障,出离三界生死,更何况要使他们具有等同佛种性的善根和福德,得生如是功德庄严的佛土!

      诸佛当中,阿弥陀佛愿力最深广、威德最不可思议,被讚歎为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此外,释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迴施其真实功德给罪苦众生,使愿意接受其愿力救度的念佛众生,可以得生真实报土!

      这个弥陀施为和众生趣求的过程中,阿弥陀佛必须解决一个大难题:他怎样迴施其真实功德给十方罪苦众生,尤其是垢障凡夫,乃至谤法阐提呢?为了利及这些无缘出离的众生,阿弥陀佛迴施功德的途径,让这些众生都能摄取的方法,必须是「简单、容易」。

      若然有一个众生做不到、拿不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岂不是不彻底,阿弥陀佛的智慧和能力岂不是有限的? 如今阿弥陀佛成了佛,此难题已不成难题矣!由此可知,我们去探讨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的内涵时,必须朝着「简单、容易」的方向去想。愿文中的「乃至」两个字流露阿弥陀佛的无尽悲心和超胜的智力。

      所谓「乃至」,阿弥陀佛预定往生淨土的方法是有弹性、不设限,「乃至」是无条件的。同时,儘管被救度的一方,「乃至」是甚麽根机,是出家,还是在家;是善人,还是恶人;是上智,还是下愚等等。

      在愿生者的能力上,是修定善观行,还是修散善三福;是有佛法善根,还是有世俗善根迴向,「乃至」甚麽到修不到,做不来,从来没有任何宿世善根的逆谤阐提,阿弥陀佛都一律荷负群生,一力承担,保证喊其名而愿意接受他来救度者,悉皆得生其国。

      只要一心迴愿往生淨土,人人得生,万不漏一

     我们以这种取态去体会弥陀的大悲愿心,和看待这个弥陀救度的淨土法门。所谓「乃至」,例如就念佛的数量,从多向少,上尽一形,下至十声。就念佛的时节,不论何时、不论久近。就念佛的地方,不论何处。就念佛所缘事,不论何事,行住坐卧。就念佛人的心境,不论定散。如此类推,只要一心迴愿往生淨土,人人有份,人人得生,万不漏一!

      所以,「乃至十念」就是念佛,也就是善导大师的总结论:「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一声」,所以「十念」就是念佛的意思,当然这是一个代表性的含括用辞,不是仅限于十念而已。

      记得我曾撰文,善导大师释散善三福,迴向求生,说了七次「迴亦得生」,云:又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单行世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戒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迴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

      由此得知,阿弥陀佛呼唤修散善三福,迴向求生的人,根本不介意是人具行三福,还是二福,还是修单行一福,「乃至」三福俱不行者。只要一心迴愿往生淨土,人人得生。

      当然,这个「迴」是迴自力、向他力(佛力),即将所有过去和现在自力所修善根,悉皆迴向,向求佛力迴施的名号功德。这个「愿」是愿意接受弥陀已成就的真实本愿,回应弥陀的呼唤,顺理成章地得生淨土。

      因此,诸行之中,念佛最易。念佛之中,持名最易。持名之中,称名最易,所以,释尊在《观经》刻意留在下生下品文,才演译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时,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具足十念」,必得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3:02 PM , Processed in 0.0733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