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1984年,中英两国鏖战22回合后,在北京签订了《联合声明》,为防止土地财政肥水过多流到英国人的田,声明中约定过渡时期英政府每年批出的土地不得超过50公顷。
每年50公顷,哪里够用。土地供应大幅减少,带来的后果便是香港房价如断了线的风筝,逐渐走向“一年一小涨,三年一大涨”的不归路。开发商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超人的长江实业、大刘的华人置业、四叔的恒基兆业、郭主席的新鸿基、鲨胆彤的新世界发展,聚齐五颗龙珠,可得香港经济半壁江山。
但许多香港人耗尽半生,也买不起以上五家公司建造的任何一间房屋。
1997年,十余年七八倍涨幅的房地产牛市,早已让香港人明白,房子买是买不起的,但是可以炒啊。港人纷纷冲进楼市,有的用尽了所有工资,有的则刷爆了信用卡。
香港回归当年,土地限制随之取消。董建华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承诺,大幅度增加未来的建屋量至每年85000个单元,希望以增加供应来缓解房价压力。
没想到的是,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房价大跌30%以上,一些房奴无力还款,被银行赶出家门,有的露宿街头,有的走向天台,负资产家庭数量高达10多万户。
负资产的可不光是老百姓。著名影星张卫健,在化妆间用15分钟就做出了买一层楼的决定,结果“亏得老妈都不认识了”,不得不在大陆拍了六七年电视剧才还清了债。
俗话说:要让一群人团结起来,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领导,而是共同的敌人。被剪了羊毛的香港群众,集结起来高呼严惩做空者,却发现官方认证的罪魁祸首索罗斯,早就跑得远远的。
但索罗斯能跑,你港府可跑不了。
于是在2003年,五十万人走上街头举牌抗议,痛骂八万五建屋计划,游行队伍里有人拉着大幅标语: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董建华制造了负资产阶级。
《宣言》里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香港,房子就是阶级,也是一切斗争的源头。电影《维多利亚壹号》中,女主角为了买套两居室,一晚上杀了11个人。
八万五建屋计划终被取消。香港房价逐步回升,如今距1997年最高点又几乎翻倍,甚至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都不曾颤抖。房奴们喜大普奔,社会一片祥和。
这段历史被大陆群众有样学样。当然港人的“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右转找港府”是万万不敢学的,只能挑软柿子下手,组团去砸开发商的售楼处了。
后来开发商也学精了,一旦楼市寒冬降价促销,就干脆先砸为敬,引的群众们纷纷来捡便宜,结果楼盘很快就卖光了。这一来一往,高度浓缩了群众的本性。
20年后,香港的房事不断刷新三观。一部叫做《有楼万事足》的社会纪实片里讲道:香港劏房的人均面积只有48呎,约4.46平,但是香港的猪每只都有50~80呎的猪圈。
这部片子展现了很多香港人为了买房的奇葩:比如$50哥,每天只花50块,洗澡都要去大学的免费澡堂;还有105%姐,吃喝开销蹭父母和男朋友,每月能存工资的105%。
你以为他们会很辛苦、很艰难、很愤怒吗?错!在片子里,几乎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他们眼里,毕其一生买的那套几十平米的房子,就是幸福的彼岸,人生的灯塔。
一位22岁的珠宝公司女职员,肤白胸大一脸整容相,在片子里理直气壮地阐述她的婚恋观,:
冇楼咪白撞,有楼有高潮!
张宏杰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里,是这样总结农民起义的:
农民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更严密的控制,更坚固的监狱,和更好的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