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9|回复: 0

[历史] “佩里来航纪念碑”的前世与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7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佩里来航纪念碑”的前世与今生

2018-10-27  商兆琦  大家


导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民间对美国事物的憎恶越来越高涨,“鬼畜英美”的咒骂不绝于耳,佩里来航纪念碑便成了日本人宣泄仇恨的对象。





一. 日本人纪念“侵略者”?

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佩里登陆纪念碑”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佩里登陆纪念碑”

在日本,有三处纪念佩里来航的纪念碑,一处在神奈川的横须贺,一处在北海道的函馆,另一处在静冈的下田。横须贺的纪念碑兴建于1901年,最早、规模最大、也最为知名。之后,在2002年和2005年,为了纪念佩里来航150周年,函馆和下田也分别设立了纪念碑。

从1934年起,每年5月,下田市都会举办“黑船祭”,至今已举办了79届(只在1941年至1946年停办过)。“黑船”是指佩里舰队,“祭(MATSURI)”在日文中指祭神、祈福的仪式,亦指衍生出来的狂欢节庆等。每当此时,当地人和游客都会纪念为开港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如佩里和美国首任驻日公使哈里斯。他们还会装扮成19世纪美国海军和幕府武士的模样,重现当年的《日美和亲条约》签订的场景。此外还包括海上烟火大会、美军公墓祭扫、军乐演奏会等活动。

下田市“黑船祭”下田市“黑船祭”

对于这些纪念设施和活动,很多国人感到匪夷所思,这岂不是在肯定和赞美美国的侵略吗?对此,有人会说日本人务实、开明,因为佩里来航是日本走向近代的契机。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对美国献媚的政治秀。更有人认为,这是日本受虐狂的表现,同时是为克服对外恐惧的“暴露疗法”。

旅日作家李长声曾经指出:“中国人看日本,有几个毛病。一个毛病是习惯用中国人的眼光和心思一厢情愿地诠释日本”。厌恶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坏。喜欢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好”。为迎合这些人的心理需求,各种耸人听闻的讲法,便以讹传讹地泛滥开来。另一方面,中国人又习惯用殖民、侵略、反帝、反封建等叙述模式,去理解日本近代史。因是削足适履的操作,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日本人为何要为佩里树碑立传呢?

二. “黑船”来航的屈辱感与幕府的瓦解

1853年7月8日,时任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的佩里率4艘黑色军舰,载炮七十三门,闯入浦贺港。

黑船黑船

按照革命史观或民族主义叙事来讲,佩里来者不善,旨在侵略日本,占领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将日本变成美国的殖民地。不过,就事论事的话,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仅是将美国总统的亲笔信递交幕府。

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国书译本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国书译本

美国总统在信中说道:日美两国都物产富饶,太平洋虽宽阔,蒸汽船十八个昼夜既可抵达日本,互通有无,对双方都有好处。另外,美国船只出海捕鲸,常航行到日本近海。这些船只或遭飓风,或遭海难,搁浅日本海岸之时,希望日本能为船员和货物提供避难场所。第三,美国去往中国的蒸汽船,需消耗大量燃料、食物和淡水。希望日本能开放一两处港口,方便船只靠岸、修理,船员上岸购买补给。简而言之,一要建交,二要通商

19世纪美国捕鲸画19世纪美国捕鲸画

其实,因为荷兰政府的通风报信,幕府一年前就知道佩里来航的计划。荷兰国王“再次”劝告幕府开放国门,与其它西洋各国通商贸易。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荷兰国王8年前就曾劝告过日本对外开放。1844年,荷兰国王在写给幕府的国书中,首先陈述了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原因,提醒日本不要重蹈大清国的覆辙。信中还指出,蒸汽船将世界连为一体,日本已经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了。

尽管如此,幕府担忧打开国门会冲击传统体制,并最终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国内则形成锁国攘夷(主战),消极开国(拖延)和积极开国(主和)等三种舆论。但对于幕府而言,主战不可能,因为军事实力存在差距;主和也不可能,因为有损己方的权威;能采取的,就是拖延、周旋和蒙骗。一直以来,幕府都以拖延和周旋的战术应对西方。但对于佩里,这招不好使了。

在佩里的强硬姿态下,幕府被迫允许他登陆,并“作为权宜之计”接收了美国国书。佩里威胁道,如果日方不作答复,明年将率更强大的舰队再来。其后,率舰绕航江户湾后,扬长而去。

佩里来航图(1853年,彦根城美术馆藏)佩里来航图(1853年,彦根城美术馆藏)

屋漏偏逢连夜雨。佩里离开后不久,第12代将军去世。即位的第13代将军身体病弱,难堪大任。幕府想以“举国一致”的态势应对危机,征求地方大名的意见,并动员他们充实军力。不过,幕府自己心里没数,又缺乏决断力和统御力,反而为各雄藩大名参与国政运营提供了良机。德川齐昭——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生父、前水户藩主——进入权力核心。在他的推动下,幕府采取了“内战外和”的路线,对内摆出锁国开战的姿态,对外则以避战求和为宗旨。这种表里不一的方针不仅未能统一国内舆论,围绕开国的分歧反而更严重了。

1854年2月,佩里率领一支更大的舰队再次到来江户湾。幕府一方面谨慎准备,避免开战,另一方面又加紧备战。经过四次谈判,双方最终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 简单来说,对于美国总统的两条要求,幕府同意了建交,拒绝了通商。

1854年佩里舰队再来、登陆横滨之图(随行画家Wilhelm Heine绘)1854年佩里舰队再来、登陆横滨之图(随行画家Wilhelm Heine绘)

幕府迫于佩里的恫吓打开国门的做法——反倒不是条约内容——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强烈的屈辱感,并导致其威严扫地。武士重视名誉甚于生命,幕府作为全体武士之首领,其不战而降的姿态,点燃了武士们心中的怒火。

下级武士嚷嚷着要“废约攘夷”,将外国人驱逐出去。为了安抚他们的愤怒,幕府口头上保证一定期限内废约攘夷,驱逐外国人,恢复锁国状态,内心却知道大势不可扭转,只有对外开放才是出路。幕府这种对外屈服,对内欺瞒的态度,引发了国内的极大不满,并为自己的最后倒台埋下了祸根。

佩里来航15年之后,德川幕府的统治宣告瓦解。

三.从攘夷到开国的明治新叙事

以萨摩和长州为主力的倒幕派,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推翻了“媚外”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新政府。然而,明治新政府成立后非但未“攘夷”,反而实行了更为彻底的对外开放政策。维新元勋们心里早就明白:日本想要有发展,必需对外开放。“攘夷”是用来使幕府难堪的口号,是扳倒幕府的策略。目标实现后,口号也就随之消失了。

明治政府全面向“夷狄”学习,引进技术,兴办教育,开放舆论,启发民智,推行信教自由。此外,明治政府还颁布法令剥夺武士特权,取消他们的荣誉,要把这个阶层连根拔起。下级武士在“攘夷”口号的鼓动下投身维新运动,未曾料到维新后的新政府不但未“攘夷”,反而掉过头来要消灭自己。感到被背叛的武士掀起一次次的叛乱,都被无情镇压。

武士阶层武士阶层

对于幕府签订的对外条约,明治新政府一方面抨击其为“不平等”,一方面又加以继承,甚至签订更为不利的条约。事实上,以《日美和亲条约》为例,日本只不过开放了数个港口,允许美国人在极小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为近海航行的美国船只提供淡水,食物和燃料,为遇难的船只提供庇护。没有割地、没有赔款、没有出让利权,甚至没有通商,这算得上是“不平等条约”吗?

尽管幕府随后被迫签订的一系列通商条约(以《安政五国条约》为代表),包含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不平等内容。但就这些条约的具体作用而言,对日本未必都是不利影响。例如幕末时期,外国人很少在日本犯罪,而日本的攘夷派却屡次袭击外国人。按照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日本人的犯罪需要交付日方处理。因为数量繁多,很多案件最后不了了之。后来出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年轻时就是个攘夷派,他曾伙同别人向英国公使馆纵火,事后未遭任何惩罚。而且与欧美通商后,日本的近代产业迅速发展,日本的生丝在世界市场上盈利甚丰。反之,幕府如果拒绝和谈,无视差距盲目开战,那战败后割地、赔款的代价往往要沉重得多。

伊藤博文伊藤博文

进入明治时代后,武士阶层和他们古老的荣誉感慢慢消失了,幕末被迫开国的耻辱感也被渐渐遗忘了。为了修订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努力靠近西方列强要求的“文明国家”标准。在“文明开化”的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醉心于西洋事物。当明治政府开始以“维新”、“开国”为线索编撰“本朝史”之时,佩里的来航开始被讲述为日本开国的序幕,文明开化的契机。而且,佩里来航之后,美国一直支持日本的近代化,并为其培养了一批教育家和科技人才。如何结交这样一个朋友,对日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课题。

敌人总是要抹黑的,不过对于眼下的朋友,该交往的时候还是要交往,不仅能请客吃饭,还可以树碑立传

四. 树碑纪念背后的日美关系

1900年10月,美国退役海军少将比尔兹利访问横须贺。47年前,他与佩里一同来到横须贺,当时他还只是一名17岁的少尉预备军官。此次故地重游,为的是找寻纪念佩里来航的设施。然而,他什么也没找到。在“日美友好协会”主办的宴会上,比尔兹利对此表示了遗憾。他说,佩里是促使日本开国的功臣,理应纪念

比尔兹利夫妇在纪念碑选址处合影留念比尔兹利夫妇在纪念碑选址处合影留念

时任“日美友好协会”会长的是金子坚太郎。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十多天前刚刚就任司法大臣。听到比尔兹利的发言,金子坚太郎当场提议由“日美友好协会”牵头,为佩里来航树碑纪念。

树碑的计划得到日美两国的热烈响应。不到半年,就募集了2万多日元(当时小学教师月收入10~13日元),明治天皇也捐赠了1000日元。纪念碑工事进展顺利,于次年7月完工。碑体是一块巨型花岗岩,高4.5米,宽2.4米,厚39厘米,重达10吨。底座高5.4米,重9吨。年轻时曾向英国公使馆纵火,以驱逐外国人为志向的伊藤博文题写了碑名,“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纪念碑”。

1901年7月14日,“日美友好协会”为纪念碑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美国派遣佩里外孙弗雷德里克·罗杰斯少将率三艘军舰参加,日本则出动了四艘军舰。日本首相桂太郎、陆军大臣儿玉源太郎、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大藏大臣曾祢荒助、农商务大臣平田东助等政府和军队首脑以及各界名流悉数到场。美方代表则包括罗杰斯少将、比尔兹利以及横滨领事馆的正副总领事。据说,当天到场的宾客达到1000人。

此后,该纪念碑成为日美友好的标志性建筑物。美国舰队访日时,总会到访此地。

五.“纪念碑”的推倒与重修

1900年至1920年代,在美国的日本移民数量激增。甲午和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势力急剧扩张。世界范围内“黄祸论”甚嚣尘上,美国本土也出现“排日运动”。一战之后,美国主导的巴黎和会上,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受到压制。由此,一些日本人对美感情出现恶化,其间就包括德富苏峰。

德富苏峰德富苏峰

德富苏峰不仅是位报人,他还是历史学家和政论家。他一生活了93岁,历经明治、大正、昭和,始终位居言论界中心,对舆论影响巨大。苏峰青年时代愤慨于当时的不平等条约,对佩里“以军舰迫使我国开国”感到无法释怀,但他同时接受美国文化的熏陶,甚至讲过“美国人民乃我国之恩人”。从1890年至1900年,一直提倡“日美同盟论”,主张日美联手同作“太平洋的女王”。1905年美国开始排日运动后,苏峰对美开始产生反感,尽管他仍鼓吹日美友好,希望两国关系能够改善。但一战之后,苏峰愤慨于巴黎和会中日本利益受损,已转而认为日美两国围绕太平洋势必发生冲突。

在1929年撰写的《近世日本国民史》第31卷之中,苏峰写道,佩里来航是美国侵略东亚的前兆,德川幕府理应认清大势,主动开国。幕府在仅仅四艘军舰的恫吓下被动开国,“不能不说近似于强暴”。这是日本历史上难以磨灭的污点。幕府既然早知道佩里要来,就应该积极备战,一战而将其驱逐,以维护日本的尊然。 这段话看上去是对德川幕府讲的,实际上却是对昭和政府讲的。1940年9月,德富苏峰撺掇近卫文麿参加轴心国同盟。1941年12月,他又帮助东条英机修改“大东亚战争”开战诏书。日美开战后,苏峰终于等来了“雪耻”的机会。

然而,日本在开战初期的优势转瞬即逝。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与此同时,日本民间对美国事物的憎恶越来越高涨,“鬼畜英美”的咒骂不绝于耳。这时,佩里来航纪念碑便成了日本人宣泄仇恨的对象

1944年,横须贺市的右翼团体义愤填膺地向当地军政机关提议:推倒纪念碑,将其“碎尸万段”后铺洒在靖国神社的参道上,供参拜者践踏。当地军政机关忙于作战,不愿搭理他们。另外,建碑时有天皇的下赐金,不能轻举妄动。不过,右翼团体态度非常强硬,一定要将纪念碑诛之而后快。他们联系到了德富苏峰。双方决定,纪念碑被推倒后,于原址重建一块由苏峰题写的“护国精神振起之碑”。在右翼的胁迫下,并征求德富苏峰意见之后,当地官方终于同意推倒纪念碑。

右翼团体在推倒纪念碑后合影右翼团体在推倒纪念碑后合影

1945年2月,右翼团体将纪念碑推倒。之后,在原址树立一块近3米高的木牌,上面写着“护国精神振起之碑”。不过,树立新碑,以及将石碑“碎尸万段”的计划却搁浅了。此时,美军开始空袭横须贺。右翼团体明白日本败局已定,因担心遭到美军的报复,他们变得默不作声了。纪念碑就这样躺在原地,迎来了日本投降之日。

倒下来的“佩里登陆纪念碑”(1945年9月摄)倒下来的“佩里登陆纪念碑”(1945年9月摄)

1945年8月30日,美军在横须贺登陆,第二次打开日本国门,并马上重修纪念碑。半年前推倒纪念碑的人们,被召集来参加重修。庆幸于不被追责,他们都干得很卖力。就这样,这块纪念碑又一次矗立在太平洋岸边,肩负起了日美友好的“重任”。

纪念碑重修工事纪念碑重修工事

而对比日本这两次开国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次的代价比第二次小得太多太多。佩里来航在日本历史上值得被肯定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1:45 PM , Processed in 0.0283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