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尾声
在文章的最后,给大家讲一个中国版的恶意并购的故事:2016年,广州国资委控制的广电运通(002152.SZ)和神州数码(00861.HK,现更名为神州控股)之间的股权争夺战。
2015年11月,港股神州控股将旗下IT分销业务出售给了A股上市公司深信泰丰,一举获得现金近50亿港币。与此同时,神州控股持有的神州信息、鼎捷软件、慧聪网等公司股权价值也达到了140亿港币左右。然而,此时神州控股自身的市值只有80多亿港币。
50亿现金+140亿股权≈200亿资产,几乎没有负债,市值却只有80多亿港币。更妙的是,最大单一股东是董事会主席郭为,持股只有6.6%。资产低估、股权分散的神州控股散发着Blingbling的亮光,很快便吸引了一江之隔的广电运通的目光。
2016年3月15日,广电运通发布公告,购买神州控股5.52%股权,15天后便增持到了10.09%,成为神州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并将风险投资额度上调至22亿元。而广电运通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负债率仅24%,现金高达35亿元,有充足的粮草继续买入。
在这期间,神州控股除了股价快速下跌、日常发发公告,并无其他动作。然而,一片平静的湖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神州控股管理层和广电运通之间,很快就发起了三次对抗。
第一次对抗:发生于6月2日。神州控股宣布,向黄少康等人发行不超过1.49亿股(占扩大后股本12.01%),收购其持有的北京神州数码大厦4-9层及18层物业。公司“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收购理由相当冠冕堂皇,然而,稀释股权、拉拢盟友的目的,却众人皆知。
广电运通显然并不欢迎这一方案,却无能为力。因为该方案仅需要得到董事会批准即可,并不需要股东大会同意。这一规则成为无数公司实行“毒丸计划”的重要条件。也难怪看上万科的姚老板火急火燎地要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更换董事会。
数码大厦收购完成后,郭为及黄少康等人的持股比例达到了18%,一举超过了持有1.21亿股,被稀释后占比9.75%的广电运通。然而,郭为等人并没有睡几天安稳觉。
第二次对抗:6月30日,神州控股召开股东大会,郭为等人计划申请配股发行计划来提升自己的股权,不料却因3.64亿股(占比50.29%)反对票意外被否。这时,郭为等人才惊觉,广电运通持股已经达到了1.77亿股,占比15.09%,再次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低于郭+黄)。
败走股东大会的郭为开始四处游走,发动盟友,当时投了反对票的机构,也成为了郭为等人的重点拜访对象。与此同时,斩获一城的广电运通也继续高歌猛进,截止9月28日便买到了3.086亿股普通股,占神州控股的26.23%。
这一时点,于双方而言,都颇为微妙。对广电运通而言,继续购买的空间并不大了,一旦持股超过30%,就会触发要约收购,这个成本和结果,显然也不是广电运通想要的。而对于郭为等管理层而言,26%的比例也很难再超过了,第二次的对抗胜负已分。
显然,这场战役已经不能靠钱来解决了,而更需要的是靠其他资源,例如神州数码背靠的庞大的联想。郭为和广电运通都卯足了劲,迎接终极之战。
第三次对抗:2016年10月25日,神州数控召开了股东大会,董事会“欣然宣布”,1亿股(占发行前总股本8.45%)配股方案获得通过。而该方案和6月份方案最大不同之处是,不仅向郭为配股4.61%,更增加了40余名员工的股权激励。
大鳄也好,妖精也罢,欲得公司者,必先得员工支持。所以,持有持有3亿股的广电运通,也不得不对这个打包的配股方案,投出了赞成票。至此,郭为阵营再添重筹,局势逐步明朗。2017年初,广电运通发布了神州数码减持公告,承认了这场天王山之战的落败。
戏剧性的是,在广电运通减持之时,广州财政局控制的广州城投却逆势买入,最终获得了3.75亿股,占比22.37%,成为神州控股的新当家人。此间桌面底下的利益交换,远非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但作为私企的神州控股,迎来国企爸爸,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归宿了。
在中国独特的经济制度和关系社会下,恶意收购这种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的事情,都没办法像BlueStar收购案或TWA收购案那样按照市场化的途径来分出胜负。
比如,最有效的反击恶意收购的方法,不是靠毒丸,不是靠有钱,而是一种你绝对想不到的方法:做网红。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赞吧~
作者简介:陈喵喵,公众号第一位女性作者,旅游和美食爱好者,曾混迹于国内知名银行、基金、券商,懂得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相处,也会梦想着执笔仗剑走天涯。
参考资料:
[1]. 《King Icahn》,马克·史蒂文斯,刘骏
[2]. Carl Icahn Killed An Entire Airline,Business Insider,2014
[3]. 《中国企业家杂志》,2016年第十三期
[4]. 《敌意并购大师》,对外经贸实务,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