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财经评论-No.13
砖家防打脸指南
作者:戴老板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中国砖家是一种奇怪的物种,他们要么热衷于出席各种高端论坛,要么沉迷于参加各类电视节目,在这些高大上的场合,唾沫横飞地发表种种离奇雷人的观点。讽刺的是,砖家们的观点往往前后不一,昨天还信誓旦旦,今天就矢口否认,自己扇自己耳光。这些年来,打过自己脸的砖家数不胜数,最新登上这个名单的,是经济学家樊纲。
樊纲老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既能上达庙堂宏观,指导央行货币的管理工作;又能下到地头田间,参与青年买房的热烈讨论。樊纲老师2015年12月参加了央视节目《开讲啦》,在节目中明确表示:“年轻人不该拿父母的积蓄买房。”并指出“现在先不要买房,要更加努力奋斗,才能够回报父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1xct43fSkWUIF6ibLqG1XL4tUO0otJXt4QiamZdzL2nia9PJvGicdib6cAw/640?wxfrom=5&wx_lazy=1)
从2015年到2018年,在房价涨了两年多之后,不建议年轻人拿父母积蓄买房的樊老师,在今年再次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中,这次,樊老师不但把自己之前的观点全盘推翻,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六个钱包”:不仅提倡啃父母的积蓄,还建议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羊毛,来付首付买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MiaeYx6gFBKQMiclicw8PK2kn0zy9tlPA7WprhicxJOh4aR1bUXic9kKsfQ/640?wxfrom=5&wx_lazy=1)
此言一出,群众们纷纷口诛笔伐。有网友质问:六个钱包或许能凑出首付,但未来谁给这六个钱包背后的十二个老人养老呢?也有业内资深人士戏谑道:“无论是六个钱包,还是六个核桃,两者没什么区别,都是把群众当需要补脑的智障。”同时,樊老师两年前的观点也被翻出来,被无数媒体拿来调侃和打脸。
这里心疼樊老师10086秒。作为经常在公众面前出境的各类专家,除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外,还有一门技能是他们都亟需掌握的,那就是如何防止自己扇自己脸。本文将系统性地总结“防打脸”这门中国特色的新兴秘术,并提炼出四条细分护脸学科,免费奉送给各位砖家参考。它们分别是:
1. 话题规避与讨巧学
2. 观点模糊与装聋学
3. 见风拐弯与叼盘学
4. 事后抵赖与装死学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请各位砖家做好笔记。
1. 话题规避与取巧学
中国人喜欢对某个领域的专家称呼为“老师”,以显示对其知识、学问或年龄的尊敬。被称之为老师的专家们,在参加几场活动之后,往往容易在观众的掌声和恭维中迷失自我,觉得自己是通天彻地的全才,于是就经常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说出一些雷人的观点,事后被证伪打脸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郎咸平老师,在公司财务和智斗小三等领域,自然是实力雄厚专业素养极高,但在区块链领域,郎教授就明显不懂装懂了。在2014年1月《财经郎眼》的“比特币真相”话题讨论中,郎教授是这样评价比特币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nhXrMNsggaoaQCTCPiawTCzffHQzosfVlV9M6KHhbSsZTDkunM6ib9Lg/640?wxfrom=5&wx_lazy=1)
郎教授在节目里表示“比特币你送我都不会要”,我查了一下,节目播出那会儿比特币的价格大约在800美金/每枚左右,等到后来涨了20倍接近2万美金/每枚之后,郎教授却赫然出现在了“2018年首届中国区块链应用大会”的嘉宾名单里了,令人惊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zJftOJVldibDtX5sNWVHeAzqqPuXiaOCALMt9IWBY8v0z2ZVfUD090hA/640?wxfrom=5&wx_lazy=1)
郎教授这种前后不一的“自我扇脸”行为被媒体发现后,迅速燃爆各社交网络。我们详细询问了币圈里的朋友,郎教授在此事被炒热之后,果断退出了这个区块链活动,避免了场面进一步尴尬。这件事情应该让行走江湖多年的郎教授学习到一个道理:不懂的东西别去瞎发表观点。
不但在陌生的领域内要谨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表观点也别太“斩钉截铁”。在这方面,足球领域的砖家们有一肚子苦水要倾诉,比如2013年6月15日,连输两场的中国队对阵泰国,此时急需一场胜利提振士气,南都记者丰臻在赛前写了一篇评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0eHh0dTofkicSRc5DwAMtJ6l5YFLzecia5CTTxIaekiaIwfbncEL18zbw/640?wxfrom=5&wx_lazy=1)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主场作战的中国队1:5惨败给泰国队,而且据说泰国派过来的还是二线队。后来,球迷给用一个成语总结了这个被打脸的flag:柿与愿违。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qe6iacDNiaIzLYB5GIOW72VfomhiccYiaHw54oCmB9IAHRhNibuUcQ4BGjfJPWeCGAgVIH72pHdckOmM0QRFAtwr9g/640?wxfrom=5&wx_lazy=1)
因此,无论你对这个领域有多么精通,也别四处立flag,尤其在“高危领域”,分分钟打脸。对此,跟足球并列为“中国两大悲剧策源地”的股市里,有一位砖家,用自己的职业生命来向我们展示了“话题取巧”有多么地重要,他就是李大霄。
李大霄同志,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股市的钻石底地球顶蓝筹底白金底幼儿底婴儿底1.0婴儿底2.0婴儿底3.0的发明人。由于谋生领域是神奇的中国股市,所以别人的打脸周期是按年计,李大霄的打脸周期是按秒计。在长期残酷的斗争中,他摸索出了一套“护脸大法”,在他有340万粉丝的微博上运用地出神入化,这套大法只有三招:
1. 自拍 2. 卖萌 3. 鸡汤
首先是自拍,李大霄微博上充斥着他在各种场合的照片,形象都颇具喜感,让人讨厌不起来;其次是卖萌,他时常跟粉丝撒娇,抱怨太累要退出江湖,再装模作样地接受挽留,令人发噱;最后是鸡汤,比如有人问他投资方向,他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要“买好股,做好人”。
什么是好股?自然是那些涨了的那些嘛,跌了的肯定不算啦~
在这套“护脸大法”的保驾护航下,李大霄的个人IP价值早已数以亿计,将他那些千万年薪的同行们远远甩在身后。这位散户出身的电气工程师,33岁才从外企跳槽到证券公司,用他这套哲学,在遍地都是教授博士的首席经济学家圈,占据最大的流量和风头,令人称奇。
所以,砖家们在发言前,先熟读十遍这段tips:陌生的领域要规避,熟悉的领域要取巧,如此才能练成李大霄秘传的护脸大法,成为一枚基业长青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