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哲史艺丛] 我喝酒,化妆,风情万种,但我依然是个好男人|1天1本书 No.12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3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喝酒,化妆,风情万种,但我依然是个好男人

 江襄 1天1本书  2018-07-12


中华文化里有一群以特立独行而名留青史的人,那就是魏晋名士


他们不爱做官爱饮酒,不爱名利爱隐居,摒弃儒教,崇尚老庄,甚至与当权者对着干,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让人不由怀疑,这些名士到底吃错了什么药?怎么忽然就飘了,放着正经的儒家名教康庄大道不走,偏要任诞,要简傲,要放荡不羁爱自由。


然而中华文化里,其实一直都有自由灵动的一面。在春秋是老子,在战国是庄子和屈原,经历了秦汉的收敛后,那一点风流的引子,像一只积累了足够时光与养分的蚕蛹,在魏晋之际翩然化蝶,滋养出一茬又一茬的风流名士。


这一场由名士主导的风流盛宴,从《世说新语》里可以窥见一斑。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编纂者刘义庆在书中充分展现了其八卦天性,整部书分为三十六门,从德行到才学,从言谈到容貌,里里外外将当时的名士品评了个遍。


而这本书自身也沾染了魏晋遗存的隽永风骨,虽是古文,行文却毫不晦涩,寥寥数语便将一个活色生香的时代勾勒出来,于清淡笔墨之中,一点点为我们揭开名士们的真实面貌。



魏晋爱美,众所周知。


但爱美不是魏晋人发明的,所谓食色性也,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远的不说,大汉朝察举取士,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容貌端正。


魏晋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将爱美变成了一场由名士主导的全民狂欢。


名士爱美。传说嵇康相貌生得极好,龙章凤姿,仪容俊秀。同为竹林七贤的好友们对此非常欣赏,逢人就尬吹他的颜。


山涛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意思是嵇康这个人呐,他站着好看,醉了躺着也好看。


王戎更绝,有人曾对王戎感叹嵇康的儿子多么风采卓然,王戎不屑一笑:“君未见其父耳!”你知道他爸有多好看吗!

 

普通人当然也爱美。以容貌著称的潘安小哥哥,每次在洛阳城的街上走,都有少女少妇围着他,向他抛洒鲜花蔬果。左思有才华,一首《三都赋》令洛阳纸贵,他也学潘安上街游逛,结果自讨没趣,原来左思容貌“绝丑”,实在让人欣赏不来。


同一个洛阳,同一群观众,潘安掷果盈车,左思却惨遭唾弃,左思委屈,左思不说。


更绝的还在后头。卫玠也是一个以美出名的少年郎,就是身体不怎么好,是个病美人。他从豫章驾车到都城建康,一路被人追着看脸,以至于造成交通堵塞,耽误了行程,卫玠不堪车马劳累,竟然就这么病死了。


魏晋爱美,可谓登峰造极。


然而,尽管人人都爱美,却不是人人都天生丽质。尤其是像左思这种长得不好看的名士,难道就只能自暴自弃了吗?


当然不是。名士们深谙“一白遮百丑”,长得欠妥当?不要紧,我们可以化妆。


魏晋时期,男人涂脂抹粉是很流行的,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


曹操的养子何晏,长得俊秀风雅,皮肤尤其白。于是有人在背后议论,说他肯定偷偷抹了粉化了妆,还假装自己是素颜,真是心机boy。这事连魏明帝都惊动了,吃饱了撑着的皇帝陛下于是想了个计策,大热天把何晏召来,赏了他一碗热汤面。何晏吃得满头大汗,不由提起袖子往脸上擦汗,结果不但没脱妆,反而面色更加白皙明亮。这便是成语“傅粉何郎”的由来。

 

这是一个名士风流的时代,也是一个审美觉醒的时代。


 

当然,颜值只是检验名士的标准之一。如果只是看脸,那为后世神往的魏晋风流也太肤浅了。


名士重风度。姿容俊秀是外在的风度,德行雅量才是真正的风骨。


《世说新语》的八卦之处也体现在此。该书尤其热衷于将两个名士拎出来做对比,通过某件考验品性的事迹,让两者一见高下


比如雅量篇中,桓温设下鸿门宴,遍请朝臣,实则是想趁机诛杀阻碍其篡位的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得知后惊恐不安,谢安却神色自若,从容赴宴,他的风度震慑了桓温,让他不敢轻易动手,两人得以脱身。谢安、王坦之当时齐名,经此一事便高下立分。


再比如简傲篇中,钟会成名后拜访嵇康,嵇康却埋头打铁不予回应,钟会愤而离去。


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头也不回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故事若到这里,两人旗鼓相当,倒是一段逸事。然而钟会怀恨在心,后来构陷嵇康,将其害死,两人同样高下立分。


这当然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这样的对比中,真正为人所敬仰的品性不言自明。《世说新语》是笔记体小说,篇幅短小,却能三言两语将名士的人格魅力呈现出来,仿佛此人就站在你面前,让人一眼便能洞察他的过人风姿。

 

然而,我们在魏晋名士身上能发现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他们摒弃儒教,却也崇尚德行;崇尚德行,却并不掩饰自己的不完美。《世说新语》三十六门,除了德行、文学、雅量、品藻等正面的标签之外,也有很多不怎么好听的形容,比如俭啬、汰侈,忿狷、谗陷。名士们身上的缺点并不少,有时甚至因为过于放诞而显得举止轻浮、性情乖僻。


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感受:读前半本时,觉得名士不愧是名士;读到后半本时,却忽然发现,原来名士也是凡夫俗子


 

那么,到底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作名士呢?


《世说新语》里有句话很出名: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不过,这是时人用来嘲讽那些假名士的。会喝酒,能背几句《离骚》,只是具备了名士的形,而不具神。


冯友兰先生曾对《世说新语》进行解读,认为一个人要被称为真名士,必须风流,而风流要具备四种资质: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


所谓玄心,是指超脱之心,名士必须能够超越自我,达到无我的境界,不为个人之祸福成败而动容,甚至连生死也能置之度外。


所谓洞见,是指不凭推理,只凭直觉而对真理的认识,而且注重“词约旨远”,即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涵,大概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抖机灵”。


所谓妙赏,是指对美的鉴赏力,名士必须具备审美的能力,能欣赏美,能创造美。


深情,则比较好理解,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不会风流,名士必须“一往有深情”,他有着丰富的情感,愿意去关怀世界。


这四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冯先生认为,名士的最高境界,是陶渊明的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是深情而无我的境界。一个人若能对万物有情,又能不以个人之祸福来观照自身,这样才算真名士,才是真风流。



若以此来对照《世说新语》里的名士,便会发现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就连江左名相谢安,也曾因为前隐后仕而遭人讥讽。大部分的名士,尽管一时能做到超然物外,多数时候也就如同凡夫俗子一般,嬉笑怒骂,为世事担忧。


这其实是正常的。除非永不入世,做个终生的隐者,否则人既然入世,便不可能不参与到世事之中,自身的祸福成败也难以全部舍弃。


没事,做不了第一,还能做第二,魏晋名士告诉我们,还有一条通往风流的大道,那就是顺其自然,顺应本心。正如王戎所说: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

 

若不能无我,那便去找到真我。


若不能忘情,那便做一个情之所钟的人。


也是潇洒。同样名士。


《世说新语》向我们传达的“洞见”就在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2:27 PM , Processed in 0.0835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