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0

[男女之间] 如果你遇上更好看、优秀、价值匹配的人,为什么不离开现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2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遇上更好看、优秀、价值匹配的人,为什么不离开现任?


题图:pexels.com


如果你遇上更好看、优秀、价值匹配的人,为什么不离开现任?


知友:胡杨丹丹(6000+ 赞同)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更优秀的人。


小王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你的玫瑰重要:


她不是普通的一朵玫瑰,她是你的玫瑰。你在她身上付出了时间,让她变得不可替代。


因为你把时间投注在你的玫瑰花身上,所以,她才会如此重要。


知友:张77(3600+ 赞同)


布偶猫很漂亮,蓝色的眼睛像沉沉的大海。我路过宠物店的橱窗,看到它之后就移不开脚。可是,我突然想起。在我每天开门回家的时候,我的小土猫在门后探着脑袋等我。


我与它,雨天时相拥着沉沉睡去,我吃饭时它在旁边舔着爪子,它生病时我彻夜彻夜睡不着觉,有大蟑螂时候它奋命跳起沉重的体重扑掉,我加班失意回来后头埋在它的脖子里流眼泪。


我的小猫咪啊,不是高贵的品种,没有网红猫的面容,哪有什么血统证书,吃不起进口的罐头,却躺在我的身边咕噜咕噜打着呼。我高兴难过,孤独失意,它都陪在我的身边,我都没意识到,这就是爱吧。



知友:司马懿(1000+ 赞同,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经济学、博弈论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如果你遇上更好看、优秀、价值匹配的人,有什么理由,不离开现任?


即便是完全不谈道德,也有很多的理由会让你在决定离开现任之前思索再三。首先,我想你肯定是想找到和自己真正「契合」的人,而不是浮于表面,对不对?那就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可能会干扰你判断的效应:


1. 替代效应(Replacement Effect)


在创新领域,一般我们称大公司为现任(Incumbent),而小公司为进入者(Entrant)。同样的情况下,小公司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和投入比例,往往要比大公司要高。


为什么呢?因为大公司搞创新,是革自己的命,相当于自己把自己的产品给取代了——尤其是在小公司没有成功的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公司自己取代自己并没有任何市场份额上的提高,反而还需要支出一笔巨大的研发费用。


而小公司则不然,小公司如果研发不出来,是无法和大公司进行竞争的,或者压根就无法进入这个市场。也就是说,因为小公司有取代大公司上位的潜在可能,所以其动机更强,会在研发(琢磨对方心理?)上表现的更加的优异。这个称之为替代效应。



有句恋爱中的俗话叫做「不要相信在野党的承诺」,其实话糙理不糙,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这种潜在取代的可能性,所以即便是同样的两个真实和你契合度差不多的两个人,进入者会更有动机和你表现的更加契合。


所以如果只看表面的契合度,那么很可能你放弃的是真正和你更加契合的现任,而选择了其实不那么匹配的进入者。


而一旦进入者成为了现任,那么同样的逻辑也会应用在对方身上,对方不会像进入者的时候那样表现的如此契合。到时候求助于经济学也没有办法,毕竟你的行为很可能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承诺(Irreversable Commitment)。


2. 棘轮效应(Rachet Effect)


棘轮效应命名来自于计划经济时代,那些效益比较高的工厂,下一年发下来的生产计划就会比较高,以至于效益高的工厂反而更忙更累,效益比较差的工厂落得清闲。所谓棘轮,就是带倒刺的齿轮,能进不能退。



生活中的棘轮效应通常发生在稳定的情侣和夫妻之间。因为「恋人如何对待自己」这件事情本身存在一定的粘性——就像公司给员工的待遇一样,如果待遇一开始比较差,慢慢不断变好,那么员工会一直很满意;而如果一开始标准就很高,那么之后稍微不好,员工就会抱怨。


这就是棘轮效应——人的消费、待遇、享受等等都是可上不可下的。


显然,长期相处的夫妻之间,也存在着这种棘轮效应,因为长期相处,很难做到长期不断增加——或者说长期保持高水准都很困难。


就算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对你的态度是持之以恒的好,那么久而久之,就不会觉得好;所谓「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觉其臭」。


而遇到的所谓更好看,更优秀更匹配的人,往往还处在上升期,所以满意度自然较高。


所以当决定离开现任之前,要想想自己现在觉得现任没有进入者好的地方,是不是因为棘轮效应——并且还要预料到,当进入者成为新的现任之后,同样会出现棘轮效应。


3. 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恋人相处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相互了解的过程,而自己和现任之间的了解,通常是大于自己和新认识的「知己」之间的了解。


也就是说,对方和自己如此「契合」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楚。


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有所图谋还是情不自禁?因为进入者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私人信息,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策略,而现任则受制于信息的透明,无法采取这种策略,故而进入者所表现出来的好看、优秀和价值观的匹配可能仅仅是一个策略性的行为,而非真实。 这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选择的情况。


当然,现任和进入者的博弈可能还有很多,我以上只是举了自己想起来的例子。


对于一个假想的,完全理性的人来说,当充分考虑了各种策略性因素之后,当然是可以「来去自由」的。但是人总是容易「短视」和「有限理性」的,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外力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决策的正确度呢?


接下来我们要谈道德了,因为这种外力就是道德的作用。


我一直认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不是孤立而静止的存在的,其背后很可能有切切实实的利益上的因素使之成为大家公认的道德稳定下来。


比如「对现任的承诺和责任感」就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道德是对个人决策的约束,是束缚了人们的自由选择的「绑架」,故而是不好的;但是如果这个所谓的自由选择,因为人们短期的行为非理性,从长期来看并不是「正确」的呢?


所以不要动辄说道德绑架如何如何,因为所谓道德绑架在这里很可能就起到了「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作用,就像张三丰所说的: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人们在道德约束下做出的短视的行为,可能两种扭曲相互抵消了大部分,从而恰恰更加的接近长期的、真正的最优选择。


知友:herolandis(100+ 赞同)


控制风险。


离开现任意味着机会成本,选择新人意味着不确定的收益。


现任和新人之间的差异,只影响到在现状下自己所认知到的机会成本和收益的大小,不影响机会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


从结果论上来说,如果这种重新组合带来更理想的匹配结果,那它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的。从个案上来说,「劈腿」、「挖角」未必不可以是帕累托改进。


对待感情,虽然人们在嘴上很排斥计算,但事实上,当我们认为机会成本足够小而收益足够明确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比较诚实的选择。


当然,人们会对这些选择进行合理化,比如评价现任「不思进取」、「不肯付出」、「自我中心」等等。因为更换对象的过程中,我们必然承担一部分道德成本,通过将这种「喜新厌旧」的行为合理化,可以减少道德成本。


那为什么道德成本一定存在?


因为社会也厌恶风险。


关于爱情(或者其他很多问题)的一个实质,就是幸福并非客观的,而是由人来进行定义的。不可否认人的感受会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比如贫贱夫妻百事衰),但人仍然有自我确认幸福感的能力与自由。


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伴侣的变换带来的额外风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总是倾向于维持更稳定的伴侣关系,并因而对更换伴侣这种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否定评价。


而当一个社会越是需要稳定的伴侣关系时,它也越倾向于对稳定的伴侣关系进行积极评价,从而形成对人们选择维持现有关系的正反馈。


换句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一样,是出于社会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并植入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中的。


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足够发达、社会关系不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才能够容忍基于个人选择所带来的更多风险——包括在伴侣的选择上。相比较而言,我们会发现西欧国家在两性关系的态度上是最「超前」的。


而对于个人来说,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你都可以选择成为那个不计风险的人,如果这确实是你所要追求的。


关键在于,你应该认识到这种风险、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并且最好有能力承受风险现实化时的后果。


很多人选择伴侣的方式类似于赌博:以小搏大(控制自己的付出)、持续下注(维持同样的标准)、赌赢离场(遇到差不多合适的就娶了/嫁了)。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两性关系中的变量太多,挑对象很多时候跟买股票确实很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2:26 AM , Processed in 0.0312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