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百家杂谈] 荣筱箐:安东尼·波登已在世界尽头,无路可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2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筱箐:安东尼·波登已在世界尽头,无路可走?

 荣筱箐 大家  前天

我小时候住的大院里有个邻居,有一阵子特别郁闷,中年下岗、夫妻不睦、儿女也不成才,觉得生活不堪忍受开始厌世,有一天从银行取出了全家的所有积蓄去周游全国,打算完成了这场旅行就找个酒店上吊自杀,结果行程没到一半就幡然悔悟,带着剩下的钱回归家人怀抱,至今还活得好好的。

那时候我还小,听了这个故事,就坚信旅行是疗伤的良药,能治愈任何叽叽歪歪的心魔。直到后来我自己走过了很多地方之后,才明白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这或许就是为什么6月8日早上一醒来,看到电邮里美国最著名的旅行美食节目主持人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自杀身亡的标题新闻时,我只是感到心痛,却并没有太吃惊。

波登是当今美国电视屏幕上我最忠诚追随的主持人,没有之一。在做电视主持之前他当过二十多年大厨,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过随笔,出过书,吸过毒。在我看来他是大厨里文笔最好的,作家里厨艺最好的,大厨和作家里长得最好的,长得好的人里最不在乎祸害自己的。更重要的是,他是所有这些人里能带着坐在电视机前的我走得最远的。

安东尼·波登(Anthony Michael Bourdain,1956年6月25日—2018年6月8日)

波登主持的节目《波登未知处》(Anthony Bourdain: Parts Unknown)从2013年在CNN开播一年两季,至今共播出了93集,我几乎一集不落的看过。我顺着镜头跟他来到热情传统又处于渐变之中的古巴,风光绮丽却穷困潦倒的马达加斯加,白天刻板拘谨夜里歇斯底里的东京,在虔诚、执拗和不安中活力四射的巴勒斯坦。每到一处,他既会光顾高档餐厅,也会穿过狭窄曲折的巷子去寻找藏在人海深处的路边摊,还会带你看家宴的厨房里老祖母们驾轻就熟的手艺。

不管在哪里,他身边总会有几个当地人作陪,或是作家学者,或是跳街舞搞乐队的青年,或是赶海归来的渔民,或是几代同堂的一大家子,夹一口菜,抿一口酒,聊着当地的特色吃食、政治、历史和未来。墨西哥的毒品问题,伊朗的女性解放、俄罗斯的政治独裁……就这么漫不经心的浮现出来。其实这些餐桌上的话题只不过是浅尝辄止,呈现在节目里有时还会不慎露出波登作为美国白人的执拗世界观,但看到了来自地球的角落里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谁还在乎这些呢?

况且还有他玩世不恭的冷笑话做调料,有一次在萨尔瓦多,他啃着大部分美国人通常碰都不碰的带壳螃蟹说:“中国人、巴西人和意大利人都说好的东西,那肯定是好的。他们都说费点劲把这壳里的肉搞出来是值得的……当人们开始要求吃无骨鸡肉或不带壳的螃蟹或龙虾时,社会的倒退就开始了。要是你连这点功夫都不肯花,怎么指望你去抗击盖达恐怖组织?” 每次我跟美国朋友去吃川菜,看到他们对带骨的辣子鸡皱眉时都会试着用这句话来重塑他们的世界观。

不吃饭的时候他就带你去逛,农贸市场、博物馆、夜店。他在镜头前无所顾忌,刺青、醉酒、飚车、说脏话。他在冲绳的空手道道场里被师傅打到趴在地上,在皓月当空的阿拉伯沙漠里跟偶遇的驼队一起露宿,在哥伦比亚的滩涂上驾着装了廉价汽油的四轮摩托狂奔直到人仰车翻。有时候你会觉得他好像在亡命天涯。

这就是波登想要的效果,他当年设计这个节目的时候就是这样总结自己的创意的:“我周游世界、吃一大堆烂七八糟的东西、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去过100多个国家,获了一大堆艾美奖。所以当正在法国Alsace录节目的他被发现在酒店房间里上了吊时,他妈妈完全不敢相信。她对《纽约时报》说波登是这个世界上她觉得最不可能去自杀的人,“他什么都有了,比他想要的多得多的成功、多得多的钱。”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别说别人看不到你埋在水面以下的危机,有时甚至连你自己的也看不见。美国国家疾病防御署刚好才公布了最新数据,美国自杀率在过去二十年里增长了25%,自杀的人里有一半从来没被诊断出心理问题。财富和成功并不能让人更快乐,这已经都是老生常谈,但大部分人多少还是相信诗和远方包治百病,所以他们不明白一个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嘛就干嘛的人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活着。

我没有资格替波登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受。1996年我在北京一家报纸实习,跟老师到南方去出差头一回坐上了飞机,喜形于色。老师像个不动声色的占卜师,很兴奋吧,他说,以后让你兴奋的事会越来越少的。他说对了,至少从那儿以后坐飞机对我就不再是享受,而慢慢变成了受罪。

2000年我来到美国,第一次到迈阿密渡假,阳光海滩游泳池的配置就足以让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了”, 但没多久这些就变得像酒店的标准间一样无害却无聊。

自从迷上了波登的节目,我开始学着他的风格去旅行,住没有标准间的酒店,走游客不会涉足的陋巷,吃路边摊,跟贩夫走卒聊当地风物。但长此以往,飞20多个小时去到外国的感觉和在家门口郊游也渐渐没了区别。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看波登的节目时老是想,像他这样走遍了世界的人,休假的时候能去哪儿呢?哪儿还能给他带来那种从凡尘琐事中暂时抽身而出,在一个平行空间里找到另一个自己的间离感呢?如果再也无法得到这种间离感,生命会不会成为一条漫长而枯燥的流水线让人没法忍受呢?现在他已经用最极端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世界就像一个裹在华丽包装纸里的神秘礼物,神秘是她的魅力,逗引着你去揭开包装纸,但去掉一层纸,魅力就少几分。没怎么出过门的人或许还能像我小时候邻居那样,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角就能心情豁然开朗,然后在对诗和远方的憧憬里活得有滋有味。一个尝尽世间美味,看遍世间美景的人,总有一天要面对到了世界尽头然后无路可走的困境。这真是个害死人的悖论。

波登离世后的那天中午,我特意去了一家从未去过的餐馆吃中饭,脑子里回放着《波登未知处》的主题曲:“我在这美丽的世界上行走,感觉冷雨打在我肩头,我在这美丽的世界上行走,感觉雨水正失去温度……”餐馆里人潮汹涌,我独自坐在角落里,一个人都不认识。我突然想这会不会就是波登最后曾经有过的感受,并不是这个世界已经太熟悉,而是太陌生。

在为纪念波登录制的特别节目里,他CNN的同事、同样经常到外地出差的安德森·库柏(Anderson Cooper)解释了这种感受: “你总在飞机上,在别处,你总跟你爱的人分开,你离开你的生活太久了。”

这是不是就是那个悖论的解呢?旅行就像外遇,让你激情迸发、活力四射,呈现出更好的自己,但通过屏蔽责任而得到的快乐说到底是无根的,所以人不可能通过旅行等来灵魂。灵魂很重,只能寄身于吃喝拉撒、劈柴喂马的日常之中。生活从来都不在别处,世界那么大,可最终你要找的不过是一条回家的路。

(本文原标题《如果世界尽头无路可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1:32 PM , Processed in 0.07802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