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0

[父母心声] 陈方:朋友圈的带娃焦虑,都是你们引出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 06: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方:朋友圈的带娃焦虑,都是你们引出来的 

 2018-05-02 陈方: 大家


刚过4点,7岁的儿子听见闹钟响,一骨碌爬起来。只要是出去玩,无论起多早,他都不会有“起床气”,穿衣洗漱,动作麻利得很。


行李前一天晚上都收拾妥当,半个小时后,小家伙和他的小伙伴在小区里汇合了。因为要自驾,担心路上堵车,我们决定在5点之前准时上高速。两个小家伙兴奋地很,一个星期前,自从知道了五一自驾的行程,他们俩一见面打招呼就是“周日(4月29日,出发的这一天)早晨见!”其实这俩小家伙每天早晨上学都会在小区里碰见。


每个假期小家伙都会跟我出去玩,只不过这次更为亢奋。我破开荒地召集了六家同行,他一下子有了5个年龄相当的玩伴,出发前几天,这几个小家伙就开始“安排”谁和谁结组坐谁家的车。


自驾那么多次,这是出行队伍最为“壮观”的一次。大大小小15口人,出发前,家长们在微信群里聊着出行事项,聊来聊去,发现百分之八十的事项都和孩子有关,最后大家不得不感慨:这哪里是休假,明明是组团遛娃啊!


没错,对于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放假的意义就是遛娃而已。你再也不可能像单身或者没孩子时那般自由了,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放假的意义是什么?一段说不洗澡就不洗澡的日子,一个说不起床就不起床的早晨,一个说不出门就不出门的白天,一个说不睡就不睡的深夜。哦,你看,放假的意义有多任性!可是,你听说过放假想甩下孩子就甩下孩子的么?


都说孩子是风筝,飞得再高也逃脱不了你手中牵着的这跟线。可实际上你并没有掌控权,风筝往哪个方向飞,你手中的线要始终跟随他的方向。假如孩子还小,你要考虑孩子是否适合出远门,不出门假期完全宅在家里绝对不行,周围的植物园动物园会不会被挤爆。如果出远门孩子能否经受舟车劳顿,你要去的旅行地会不会同样“只见人头不见景”;假如孩子上了学,你还要考虑假期这几天孩子是不是还有课外班要上,等孩子终于可以从课外班的魔掌中逃脱出来有个空闲,你是带他去图书馆还是科技馆?


你的时间坐标轴的原点始终是孩子。


想喘口气,想在难得的假期中过几天“没孩子干扰”的生活,这应该是很多年轻父母的心愿吧?不过,大家心知肚明,真正的“自由”不可能再有了,好在,还有那么一些“遛娃攻略”可以给自己减负。


比如这次自驾团队中,孩子多,有玩伴,多数时候孩子们集中在一起自由玩耍,一两个家长盯着,其他家长可以相对自由的活动。假若只有自己一家,孩子只能一直贴在你身边,你绝对不能把他甩开,也不放心把他甩开。


必须得承认,遛娃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精力最旺盛的群体,你一定要学会借助外力去消耗他的精力。网上看过一个“遛娃攻略”,一位年轻的麻麻每周要带四岁的儿子上三次游泳课,你以为她要把儿子送进国家游泳队吗?不,她要通过游泳消耗儿子多余的体力从而给自己减负。


另一个网络流传的“消耗体力功略”,请勿模仿


如果你还没有学会借助外力来消耗孩子的体力,那你一定知道如何用外力来展现自己的价值。朋友圈的存在,放大了假期遛娃的意义。只要是假期,刷刷你的朋友圈,那些有娃的人有几个没晒过娃?


清明小长假时,在宁波东钱湖游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孩子在前面跑,妈妈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喊,“等一下,妈妈给你拍照。”孩子压根不理会妈妈的诉求。在一个稻草人的造型前,孩子正看得出神,这位妈妈气喘吁吁追上来,“宝贝,扭过来,站好了,快给妈妈摆个姿势,给你拍照。”看得出孩子对拍照丝毫没有兴趣,随便摆了个剪刀手的动作,妈妈生气了,嗓门提高了很大分贝,“一照相你就知道剪刀手,剪刀手,就没有别的姿势了吗?”孩子的爸爸悻悻站在一旁不理会,妈妈走到孩子身边,摆弄着孩子的胳膊和腿,非要“设计”出和稻草人一样的动作。孩子还算听话,任由妈妈摆布。动作摆好了,“你就不能笑一笑吗?”这位妈妈还不满意。那一刻我特想冲上前去提醒她,“你到底有没有给孩子拍照的经验?这么小的孩子,要抓拍,不是摆拍!”看到孩子咧了咧嘴,那位妈妈继续吼,“你说你这表情我拍出来怎么发朋友圈啊?



虽然极度不喜欢这位年轻妈妈的这股“作”劲儿,我倒是很好奇她朋友圈里晒出来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是不是在炫耀自己带娃的辛苦?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很多年轻父母的“撒娇指数”绝对不低于孩子,社交媒体是他们撒娇的沃土:陪孩子写个作业会被逼出心脏病;遛个娃,他们会形容自己在和永动机做斗争。与过去的孩子相比,现在带孩子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只不过,因为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会撒娇,有这层渲染在,我们自然也就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妈妈们是最会演戏的一个群体,她们常常说自己会被孩子折腾得“死去活来”,朋友圈里的带娃焦虑基本是这个群体释放出来的。


如果从社交媒体上呈现的遛娃现状来感知,我们一定会以为中国的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很充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提到,父母们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为3.7小时,周末则能达到9.3小时,注意是所有家长的“平均”,2015年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每天的陪伴只有1-2小时。其中,越重视陪伴孩子的家长,反而陪伴时间越少——尽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有76.9%表示每天会留出固定时间陪伴孩子,比高中(中职)及以下学历家长高出36.8%,不过他们在工作日平均每天的陪伴时间比后者少近1小时,周末要少0.7小时。


数据未必完全准确客观,但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家长带娃的时间比重。其实我们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充分,只不过社交媒体上一部分家长声嘶力竭的撒娇太具感染力,真切的陪伴反而显得苍白,没太多动听的故事可讲述。都说陪娃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我们怎么修炼成了这样一幅“爱撒娇”的德行?既然平时里陪孩子的时间严重不足,假期里全心全意遛遛娃,谁说这样的日常毫无意义呢?


何况,大抵在孩子的成长上,最能体认家长自身的局限性和时间的奢侈。我的一位初为奶爸的朋友在朋友圈里深情诉说着,“陪孩子,所谓道路漫长,很多时候比你想象得要短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5 12:27 AM , Processed in 0.0336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