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2|回复: 0

[哲史艺丛] 王斌:让作者待着吧,我要先搓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7 08: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斌:让作者待着吧,我要先搓饭 

 2018-04-27 王斌 大家

临睡前读点书已成习惯,这时大抵要读的,多半属于闲杂书一类。这一阶段我悠悠然地在读罗兰-巴尔特的名著《符号帝国》。我怎么就这么酷爱此书呢?太爱它了,这些年来,我已读过多遍了,他的符号学的方法论与思考角度让我倍感亲切,颇受启发,在这本书的感召之下,我还写过一本《城市符号》。


法国有那么一拨与罗兰-巴尔特同代的善于兴风作浪的哲学家,个个绝顶聪明,极富智性,研究问题的角度也是刁钻古怪的,很有点自创哲学新格局的意思。你在他们的书中其实是看不见什么人生苦难的,一如法国印象派绘画,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如德彪西、萨拉萨蒂等,一个个显得那么的高雅,悠闲,自得其乐,觉得他们就是一拨无忧无虑的思想贵族,有大把的时间去寻觅被人类忽略的、世间的某个令他们感到“蹊跷”的精深问题,于是他们以一种感悟式直觉,迅速地从生活中捕捉到了一个足可妙趣横生的观照视点。



这类思考方式似与现象学的所谓直观还原、回到事物本身之论颇为相近,也即将关于某个观照之物的前置的既成之观点或概念,先以括弧的方式悬搁起来,存而不论,仅以个人的面对某物的意向之投射,以直觉去揭示此物的存在性本质。


罗兰-巴尔特这拨哲学家好像没谁宣称信奉过胡塞尔的现象学,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运行逻辑在我看来与现象学有着隐秘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思辩之路经上又各有一套。法国这些哲人总能独辟蹊径地开拓读者之思路,这其中自然还包括了福柯、德勒兹、德里达、拉康等人。与德国哲学之厚重沉实相比较,法国哲学总是在洋溢着一种优雅的轻盈、飘逸与潇洒,从他们文字里,你似乎还能闻到法国香水的味道。


罗兰-巴尔特的哲学显然属于这一路数。仅说《符号帝国》吧,虽然在此书中罗兰-巴尔特述说的乃是与他之母国似乎毫不相干的日本文化。


在这里,罗兰-巴尔特又显得颇像一位没事来日本溜达的东张西望的闲人,但却令其意外地处处见了惊奇,由是这位显然一句日语皆不通的地地道道的法国人。在他的这本书中对日本这个充满着神秘般之符号的帝国便有了许多的心得,从而进入了他的符号式的诠释,文章见识独具,切中肯綮,让人读着眼界大开,我们也由此而见证了罗兰-巴尔特卓而出群的思想。


这是一种来自于异域文化之观照角度,也正是因了其“外”,让居于“内”的日本文化之表征———器物、饮食、俳句、日文、字帖、建筑与传统礼仪等———向此一打量着的异域之"目光,敞开了它一向被当地人(亦即日本人)忽略的文化特征。


有时候,司空见惯其实也变相意味着一种因了“熟见”,而被“熟”所遮掩,反而一种异域的陌生的目光,能敏锐地发见这其中被遮蔽的历史的与文化的真义。


罗兰-巴尔特便是这么一位极善于发现的独一无二的法国符号学家,同时其又是一个闲来无事来自于外域的“闯入者”,这一双重身份促使其在这个极富东方意味-意境的、且以美与秩序见长的(仪式化)的国度里,发现了隐匿在众多符号中的未曾被“言说”的奥秘,而构成这些奥秘元素的乃是日本器物与日常生活中所蕴含和携带着的形而上的未曾被人破解的文化密码,此亦即罗兰-巴尔特在其笔下所命名的“符号帝国”。


我这次重读的这本《符号帝国》,并非原先最早出的那个商务版,而是由人大出版社另出的一个新译本。二本皆棒,文字亦大好,这也间接说明了罗兰-巴尔特法文原著之文字了得。简直太美了,读着让人很是惬意。



仅仅是因了读着舒服和惬意吗?好像也并不尽然如是。


罗兰-巴特尔貌似在以一种悠然闲遐的情致与意趣,书写了这一篇篇兴之所致的随性之文——关于他在日本国之所见、所闻、所思乃至所感,每一篇的篇幅皆短极,文字亦是晶莹剔透、俊俏而优雅与从容的,但其实读时并不显轻松。


文章中每一句精妙之语词,皆如山涧之清泉流淌而至,你仿佛能见到在阳光映照下焕发出的在欢腾的水波中泛起的一道道迷人的光斑,但你却一时又无法辨识它经过了何处何地,而流经于此。


是的,我这个形象之比喻很像罗兰-巴尔特式的文字叙述,他一开始捕捉的全然是日本文化中颇具符号性的文化表象,很经典的表象,一如我今夜读到的其中之一篇《无中心的膳食》,说的是日式料理中“寿喜烧”之一系。


在这里,巴特尔就像一馋嘴的作家那般,津津乐道乃至细致入微地将“寿喜烧”的色、香、味先自尽兴地渲染了一番,这时读者的味蕾一准被罗兰-巴特尔唯妙唯肖的描述给诱惑了————我们都品尝过日式料理“寿喜烧”的美味,巴罗兰-巴尔特的文字又一次将这种美味召唤到了我们的面前———,小胃亦不由自主地开始了蠢蠢蠕动,跃跃欲试了,仿佛我们已然见到了各色菜蔬及生鲜肉食正环绕着一口咕咕冒气的日式小锅“整装待发”,一试身手。



你已然受不了不是?甚至还猴急且迫不及待地要抄起那双精致考究的日式木筷,投入到这场蓄势待发的“饕餮之战”中。


可就在这时,狡黠的罗兰-巴尔特却笔尖轻抖,话锋陡然一转,将垂诞欲滴的你(当然还有我),轻轻地那么一提拎,搁置在了一个冷眼旁观的审视角度。这个角度是由语言与语义分析学建构而成的,它的意指功能之庞大,足以将刚才还在“诱惑”着你我的日式料理,不动声色地内嵌在了其间。


适才还显得活色生香的日式料理,倏忽间褪去了其迷人的幻象,也褪去了与食客通常所建立的事关人之欲望(饮食之欲)的生理性关系,以致让我们不得不追随着巴特尔的叙述,进入了一个被唤作“符号”的能指的世界。


当日本料理以符号之身,经由巴兰-巴尔特的文字之重构后(我们亦可将其视作在另一重意义上的语言化的“料理”),这些历经漫长之岁月淘冶、洗炼,但依然隐而不现的独特的文化意涵,便一点一点地从中浮现了出来。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罗兰-巴尔特这位本亚明意义上的“游手好闲者”在日本出现之前,日料——这一独具日本饮食文化特色的潜含之义,还从来没被人从符号学的意义上发现和揭示过。就此而论,作为符号学家的罗兰-巴尔特居功至伟。


尽管如此,在这个深沉的静夜中,罗兰-巴尔特还是十分“阴险”地勾引出了我肚子里邪恶的小馋虫,我不想管巴特尔如何在一边摇唇鼓舌,我只想以一中华儿女之壮怀激烈的豪迈方式,暴搓一顿香喷喷的“寿喜烧”,再来点日本烧酒。


让罗兰-巴特尔先待着去吧,我搓,我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1:14 AM , Processed in 0.02928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