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影乐之声] 陈佩斯亲自答:我为什么说「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佩斯亲自答:我为什么说「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2018-04-24 看话剧的知乎君 知乎日报

图片:《戏台》


如何理解陈佩斯所说的「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知友:陈佩斯(1000+ 赞同,喜剧工作者,大道文化创始人)


没想到这个问题有不少讨论,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如果把每一组喜剧行动、每一部喜剧作品,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行动,往下分析行动的内因,都能找到一个悲情的内核。所有创造笑声的行为,其中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它是生成创造笑行为的行动线,是内驱力,是最核心的东西。


如果你想出一套喜剧的行动,其中这些核心的东西必然存在。每一部喜剧作品、每一组喜剧行动、甚至其中一个创造笑声的行动,最简单的一个磕绊、一个结巴,都有一个悲情内核在其中。


举一个例子,我看宋丹丹演的电视剧《美好生活》,她的角色就有很多悲情内核。宋丹丹演的角色给别人介绍对象,自己却成了别人的冤家,适得其反,好心不得好报。


因为她的对手是个退休的老警官,头脑很简单、说话很耿直、性格很刚烈,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儿去,什么事情全都拧着。于是,他们两个人各自行动中都有各自本身个体的质量,有残缺。质量有残缺,这就是悲情的内核。


他们两个延伸出来的行为,一定会形成冲突,形成矛盾,一定会碰撞,所以他们俩一见面就掐就打,这就是喜剧行为。这是由自身角色的性格缺陷产生的一系列行动。


再比如张嘉译演的徐天,好好的人心停跳了,这是最大的质量残缺。整部戏都是徐天心脏残缺引起的,于是换了别人的心脏,心脏是个年轻的警官捐献的。


年轻警官一直在追求着他刚刚结婚的爱人,他放心不下,这颗心一直在追求这个女人,这个跟徐天素不相识的女人,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推动整个故事架构,这是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整个剧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质量的残缺,这就是悲情的内核。


这个内核的力量越大,促发出的喜剧效果就越强。这个力量在哪里呢?在差势。质量的残缺已经缺了一个心脏了,缺了人体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脏器,换了一个别人的心。别人的心还在活着,还在思念自己的爱妻,于是这个故事就有了开端。这是一个绝对的喜剧题材,绝好、绝美的喜剧题材。这个故事非常好,非常漂亮,导演完成的也非常漂亮。


说回来,我关于悲剧内核的理论是逐渐总结的,一个个包袱攒起来的,创作完成往回分析的时候,逐渐分享出来的。最初,我是受一个电影刊物的影响。 80 年代的时候,这个刊物介绍了关于卓别林的喜剧理论,他把所有喜剧的生成归结为「困境」。


当时杂志翻译为「窘境」,我觉得对但不够,「窘」是一种情绪的形状,「困境」是行动,对我而言,困境更准确。我当时受「窘境」二字的影响,这种窘境本身就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陷入了困境之中,用这种行动的困境来创造观者的笑点。


其实,不管创作者知不知道喜剧里最终的这个东西,凭经验创作也会这么走,这是必然的。如果知道了,就会有意识一直不断向这个方向使劲,会有个方向性,不会走弯路。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有意识了。


知友热评


深受困境二字启发,谢谢老师!


逢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7:41 PM , Processed in 0.0362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