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史地人物] 李舒:所谓母女,就是彼此相爱却互不喜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母女,就是彼此相爱却互不喜欢 

 2018-04-20 李舒 moji 山河小岁月

母上大人最近对我有点不满,因为我在公号上讲她的故事。

 

她说:我有那么多伟光正的事迹,你为什么总是吐槽我?

 

但她其实很喜欢吐槽我外婆,以比我更毒舌的方式——

 

“说话声音那么大!哇啦哇啦!”

“一点毛病就吓死了!”

“不听医生的,就会自己乱吃药!”

 

其实以上毛病她都有,当然,是不会承认的。

 

所以,我做了一个小调查,问了问身边朋友和妈妈的相处方式。然后就惊了——

 

女友A说,我一直特别害怕和妈妈说话,每说一句都被她怼回去,仿佛我是这个世界上最蠢最傻最没用的废物。她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千万不要试图争辩或者反抗,如果反抗,后果很严重。

 

女友B说,我经常做梦,梦见我妈用洗衣服的棒槌打我,我一边被打,一边想,我的亲妈一定在找我的路上。

 

女友C说,我妈经常吐槽我的是,小得还能跟父母睡的年纪,我习惯的都是脸朝我爸,屁股朝她。为了这事儿她至今耿耿于怀。长大之后,我和我妈继续是不说话的,我每次回家,要做很多准备,说什么,怎么说。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母女关系的讨论,远远低于父子。因为我们以为母亲和女儿关系是和谐的,“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不是吗?

 

原来大家和自己的母亲并非想象中那样无话不说、不分你我。



前几天去看了《米花之味》的点映,这部电影的主角也是一对别扭的母女。在大城市打工的母亲叶喃与丈夫离异后返乡,母亲和女儿重逢再见,没有煽情的哭泣,没有想象中的拥抱,女儿跑上楼躲在被子里。哪怕母亲用带回来的玩具零食引诱,她仍旧不愿意和母亲面对面:“还是听声音的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对她而言就是电话线那头的声音。

 

到底还是嘴馋,女儿半夜下楼偷吃妈妈带回来的零食,饼饼糕糕撒了一桌,吃完不收拾。大城市回来的母亲觉得女儿真是没教养,朝自己的父亲发火:你是怎么管她的。

 

时间和距离把原本应该最亲近的两个人无限拉远,直到彼此看不清对方的样子。团聚的母亲无奈、挫败:“怎么小时候那么可爱,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电影里,有些人把这对母女的隔阂归咎于“留守儿童”这一主题,但导演说,这并不仅仅是留守儿童才会出现的问题。是的,这对母女的相处模式,其实也是很多母女的日常。

 

母亲叶喃不许女儿喃杭总捧着手机,女儿只能趁着妈妈睡着偷手机玩。不敢开灯、半缩在被子里,一听到门外有风吹草动就装睡,然后等没动静了再掏出手机。不过她没想到的是,妈妈只是假装离开,实际就坐在床边守株待兔——这一段,让我想起小时候背着妈妈看电视,钥匙在锁洞里转动,吓得立刻关掉电视,只见我妈三步并作两步,进客厅用手一摸,电视机壳滚烫,真相大白,狮子吼排山倒海而来:“你又背着我看电视,眼睛要瞎掉了!”



母亲在女儿面前似乎总是不留情面的。她们口中最好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她们眼中自己的女儿怎么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成绩不好、爱撒谎、成天在外头野、不爱打扮……电影中的母亲也是如此。有一回叶喃去接女儿和她的朋友们放学,路上遇到一个总欺负自家女儿的孩子。女儿拒绝妈妈载他,母亲却摆出大人的样子谆谆教诲一通同学间要互相友爱的大道理。上了车的男同学也是个没眼色的,在人家亲妈面前揭喃杭的老底。这次最先忍不了的是成熟稳重的妈妈,一个急刹车,她把那位男同学赶下了车。


看吧,母亲就是这么没有原则的人,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女儿的不是,其他人揭短是要吃点苦头的。

 

母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女儿真的是妈妈的小棉袄吗?

 

也许你可以听听林徽因的回答。


▲  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踩高跷



如果没有遇到林长民,何雪媛的生活,大概会毫无波澜。

 

浙江嘉兴小作坊家庭的小女儿,吃穿不愁,但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典型的小家碧玉女。

 

母亲本来打算教她手艺,但似乎做不太好,脾气倒是不小,也就作罢了。女孩子,嫁人最重要。嫁给林长民,原是续弦,原配妻子早逝,没能生下一儿半女,何雪媛嫁入林家,算是挺好的归宿。

 

当然,大家对这个小镇西施的唯一诉求,就是生孩子。

 

这个诉求,8年之后才勉强突破——是个女儿,就是你们的小徽徽了。

 

过了两年,何雪媛的人生危机来了,林长民纳妾了,上海女人程桂林进入了林家,林徽因叫她“三娘”。程桂林一进林家,一连生了好几个儿子,受尽宠爱,林长民甚至用她的名字来命名居室“桂林一枝室”。新人在笑,何雪媛和林徽因被赶到后院居住。父亲回家,总是待在前院,那里欢笑不断,林徽因只要去前院,回到后院准会被母亲一顿数落。


▲  1910年,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在杭州,左一是她早夭的妹妹麟趾。



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


——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


面对后来居上的宠妾,何雪媛似乎完全放弃了自己。她选择唠唠叨叨的哭泣,边哭边骂,讲自己命苦,怀念早夭的听话的小女儿。何雪媛的脾气愈发不好,拼命在家中挑刺训斥佣人。对于母亲的这种歇斯底里,林徽因觉得既无效,又丢脸,两人话不投机,时常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林徽因吵架很厉害,大概就是这时候练成的,后来她和梁思成会用英语吵架,和保姆则用普通话,跟母亲何雪媛吵架讲的又是福州话。

 

在许多文章中,大家都责备何雪媛,认为她给林徽因丢了脸。但我不,这个女人的痛苦是深沉而绝望的,更为痛苦的是,她唯一的女儿林徽因,却在当时,站在了父亲这边。

 

至少表面上如此。

 

林长民对何雪媛的感情日渐单薄,却最爱林徽因这个长女。父女之间最早的家信,在林徽因6岁那年就开始了。1914年,祖父林孝恂去世后,林家搬到了天津。林长民的工作在北京,天津的家几乎是交到了林徽因手中,那时她也不过十二三岁。

 

她的好闺蜜费慰梅一语中的:“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父亲给了她更大的空间,教会她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成人。1920年,林长民远游欧洲,带着的便是16岁的林徽因。对于和女儿的关系,林长民说:


做一个有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在林徽因的照片中,有许多和父亲林长民的合影:



可是和母亲的,却很少很少很少。

 

1925年,林长民在东北内战中因流弹去世,消息传来时林徽因还在国外,一家老小剩下的所有现金只有三百多元。林长民写得一手好字,可是所有的字都被一个叫荣福的仆人偷偷收藏,林死后,家产被荣福买走,并且限定原主人搬出去。最后,还是林长民的弟弟林天民,把两位夫人和孩子接到福州,那里是林家的故乡。林徽因想要休学一年,打工挣学费,又打算立刻动身回家看母亲,梁思成颇为忧虑,最终,母亲何雪媛通过梁启超转告林徽因:“只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养身体,此时不必回国。”

 

林徽因对于母亲的这个决定,是有抱怨的。她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母亲对于父亲的死,没有任何伤感。她误解了母亲,母亲的这句话,背后其实,充满了对她的爱。

 

可惜那时候,她还不懂。


▲  蜜月中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再见母亲,已经是三年之后。1928年7月,梁启超写信给在欧洲蜜月的梁思成夫妇,信中说已为梁思成定下东北大学的工作。再去东北之前,林徽因才回到了福州看望母亲,这一次,她待了一个月。


▲  1928年林徽因在父亲创立的福建法政专科学校前与叔父弟妹等的合影


1929年8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在沈阳出生,取名为“再冰”——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祖父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初为人母,林徽因累得肺病复发,东北的气候不适宜疗养,何雪媛从福州赶往北京照顾女儿。

 

从此之后,她一直跟着林徽因一家。

 

何雪媛最后的寄托,只有女儿了。但这种想法,对于林徽因来说,恐怕并无愉快,何况,这个母亲,是一个会三不五时歇斯底里的母亲。

 

1932年5月,费正清来到北京,也住在北总布胡同,他和妻子费慰梅成了林徽因家的常客。在费慰梅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她这样写道:


徽因正在经历着她可能是生平第一次操持家务的苦难。并不是她没有仆人,而是她的家人包括小女儿、新生的儿子,以及可能是最麻烦的,一个感情上完全依附于她的、头脑同她的双脚一样被裹得紧紧的妈妈。


▲  梁思成、林徽因和女儿再冰,右一为何雪媛,这似乎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母女照


何雪媛是不接受家里来外国人的。一家人只有她和佣人会用疑惑的目光打量费正清夫妇。每次佣人只把大门打开一条缝,何雪媛会踮着小脚把他们追到客厅,林徽因不得不把母亲请回她自己的房间。


▲  金岳霖、费慰梅、林徽因、费正清和梁思成(从左到右)


她更不能忍受的是同父异母的弟弟林恒。林恒北上投考清华,暂住在姐姐林徽因家。何雪媛计较林恒的母亲程桂林抢走了丈夫的宠爱,逮到机会就找林恒的不痛快,让林徽因疲于应付。林徽因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抱怨:


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人间地狱。我并没有夸大其词。头一天我就发现我的妈妈有些没气力。家里弥漫着不祥的气氛,我不得不跟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讲述过去的事,试图维持现有的亲密接触。晚上就寝的时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早年的争斗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只能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之中。


1937年抗战爆发,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一家老小南下。据说,何雪媛对于女儿的这个决定非常不理解,她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离开北京,不能理解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一路历经袭击磨难。

 

在路上,林徽因写信给费慰梅:


我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陷入仇恨。我生来是个女人,而这又是战时。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刚才这又是为了女佣人。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妈妈在不该和女佣人生气的时候生气,在不该惯着她的时候惯着她,还有就是过于没有耐性,让女佣人像钟表一样地做好日常工作但又必须告诫她改变我的指令,如此等等——直到任何人都不能做任何事情。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冒和自找苦吃。


费正清夫妇对于林徽因的来信颇为忧虑,他们特意写信给在昆明的金岳霖,商量对策,金岳霖回信的开头却是——“别为梁家的事烦心”。

 

学哲学的老金对于林徽因的迷恋全宇宙人民都知道了,不过,在小徽徽的母女关系问题上,老金是颇为冷静的:


我认为,相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的困难来说,住房问题就是小事一桩。最难适应的是妈妈。她属于完全不同的一代人,却又生活在一个比较现代的家庭中,她在这个家庭中主意很多,也有些能量,可是完全没有正经事可做,她做的只是偶尔落到她手中的事。她本人因为非常非常寂寞,迫切需要与人交流,她唯一能够与之交流的人就是徽因,但徽因由于全然不了解她的一般观念和感受,几乎不能和她交流。其结果是她和自己的女儿之间除了争吵以外别无接触。她们彼此相爱,但又相互不喜欢。我曾经多次建议她们分开,但从未被接受,现在要分开已不大可能。


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何雪媛依旧留在梁家,跟着女婿梁思成一起生活,梁思成再娶,她依旧是丈母娘,梁思成一直把何雪媛照顾得无微不至(相比之下,续弦林洙的儿子一直在林洙母亲家生活,偶尔一次到梁家洗澡,也要被梁思成批评“把浴缸弄脏了”。)

 

“文革”期间,红卫兵来梁家抄家,在箱底抄出一把刻有“蒋中正赠”的短剑,那是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的遗物,真没想到,兜兜转转,又连累到何老太太,据说,她被红卫兵打了耳光——她始终不喜欢的林恒,三不五时找麻烦的林恒,最后还是给她找了麻烦。

 

1972年,何雪媛去世,享年90岁。



母亲和女儿的关系,永远是这样的,有甜蜜,也有矛盾;有深情,亦有别扭。

 

导演鹏飞给电影取名为《米花之味》是有深意的。

 

“米花”在傣族是寻常而神圣的食物,泼水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米花,供奉给佛祖和亲友。这种由糯米蒸熟晒干然后炒制的食物象征着团圆和祝福。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导演鹏飞到云南的傣族寨子里生活了一年。在他看来,米花有更特殊的含义:“米是我们种出来的,就像孩子一样,如果我们没有管教他的话,米花、米酒都会变了味道的。”母女间本可以被处理成烈火烹油般剧烈冲突的情节被导演诠释得平静温和,正如那块母女共同在油锅里炸制的米花,哪怕经过热油煎熬,最终化在舌尖的不过一点清甜。



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深。女儿喃杭和朋友偷了寺庙的钱去网吧打游戏。满世界找她的母亲在那家网吧看到女儿的时候,尽管在她身旁站了好一会儿,却还是没有一把揪起女儿回家收拾一顿。她只是按耐着脾气买了一包烟,在网吧外头等了一宿。隔天接上两个孩子,她还是什么都没说,甚至还平静地吃完了一碗米线。

 

女儿大概也知道自己伤了母亲的心。她后来在朋友面前说起“我妈妈差点不要我了”的时候,口气是劫后余生那般。事实上,母亲的确打算再次离开,与其面对一个管不了的孩子,不如到外头多赚些钱。开车到了机场,她又折返了,决定留下来,继续照顾这个总和自己作对的女儿。也许之后女儿还是会不断惹麻烦,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们是母女呀。即便背过身去,脚尖还是忍不住要朝向你的方向,人们说脚的方向才是心的方向。

 

用“小棉袄”是很难裹住母女一场的,需要一张网才能捕住这段复杂关系所有的细枝末节,爱里面缠着怨,有分叉的线络也有交织的结点。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这对母女。

 

她们如此相似,又如此隔阂疏远,但她们都在努力,努力尝试靠近彼此,这部电影的基调是慢的,似乎并不想要给我们一个答案,却抛给我们一种信念,一种温情,也许,这就是母女。

 

世间的母女大抵都是这样的吧,我们时常想分开,却又忍不住彼此贴近;经常会争吵,但终归还要和解。


现在,我想请山河小岁月的粉丝们带着自己的妈妈去看《米花之味》。



在每一个孩子眼中,母亲都曾是永远不会出错的人。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完人”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她不再家长里短门儿清,甚至会偷看孩子的日记本;她的精于持家其实是从菜场一两毛钱的便宜里贪来的;她说出口的不再是小时候五花八门的故事而是永无止尽的唠叨……说实话,当时间戳破“母亲”这层外衣,我曾有些讨厌眼前那个更年期妇女。那么你呢?有没有一瞬间有点讨厌自己的母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11:04 AM , Processed in 0.0337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