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0

[哲史艺丛] 提起肠道,你总是想起便便?|1天1本书 No.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肠道,你总是想起便便? 

 2018-01-09 鱻生 1天1本书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8本书:《肠子的小心思》

在德国有一个小女孩,她17岁那年右腿上突然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小伤口,并且经久不愈,就连医生也没有办法确诊。后来伤口越来越大,逐步扩散到胳膊以及后背,严重到了出门必须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地步。


病情就这样持续了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一篇新闻报道,一名男子服用抗生素之后得了和她类似的皮肤病。而她恰巧也在第一个伤口出现前的数周内服用过抗生素。


正是这件事情让她意识到她的皮肤病可能是因为肠道疾病引发的。


就这样,她开始有节制地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几番折腾之后,病总算好了。


就是这一场病让她开始思考肠道系统和大脑的关系,并确定了以后的学术方向。


这个女孩叫做茱莉亚·恩德斯。如今的她是一名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为了让大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肠道系统,她写了一本书叫做《肠子的小心思》。


讲肠道的书籍有很多,为什么我要专门挑这一本呢?


因为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很正统的医学知识,比如肠道神经、肠道菌群等等,但却用了诙谐的语言风格让我们普通大众也能有条理地接受这些知识,而不至于一头雾水。另外,作者本人也长得年轻貌美。


作者:朱莉娅·恩德斯


在这本书里,作者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肠子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情绪以及饮食结构的。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却与肠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说一些微生物学家认为,压力是不卫生的。


乍一看这个逻辑很奇怪,压力无形无色,怎么能用不卫生来形容它呢?


因为压力影响了我们的肠道菌群。长期的压力环境下会使我们肠道里面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一些喜欢这种环境的细菌快速繁殖,自然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胃口。要想再恢复原先的肠道环境可就很难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窥探一些肠道里面的小秘密吧?


提起肠子,我们总是想起便便


记得有一次听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问嘉宾,你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嘉宾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两个字:


拉屎。


我养了两只鸟,为了及时了解它们的健康状况,观察它们屎的状态成了我日常的任务。


尽管拉便便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总是变得难以启齿。甚至我们提起肠子这个器官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想到,臭屁以及便便。



其实跟便便有关的也就只存在于大肠的最后一米而已,这最后一米专门负责调解身体内水和盐分的均衡。在之前的部分里,肠道里是非常干净的,并且没有臭味哦。


尤其是小肠,在它消化食物的一个小时后,还会专门对肠道里面残留的食物残渣进行清理,这种清理活动被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


先是胃部里面未被消化的残渣被扫地出门,由小肠接手,通过强有力的波群讲这些残渣迅速向前推进,直至被清理干净。


有时候我们会听见肚子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叫声,但是并不觉得饿。这是因为这个清理活动弄出的动静太大了。


如果在这个清理过程中主人又开始进食了,那么清理活动会立即中断。所以科学家们建议两顿进食之间要保留五个小时的空档,好方便清理管家兢兢业业打扫卫生。


食物经过胃部和小肠的消化处理,所剩的残渣终于来到了大肠,在最后一米终于被“烘焙”成便便后,就要和我们say goodbye了。


但是能不能顺利出去,还要看主人的意愿。


在大肠的出口,也就是肛门(当然我们还赋予了它一个更加具有诗意的名字)有一套肌肉闭合机制,两个括约肌分别位于外侧和内侧。


外括约肌我们平时是可以控制的,你现在可以有意识地收放一下来感受它的存在。


内括约肌则位于肛门向内几厘米,这块肌肉是不听我们指挥的——这也就是说,内括约肌并不会在乎我们身为人类所需的那点矜持与自尊,要是没有外括约肌的控制,那估计就会屎意滔天,屁声阵阵。



当然,如果我们总是憋着不去厕所,就会严重打击内括约肌的工作热情,久而久之,拉臭臭成了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对,我说的就是便秘。


所以养成一个规律的排便习惯很重要,此外多吃膳食纤维,多喝水真的很有帮助。


你的身体里还住着一群热闹的居民


提起这个,我们先来说一下便便的成分。


便便的¾是水分,⅓是无法被消化的植物纤维,⅓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剩下的⅓就是我们要讲的重点——细菌。


那么这些细菌是谁?又是从哪来的呢?


这些细菌来自我们的肠道菌群,使命完成后光荣退役被排出了体外。肠道菌群随着消化系统的递进而慢慢增多,到了大肠的直肠(位于肛管之前)已经是密密麻麻了——将近1000亿个居民舒舒服服地居住在我们肠道里面。



提起细菌,我们很多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巴不得拿着消毒液除之而后快。但事实上,这个世界95%的细菌对我们是无害的。尤其是我们的肠道菌群,更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饮食习惯形象极大。这些肠道菌群可以为我们分解消化不掉的食物残渣、制造维生素、降解毒素以及药物等等。


这些肠道里面的居民对我们最直观的影响应该就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尤其是食物。因为有些食物成分,我们的肠道是没办法消化的,甚至会直接蒙圈。这个时候就轮到这些肠道居民们来大显身手了。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乳糖不耐。


我们的身体里其实存在生产乳糖酶的基因,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基因的活性渐渐消失。那么为什么有些成年人会有乳糖不耐,而有些人却没有呢?


因为这两拨人的肠道菌群不一样。


再比如,我们亚洲人都知道吃豆制品的好处多多,但这个好处在西方人的身上却体现得不明显。这并非是因为人种间的基因差异,而恰恰是这些小家伙们搞的鬼。亚洲人的肠道居民里住着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可以从豆制品里面提取出最有益的那部分——听上去是不是很鸡贼。


所以说,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一部分是为消化系统所吸收的,也有一部分,是喂给这些肠道菌群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用了一个很可爱的小例子来说明这个情况:


“就比如喂饭时专用的儿歌:‘一勺给阿姨,一勺给叔叔,一勺给妈妈,一勺给奶奶……’,如果我们用严谨的态度描述事实真相的话,那应该是‘一勺给宝宝,一小勺给宝宝肚子里的拟杆菌,一小勺给普氏菌,再一小小勺给其他也等着吃饭的微生物’”。


肠道菌群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多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尽量少吃抗生素,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抗生素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它会把好的、坏的细菌消灭得一干二净,所经之地,一片哀鸿。抗生素会使我们的肠道菌群发生明显的变化,数量的降低导致菌群的作用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元素的吸收。

 

当然,肠子的伟大之处还远不止于此。



肠道的神经网络系统被称为“肠脑”,亦或者是“第二脑”,它会有选择地对肠道里面发生的事情对大脑进行汇报——我们吃完饭后会心满意足;酒精摄入过高会头晕脑胀……


我们的食道和胃是由两大神经系统在管理,一个是脑部的神经系统,另一个是肠道的神经系统,当这俩个神经系统“打架”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反酸等情况……


有时候感冒吃阿莫西林并不管用的原因是阿莫西林是抗生素,它对病毒性感冒一点办法都没有……


看似阴险奸诈的幽门螺杆菌居然也有好的一面……


所以你看,肠子也是有脾气的。为了报答它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好好爱它们。


你的胃,你的大肠小肠,还有数不尽的肠道居民们,可都是与你一起生活着呢。


今日语录


中和胃酸的药最好不要连续服用超过4周。假如你不听劝告,胃很快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为了保持酸性,胃打算要回自己的胃酸。它采取的方式简单粗暴:你不是不让我酸吗?那我就分泌更多的酸,让你的中和剂全部报废,然后我爱怎么酸就怎么酸。所以不光是针对胃酸,就算是其他由胃酸引起的疾病,比如胃黏膜发炎,中和胃酸也只是权宜之计,千万不可长久为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4 05:32 AM , Processed in 0.0507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