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6|回复: 0

[知识] 这么会烧菜的父亲,却面临着一些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8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么会烧菜的父亲,却面临着一些难题... 

2018-03-24 阿Q 食城记

今天不谈男女,只聊美食,以及地道的中国菜。这部电影,食城君我是喜欢的不得了,还看过两遍,也许过几年还会再重温。

看这部电影的好处之一是,无需正襟危坐,努力集中注意力,因为前5分钟就已经牢牢地抓住了你的眼睛和胃。我第一次看完后,久久不能入睡,因为饿到“五体投地 ”“肝胆相照”,馋到“细水长流”“络绎不绝”。

这“残暴”的5分钟开始的时候,是下午时分,阳光正暖,一位父亲开始有条不紊地为三个女儿准备例行的星期天家宴。

第一道菜是松鼠鱼。去鳞,摘内脏,取鱼胸部细嫩肉,片除骨刺,切十字花刀,均匀沾粉后淋热油以定型刀纹,下油锅大火炸熟……一连串完整的剪辑呈现了这道菜的工序。

食材新鲜,动作利落,火候均匀,身手不凡,想必是个厨师。而接下来的刀工让人更加确信这一点。

扣肉,热锅油炸后,捞出过冰水,既保留了肉质的醇香,又增加了皮的韧劲。码好调料,放入蒸笼,熟软后将汤汁回锅勾芡,肉烂味香,肥而不腻。

下一道菜是重头戏。鸡包翅,粤菜,复杂程度堪比佛跳墙。整鸡剔骨,鱼翅填入鸡腹,封口入砂锅,上铺切片火腿,倒入鸡汤,以玻璃纸封口,慢火蒸煨两小时。

顺手给东坡肉加冰糖上色、提味

这位师傅不仅精通各菜系,面食功夫也十分了得,包得一手娴熟的蟹粉小笼,堪比鼎泰丰大厨。

当然炒菜也是一流。火爆双脆,川菜,鱿鱼切十字纹,鸭胗去皮,焯水后大火热油爆炒,再浇汁调味。

颠勺毫不费力,技艺与体力都过硬

瞧这哼着小曲摇头晃脑的放松与得意,以及这满墙令人惊掉下巴的菜刀,是大厨无疑了。

吊了这么久的味口,导演终于用一个长达13秒的摇镜头,展示了厨师没完没了(误)的荣誉,确凿了身份。

这么多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呢?也许镜头太快,你没有注意到。下面这张截图可以让你看得更仔细些,前两张照片中的人分别是:蒋介石、蒋经国。当然后面几位合影人士也都大名鼎鼎,有兴趣的可以细心一一辨认。

为如此政要、名人服务,岂止一般大厨,简直御厨级别了。影片专门安排了一段气势恢宏的后厨戏,来表现大师傅的地位。

在与女儿的家宴进行到一半时,朱师傅被一通紧急电话叫去救场。影片用长达一分钟左右的跟拍镜头,通过大步流星、昂首挺胸的身体语言,和所有人对他的尊重来体现主人公的气场。这里,是他的地盘。

他退休前担任主厨的大饭店接了将军女儿的喜宴,但最后一道主菜因为采买失误,原定的翠盖排翅做不成了,所有人都不知如何解决。朱师傅这样的场面见多了,早就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决定换菜,改成龙凤呈祥,尽管换菜损失不菲,但把场面稳住更重要。

龙凤呈祥:龙虾、鲍鱼

上菜后,将军品尝后满意地点点头,饭店经理总算松了一口气。这里客串将军的演员并不是路人甲,而是曾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

电影中出现这么多台湾名人,又是一部含有美食元素的家庭片,另外如果你仔细看了上文蟹粉小笼的gif,应该早已猜到这部电影的名字—— 李安的《饮食男女》

作为“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在台湾上映时,并不叫座,金马奖上也颗粒无收,但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的地位。

离题说一下李安,在正式拍摄电影之前,李安曾有过6年的“家庭煮夫”经历,被他形容为“窝居的六年”。因为拍不到电影,只好一边在家待业写剧本,一边煮饭带孩子,丈母娘曾认真地跟他提议:“李安,你这么会烧菜,我来给你投资开馆子好不好?” 可见做菜水平,也是可以独挡一面了。

李安来拍这部美食贯穿起来的电影,简直再合适不过。食物最诱人之处,不是精致的外表,而是人间烟火味。李安和编剧王蕙玲达成共识:

这部电影是讲谎言和牺牲意识架构出来的一个食不知味的虚构人生。

吃、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欲望、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台面下的东西永远不能拿到台面下来讨论,这也是主角荒谬行经的来源。

李安用活泼、诙谐的电影语言展现着故事的荒谬与精彩。这种活色生香的中国式家庭味道,在全片的6场家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人忍俊不禁、始料不及,而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从开头的家宴开始,朱爸爸欲言又止,似乎想要与女儿们沟通一件事,“其实这两天……” 每次话还没有说完,好像就哪里不对而被中断。而三个女儿一直在给父亲准备着“惊喜”,买房、搬家、投资失败、怀孕、结婚,所有重大的转变都从一句“我有一件事要宣布”开始。父女四人一直处于沟通缺失的状态中,以宣布和宣告的方式代替着沟通。

第一次家宴。家倩率先抢了爸爸的话。

第二次家宴:“爸的海棠百花菇忘了打虾酱进去”,朱爸爸“有点魂不守舍”。

第三次家宴:铜火锅。有人宣布意外消息和决定。

第四次家宴:照例有人要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朱爸爸“怒”敲“富贵土塑鸡”

在一个缺少母亲角色的家庭里,每次做了一整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次都以不欢而散终场。他们不敢坦诚交流,也不肯认真吃菜,对于后一点,我一直痛心疾首

三个女儿中,二女儿家倩是父女关系刻画中的重点。她的长相最接近去世的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也最特别。她聪明漂亮,对做菜感兴趣,从小就跟着父亲混后厨,小时候与父亲的关系很亲密。

家倩与年轻时的母亲长得一样

但因为母亲的去世与女儿的成长,父女间渐渐失去了自然的感情交流。家倩回忆起往事时伤感地说:“我好像没有什么童年记忆,除非我把它们煮出来。”

回到食物的场景。家倩在父亲的厨房——他的禁地里不能好好发挥,便去前男(pao)友的住处给他做了一顿够10个人吃的菜。

豆腐饺子。垫纱布,用刀片出薄片为饺子皮,加入少量肉馅,将纱布与豆腐对角对折,入蒸笼。

除此之外,她还做了祖庵豆腐:豆腐和鸡蓉打在一块,蒸到穿了孔,成蜂巢,再切成块,然后再用火腿和老母鸡汤来煨。豆瓣鱼是温叔叔教她的第一道菜、鸭油素炒豌豆苗,一只鸭两道菜……有个厨师老爸真好,吃不到的吃货看到这里,悲伤得有点不能自已(请读作道地的台湾话,不能自jǐ)。

片子还有一处令人羡慕的场景。朱爸爸给邻居(也是大女儿的同学)的女儿姗姗送便当:时间不够,只给你预备几个小菜,无锡排骨,蟹肉菜心,青豆虾仁,五柳鸡丝,这是你最爱喝的苦瓜排骨盅。立刻引来小盆友们叽叽喳喳的围观,连老师都凑过头来一脸歆羡。

禁不住小同学们的热情央求,姗姗从那以后开始“接单”,有同学想吃蛋炒饭,姗姗无奈地说:哎呀这个太简单了,朱爷(yě)爷不会做,叫难一点的啦。

当然,最隆重也最关键的家宴,是最五场。除了父女四人,还有五个关键角色也在场。这是一场令人震惊而倍感荒谬和喜剧感的戏,也是一场草蛇灰线、早有预谋的戏。终于轮到父亲可以宣布重要的事,加上人多,一不小心菜换了三桌。酒肉甜点都下肚,饭局接近尾声的时候,朱爸爸终于站起来说了一番话。

第一桌

第二桌与第三桌

其中包含了两件事,听完后女儿说:爸你疯了,你在胡说什么。而有人更厉害,当场晕倒。

归亚蕾又奉献了一次绝佳的表演,堪称完美。尤其一口地道的湖(fú)南(lán)话,片中每次她的出现,都能为观众带来笑声。最忘不了那句:我们回克~

李安回忆道:

归亚蕾是湖南人,但家里讲的是湖北话,为了讲好湖南话,她特意请姨夫从苗栗北上,连同邻居的湖南乡亲,一共四个人帮她录下湖南腔的台词,她再照着苦练两个月。

最后一场家宴,由家倩来主厨。影片结尾构成了电影的海报。

红烧鱼尾

以我短浅的见识判断,这应该不是煎饼果子,也许是春卷皮?

所以这两种面食到底是什么呢?

李安对电影中食物的表现力是颇花了心思的。片中朱爸爸退休前的饭店以台湾圆山大饭店为原型,在蒋介石时期,这里冠盖云集,戒备森严,接待了许多政坛名人,当时有警卫把守,并不对游客开放。90年代中期才开始活化经营。

他还专门请来台湾美食家林慧懿来担任美食顾问,朱爸爸做菜的替身是1992年中华美食展的金牌得主施建发,为了接近演员的体型与年龄,替身的镜头里胸中塞了棉花,手也特意化妆,甚至化了老年斑。蟹粉小笼那场戏是由鼎泰丰台湾的少东杨继华来替身,为了更像朱爸爸的手,他还特意剃了手毛。林慧懿本人在片中也为吴倩莲替身。

说起来,吴倩莲最后一场家宴戏,曾引得李安发飙,被他称为“踢门风波”

拍最后那句台词时,吴倩莲愈紧张愈吃螺丝。那场戏林慧懿设计的三四汤还不错,把三丝扣在被子里,然后把汤浇上去,杯子再拿起来,一个汤勺下去,散了。这时吴倩莲要说话。桌上有七八道菜同时在冒烟,大概要花四十五分钟才能使七八道菜同时冒烟。结果吴倩莲连吃了三次螺丝,拍第四次时,林慧懿说:“三丝我只准备了六份,我想六杯应该够了”。没想到拍到第六遍,还是不行。

我大吼一声,冲出去踢门,就为这个。

我一发脾气,全场气氛丕变。

当然最后片场“气都顺了”,顺利拍完了这场戏。

演员方面,有大家都很喜欢的归亚蕾、张艾嘉,后来演过小龙女的吴倩莲,还有当时的新人,帅到不行的赵文瑄赵蜀黍。

你有没有为这个侧脸心动?

而全片戏份最多也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朱爸爸的扮演者——郎雄。也是唯一一个贯穿“父亲三部曲”的主要演员。他被李安形容为拥有一张“五族共和”的脸,就是说不论两岸三地、日韩新马泰,甚至西方人,见到郎雄,都会觉得这是一张中国父亲的脸。但据说郎雄本人和荧幕中并不相同,会插科打诨,荤素不拘。其实在《饮食男女》里,这种幽默感已经让我笑过好几回了。

“父亲”是李安前期电影的一个母题,有时间可以展开来说。但在《饮食男女》里,更加侧重的是父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模式,饮食负责在台面上联络与解构,无论是从逃避到回归,还是压抑到释放,人的欲望才是最不可琢磨,也最惊人的。李安的电影并不如他的为人看起来那么温和,常常一针见血。角色看起来会荒唐,就像他借《喜宴》中客串的角色之口所说:“这是中国人五千年来的性压抑的结果”。

道貌岸然下的意乱情迷无论从外国人的角度还是中国人的角度,都是看起来更有戏的。李安的电影也一贯喜欢刻画这种让人又爱又怕的欲望。

但在婚姻、江湖、雪暴等寄托这种欲望的实体里面,我最喜欢的仍然是食物。毕竟,有什么事,什么情结,是一顿美食不能缓解的呢?

如果一顿不行,就两顿、三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0 12:58 AM , Processed in 0.0392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