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1

[哲史艺丛] 她们,只能选择苟且或偷生|1天1本书 No.5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2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们,只能选择苟且或偷生 

 2018-03-22 阿橙 1天1本书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50本书:《最蓝的眼睛》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酷朗读音频


你关注过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吗?


种族歧视与斗争在美国已持续百年之久,黑人运动不少,但知名的文学作品却不多,关于黑人女性的文学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在自中世纪至今的黑人工业中,黑人女性所处的境遇十分令人担忧,繁重的劳动与生理上的掠夺,并没有随着文明进化而消失。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本书与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它就是由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创作的小说:《最蓝的眼睛》。


托妮·莫里森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录了美国黑人300年的历史。除此之外,托妮·莫里森写了许多与黑人女性相关的小说,例如:《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等。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与其后发表的《秀拉》和《宠儿》风格上存在差异。《秀拉》和《宠儿》在内容上展现出黑人女性的反抗与复仇主题;《最蓝的眼睛》则通过描写一个一味顺从的黑人女孩,告诉读者: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黑人的顺从给予他们善意。


《最蓝的眼睛》,标题中的“蓝色”的英文“Blue”代表着黑人传统音乐布鲁斯蓝调,而眼睛的英文“Eye”则和“我”的英文“I”谐音,暗指作者自身。


这本书写了三种人,一件事。

三种人指黑种人、白种人和浅肤色的黑种人;一件事指纯黑种人的生活方式。

小说的主人公佩科拉是一名黑人女孩,她想要一双蓝色的眼睛。她认为,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她就会变漂亮,她扁平的鼻子和杂乱的头发也不会看起来那么糟糕,她会像白人女孩一样惹人疼爱。

佩科拉没有姿色,也不会什么手段去博取别人的欢欣。她所知道的全部手段只有“乖巧与服从”。但这些在母亲面前毫无用处。


有一次佩科拉被糖浆烫伤,她的母亲直接用手背把她打倒在地,因为佩科拉浪费了食物。佩科拉滑倒在糖浆上,一条腿弯曲地压在身体下面。妈妈一把把她拽起来,又朝她打去,一面打一面用气得变成尖细的嗓音羞辱佩科拉。


母亲的暴力只是佩科拉不幸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在学校,佩科拉依然是同学们欺辱的对象,白人女孩会骂她父亲“老黑鬼”;黑人女孩也孤立她,不与她作伴;黑人男孩则围成一圈,编难听的歌谣嘲讽佩科拉,并且不让她逃走。


但是对于白人女孩莫丽恩,男孩子们从来不会捉弄她,老师也喜欢她、疼爱她,一下课她总是被诸多女孩包围,从不会被孤立。造成大家态度差异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佩科拉和莫丽恩的肤色差异。种族歧视,高贵与低劣,不仅仅存在于成人社会中,更深入每一个孩子的骨髓,融入他们的基因,在代际之间流传。


在佩科拉12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的不幸达到顶峰:佩科拉被自己醉酒的父亲性侵了,并怀上了自己父亲的孩子。这件事发生时,佩科拉根本不明白父亲的举止具有什么意义,她因为疼痛而昏厥,一睁眼看到的,是自己母亲愤怒的眼睛。

 

《最蓝的眼睛》插图


父女间的乱伦使佩科拉陷入舆论的深渊,自此她更加孤独,对于被爱的渴望也逐渐达到顶峰。什么能使她讨人喜欢?眼睛,蓝色的眼睛。只要拥有蓝色的眼睛,她就会变漂亮,变得和白人女孩一样漂亮。只要有了蓝色的眼睛,她就会有朋友,母亲也会因此不再嫌恶她。


带着能拥有蓝色眼睛的幻想,怀有身孕的佩科拉找当地的神棍牧师求助,渴望牧师能与上帝对话,赐给自己一双蓝色的眼睛。神棍牧师深知自己对这件事无能为力,却假意答应。他借佩科拉的双手毒死了自己厌恶的狗,并欺骗了佩科拉。他对佩科拉说:“你会拥有一双湛蓝的眼睛,这一愿望很快就会实现。”


于是佩科拉等啊等,等来了孩子的降生,却没有等来自己蓝色的眼睛。12岁的女孩生下的孩子又小又虚弱,没过几天就死了,有关父女之间不伦的流言也达到顶峰。


因为忍受不了流言,佩科拉的父亲过度饮酒,之后意外死亡,她的哥哥也相继离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家庭。在层层苦难的逼迫下,佩科拉陷入了疯狂,她开始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在那个世界里,佩科拉拥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和一位不会离开她的朋友。


所有人都离去,独自沉沦在疯狂里,这就是《最蓝的眼睛》的结局。


电影《为奴十二载》


小说中佩科拉对蓝色眼睛的执着,可以理解为一种黑人与白人间文化差异的象征。“蓝眼睛”象征着“白种人”,象征着“白人贵族文化”。佩科拉作为黑人,却对白人文化有着深刻地憧憬与喜爱,这种对于自己种族的否定,是“种族歧视”这一概念里最悲哀的地方。


除了佩科拉以外,小说对她周围的人物也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从白人女孩莫丽恩,到浅棕肤色的男孩裘尼尔,再到佩科拉的黑人父母。三种人都以施虐者的形象出现,但他们施虐方式的不同,又揭示了肤色带来的社会地位的差异。


这种“肤色决定论”的思想长期扎根于黑人与白人的心底,或许哪天,黑人当选总统不再成为新闻,黑人与白人结婚不再遭人诟病,我们才真正迎来了“种族平等”的时代。


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电影《为奴十二载》中说“我想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一字之差。在普世价值下,决定黑人生活方式的,可能正是黑人自身。他们难以正视自己的种族,放任“白人优于黑人”的观念根植自己心中。


“最蓝的眼睛。你会回来吗?”

“我当然会。我一会儿就回来。”

“你保证?”

“当然啦。我会回来的。回到你眼前。”

一个黑人小女孩期盼得到白人女孩儿的蓝眼睛。这种愿望着实可怕,但是愿望得以实现也许更为罪恶。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2AD2478-7E46-4A65-9CE3-C417217AF32A.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25 03:18 PM , Processed in 0.109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