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6|回复: 0

[文化教育] 刘远举:让孩子学奥数,不如缩短12年学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1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远举:让孩子学奥数,不如缩短12年学制 

 2018-03-21 刘远举 大家



在此次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把12年学制,缩短为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现行9年义务教育改为10年,普及高中教育。缩短学制的问题,一直是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比如在2016年,莫言建议中小学由12年改为10年,采取一贯制基础教育、公民教育,16岁高中毕业。2014年,广东政协委员黄艳儒认为学制太长,学生毕业太晚,适应社会慢、造成婚、育时间延后,建议将小学到高中的12年缩短为9年。


这些建议,遭到了教育界几乎一致的反对。就在莫言提出缩短学制的建议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在会上,教育专家一致反对莫言提出的“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建议。曾任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现为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的王本中,就对记者表示,“莫言无知无畏,敢说,但其实不懂教育。”王本中认为:“一年高考复习,一年中考复习,说这都是浪费,10年就可以学完。应试教育有两个关键词‘高厉害’、‘强选拔’,其实不管是改成10年,9年、8年也好,哪怕你改成6年,也会有两年照样是复习应试。”


讽刺的是,这些反对莫言的专家观点,本身就构成了对当下学制合理性的反对,与对莫言建议的支持。只需经过简单的逻辑推导就能发现这一点。


就算初中、高中的最后两年用于复习,是“高厉害、强选拔”所需,但是,现行学制之下,并未专门设计这个时间段,所谓的初高中最后两年的复习时间,是学校非正式的挪动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而来的。多年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大家不但不认为有问题,反而当做合理的依据。但是,无论如何,它是非正式的。那么,这本身就证明了现行学制的不合理性,需要改,起码要正式规定,三年新课,两年上完,最后两年用于复习。



但是,真的正式的确定这两年是用于复习的,用于应试教育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专家完全忘记了的是,教育除了应试功能,还有普及知识的功能,那么,那些不打算上高中的初中生,那些不打算上大学的高中生,是不是就变为了陪太子读书,浪费了两年时间呢?所以,这类反对意见,实际上是支持了学制应该缩短!起码,把应试教育的那段时间,分离出去。


学制的确存在缩减的余地与必要。现在小学一年级是在重复幼儿园的内容,老师甚至默认已经学会拼音,初三、高三,最后一年基本上是所谓的复习。现在的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多达72篇作品,倒并不是说古诗文不重要,不过手机随手可查的时代,这种背诵性学习,到底有多大必要呢?


另一方面,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知识就在快速增长,进入上世纪60年代的电子时代之后,知识更是爆炸性的增长。人类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成为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已经是30岁之后了。这不但错过了人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而且,到55岁退休,实际工作时间只有25年。



缩短学制,还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本质上是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比例问题。 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中国9000万劳动人口的净损失。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进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考虑到当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减少的趋势。如果在延迟退休两年,同时再缩短学制两到三年,这可以增加五年的劳动时间。劳动人口的数量就会显著增加,可以改善中国的劳动人口结构。


另一方面,目前的学制设计中,存在大量的浪费。


教育系统不仅仅只有教育功能,它还是一个考核与筛选系统。由于现在的学制课程设计、要求都相对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区分学生的能力,筛选学生。所以就通过对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复杂化的演绎来完成考核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在学制上,就体现为初三、高三完全用于复习、提高、备考。这些针对考核而学习的技巧,实际上用处并不大,对工作以后的而创造性,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都不大。这是一种浪费。这就造成了教育系统中的筛选功能与传授知识的功能,发生了冲突。


有人认为,这段时间能起到锻炼思维、筛选人的作用。教育系统的确需要这个功能。但是,早一点学习难度更大的高年级课程,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奥数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微积分难道不行吗?鸡鸭同笼可以锻炼思维,难道方程不行吗?其实,从锻炼思维角度,奥数、简单知识的复杂化,其实是有套路的,相对而言,更高层次知识点对思维的锻炼、要求都更高,也更有效。


这就是调整学制的另一种思路,或者说,本质:学制的年限长度不变,但是学制的知识点增加。小学学初中的东西,初中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学研究生的阶段的。这种方式的本质,是学习的知识点变多,密度变大。


增加学习密度的学制调整,可以让大学、研究生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早一些从事具创造力的工作。等于把那些被用于奥数,各种古怪习题的脑力、智慧,等于被挪到更富有创造性、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来。


提高知识点密度,也不会增加学习负担,因为教育的筛选性,必然意味着,满负荷学习。反正都是满负荷,学习奥数,各种稀奇古怪的题,不如直接把高年级的内容往下压。


更微妙的是,筛选就从学习教纲之外的、可选的“知识点的复杂化”,变为了学习教纲之内的,不可选的“更复杂的知识”,后者更没有套路,人人都要学,也就更多的依赖学生本身的资质。这从整体上,能达成更加公平的教育,而更加公平的教育,如上一篇文章《反对减负?不要被卖了还帮忙数钱》所述,意味着学生负担的减轻。


提高知识密度,可以同样完成筛选人的功能,而且,具有激励相容的特点。所谓激励相容,是指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在筛选人的同时,也多学习了将来有用的知识,避免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专门应付考试的技能上,这就达到了教育系统、普及知识、筛选人这两个功能的激励相容。达到了教育系统中的竞技性与实用性的激励相容,个人追求与国家创新目标的激励相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缩短学制问题上,教育系统是肯定会激烈反对的。



学制的调整,如果是时间缩短,内容不变,意味着工作量降低,预算缩减。如果是时间不变,高年级课程下放,意味着新的工作内容需要老师重新适应,这个工作量并不小,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很难。原来的老师,必然会受到能教授新内容的新老师的冲击。


而且,老师工作技能的价值,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一个原本教高三物理的老师,其重要的技能就是“在高三复习时期,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这是学生的刚需,老师可以自己课外辅导,或者在校外辅导机构任教,收入丰厚。但是,随着新内容的加入,这种应试教育的技能的权重被降低。对于依附着现在课程建立起来的课外培训机构来说,更是如此。新课程占满了学习时间。应试提高的技能,被打散放入了整个学制中,校外机构的作用也被降低。这都意味着对当下教育系统的工作内容、利益结构的颠覆。这必然会引来教育系统内部的巨大反对。


原标题:《缩短学制才能使教育系统的筛选与知识功能激励相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5 12:26 AM , Processed in 0.0418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