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中华瑰宝] 巧识古代玉器上的蟠螭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2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巧识古代玉器上的蟠螭纹 

2018-02-12 小文来了

蟠螭纹是古玉上常见的纹饰,只有对它深刻地了解、分析,才能更好地识别古玉并正确地判断其制作的年代。下面就谈一谈不同时期古玉上蟠螭纹的特点。


战国时期


战国透雕蟠螭纹玉璧


蟠螭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双线细眉,上线很浅很细,往往不易看出。下线明显,猫耳,大多数耳朵方圆。腿部线条弯曲,脚爪往往向上翘起,用曲折的弧形线,尽情地把关节主要活络胛骨都表现出来。


蟠螭身上的附带纹饰一般都用阴线勾勒,其中有弯茄形滴水状的阴刻纹,是战国时代的首创。在这种纹饰中又有一道、多道的细划线,尾部有阴刻线呈绞丝状,使整个蟠螭纹显得活泼有趣,这种绞丝尾也是战国首创,往往是两道阴刻线一组,也有一道一道的。


汉代


河南博物院汉代蟠螭纹玉剑珌


蟠螭纹韘形佩


蟠螭纹眉向上竖,并往内钩,眉毛浅,若隐若现,柔中有刚。元明时代仿汉代蟠螭,眉毛深、粗、生硬,不像汉代细致生动。鼻梁中出现细线划纹,汉代蟠螭形身体和战国的大同小异,但是出现了有两个卷云纹所组成的尾巴。


六朝


东晋 白玉蟠螭纹剑饰


蟠螭纹的眼与战国的形式稍有纹变,即在靠近鼻梁处稍微拖出一些,眼梢略长而有弯度,嘴边面腮上多数有凹槽。这是很重要的特征,其他时代没有。短腿,前腿一般只有一个,后面有阔带,可以说南北朝的蟠螭纹只有三条腿;尾部宽阔粗壮,其他兽类也是这样,这是六朝的主要时代特征。


唐代


蟠螭纹颈上有人字形纹,脊上开始有阴刻脊线,有的在腿部的关节处刻有类似云的纹饰,这种纹饰在六朝的蟠螭上已出现,唐以后的蟠螭上也有,但六朝和唐代蟠螭上的云纹只有一钩,后来的云纹则更卷曲一些。


宋代



蟠螭纹鼻下有一很宽的阴刻线,嘴翘起好像凹槽一样,口部突得更起,有立体感。用手触摸,可摸到一点嘴唇,这是宋代蟠螭纹的主要特征。


元代


首都博物馆 螭纹玉带饰


蟠螭纹头额宽阔并且很高,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前端,占据的面积只有面部,大多有毛发。毛发作强风飘拂状,毛的尖端往往只到两肩之侧。


蟠螭纹大多是圆身、耸肩,前腿弯势柔软,后腿一曲一伸,整个体形呈爬行状,后伸之腿矫健有力,姿态美观。


武汉博物馆 蟠螭纹玉饰


圆身上刻有阴线一道或两道,从两肩中间伸至臂部以代表脊柱,并以脊柱为界,两弯再刻出单线或双线的筚状纹以代表肋骨,后期有蟠螭脊线两旁没有这种线条,不过数量很少。


元浮雕蟠螭纹白玉带板


四肢的关节处都饰有卷云纹,这是元代蟠螭纹最显著的标志。尾也作卷云状,分两股,一长一短,左右分开,尾特长,作旋涡状,长度超过以前各个时期。


明代



蟠螭纹头形较元代为短,眉眼大多由面部中央勾出,眼形有圆圈眼、三角眼、橄榄形的斜直眼、长梢眼和虾米眼等形式,变化无穷,以双眼突出的虾米眼为最多。头部上端有有角或无角者,发形变化多端,有飘抻、有上冲、有贴肩、有两分等,少数蟠螭身躯两侧也有筚状纹。有的圆身,两侧用斜刀切削,形成直楞线,表示脊柱挺健,以增威势,这种风格形成于明代,是与元代蟠螭的区分特点。


清代


清翡翠蟠螭洗


蟠螭纹具有以前各个时期所不具备的特点,一般以白玉为多,玉质大都无沁,凡玉色白、遍体浑圆光洁者皆为清代之物。以上是不同时期玉器上蟠螭纹的具体特点,只要熟悉掌握就能提高辨别古玉的能力。


清代 蟠螭纹玉带钩


清代玉器上的螭纹,很无规律,有的是战国或两汉玉器上的螭纹,有的则综合各代玉螭纹而作的所谓“四不象”螭形纹,颇有千姿百万态之感。更有一些装饰性图案螭纹,盘缠卷曲,抽象变形,各显神气。综上所见,就整个清代玉螭,其最大特点是下唇有须,身较光素,头部较大,身尾略短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8 11:42 AM , Processed in 0.1572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