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7|回复: 1

[亲亲宝贝] 别让孩子遭受这样的虐待|1天1本书 No.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让孩子遭受这样的虐待 

 2018-01-16 兰川 1天1本书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13本书:《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大同朗读音频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揭示过这样一个真相——母爱是无条件的,母爱不需要努力去争取,这是它的伟大之处,同时也是其残忍之处。因为不需要努力去争取,意味着即使再努力,也未必能得到。《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整本书讲述的便是作者从小想要赢得母爱却始终未能如愿的人生故事。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20世纪美国加州史上最严重的三起虐待儿童案中的唯一幸存者,他叫大卫·佩尔泽。在他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某一天,他妈妈的面容开始变得恶毒、阴险、狰狞。老拳、飞踢如雹似雨。无力的大卫每一次倒下都会被认为是伪装出来的无能,他只有听从母命,再次站起,迎接下一轮暴力来袭。

 

同样是脱胎于母体,大卫的兄弟们却可以幸免于难。唯有他,像是被上帝选中的“宠儿”,逃不出被虐待的宿命。最让他不解且心碎的是,虐待他的竟是他最爱的,也理应最爱他的,妈妈。

 

在此之前,妈妈明明是一个温柔的人,大卫还记得他们一家人去田野玩耍的情形,其乐融融,欢乐无比,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不知为何,妈妈突然性情大变,和爸爸不停吵架,爸爸不在的时候,就虐待大卫。



对着镜子,说你是个坏孩子!

我是坏孩子!我是坏孩子!

 

大卫被剥夺吃饭的权利,也无权睡在家里。大部分时候,他靠吃垃圾桶里的剩饭维生,运气好的话,他可以从狗窝边上偷一点“像样”的吃的。车库,是他的栖身之所。寒冷的冬夜,他学会一种蜷缩身子的姿势,好让自己被冻醒的次数不那么多。他有太多机会可以以死亡的方式获得解脱,这些机会无需他争取,因为母亲一直在为他制造——用刀捅他,或动辄将他关在精心打造的“毒气室”里……

 

读这本书,是种煎熬。它将“母爱”这一人间至善用力撕碎,又将人间至恶摆在你面前,让你用眼球一一体验。好在大卫通过警方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获得了安全的生存空间。他先后到几个收养孩子的家庭中做养子,其间遭遇也浮浮沉沉,不过,最终还是走出了心理阴影,投身到社会中,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在空军服役期间参与了少年救援计划,不遗余力地扶持和帮助“迷失的孩子”。1994年,被授予“世界杰出青年”荣誉。这,不得不说是生命的奇迹。


作者:大卫·佩尔泽

 

直到书的最后,作者大卫·佩尔泽也未曾透露母亲之所以虐待他的具体原因。我猜想,他似乎也未必清楚母亲身上究竟发生着什么、发生过什么。但以大卫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他自己很可能只是“虐待儿童”这一链条上的某一环,也就是说,他的母亲极有可能在年幼时遭遇过同样的虐待。小说令人深省之处正在于此。

 

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是“可遗传”的,就必须在其中某一环及时叫停、纠正。如果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缺少阻止恶、预防恶的能力的话,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好社会,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健全的国家。

 

大卫被虐事件发生的同时,美国加州上演着另外几千起同类事件。二十年后,同样是加州,同类事件已经超过六十一万六千起。如果放眼整个美国,乃至世界,这个数字更将大得吓人。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不想也没那个能力对此作出分析。想谈的,还是这样一个话题——母爱不是靠努力就能赢得的。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无条件的。

 

人在婴儿时期,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外物的存在。因此不具备爱的能力。随着不断长大,他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独立于身体的外物。开始指称那些事物,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开始表达情绪,开始渐渐感受到爱。再长大一些,他会努力去唤醒别人的爱,“唤醒”的方式是主动去爱人,去创造爱。这时,他的爱开始从“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的幼稚状态转向“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状态。

 

但就在努力创造爱的同时,孩子会感受到不安,因为通过努力而实现的被爱看起来不那么可靠——我只是被需要,我只是有用,而不是被爱,不是被无条件的爱。一旦我丧失用处,别人给我的爱便不复存在。因此,被虐者往往表现得言听计从,甚至在挨打时,会自觉迎合施虐者的暴力快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被爱的。这种复杂心理,心理学上有专门研究。

 

不可否认,几乎每年都会有不止一起虐童事件爆出,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这种能留下可看得见的伤痕的暴力形式,让人忍无可忍。大卫算是幸运的,最终通过社会救助勇敢地活了下来,走出了心理阴影。而那些在暴力中没有幸存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就在被虐待中结束了。

 

还需要指出的是,暴力的存在方式绝非这一种。话语暴力,或者以沉默为表现形式的冷暴力也随处可见,随时发生。

 

清楚记得,大三的时候,我给一个三年级小女孩做家教。让我极不舒服的是,每一次补习,女孩的妈妈都会坐在旁边监视,不是监视我,而是监视她的女儿。

 

“这还不懂?我都听懂了!你就是个废物!”

 

这话让我惊讶、痛心,没补习几次,我便不再去了。虽然那个女孩被骂完还一如往常一声不吭地写写算算,但我分明听到了她心碎的声音。

 

在从事新媒体工作之前,我教书七年。其间也会听闻有老师用粗俗的话语“教育”学生。也有学生和我说过类似的话——我最受不了的不是老师打我,而是他侮辱我。

 

虐待,不单指拳打脚踢。恶言相向,何尝不是施展暴力?至于采取沉默的方式使用冷暴力的现象更是太多太多了。无论拳打脚踢还是冷暴力,真心希望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多残酷,尤其是亲人和爱人之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书名中这个孩子被用动物“它”来指代,说明在大卫妈妈眼中,大卫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动物甚至是植物,或者是一块没有知觉不需要情感呵护的石头。正是因为妈妈的心没有爱,只有虐待,才让大卫在她面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好好成长。

 

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也一定为人子女。不仅为人子女,还要扮演很多角色——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朋友、爱人……每一种角色都要求有爱的存在。爱,在生命与生命之间展开,在生活中习得。学会被爱,学会创造爱,是人这一生必须承担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是一本必读的生命之书。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54D1ABC-3719-4BFC-AED0-3EC6F124DE12.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5 12:38 AM , Processed in 0.0371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