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驰骋职场] 如何告别你的完美主义:一个字,干|远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告别你的完美主义:一个字,干|远读 

 2018-01-19 吴红飞 远读重洋


看完过《灌篮高手》的人,可能都会为湘北最后无缘冠军而感到遗憾和难过。很多年以后,曾有人问井上雄彦,为什么不让灌篮高手最后拿总冠军。他说,“因为青春时的梦想,往往都是不完美的。”


有一个词叫做分析瘫痪(analysis paralysis),是说当我们准备开始一件新的事情时,会思考它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思考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充分。于是,我们变得行动迟缓,甚至于最后不了了之。


比如,你正在考虑要不要辞掉国企工作,和朋友一起创业时,一个“你”可能会这样想:自己的工作确实无聊,挺想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朋友的项目的确很有潜力。但是另一个“你”会说:再等等看吧,这个事情得准备充分了再说。这两个“你”在相互纠结、矛盾着。


并不是说这种深思熟虑不好,而是说这种分析会瘫痪掉我们的行动力。这就像你躺在床上肚子饿了,思考着要不要起床吃饭,但又想着,餐厅太远了,而且外面还下着雨,不如被窝里舒舒服服躺着再玩一把游戏?反正柜子里还有一点曲奇饼干,晚饭大不了就不吃了。


你看,不是餐厅没给你做晚饭,也不是谁不让你出门,仅仅是你为自己考虑得太“周全”,自己把自己“绑架”了。同样,人生并不是缺少机遇,而是你迟迟不肯行动罢了。是因为你太懒惰了吗?




美国人类心理学研究者皮特·霍林斯(Peter Hollins),在他的新书《科学走出舒适区》里谈到了这个话题。霍林斯也是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曾写了一系列著作,主题涉及学习能力培养、自律、情感恢复、专注力、决策等等方面。霍林斯说,每当我们想重新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原本所在的舒适区会将我们牢牢绑架着。那么如何才能逃离这种“自我绑架”的思维呢?


1

懒惰与拖延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迟迟不肯行动的原因是什么。是懒惰,还是拖延?也许有人就要问了,懒惰和拖延有什么不一样吗?因为懒所以拖延,拖延本身就是懒的表现。


还真不一样。霍林斯说,懒惰者是不上进的平庸者,拖延的人则是上进、却害怕失败的人。什么是拖延?你工作完一天下班回家很疲倦,想起明天有一个任务要交给老板,准备躺在床上写文案。但你玩起手机就停不下来,凌晨一点眼皮开始打架,还要去刷一个朋友圈。第二天早上,你才匆匆赶完要提交的文案,才没被老板批评,这就拖延。


懒惰,则是对于什么事情都不上心,投机取巧见缝插针,去个洗手间要半个小时,看到快下班了就收拾准备跑了。而区分懒惰者和拖延症患者,你要看他对失望和失败是否“难以忍受”。如果一件事没有做成,后者的表现会强烈很多。


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拖延症患者,内心常是豪情壮志与玻璃心的复合体,外在表现则是:看到一篇励志文会像打鸡血一样,着急想去发个朋友圈,告诉所有人自己准备做点惊天动地的事;但当你拿出自己精美的笔记本准备描绘一个宏伟蓝图时,几个别扭的字迹,便会让你觉得自己怎么连个字都写得那么挫,于是第一页被撕掉,第二页也没能幸免,最后惨不忍睹。


这种心理,换一个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完美主义。


2

完美主义

自己眼中的完美和别人眼中的完美


1/  自己眼中的完美


每个人其实都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比如决心一个字不漏的背完一本单词,决心从今天起天天早起、吃早餐。别和我扯什么完美主义,那只不过是“意淫的最高形式(the highest form of psycholagny)”。因为完美从来就不存在,即使当你在电脑里画了一个完美的圆,如果你用技术将色块拆分成数几百万块,你会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一个规整的圆。而除了脑科手术,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要求你去做到完美。




所以,追求完美主义的最终去路是:归零,即永远重新开始。因为完美主义认为,后一个行动必须以前一个行动的完美结束为基础,前面没做好,后面就会被嫌弃。所以你的每本笔记本第一页总会被撕掉,教材总是只有第一章划满了各种彩色标出的重点,于是你的完美追求就在单词书第一个词“Abandon”中终止、归零。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惠特伯恩(Whitbourne)曾发现,大学里学习越好的人越倾向于规避学习中的风险。比如一位成绩好的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在某一门很感兴趣的课程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他会宁愿放弃。这种“All or nothing”的思维方式让“七点起床、十点看书、两点健身”这样的计划,通常在第一次没有完成后就被扔进了垃圾桶。


为了应对完美主义带来的强大焦虑感,拖延者不得不选择这样的方式:回避,不去做。一旦发现那个标准自己难以达到,或者事情不在他们掌控中,就会选择回到舒适区,倾向于不去作出改变。


2/  别人眼中的完美


完美主义还表现在维持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不能出错误,尽可能避免失败。


不能完美地完成一件事,会让人承受缺憾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达到目标,我们觉得一定是什么坏了、错了、有问题,而随着失败而来的可能会有批评和嘲笑。仅仅是下床,坐在电脑前填个活动或者求职申请表,你都会担心如果申请被拒了同屋的人会笑话你。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和机会,而是我们害怕失败带来的一切后果。




心理学有个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就是指人们会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这种效应会让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对于我们的看法,期望保持我们内心设定的“别人眼中的自己”。这时我们会认为,如果我做却失败了,那么别人会负面评价自己;而如果不做,那么别人就不会看到我失败。于是,与其有 50% 的几率让别人看到自己失败的样子,我们会选择不去做


但事实上是,没有人在看,没有人关心,更没有人在意。我们在公众场合不小心洒掉咖啡,很多人会觉得尴尬,但其实并没有人刻意去关注。这就像,你也经历过看到别人洒掉咖啡一样,顶多会扭头瞥一眼。


研究者们发现,忙碌的日常中,这种关注通常只有十几秒,很多人在几分钟内就淡忘了这份没有任何价值的记忆。


3

如何告别你的完美主义?


1/  四七原则:在你准备好前奔跑


对于不行动,我们常用的拖延借口是,还没有收集足够的信息,还没准备好。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信息才能开始一件新的事情?


霍林斯说,这个数值为 40% 到 70% 之间。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说他在做决策和具体行动时,有一个四七原则,也就是当你面对一个艰难决定的时候,掌握的信息应该高于 40%、低于 70%。这样你既拥有足够的信息去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又不至于太多冗杂信息带给你干扰。


低于 40% 的信息让你容易做出鲁莽的决定,并容易犯错,而如果高于 70%,你会因为多余的信息,导致你对某件本来有意做的事情产生犹豫和不确信,甚至因自视“懂得多”而丧失兴趣。但,在你犹豫的时候,机会可能丢失,而那些早已开始的人将占据优势。




当然,这个四七原则不只是信息,还可以是其他的,可以是经验、阅读、计划等等。假设你要开一家鸡尾酒酒吧,你需要先设计好酒类。但这时你可能会想,我是不是要去准备好一些品种才行呢?毕竟要给顾客足够的选择才行。


是的,但 40% 就够了。当有 40% 的选择时,你就足够让你的顾客来从中选择,并且降低了最初的成本,而在在他们反馈中,你可以不断改进和填补另外的 60% 品种。这种试错的过程,一方面能帮你确定自己调制的鸡尾酒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另一方面你还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更多新奇的口味,不至于太快失去兴趣。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股韩流吹遍了亚洲,并漂洋过海在全球大受欢迎。韩流一大明星产品就是韩剧。韩剧的成功不仅来自其流水化生产线、善于走温情路线,还因为韩剧的播出方式:边拍边播。这种模式有一个值得称道的优点:通过用户的反馈,将剧本做出调整




通常先拍摄几集用做最初的播放,如果播出后比较受欢迎,他们会根据观众的反馈继续拍摄;而如果并不那么受喜欢,制片方会提前结束拍摄。这不仅节约成本,还能紧抓观众喜好。


四七原则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决策中。如果你要开一家有 100 种鸡尾酒的酒吧,那么你只要设计好 40 种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你要准备健身,不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5 个条件,2 到 3 个条件就可以了;而看一本书写一篇精彩的解读文章,也并不是要仔细看完每一段话才能开始动笔,能认真读其中的 40% 到 70%,你完全就可以下笔了。否则在等待的过程中,你会无形浪费许多时间和机会成本,甚至因厌倦而对此放弃。


2/  控制理性上的能力,而不是情绪化的欲望


降低原本舒适区中的标准,逐渐培养你应对不舒适的能力。


逃离舒适区有一个很难的地方就是,我们一旦进入舒适区,就不再想要离开,因为舒服太久,我们已经不能忍受其他的困境。如何去适应不舒服的场景?


那就是,从小处去训练我们面对不适的承受能力。当你熟悉了某种困境,你会学习到原来你的恐惧来源于你对行动结果的未知。如果你对冬天用冷水洗澡已经麻木,你就不会害怕尝试去河里来个冬泳。那么如何去降低我们的舒适感?


你可以尝试一下将自己原先的生活标准降低一下。拿健身的例子来说,你可以列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在饮食上的开销是多少,然后砍掉 25%


减肥是很多人都无数次立志想要做的事情,但是看到巧克力、奶油面包,仍旧想去买。因为你只是告诉自己要控制欲望,而没有控制你的能力。这就好比你说自己再也不想炒股了,但是你的股票账户上还有六位数一样,你会忍不住去看看股市行情。


如果你想要控制自己的决定,不要控制情绪化的欲望,要控制理性上的能力。原本你今天在饮食上花费的钱应该 30 块左右,你减少 25% 就只有 22.5 块。这时当你在 711 看到巧克力心动时,你不得不咬咬牙伸回手;而同事问要不要帮你带一杯星巴克时,你才能无奈却有理由地摇头。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很多方式去锻炼自己应对的能力。



4

小结


我们总结一下霍林斯给出的两种方法,


1/  四七原则:在你准备好前奔跑

2/  控制理性上的能力,而不是情绪化的欲望


完美主义容易造成人们的拖延和无效率,就像顾城在一首诗里写到:你不愿种花,你说我不愿看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拖延这件事情本身是一种逃避,而我们都无处可逃。就像那个饿了躺在床上的人,晚上还是会起来翻柜子里的曲奇,然后发现不够吃,屁颠屁颠地穿上衣服,在寒冷的夜里跑去了附近的肯德基。


卡耐基说,“渴望安逸让人心生怀疑和害怕,行动才能刺激自信与勇气。如果你想要去战胜恐惧,那么不要呆在家里想,出去吧,忙成狗!”人生没有完美,不要为了不存在的虚无而停下该奔跑的脚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11:23 PM , Processed in 0.0438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