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0

[男女之间] 30岁了还单身,可以不焦虑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岁了还单身,可以不焦虑吗? 

 2018-01-03 高美 大家

这是大家之选的第41篇文章

今日出品方:滥情时代

本文作者:高美

点击了解《大家》编辑部开放计划


电影《龙虾》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社会,单身是一种罪。单身者会被集体送往一个酒店,他们有45天的时间找到一个伴侣。如果失败了,就要被剥夺“人格”,变成一种动物。(大多失败的人会选择变成狗。)


导演是个希腊人。但我觉得,他一定来过中国。


电影中的那些“隐喻”,每个大龄单身青年看了都会心有余悸。


尤其我,一个刚过30的,单身女青年。


《龙虾》剧照


“来不及了,快上车”


电影中单身者每天醒来,都会有广播提醒:你在酒店的余额还剩30天、29天、28天……而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所有亲戚也在利用每一次聊天提醒我:要抓紧啊,你的时间不多了,你都已经30了!


一过30岁,身边操心你终身大事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大家都那么着急,就像是你站在公交车门边向里张望,而满车的人都冲你喊,“别看了,来不及了,快上车!”


最近一年,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30岁了,觉得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好似30岁有一种魔力,能够让你立刻之间,产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或是获得醍醐灌顶般的觉悟。


其实连我自己都有点这样的想法。30岁生日那天,我正在纽约出差。五点结束了会议就跑到了中央公园,坐在那里,仪式般地等待着30岁的“降临”。


坐了一个多小时,天色渐暗,又下起了小雨,画画的流浪艺人们、跑步、遛狗的纽约客们都急匆匆地离去,而我看看自己,并没有任何不同,也没有得到任何天启般的觉悟,跟29岁一模一样。


想想也是,30岁是道门槛只不过是一种形容,人怎么可能会在迈入30岁之后的一夕之间就脱胎换骨?


然而身边人看你却都不同了。


工作上,别人听到你30岁了,就对你有“比较成熟+应该事业小有成就”的期待;30岁还没成为总监?还没当上主编?那Title上怎么也要加上“资深”两个字了吧?


但光拼事业还不行,30岁年薪百万就是人生赢家了么?并不是,离人生赢家还差两个娃。


身边亲戚都开始关心起你来,“怎么还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领回家让我们看看啊?”说的话每次都不带变的。


而一向对我放任不管的家人,在我迈入30岁之后,也开始变得着急起来,向我展示了林林总总的“花样催婚”。


比如我姐:


“在做什么?”


“在外面和朋友吃饭呢。”


“哎,我多希望你说的是,在外面跟男朋友一起吃饭呢!”


比如我妈:


“你得抓紧结婚啊,要不然我过几年更老了,都没法帮你看孩子了。”


催婚来得猝不及防,但跟亲戚们的关心一对比,就有点感动于家人的催婚方式,至少还是花样翻新,特别走心的呢。


家人委托了各种我甚至都没有见过的亲戚朋友,他们的热情也十分高涨,隔着千山万水我都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想挽救大龄未婚女青年的迫切心情。好心自然是好心,推荐的人不合适也自然能想到。而一旦我连续拒绝两个人选,介绍人就会印证了之前对我的判断:太挑了。


催婚常常分三种阶段。一开始是好言相劝:“不要眼光太高了,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然后,是相对理性地分析你在市场上的地位:“你也是个普通人,你看看,长得不高,样貌吧,也一般,年纪也大了……”


最后,常常会演变为对人格的贬低:“你这么XXXX(各种贬义词),人家不嫌弃你就算不错了!”



薛定谔的单身假设


被催婚指数急剧蹿升,我也开始无比焦虑,赶紧投身进入相亲大军。算起来,我前后相亲也大约十多次了。可大部分相亲聊天就像是两段数据的交互,而很少能够有情感/价值观的碰触——尽管正是后者才能让我们感到亲近。


碰到过一个哥哥是苹果产品的狂粉,在我们见面的四十分钟,他给我介绍了让苹果手机省电的十种方法,并挨个关闭了我手机上所有app的“后台使用你的位置”功能;第二天晚上还专门发微信问我,“手机今天电量怎么样?”


虽然我们的聊天也就止步于此(降低手机电量可不是相亲的唯一诉求),但我直到现在还受益于那次见面——手机电量确实比以前耐用多了。


就这样,相亲,失望,沮丧,怀疑自己,继续相亲,重复了大概半年之后,我终于坐下来认真问自己:单身的我,焦虑、恐慌、不安,但真正让我焦虑的是什么?真正让我害怕的又是什么?


多年来社会对婚姻生活的推广宣传,令大家、包括我自己,都对单身有很多糟糕的认识:认为单身生活与婚姻生活相比,是一种较不稳定的、孤单的、不那么幸福的生活。而一个人独自生活或者单身时,就无法成为一个良好的、幸福的、有价值的人。


对单身生活“圆满美满”的界定,也常常是终于找到了另一半结束掉单身生活,而不是平和快乐地度过单身时光。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教人结束单身、搞定男神/女神的指南,或是“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会遇到更好的Ta”的鸡汤。做更好的自己没有错,但将之与单身联系起来,却隐含着一个没有言明的价值判断:单身是不好的,是劣于婚姻生活的。


这判断就仿佛薛定谔的单身假设,你不观察它的时候,它似真似假;但一旦你认真去观察,这些假设就会轰然坍塌。


单身真的就是一种比婚姻生活低等的生活方式吗?


当然不是。有关单身次于婚姻生活的很多假设,都经不住推敲。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很多“专家”指责单身对经济有害,是认为单身者承担的责任小于已婚者,所以容易有一种闲散的人生态度,缺乏工作动力,只要养活自己就行了。这一点其实缺乏数据支持,无论结婚与否,都有人混日子,也都有人辛苦工作。更何况现实生活中,很多单身者正是因为太过于投入工作而单身。


就个人体验来说,如果不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单身绝对是比婚姻生活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单身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发展自己、丰富自我,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单身者更容易孤僻而不融入社会?这一点完全禁不住推敲。


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埃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用了7年的时间访谈单身者,并观察他们的生活。他发现,单身者并不孤僻,相比已婚者,他们更容易参加社会交往,没有家庭和孩子的牵绊,单身者有更多的时间交朋友、健身、逛博物馆,去呵护友谊,提升自己。再说了,已婚者就不孤独了吗?很多人选择分手或者在婚姻中感到痛苦,正是因为,同不理解自己的伴侣在一起时,他们更加孤独。


可能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孤独终老。可这一点,婚姻也无法予以保障。毕竟,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讲到底,人生的这些终极议题,孤独的感受,被理解、被需求、被爱的渴望,不论单身还是已婚,都一样逃不掉、也免不了。


“你不是一个人”:单身社会的崛起


再往深里细究,我最大的焦虑,其实是担心自己成为少数人。毕竟历史上多数时候,婚姻都是主流的生活方式。随大流,过大多数人想过的生活,跟随大部分人所走的方向,看起来至少是保险的。


“大家都这么过的,不要想太多。”——这是一种难得糊涂的生活方式;可是,停下来想一想,或者比别人慢一些,晚一些,是不是也应该被允许呢?


一个不能再无视的事实是:中国,至少我们的大城市中,正在和欧美很多国家一样,经历着社会人口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单身者越来越多,单身社会正在崛起


在美国,2014年,单身人数首次超过了已婚人数。在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底中国的成年单身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另一个没有争议的趋势是:成年人在初次结婚前,单身的时间比以往增加了。


单身社会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女性通过工作获得经济的独立,使得婚姻不再是她们唯一的生活保障。女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确立了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功。单身女性购房者的数量增长,也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传统上房产的拥有者为男性,但在大城市里,这一点正在悄然改变。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大龄单身女性(30岁及以上)买房比例已经占31%。除了婚姻,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也一样带给单身女性以安全感。


畅销书《性与单身女性》的作者海伦·布朗曾直言:“结婚是女性最糟糕的岁月里的一份保险。在你混得最好的年代,你根本不需要一个老公。”这么说虽然抹掉了婚姻的浪漫,但却也道出了部分实情:婚姻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组队增强抗风险能力,加上繁衍后代。



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大、对自我的推崇,也促进了单身群体的增加。城市规模化的扩大,使单身者可以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而获得归属感;年轻一代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更重视个人主张和感受,也是很多城市年轻人选择单身的主要原因。抱持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婚姻不能让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好,更开心,那我为什么要结婚呢?”单身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我们开始承认,关注自我与照顾家庭,同样重要


因此,尽管有个人的原因,但单身群体的增加,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结构性的变化。不知道这是否能安慰到单身者:我们并不是这个社会的少数者。(即使身边有那么多已婚者,我们仍然还是在最广阔的正态分布的区间里。)


单身,抑或结婚,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单身时光,或长或短,或许是你主动选择,或许是你被动承受,可单身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的缘由。我们可以坚持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这种坚持意味着,我们无需和所有人生活得一模一样。


当然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还是会爱上别人,会爱护和照顾自己的下一代。而正在改变、将会改变的,只是我们相处和照顾后代的众多方式。


本篇头条文章由滥情时代出品  虚情泛滥的时代,谈谈真性情。

团队成员胡泳、高美、陈秋心、90后在北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1 04:10 AM , Processed in 0.0282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