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财经] 冬天来了,俄罗斯天然气怎么还没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天来了,俄罗斯天然气怎么还没来? 

 2017-12-25 路尘 世界说

世 界 说

路 尘


至少在今年冬天,天然气成了一个新闻关键词。

 

从河北到华北,到西北,到华中,华南甚至云贵,从缺气、限气到全面“气荒”,关于天然气缺口的问题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缺口十几倍于2009年气荒”、“今冬全国天然气缺口或达113亿立方米”,而按照国内几家主要能源企业的测算,这种“年年保供,年年紧张”的现状未来短期内仍无法改变,甚至由于后续煤改气工程的进一步展开,还有加剧的趋势。

 

这个空前寒冷的冬天里,有人想起了一个旧问题:前几年和俄罗斯签订的天然气大单,现在到哪儿了?

 

也正是在这个12月,俄罗斯媒体也对这宗三年前的超大合同投注了空前的热情,国家电视台为正在施工的中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工程制作了现场探访特别节目,多家媒体也做出了跟进采访和报道。按照合同俄方代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的说法,到今年年底之前“西伯利亚力量”(中国国内通常称为天然气东线)建成管道将达到1300公里,相当于第一阶段计划内管道长度的一半,工程进度还比计划略快。


△ 天然气东线施工现场  来源:俄气


俄气表示,按目前进度一定可以在合同规定时间2019年12月实现对华供气,准确地说,是2019年12月20日,而按照双方原定计划,天然气东线达到全部运力的时间是2025年,届时年输气量将达到380亿立方米,将占据中国天然气市场的10%-12%。


消失的两年


尽管在俄气发言人的描述中,东线工程进展顺利运转良好,甚至有望提前完工,但如果对比一下几年前合同签署之初的新闻报道,会发现在2014-2015年,无论中方还是俄方,对于天然气东线的预计供气时间都采用了“2018年开通”的说法。

 

2014年9月,在两国元首敲定这一大宗合同后的四个月,俄气位于诺亚布尔斯克的子公司副总裁维克多·谢林对塔斯社表示,由于俄气内部计划调整,对华供气日期已经从原定的2018年推迟到2020年。这种说法随后被指不实,谢林本人则在三天以后遭到解雇。俄气不认可谢林的解雇与他此前言论有关的媒体猜想,同样地,当年的这起事件也未必与目前东线现状有什么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三年前全部正式渠道消息中公布的预计供气日期都开始于2018年。

 

很难确定变化最初起于项目的哪一个环节,但公开消息显示,2016年俄气将年度建设目标下调了50%,从原定的铺设800公里管道减为400公里,而2015年全年,管道铺设进度只有115公里。直到此时,部分俄罗斯媒体仍在沿用“供气将于2018年开始”的说法,称工程量下调不会影响供气日期。但到2017年初,自俄气发言人开始,对华供气日期变成了“2019年底之前”,2017年5月,在合同签署三年之际,俄气与中石油在后续谈判中正式确定了“2019年12月20日”这一交付日期,其时总长约3000公里的中俄天然气东线工程共铺设了700公里有余。


天然气东线线路图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俄气的工程进度,其中最为致命的莫过于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气价格的剧烈下跌。2014年5月东线合同签订之际,国际油价尚处于10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从2014年秋天开始,连连跌破各方心理预期的国际油价不仅抽干了俄气的可用资金,而且也沉重打击了俄罗斯国内对东线工程的投入热情。2015年,国际天然气价格已不足合同签订时市价的一半,俄气的市值缩水幅度则达到了耸人听闻的86%,2015年下半年,甚至有评论认为如果东线继续下去,可能会直接压垮俄气。

 

而看上去前途无量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来说也并没有最初以为的那样“解渴”。一方面,尽管弃煤改气无可避免,中国对天然气的“胃口”越来越大是个已经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中国国内能源结构改革的步调,以及本土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发展速度,对俄来说都仍然是难以预测的巨大变数,就在去年,还持续传出中国天然气进口需求下降,市场走低的消息。

 

另一方面,俄国内多年来已经形成完整生产运输链条的对欧洲供气线路产生的空缺,并不是单纯依靠政策上的“向东转”就能够补偿。最近两年以来,俄气旗下的另两个主要工程——与土耳其的“土耳其流”和经波兰到欧洲的“北溪-2”均随着地缘形势的松动而颇有进展,也不免对东线工程形成了某种分流趋势。2016年11月的一则消息称,俄气已经将本就不多的可用资金从东线转出,改投向了刚刚动工不久的土耳其。


△ 2016年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来源:克里姆林宫官网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天然气东线工程悄然延长了两年工期,对外公布的最后完工时限也从2022年推后到了2024年。2017年7月,甚至还有内部消息人士对路透社透露,由于能源价格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俄气有意下调未来东线的供气量。


市场回春?


然而2017年11月,情况突然发生了剧烈变化。

 

在中国北方随着供暖季的来临而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一次天然气供给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俄罗斯国内正陷在一场关于中国天然气市场形势的恐慌之中——但这不是因为彼时中国尚未完全爆发的“气荒”,而是由11月初访华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带来的。

 

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之间共签署了五个涉及天然气的合作项目,资金总额占到了全部贸易合同金额的一半以上,且全部为液化气(LNG)进口和合作项目。尽管从规模来说,这五个项目即使加到一起,也无法与2014年中俄之间高达4000亿的东线供气合同相比,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液化气进口量已经初次超过了管道气、并且还在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贸易分量以及政治因素等多重问题,俄罗斯人的危机感突然爆了表: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是不是要被美国人抢走了?


俄本土搜索引擎输入“中国天然气”后的自动联想:“石油、天然气和卢布,中国突然踩下俄罗斯踏板”、“中国要从美国购买天然气”、“中国不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了”。(第一条是一篇热门网帖的题目)


恰在此时,“气荒”成了中国国内的关注焦点,过去乏人问津的能源供给细节一夜之间刷爆了各大媒体,为数不多的几家注意到了中国“气荒”问题的俄罗斯媒体惊诧地写道:“此前不为人知的空缺——在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即将通往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天然气了。”

 

12月,与北极“亚马尔”气田第一艘液化气船驶向中国的消息同时,久无消息的东线工程开始密集见诸报端:、今年东线年度建设目标原本是达到1100公里,如今已经超额完成了1300公里的管道铺设。与此同时,双方就更多合作项目进行的谈判也明显提高了频率。尽管目前为止,在2015年宣布搁浅的中俄天然气西线谈判仍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但12月21日,俄气与中石油之间达成了从俄罗斯远东向中国北方供气的另一条管道线路的概要协议,一度落入低谷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似乎已经迎来了又一个上升期。


△ 2017年12月8日普京访问亚马尔天然气工厂 

来源:克里姆林宫


然而问题在于,天然气短缺此刻已经直接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的日常生活,而通过传统管道方式进口的天然气——这仍然是中俄天然气贸易的主要形式,也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形式——注定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战速决”。按照中国国内公开数据,工业燃煤锅炉未来几年的改造量将是2017年的3.6倍,民用煤改气仅华北地区尚未改造的就有2700万户,是今年改造量的9倍,而以上尚未计入化工工业所需。来自中石油的技术专家预测,中国的天然气短缺问题至少五年内看不到解决可能,而迟至2020年才能初步投入运营的天然气东线,届时的运力和实际市场份额尚未可知——据估计,2017年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仅增量一项,就已高达330亿立方米,几乎已经可以吞掉东线工程的设计全年输气量。

 

比起谈判和管道建设往往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管道气进口,中国液化气进口量近年增速惊人,发展速度与进口数量都已逐步赶超管道气,主要供应方则是澳大利亚、卡塔尔和刚刚签署协议不久、尚未正式开始供气的美国。而中俄合作开发北极天然气的“亚马尔”项目刚刚启动,开发周期漫长而经济效益仍未可知。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焦虑未来仍将持续。


END



  责任编辑 | 徐一彤  

运营编辑 | 梅琼予

版面编辑 | 徐靖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9 07:55 AM , Processed in 0.0310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