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好摄之徒] 特稿 | 专访2017 丽水国际摄影节策展人邓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8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稿 | 专访2017 丽水国际摄影节策展人邓岩 

《地心引力》 作者:马炎林(中国)

 


 

编者:
2017 丽水摄影节将于11 月15 日在浙江丽水市举行。当代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师邓岩受邀策划了本届摄影节的重要展览《如果艺术可以重新开始》,参展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展览作品表现形式丰富且新颖,包括摄影、视频、投影和VR 互动等。邓岩毕业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十余载,其作品在众多国际知名刊物发表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本刊在丽水摄影节开幕前夕,对邓岩进行了专访,围绕展览主题,探讨“新媒体”概念以及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等议题。


《一片坠落的树叶表示秋天的到来》 作者:孙存明(中国) 

 

中国摄影家(以下简称中):“如果艺术可以重新开始”,这个题目如何理解?
邓岩(以下简称邓):这次摄影节策划的展览“如果艺术可以重新开始”,而不是“如果摄影可以重新开始”,是因为我想弱化媒体更替这个概念,所以不提摄影,不强调媒介。“如果”也是种无奈吧,因为实际上不可能重新开始了。我期待中国的艺术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状态,我们能够结合现在强势的科技,重新认识中国现在的文化现状,为大众提供新的文化视角。现在大众利用和消费新科技产品的能力,与世界其他国家持平,甚至超过大部分国家的水平。比如现在的微信,不仅有沟通功能,还可以分享和支付。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的文化可以摆脱历史的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以直接反观中国现在的艺术和文化。“如果艺术重新开始”,其实还是在探讨摄影,由于媒体介入后,图像文化有了新的含义,艺术的思考维度发生变化。

 

中:现在的新媒体展览有很多,你们是如何定位的?和其他展览的区别是什么?
邓:现在的展览过度强调“新”媒体的概念,要不就强调一个抽象的事件的观念,就这两个特别极端的线索。作品或者展览为了概念而概念,为了新而新,其实和观众的联系并不大。所以还不如“传统”的摄影和观众的联系紧密,起码让普通观众有理解和欣赏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我们这次的展览,就是希望能和大众建立更多的联系,给大众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或是维度,并希望他们能参与到我们的思考中来。

 

《悲剧》 作者:张金(中国)

《命运教程》 艾琳 · 娜谭森(Alina Tenser, 乌克兰) 

 

中:摄影出现后,我们认为绘画是传统媒体。现在出现新媒体,摄影是不是变成传统媒体了?相对来说什么又是新媒体?
邓:比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这些就是新媒体。其制造图像的方式和最后图像的感观体验完全不一样了。新的媒介介入以后,一个事件本身的意义可能就被颠覆了。在上世纪60 年代,伊夫 · 克莱因(Yves Klein)制作那张《坠入虚空》(Into the Void )的作品时,就已经开始了。在这张作品前,摄影被认为是现实的客观呈现。而这张作品,克莱因告诉大家画面中跳楼的场景是虚构的。而这张呈现假象的照片,给公众带来的结果是:虽然大家知道这是假的,但所有后面的阅读和理解都要当一件真实的事件去处理。比如现在互联网环境,就有一种职业,大家拿着工资,去筛选并去除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除了克莱因,包括辛蒂 · 雪曼(Cindy Sherman)和安迪 · 沃霍尔(Andy
Warhol),包括60年代后的艺术家,他们都很注重公众在其作品中的参与度。不像梵高,就表达他自己。摄影的出现,让大家的思考维度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新媒体?就是现在调整摄影这个媒介的那些媒介。我们现在就处在媒介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在这场媒介变革中,我们发现媒介本身是不会被颠覆的,颠覆的是在传统媒介中,人们习惯性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比如说,绘画本身我们不能把它完全归类到传统媒介中,我们还是可以用很多新的绘画方式来创作绘画。摄影在新媒体时代中的角色现在也是一样,它的逻辑和元素依然会在新的媒体中显示出来。

 

《无入口无出口》 艾琳 · 娜谭森(Alina Tenser, 乌克兰) 

《埃德加 · 米切尔的神话》作者:P · 赛斯 · 汤普森(P · Seth Thompson,美国) 

 

中:新媒体中摄影的地位是什么?

邓:这次展览有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很多都是“90 后”,在世界各国都是有活力的艺术家,他们对摄影这种媒介已经不是很关注,其实他们对各种媒介表现的规律和概念也不是很在意。这个现象是现代科技造成的。如果你没学过摄影的话,你第一时间想表达自己的方式应该是使用手机吧。不像上个世纪60 年代,他们选择表达自己的第一选择是用相机拍摄,现在第一选择是相机的几率就越来越小。随着科技的发展,图像的承载多元化了,大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互联网上的图片,它已经不是一张张照片的概念。这里面没有好与坏,这只是一个变化,一个现实。所以在我看来,艺术家基于传统摄影的探索就会变得无力了。如果我们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说,尝试新媒体的时候,我们再反观摄影,你会发现它的价值又不一样了。就像刚才提到的那张《坠入虚空》的作品,在那幅作品后,摄影的文化就已经不是一张照片那么简单了。一张图像包括观众的介入,别人对它二次的干预。所以我认为其实是摄影给新媒体打开了窗口。

 

《5 上5 下》 作者:鲍比 · 戴维森(Bobby Davison,美国)

《领土外切圆》 作者:蒂伯 · 布鲁内(Thibault Brunet,法国)

 

中:你认为中国摄影的困境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又将如何?
邓:中国的摄影面临困境。我们没有西方那种摄影文化,所以我们在80 年代疯狂的用拍照来表现自我,做中国自己的当代摄影。但是从摄影的普及到发展为当代摄影艺术,西方其实用了上百年的时间,而我们想要用二三十年就把这一切消化。于是我们就看到中国摄影的新生代就基本是把西方做过的东西复制一遍。紧接着二十年这一切还没有讲清楚的时候,新媒体就进来了,摄影的概念又发生了变化。摄影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我并不知道。我想做的就是用艺术探讨问题和实践本身。

 

 


 

采访/肖梦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6:08 AM , Processed in 0.0701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