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成为中国在线生鲜配送战的新排头兵,阿里巴巴和京东争相向顾客迅速配送鲜活大闸蟹。
大闸蟹在秋季颇受欢迎,此时的母蟹蟹黄肥美。 图片来源: JIN LANG/ZUMA PRESS
袁莉
华尔街日报 2017年 10月 13日 12:33
秋季时令河鲜大闸蟹成为中国在线生鲜配送战的新排头兵。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和京东(JD.com, JD)两家电商竞争对手争相向顾客快速配送鲜活大闸蟹。
为了做到这点,京东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Air China Cargo Co. Ltd)合作,在全国各地机场快速运送大闸蟹。阿里巴巴旗下天猫(Tmall)组织了40辆冷藏车的车队装运现捕大闸蟹,每天将其运至70个航班。
两家公司均声称部分城市顾客下单大闸蟹将六小时内送达,其它数百个城市次日送达。两家公司均承诺顾客收到死蟹包赔。
京东称,9月份售出逾1,600万只大闸蟹及礼券,较上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天猫则称9月份一场预售活动一分钟售出14万只大闸蟹。
大闸蟹如此备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喜欢烹调活蟹食用,认为这样味道更好。与北美大龙虾(京东和阿里巴巴均有售)不同,螃蟹颇受中国人青睐。大闸蟹是在中国河流和东部河口土生土长,中国人时兴秋季母蟹蟹黄肥美时吃蟹。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把活蟹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它们保持竞争力以及在运送生鲜食品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关键。
北京研究机构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师赵悦称,这些电商遇到了增长瓶颈。她表示,生鲜食品是这些公司还未征服的最后一大类别,而这类食品又恰巧是消费者频繁购买的产品,这类产品正是这些公司都在寻找的目标。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仍然会去传统市场购买新鲜蔬菜和肉类,但分析人士和电子商务公司称生鲜类食品正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电商市场。
网络购物正在中国蓬勃发展,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网络购物销售增速正在放慢,2016年销售增速已放缓至26%,而2012年和2014年的销售增速分别为67%和56%。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寻找新的机会。生鲜食品被视为最后的待开发领域。阿里巴巴和京东已占有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
高盛(Goldman Sachs)预计,2016-2020年,中国市场生鲜食品等杂货的网络销量将增长34%,远高于服装20%及电子和家电产品13%的增幅。高盛预计,到2020年,消费产品和杂货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生鲜食品占比约为40%。
让中国人上网买生鲜食品并非易事。与美国一样,中国消费者也更喜欢从市场上购买生鲜食品。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只有3%的生鲜食品是网购的。阿里巴巴正在进行一项尝试,可以让用户在实体杂货店购物,然后用智能手机下订单送货上门。
另一方面,经营生鲜电商难度很大,利润率却非常低。与图书、洗发水或者鞋履这些商品不同,蔬菜、肉类以及鱼类容易变质腐坏,质控要求非常高。电商必须建立温控物流链、增加配送频率并将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易观国际的赵悦说,仅物流一项最多可占到在线生鲜食品成本的一半。
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宣扬自己的物流实力,但两家公司对于各自生鲜业务是否盈利都缄口不言。包括赵悦在内的分析人士称,两家公司的生鲜平台是不赚钱的。京东发言人称,生鲜业务可以带动其他商品类别的销售。
京东平台上的大闸蟹商户朱金平(音) 图片来源:JD.COM
为了这场大闸蟹销售战,天猫和京东数月前就已经着手与大闸蟹养殖场敲定供应合同、建立新的物流链并且筹备营销造势。天猫与上海附近的一个知名大闸蟹养殖区签订了专供协议,并且邀请香港艺人谢霆锋(Nicholas Tse)参加开捕仪式。
挑战最大的环节是保持螃蟹鲜活。京东一款售价30美元八只螃蟹的热销产品,1.5万条评论中有约4%是差评。一些人抱怨称,他们收到的螃蟹是死的。相比之下,京东一款畅销电饭锅的约7.5万条评论中,约700条是差评,比例不到1%。
类似的抱怨也出现在天猫上,但天猫对用户评论并没有好评和差评的分类,不能计算比例。
据北京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网购生鲜食品的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属于中产阶层,月收入在人民币8,000元(1,214美元)以上。其中很多人是20多岁的白领,他们在网络上购买各种商品。
如今电商的目标是这一群体之外的消费者。生鲜电商的想法是,如果人们能够安心网购螃蟹等易腐商品,他们将会网购一切。
京东负责生鲜食品业务的高管Zhujun Chu表示,生鲜食品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业务领域,京东正在消费者中建立信任,培养消费者在京东网购一切的习惯。
(本文作者袁莉是《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