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教育漫谈] 颜纯钩:一心一意让他赢在起跑线,可能反而毁了他的无价之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0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纯钩:一心一意让他赢在起跑线,可能反而毁了他的无价之宝 

 2017-10-10 颜纯钩 大家


最近正在读《别闹了,费曼先生》。费曼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是一个科学顽童。他除了做物理研究,还热衷于捣乱搅事,又特别喜欢打鼓,这本书是他和朋友的儿子在打鼓之余神聊聊出来的。

这真是一本奇书,从头到尾妙趣横生,时常让你笑破肚皮。最近台湾时报出版社,出了一个“经典共读系列”,这本书也跻身中外经典名著之列。



十一二岁时,费曼就在家里摆弄收音机和各种电器,无师自通修理收音机,成了半个专家。又自己制造警报器,安装在睡房门上,父母夜深了回来,习惯到他睡房看看,还怕吵醒他,小心推开房门,谁知道警报器就“呜哇呜哇”大叫起来,把他父母亲吓一大跳,这时小费曼就从床上跳起来,大叫:成功了!成功了!

有一次他找到一个汽车上的点火器,把它拿来玩,拿一张纸对着点火器,利用火花在纸上画出图案。谁知道一不小心把纸点着了,情急之下,他把烧着的纸丢到垃圾桶,谁知道更烧着一堆桶里的报纸。眼看火势大起来,还好他聪明,拿一本旧杂志盖到垃圾桶上,把火闷熄。房间里烟太大,他怕惊动父母,把垃圾桶移到窗外,谁知室外风一吹,垃圾桶里的火又烧得更旺……

这只是开头部份的两三件小事——但且慢,有哪一个中国父母,会放心让自己十一二岁的孩子,关在睡房里面摆弄电器?

香港十一二岁的孩子,有的出门上学前还要菲佣帮他绑鞋带,至于摆弄电器那种要命的玩意儿,做父母的除非发神经,否则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但假设当年费曼的父母亲被警报器吓过以后,马上强行清理他的睡房,将他那些破破烂烂的电器、电线、工具都扫地出门,并且严禁他再沾手,那费曼还会不会是日后的费曼,那就是一个疑问了。


费曼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读小学五级时,就热衷计算机和网络,当时我们都还不懂计算机,更不明白网络是怎么一回事,但朋友的孩子已经在网络上和外国孩子通电邮。我那时听说,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一个孩子坐在家里,就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互通信息。当时我跟朋友说,你这孩子是天才,要好好培养。

过不久,朋友告诉我,他已经没收了孩子的计算机,强迫他放弃这个课余兴趣,因为他马上面临升学考试,要有好成绩,才能进好中学。他说孩子哭了一个晚上,后来也没办法,乖乖就范。

这孩子后来去澳洲升学,修的是工商管理,工作还是要和计算机打交道,但计算机或网络已不是他的职业。如果他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摆弄计算机和网络,等到我们都上网的年代,他可能摆弄出什么有意思的成绩出来也不一定。

很多亲友的孩子,直到升读大学,都没搞清楚自己兴趣在哪里。问他想修什么专业,都说不知道。有的读了一两年,才发觉选错了,然后又转系,转系倒没什么,转了新系,还是觉得不对劲。

因此,一个孩子从小就找到自己兴趣的东西,那是很难得的事情,那是他的天性一早启发了他,又因某种机缘,让他心灵偶然那一闪光,照亮昏暗蒙昧的内在世界,在那里引爆巨大生命能量。世间芸芸事物中,有一种东西让他兴奋,让他着迷,他可以不计代价去了解它,不眠不休去研究、试探、折腾,和它厮磨就很开心,离开它又很痛苦,显然,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更早就开窍了。

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兴趣给予理解、支持、帮助,让孩子在自己兴趣的方向上尽情尝试,挖掘潜能,顺水推舟,乐观其成,那是孩子的福份﹔反之,一早就把孩子的兴趣扼杀掉,那只能说是一种不幸。

近年来香港为人父母者,时兴一句话,叫做“不要输在起跑在线”,后来更有人变本加厉,主张“让孩子赢在子宫里”、“让孩子赢在射精前”,都不知道这些为人父母者是怎么想的。人生是一场长距离障碍赛,赢在起跑线而输在终点,有什么用?你起跑快了,但一生那么长,障碍一重又一重,你在第一重障碍面前已经倒下来,赢了起跑线又算什么能耐!

我不知道有多少香港孩子,因为要搏高分,入名校,被迫要放弃自己初始的兴趣,每天放学奔波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去参加这样那样他根本没有兴趣的“兴趣班”,以求五花八门的一技之长,可以和别的孩子争一日之短长。他父母也很辛苦很纠结,只是他们永远不知道,在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一些什么东西被爱他的父母亲杀死了。



当然,孩子的兴趣不一定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自我发现,他的兴趣也不一定长久不变,他的兴趣也未必成长为他的职业。我的意思是,对孩子的兴趣应该用心观察,小心保护,宁肯稍稍纵容,也不要轻易扼杀,因为一个孩子从小培养出某种兴趣来,那是他生命中的无价之宝。

我女儿小时候,也像别的香港孩子一样,由父母亲作主去学弹钢琴,又学跳芭蕾舞,假日里有时候我也要带她到钢琴老师那里去学两个钟头。可是女儿回家后从不练琴,也没见她练习芭蕾舞的动作,我就和太太商量,把她两种兴趣课都停了。事情很简单,她对弹琴和跳舞都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事,学来做什么?

女儿后来到加拿大升中二,有一次我和她聊天,随口问她将来想做什么,她说好像对新闻有兴趣。我就帮她订《时代周刊》等新闻杂志,又提醒她看电视时,注意主播读新闻的发音和节奏。有一次夜深了,她母亲听到楼下有人在讲话,以为有朋友上门,后来才发觉,原来她在跟电视上主播读新闻。那次以后,我就知道可以放心让她自由发展了。

费曼的父母亲,在他十一二岁上,容忍他一个人玩弄危险的电器,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或许他们有一些安全措施,可惜书中没有交代﹚。但如果反过来,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从小管得死死,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只管我们自己怎么要求,不管孩子怎么想,一心一意让他赢在起跑线,可惜又不知不觉间扼杀孩子的天性,说到底,那对孩子来说,才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费曼一生调皮捣蛋,对什么都好奇,都喜欢折腾,又喜欢作弄人,鬼主意层出不穷。他参加曼哈顿计划后,有一段时间精疲力尽,觉得自己油尽灯枯,有一天康乃尔实验室主管威尔逊跟他说:“当我们聘请一位教授时,我们会负起所有的风险,如果不够好,也没话好说了。但你不应该担心你在做些什么以及没做些什么。”

费曼因此豁然开朗,他发觉以前自己研究物理,都只因为兴趣,好像在跟它玩游戏,只会想这是否有趣,好不好玩,不会考虑究竟对核物理的发展是否重要。

此后几天,他在餐厅里看一些人在玩耍,把一个餐碟丢上空中,碟子升起时,他发现它边飞边摆动,边缘上的红色康乃尔校徽也转来转去,而且校徽运动速度比碟子转动的快。

他就计算碟子的运动,计算出碟子上各质点的运动规律,然后推算出方程式,接着是狄拉克方程式,再接下来是量子电动力学。他说:“一切是那么毫不费力,这些题目玩起来是那么容易……我做的毫无意义,可是结果呢,却恰好相反。后来我获颁诺贝尔奖的原因——费曼图以及其他研究——全都来自那天我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

好奇、好玩引发兴趣,兴趣引发生命内在的驱动力,如果碰巧他又不太蠢,坚持下去,那么一个人总是可以成就某种事情的,唯一条件是:他父母亲不曾在他年幼时把他的兴趣扼杀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2 08:39 AM , Processed in 0.0337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