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0

[生活感悟] 侯虹斌:过节回家需要哪一种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5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侯虹斌:过节回家需要哪一种指南? 

 2017-10-05 侯虹斌 大家


这个十一长假,我哪里都没去,接父母和我弟弟一家三口,一共五人,来广州玩;这么多年来,逢年过节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旅游,家人至今都没有在广州好好玩过,应该花点时间陪他们了。


不过,父母多年前熟悉的话语模式又出现了。我尽量对着他们的指导性意见充耳不闻,也尽量控制自己、少去提醒他们不要把不相关的亲戚的评价当作人生的重要内容,不要太过干预我弟弟的生活诸如此类的。不同的世界,还是不要强融了。客客气气最好。


还有一点就是:把老人接到大城市里,这里符合我的气场,怎么都是按我的生活方式和见解来生活;而我重回小城,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的意见和风格更强势。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山东回乡指南》(@废话师)。文中反讽,教的是年轻人或中年人如何在回乡时假装自己混得好,从用什么烟、喝什么酒,到如何字斟句酌,给亲戚和闲杂人等一种“人五人六”的印象。——回乡的要点,要于显摆和炫耀,在于衣锦还乡;至于是真相还是假象,你背后穿的是不是国王的新衣,是不是每个月的月底都吃糠,完全没有必要计较嘛。你只需要跟大家的对成功的定义重合就可以了。



《指南》里的标准包括:生二胎,完成了二胎名额的才算是真正上等人。


衣着:看上去是成功男士,很土,但是让人怀疑价格。


交通:开车要开个品牌保守的好车。实在没有,那就把租车都称为“单位的”,坐飞机或高铁称为“单位让随便报销车票”,目标是突出你有个好单位,在单位位高权重,还能帮别人报销车票、能随时以权谋私。


工作:如果不是公务员或国企或中X企业,可能已经逊色了;但不要紧,你越是从事时髦的行业你越要往含糊、土气的方向说。


送礼:要送能流动的烟啊酒啊的礼物;如果你把这些礼物说成是单位的、别人送的,收礼的人更开心,说明你的单位好、你的地位高。你要突出的是,你有轻松的灰色礼物来源。


当然,以上不包括女性。女人是老公带回他的家乡时要考虑能否值得夸耀的摆件。女人是没有故乡的。不然,为啥至今女人是否能上桌吃饭、是否该跟男人分桌吃饭,仍然是争论的热点?


当然,说是山东,仅仅因为山东是“礼仪之邦”,特别讲“礼数周到”而己。此款回乡标配并不限于在山东,应该在全国乡村、县城、三线到十八线中小城市都适用。我的家乡也适用,区别在于我是女人,不配讲究,所以我就乐于被豁免了。


回乡,之所以需要指南,需要出教程,正是因为这个广泛意义上的“家乡”,奉行的是与大城市、与诸位奋斗着、生活着的城市不一样的价值观。如果说“成功”是城市与乡村共同信奉的价值总纲,庸俗程度不分高下的话,那么,“成功”的所谓标准,在城与乡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异。


其实,现在普通的县城、乡镇,多多少少都是见过一点世面的;就算没见过,也听过,同乡某某混得如何如何不错,如何如何风光,带携了多少亲戚老友。从传统的乡镇角度来看城里人,成功的标准则是:


有钱,薪水高,村口那家的儿子月薪一万多了(有见识的地方会把这个数字往上调);


老婆漂亮、贤惠,最关键是生了两个儿子;


很多人给他送礼;


他出门不用花钱,报销;他旅游不用花钱,有人请;他喝酒席都坐上席,气派;他家里摆满了烟和酒(而且是茅台哟),都是别人送的;他看病能找到熟人,他办事都有人给搞定,有人想到城市找工作可以找他,连有乡亲坐牢他打个招呼也能放人;听说,他有两套别墅可以随便住,没写名字,不敢写,但他说了,啥时我们村里人想去住,他打声招呼就行了……


至于穿着打扮,土不土的,倒是其次。



我曾经试图去理解城市与乡镇之间,对于成功的定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城里的“成功人士”在返乡时,仍然需要按照不同的定义,来重新包装自己才能获得同样效果?——当然,你也可以穿着件破烂牛仔裤,说你自己是粉丝数十万的自媒体,正在创业;但你在城市里已获得的认同感,就不可能移植到村里:这里的人根本当你是个没钱没地位没能耐的混混。


你得按他们的包装方式来武装自我。


这里的核心是:你得与拥有权力的机关或国企之类的单位有关系。你自己有钱,除非是马云刘强东这种级别的,随手拿几百上千万分给乡亲眼睛都不带眨的,那是真成功;否则的话,你不过是个年收入百万的自媒体达人,你没有任何灰色收入,当然不能算成功,当然值得嘲笑。


其中的核心是:老乡们是否能因此而沾光(哪怕是想象中的)。你在政府机关做个扫地僧,都比你做一个进入B轮融资的创业狗,在乡下获得的尊重要多很多。后者“工作不稳定”,前者却是邻居们值得骄傲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当有一天,老乡们遇到麻烦时,他们可以寄望于你的政府背景,“朝中有人好办事”。


为什么父母们总是催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们,赶紧辞职考公务员?实际上哪怕考上了,那些家里本来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还得花几十万打点关系,最后当上了月入三千元的公务员,心满意足;靠父母买房,靠父母出彩礼娶媳妇,靠父母找关系帮助小孩入学……而当年的同僚,有不少,已经买完自己的房还帮父母买房养老,并给孩子报上国际学校了。——但这一类公务员们,如果不跟别人比较,只活在父母及父母们的亲友团的评价体系里,仍然是最有出息、最萌萌哒的。


拥有灰色收入,以及各种各样隐形福利的人,是比花自己的钱买的人,要高级很多倍的。虽然你轻松买得起茅台,但你永远敌不过:他的茅台是人家求他办事送的!虽然你开奔驰,但敌不过:他是单位配车配司机!虽然你一年出国旅游好几次,但也比不上:去年他公费去美国玩了半个月!


差别不在于谁享受到更多,而是谁更有本事、更有权力薅羊毛。这样的人,才是众人崇拜的英雄。



乡村,很多时候代表着传统;但在这些例子当中,与传统的关系不太大,而与计划经济时代留存的种种权力幻觉相关。城市里之所以不再那么迷恋这一套,也并非是有多清高;只不过他们的评价标准没有那么单一;而且,也更清楚在市场经济当中权力的局限性而己。


至于回乡指南啥的,那就是一种讽刺。处处迎合于乡村亲戚们的评价体系的人,皆因他们在城市文明中就是LOSER,只能回到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的人群当中充冤大头罢。


我没有这种心愿,也没有办法教育和改变别人,每次回家乡,我都只能听着那些作为我的远亲的年轻人在天花乱坠、却不值一提地吹牛,默默地嘴角上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4-19 01:27 PM , Processed in 0.0773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